《一种空冷岛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之进风管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空冷岛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之进风管理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434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CN103134340A*CN103134340A*(21)申请号 201110375977.8(22)申请日 2011.11.23F28B 9/00(2006.01)(71)申请人王卫良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33号楼502(72)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54) 发明名称一种空冷岛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之进风管理装置(57) 摘要一种空冷岛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之进风管理装置,涉及对火力发电厂空冷机组空冷岛周围环境侧风进行管理利用的系统。该装置由导流板、导流板隔膜、连通的收风管(或风箱)、入。
2、口逆止门和布风管道组成。本发明利用导流板将空冷岛空冷平台下部分为两个区域。内区由于受到导流板2的围护,可以配合空冷岛风机建立稳定的风机进风流场。根据需要在导流板2和导流板1之间利用中间隔板膜将外区分隔成多个导流带,外区的来风被导流带导流后通过设计在收风管(或风箱)的逆止门引入收风管(或风箱)。背风或侧风面逆止阀关闭。收风管(或风箱)中的风被用作动力气流通过布风管道吹向空冷岛。(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4340 ACN 103134340。
3、 A1/1页21.一种空冷岛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之进风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导流板、导流板隔膜、连通的收风管(或风箱)、逆止风门和布风管道组成。2.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可以是平面板,也可以是曲面板;板高可根据空冷平台的高度进行具体设计。3.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板隔膜,其特征在于垂直安装(或焊接)于导流板的外侧,以起到将来流风分隔为多个部分。4.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风管(或风箱),其特征在于布置在空冷平台下方,以收集导流板外侧的来风用。5.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止风门,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收风管(或风箱)上,以将导流板引导来的环境风主动收集,防止收风管(或风箱)中的风外泄到背风面,或侧。
4、风面。6.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管道,其特征在于与收风管(或风箱)连接,以将其中的风引导正面吹向空冷散热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34340 A1/2页3一种空冷岛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之进风管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领域,特别涉及对空冷机组空冷岛周围环境侧风进行管理利用的系统。背景技术0002 空冷岛是火力发电厂空冷机组的关键设备,是建立汽轮机真空,并将冷端热源带走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环境侧风的存在,以及其方向和风速的不可控性,对机组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0003 环境侧风主要会引起热回流、扰乱空冷风机进口流场等,导致空冷岛通风温度上升、通风流场紊乱。
5、、换热效果差等问题。国内外目前主要采取提高空冷平台挡风墙高度、在空冷平台进风口增加导流叶片等办法来减少环境风的影响。0004 目前的技术大都停留在减弱环境侧风对空冷岛换热影响的层面上,对环境风的利用效果不太明显。发明内容0005 为了从根本上克服环境侧风对空冷岛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将环境侧风转化为可完全控制和有效利用的冷源,本发明将换热设备外围分成内、外两个区域。内区对环境风的敏感度较小,可以配合空冷风机建立稳定冷风源。外区利用峡谷效应和逆止风门,将侧风主动引入收风管(或风箱),并通过整流和布风系统,对收入的环境风进行有效利用。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冷岛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之进风管。
6、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导流板、导流板隔膜、连通的收风管(或风箱)、逆止门和布风管道组成。0007 所述的导流板由沿地面方向的导流板1(或地面)和与地面形成一定扩张角的导流板2(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组成,通过导流板2将空冷岛空冷平台下部分为两个区域,导流板2与空冷岛之间的区域称为内区,导流板2与导流板1(或地面)之间的区域称为外区。每个方向上的导流板根据需要在导流板2的外侧和导流板1之间利用中间隔板膜分隔成多个导流带,导流带将这个方向的来风通过设计在收风管(或风箱)外侧的逆止门引入收风管(或风箱)。不同方向的收风管(或风箱)相互联通,将汇集后的环境风通过布风管道吹向空冷岛换热器。布风。
7、管道的流量分布可根据不同机组流场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或设计成可调节的。0008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1. 导流板2可以起到挡风墙的作用,将环境侧风隔离开,以建立受环境风影响很小的内区作为空冷岛的稳定进风口。0009 2. 导流板2与导流板1(或地面)在不同方向上建立不同的外区,每个外区都根据需要被分隔成小的导流带,利用峡谷效应将迎风面的风全部通过导流带收集起来,并通过根部与收风管(或风箱)连接的逆止门引入收风管(或风箱)作为动力风。说 明 书CN 103134340 A2/2页40010 3. 收风管(或风箱)在每个方向上都设计逆止门,保证在背风面收风管(或风箱)中的风不会泄漏掉。0011 4.。
8、 汇集后的环境风通过收风管(或风箱)整流后,通过布风管道按设计方向吹向空冷岛换热器。0012 5. 通过本装置可以实现空冷岛进风均匀,消除气流死区,并可以降低气流阻力,提高冷却效率,降低机组背压。附图说明0013 图1 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实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具体结构及实施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施实例示意图。本发明利用导流板2将空冷平台下部进风区域分隔为内区和外区两个区域。内区由于受到导流板2的围护,基本不受外界环境风影响,可以配合空冷岛风机建立稳定的风机进风流场。0015 当外区成为迎风面时,来风将被导流板引导顺着导流板1外侧和。
9、导流板隔膜,被导流板2和导流板1(或地面)之间的渐缩型流道形成的峡谷效应加速,吹向地面处的逆止风门。由于外界风压大于收风管(或风箱)内的压力,逆止门打开,收风管(或风箱)开始收集环境风。0016 当外区成为背风面或侧风面时,由于收风管(或风箱)内的气压不小于外区的气压,逆止门关闭,收风管(或风箱)内的空气不会外泄。0017 收风管(或风箱)收集了环境侧风后形成一定的风压,通过布风管道向上吹向空冷平台。则可实现将无论哪个方向的来风都转化为向上冷却空冷岛换热片的动力风。0018 根据电厂空冷岛的现场布置,一般有一面被朝锅炉,三面有来风的可能性,则在可形成侧面的方向布置此进风管理装置。说 明 书CN 103134340 A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3434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