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1730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CN103017308A*CN103017308A*(21)申请号 201110284109.9(22)申请日 2011.09.22F24F 13/06(2006.01)F24F 13/20(2006.01)(71)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72)发明人金海元 陈绍林 刘北泉 肖林辉(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代理人王昕 李双皓(54) 发明名称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包括设于。
2、外壳内的蒸发器、导风部件及风叶,在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蒸发器设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导风部件设于出风口的一侧,风叶设于导风部件内,导风部件两端设有与其配合的轴承,导风部件的一端设有驱动导风部件的驱动装置和限定导风部件运动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导风部件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本发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导风部件可以绕旋转轴线以一定转角来回转动,从而带动风道的出风口在转角范围内来回转动,不仅能够实现大角度送风,提高空调的舒适性,而且,导风部件转动到左右两边时不会造成风量损失。(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8 页1/1页21.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包括设于外壳内的蒸发器、导风部件及风叶,在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导风部件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风叶设于所述导风部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两端设有与其配合的轴承,通过轴承分别与空调器的顶盖和底座连接,所述导风部件的一端设有驱动导风部件的驱动装置和限定导风部件运动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风部件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来回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4、,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导风部件上的第一齿轮和装于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上的与该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导风部件上的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开关挡柱和第二开关挡柱,当所述导风部件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挡柱接触,当所述导风部件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挡柱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
5、件包括设于其转动方向上的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在该第一导流件和该第二导流件之间形成风道,该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相对,该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外壳的出风口相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还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固定设于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的上下两端,在第二端板与底座之间装配有第一滚珠轴承,在第一端板上装配有第二滚珠轴承,该第二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套在顶盖的轴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流板和第二挡流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挡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件之。
6、间以及所述第二挡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件之间均设有密封毛刷。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与所述导风部件的旋转轴线同心。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卡接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17308 A1/4页3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尤其是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背景技术0002 目前,大部分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的出风口都是位置固定,不能运动,依靠扫风叶片转动实现左右送风,此种方式存在送风角度范围窄,而且当扫风叶片。
7、扫到左右两边时存在风量损失或噪音增大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送风角度范围大,且不会造成风量损失。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包括设于外壳内的蒸发器、导风部件及风叶,在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导风部件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风叶设于所述导风部件内,所述导风部件两端设有与其配合的轴承,通过轴承分别与空调器的顶盖和底座连接,所述导风部件的一端设有驱动导风部件的驱动装置和限定导风部件运动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驱动装置。
8、用于驱动所述导风部件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来回转动。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导风部件上的第一齿轮和装于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上的与该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导风部件顶部的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开关挡柱和第二开关挡柱,当所述导风部件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挡柱接触,当所述导风部件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挡柱。
9、接触。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导风部件包括设于其转动方向上的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在该第一导流件和该第二导流件之间形成风道,该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相对,该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外壳的出风口相对。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导风部件还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固定设于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的上下两端,在第二端板与底座之间装配有第一滚珠轴承,在第一端板上装配有第二滚珠轴承,该第二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套在顶盖的轴上。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流板和第二挡流板。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挡流板与所。
10、述第一导流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挡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件之间均设有密封毛刷。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蒸发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与所述导风说 明 书CN 103017308 A2/4页4部件的旋转轴线同心。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卡接连接。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导风部件可以绕旋转轴线以一定转角来回转动,从而带动风道的出风口在转角范围内来回转动,不仅能够实现大角度送风,提高空调的舒适性,而且,导风部件转动到左右两边时不会造成风量损失;此外,本发明避免了现有技术。
11、出现的扫风叶片扫到左右两边时噪音增大的问题。附图说明001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内部示意图;001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a)是从前往后看的立体示意图,3(b)是从后往前看的立体示意图,3(c)是剖视图;001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件结构分解示意图;0019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导风部件处于正常位置的示意图,其中5(a)是立体示意图,5(b)是剖视图;002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导风部件旋转到第一极限位置时的示意图,其中6(a)是立体示意图,6(b)是剖视图;0021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导风部件旋转到第二。
12、极限位置时的示意图,其中7(a)是立体示意图,7(b)是剖视图;0022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剖视图;0023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剖视图;0024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剖视图。0025 附图标记说明:10-外壳、10a-第一外壳、10b-第二外壳、20-底座、30-电机、40-贯流风叶、50-导风部件、501-第一导流件、501a-第一导流板、501b-第二导流板、502-第二导流件、502a-第三导流板、502b-第四导流板、503-第一端板、504-第二端板、505-出风栅、506-风道、60-蒸发器、601-第一挡流板、602-第二挡流板、603-密封毛刷、604-密封毛刷、7。
13、0-步进电机、80-第一齿轮、90-第二齿轮、100-顶盖、101-第一开关挡柱、102-第二开关挡柱、110-第一行程开关、120-第二行程开关、130-轴承、140-轴承。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0027 实施例10028 如图1至4所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主要由外壳10、底座20、顶盖100、电机30、蒸发器60、导风部件50、贯流风叶40及驱动装置组成,其中,外壳10为圆柱形结构,其由前部的两片第一外壳10a和后部的一片第二外壳10b组成,第一外壳10a和第二外壳10b之间卡接连接,在第二外壳10b上设有进风口,两片第一外壳10a之间设有出风口。外。
14、壳10的下端与底座20连接,上端与顶盖100连接。0029 蒸发器60立式固定于外壳10内,并位于外壳10上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本实说 明 书CN 103017308 A3/4页5施例中,蒸发器60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在蒸发器60水平方向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圆弧形第一挡流板601和圆弧形第二挡流板602,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与蒸发器60同心。0030 见图3,导风部件50安装在蒸发器60靠近外壳出风口的一侧,并可以绕旋转轴线以一定转角在水平方向转动,且导风部件50的旋转轴线与蒸发器60同心。导风部件50主要由第一导流件501、第二导流件502、第一端板503和第二端板504组成,第。
15、一导流件501和第二导流件502沿导风部件50的转动方向设置,在该第一导流件501和该第二导流件502之间形成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506,第一导流件501由沿导风部件50转动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板501a及连接在第一导流板501a靠近风道506出风口一端的第二导流板501b组成,该第二导流板501b相对于第一导流板501a向第二导流件502一侧弯折。第二导流件502由沿导风部件50转动方向延伸的第三导流板502a和连接在第三导流板502a靠近风道506出风口一端的第四导流板502b组成,第三导流板502a和第一导流板501a位于同一圆柱面上,第四导流板502b位于第三导流板502a靠近第一导。
16、流件501的一侧,且该第四导流板502b的端部为圆弧形。第一端板503和第二端板504分别固定设于第一导流件501和第二导流件502的上下两端。在第二端板504与底座20之间装配有滚珠轴承140,在第一端板503上装配有滚珠轴承130,该滚珠轴承130的内圈固套在顶盖100上的轴上。在导风部件50的出风口设有弧形出风栅505。0031 见图4,驱动装置主要由步进电机70和传动机构构成,步进电机70安装在顶盖100上,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其包括安装在第一端板503上的第一齿轮80和装在步进电机70输出轴上的与第一齿轮80啮合的第二齿轮90组成,第一齿轮80为内齿轮,第二齿轮90为外齿轮。传动。
17、机构还可以是皮带传动机构。在导风部件50上还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110和第二行程开关120,在顶盖100上安装有第一开关挡柱101和第二开关挡柱102。0032 见图5,贯流风叶40立式安装在导风部件50的风道506内,贯流风叶40的旋转轴线与蒸发器60、导风部件50的旋转轴线同心,其下端与安装在底座20上的电机30的轴连接。蒸发器60两端的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的端部位于第一导流件501和第二导流件502相背对的一侧,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分别与第一导流件501和第二导流件502间隙配合,在第一挡流板601与第一导流件501之间以及在第二挡流板602与第二导流件502之。
18、间均设有密封毛刷603、604。0033 如图6、图7所示,当空调需要左右扫风时,控制器启动步进电机70运转,步进电机70带动第二齿轮90转动,带动第一齿轮80转动,从而带动导风部件50旋转。当导风部件50顺时针旋转到第一极限位置(图6所示位置)时,顶盖100上的第一开关挡柱101与第一行程开关110接触,步进电机70改变方向运转,导风部件50随即改变方向旋转;当导风部件50逆时针旋转到第二极限位置(图7所示位置)时,顶盖100上的第二开关挡柱102与第二行程开关120接触,风道又改变方向旋转,从而,导风部件50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来回旋转。导风部件50左右旋转角。
19、度可根据控制器程序设定,但不能超过极限位置。0034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导风部件可以转动,从而带动出风口转动,不仅能够实现大角度送风,提高空调的舒适性,而且,导风部件转动到左右两边时不会造成风量损失;此外,避免了现有技术出现的扫风叶片扫到左右两边时噪音增大的问题。说 明 书CN 103017308 A4/4页60035 实施例20036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蒸发器60水平方向的两端位于第一导流件501和第二导流件502之间,蒸发器60两端的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的端部位于第一导流件501和第二导流件502之间。0037 实施例30038 如图9所示。
2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蒸发器60的横截面为敞口朝向导风部件50的“U”形,该蒸发器60水平方向的两端位于第一导流件501和第二导流件502之间,该蒸发器60两端的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呈弯折形,该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包括相连接的直形段和圆弧形段,该圆弧形段与贯流风叶40同心。0039 实施例40040 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蒸发器60的截面为“一”形,蒸发器60两端的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为与贯流风叶40同心的圆弧形,第一挡流板601和第二挡流板602的端部位于第一导流件501和第二导流件502之间。004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103017308 A1/8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17308 A2/8页8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17308 A3/8页9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17308 A4/8页10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17308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