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夹,试管贴签单元及包含其在内的试管预备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管夹,试管贴签单元及包含其在内的试管预备装置.pdf(5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6392 A(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CN104226392A(21)申请号 201410149022.4(22)申请日 2014.04.1410-2013-0041054 2013.04.15 KR10-2013-0041056 2013.04.15 KR10-2013-0041052 2013.04.15 KRB01L 3/14(2006.01)B01L 9/06(2006.01)G09F 3/02(2006.01)(71)申请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地址韩国京畿道(72)发明人姜正薰 李康熙 朴相俊(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
2、司 11002代理人谢顺星 刘成春(54) 发明名称试管夹,试管贴签单元及包含其在内的试管预备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试管预备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善试管预备装置的必备结构,即容纳部、移送部、贴签部等的空间配置和各部结构,以实现紧凑型、轻量化、移动性卓越,可更快、更精密地处理试管夹持、移送、贴签、排出等作业的试管预备装置。为此,本发明的技术要旨在于,其结构包含:框架(100),其上方具有能以垂直状态容纳多个试管(2)的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在所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之间,形成试管可穿过、移动的一个以上的导向孔(115);夹子移送单元(20。
3、0),安装于所述框架(100)之上,将所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中容纳的试管(2)移送至所述导向孔(115)内;与所述夹子移送单元(200)相接合,夹持或分离所述试管(2)的夹子(300);及设于所述导孔(115)的下方,在穿过所述导孔(115)而被移送的试管(2)的外围贴签的贴签单元(400)。(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2页 附图3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2页 附图30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6392 ACN 104226392 A1/3页21.一种夹持下端部插入至。
4、托盘(10)孔(11)内的试管,使其从托盘(10)中分离、移送的试管夹,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254);与所述底板(254)相连接的夹子主体(330);相对于所述夹子主体(330)可实现上下移动而构成的指部固定块(340);使所述指部固定块上下移动的上下驱动部(350);及接合于所述指部固定块(340)之上,与指部固定块(340)联动,上、下移动,下降时,为使试管容纳至内部,使相对的夹持端相互隔离,上升时,使相对的夹持端相互靠近移动而构成的指部(360),其特征还在于,相对于所述试管(2)的夹持和分离动作中产生的试管(2)前后方向反力,所述夹子主体(330)能以底板(330)为中心,朝前后方。
5、向旋转,而相对于所述试管(2)的夹持和分离动作中产生的试管(2)左右方向反力,所述指部(360)能以指部固定块(340)为中心,朝左右方向方向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主体(330)可朝前后方向旋转地连接在底板(310)上,凭借自重,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保持其垂直位置,其特征还在于,包含:第一复位弹簧(325),其连接所述夹子主体(330)和底板(310),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向所述夹子主体(330)的前方施压,使其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夹,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指部(370),其具有与所述指部固定块(340)相连接的第一固定边(371),及所述第一。
6、固定边(373)延长而性成的第一夹持端(373);第二指部(380),其具有与所述指部固定块(340)可旋转式接合的第二固定边,及从所述第2固定边起,与所述第一夹持端(373)对向延长而形成的第二夹持端(383);第二复位弹簧(390),其连接所述第一指部(370)和第二指部(380),对所述第一夹持端(373)和第二夹持端(383)施压,使其相互靠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管夹,其特征在于,上述夹子主体(330)上形成夹持联动用导槽(3328),其包含:倾斜导槽部(3328),在所述第一、第二指部(370,380)最大限度下降后,接触到第二固定边(381)上形成的突出支撑端(387),使。
7、第二夹持端(383)从第一指部(373)端上隔离,而在所述第一,第二指部上升时,使第二夹持端(383)朝第一夹持端(373)慢慢靠近。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边(371)的连接结构,可实现从所述指部固定块(340)起,朝左右方向的旋动。其特征还在于,与所述指部固定块(340)相连接的第一固定边(371)的外周面上,具有可限制第一指部(370)的左右方向旋动的第一、第二支撑面(3710,37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主体(330)包含:连接底板(310)的上部固定台(331);自所述上部固定台(331)起,向下隔离,限制所述指部(。
8、360)下降移动的下部固定台(333);及连接所述上部固定台(331)和下部固定台(333),引导所述指部固定块(340)上下移动的连接护罩(332)。其特征还在于,包含试管高度感应传感器,其可感应由所述指部(360)夹持,从托盘孔(11)中分离出的试管高度。7.一种试管贴签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可支撑所述试管(2)的夹持构件(420)的贴签框架(410);设于所述试管(2)的外围一侧,为所述试管(2)提供旋转力的驱动轮(430);及加压轮(440),其将所述试管(2)置于其中间,设于所述驱动轮(430)的相反侧,使试管朝所述驱动轮(430)发生接触或隔离,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夹持构件(4。
9、20)的结构,可使将试管(2)流入到内部的第一位置(P1)和使试管(2)向外排出的第二位置(P2)的相隔区间实现旋转。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26392 A2/3页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管贴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420)在从所述第一位置(P1)朝第二位置(P2)旋转的同时,其从所述框架(410)的内部向外部突出,其包含:使所述试管(2)流入至内部的上部流入口(421);支撑试管(2)下端的下部挡块(422);及连接所述上部流入口和下部挡块(422),一侧形成有允许试管(2)脱离的侧面开放口(4230)的侧面挡块(42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管贴签单元,其特征在。
10、于,在所述框架(410)上具有推进器(470),其被插入到朝第二位置(P2)旋转的夹持构件(420)内部,所述夹持构件(420)朝第二位置(P2)旋转的同时,使试管被插入到内部的所述推进器(470)中挤出,通过侧面开放口(4230),使试管(2)分离出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管贴签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调节试管插入深度的调节装置,其具有移动性挡块(460),可支撑插入到所述夹持构件(420)内部的试管(2)的下端。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试管贴签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具有一个所述驱动轮(430)时,所述加压轮(440)最好在2个以上,以确保与所述驱动轮(430),一同构成对于试管(2)。
11、外围的3个以上的支撑点,所述加压轮(430)包含: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410)之上的固定性加压轮(441);及为实现朝所述试管(2)的旋转中心靠近或隔离,连接安装于所述框架(410)之上的移动性加压轮(443),所述试管贴签单元的特征还在于,包含:旋动构件(445),其中央部与所述框架(410)铰链(4451)接合,以上述铰链(4451)为中心,一端可旋转式接合所述移动性加压轮(443),另一端连接有运转气缸(446)。12.一种试管预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框架(100),其上方具有能以垂直状态容纳多个试管(2)的左侧、右侧容纳部(110 A,110B),在所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
12、110B)之间,形成试管可穿过、移动的一个以上的导向孔(115);夹子移送单元(200),安装于所述框架(100)之上,将所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中容纳的试管(2)移送至所述导孔(115)内;与所述夹子移送单元(200)相接合,夹持或分离所述试管(2)的夹子(300);及设于所述导向孔(115)的下方,在穿过所述导孔(115)而被移送的试管(2)的外围贴签的贴签单元(400)。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试管预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的设置层为:安装有所述夹子移送单元(200)的上部框架(110),安装有所述贴签单元的下部框架(150),所述试管预备装置的特征还。
13、在于,包含:装载工具(120),其隔断所述导向孔(112),使流入至内部的试管(2)处于等待状态。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试管预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移送单元(200)包含:左右移送部(210),其具有可使前后两端相对于所述框架(100),朝前后方向移动而接合的龙门式块(214);前后移送部(230),其具有可相对于所述龙门式块(214),实现前后方向移动而接合的前后移动块(232);及旋转移送部(250),其具有可相对于所述前后移动块(232),实现旋转而接合的底板(254),其特征还在于,相对于所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朝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移送与所述。
14、底板(254)相连接的夹子(300)时,还可使其朝向所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旋转,所述旋转移送部(250),还可通过往返于所述左侧容纳部(110A)和所述右侧容纳部(110B)之间来实现旋转。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试管预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300)是所述权利要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26392 A3/3页4求1至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试管夹子,所述贴签单元(400)是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试管贴签单元。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26392 A1/22页5试管夹 , 试管贴签单元及包含其在内的试管预备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管夹。
15、,试管贴签单元及包含其在内的试管预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医院、研究所、大学等所用的试管上,粘贴并提供印有各种相关信息的试管预备装置,可快速、精密地完成插入至托盘中且排列好的试管之分离和移动的试管用夹,及试管贴签装置,其具有摆动型排出部,可使试管流入至内部后,转换贴有标签的试管的移送方向和移送位置,再将其排出,从而实现与贴签装置相连接的传送机,夹具等周围移送单元的卓越的安装兼容性。背景技术0002 通常,保管血液,动、植物的样品,化学物等各种样品时,会使用一侧堵塞,且呈细管状的试管。0003 在贴有记入内装样品信息标签的状态下,使用这种试管,可提高作业效率。0004 尤其,如医院,需使用大量采血。
16、管(试管)的情况下,已实现了自动化的标签工艺,不再依赖手工作业。0005 对此,本发明的申请人通过国内授权专利第0866410号,揭示一种试管预备装置。0006 国内授权专利第0866410号所揭示的是试管预备装置,其结构包含:安放有多个试管的容纳部;置于该容纳部上方,进行X-Y平面和升降移动,以夹持或松开装载于容纳部之上的试管的移送部;置于该移送部的下方,在从移送部坠落后被移送的试管的外围贴标签的贴签部;及置于该贴签部的下方,使贴完标签的试管坠至下方,让其脱离的排出部。0007 这种现有的试管预备装置,共设有4层,其由具有2层结构的容纳部,置于各容纳部上方的移送部,贴签部和排出部构成,其优点。
17、在于,利用多个容纳部和移送部,可有效完成多种试管的贴签作业,但由于过大、过重,导致移动性下降,且相对对于使用试管的使用者或安装环境,兼容性较差。0008 另外,现有的试管预备装置,由于各容纳部为多层结构,其移送部亦为多层结构,导致装置制造成本增加,生产率下降。0009 试管通常选用透明的玻璃或树脂材料制造而成,以便于内容物的确认。0010 尤其,如医院,需使用大量采血管(试管)的情况下,已不再依赖手工作业,而是使用自动移送系统来提高效率。0011 例如,如上所述的试管移送系统,在合适的位置上设有将试管移送至试管收集部,洗涤部,贴签部,检测部,移送传送机等各区域的移送单元。同时,在移送单元的输出。
18、端,还具有夹持(Holding)试管的夹子。0012 通常,移送单元具有一个以上的直线(Linear)驱动部,多关节机器人等。0013 同时,如图1所示,为便于试管2的流通管理,在下端部插入到类似于鸡蛋盘,由多个孔11形成的托盘内的状态下,进行保管和管理。0014 有一种结构,可逐一移动、分离出这样被插入到托盘10孔11内且排列好的试管2,其使用夹子移送单元,将夹子移动至试管2,利用夹子的夹头(夹持端)夹持,形成对试管2说 明 书CN 104226392 A2/22页6两侧面施压的状态,这样,即可在试管被夹子夹持的状态下,上升夹子移送单元,以使试管2从托盘10孔11中分离出来。0015 最终,。
19、具有这种结构的现有试管夹,仅具有一种将试管置于中间,收拢或隔离夹头(夹持端)的驱动工具,虽然便于夹子的紧凑、单一设计,但在夹子移送单元中,还需附加一种可使试管从托盘孔中上升并分离出来的上升驱动部,因此,安装有夹子的移送单元会出现相对较复杂、较大的倾向,夹子的夹持动作和移送单元的上升动作相互独立完成,导致移送单元的控制更为复杂,更因夹持动作和上升动作需依此完成,使得分离、移动单个试管消耗的时间更长。0016 为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揭示出国内授权专利第0866410号的试管预备装置。0017 国内授权专利第0866410号中揭示的夹子结构,其由夹子主体;相对于上述夹子主体,可实现上下移动而。
20、构成的指部固定块;使上述手动固定块上下移动的上下驱动部;及一端固定接合于上述指部固定块之上的固定指部;和一端可旋转地铰链接合于上述指部固定块之上的移动指部构成。这时,上述移动指部通过复位弹簧实现弹力安装,以保持对固定指部的施压状态,上述夹子主体的下端部,具有与上述移动指部另一端的突出支撑端相接触的倾斜导槽。0018 最终,具有这种结构的现有夹子,随着上下驱动部的运转,固定指部和移动指部位于夹子主体下方时,移动指部的突出支撑端将由倾斜导槽支撑,固定指部和移动指部相互隔离,以使试管容纳至内部,随着上下驱动部的运转,固定指部和移动指部上升的同时,上述移动指部的突出支撑端也逃离倾斜导槽,借助复位弹簧的。
21、复原力,实现对试管施压的夹持动作。0019 但通常,下端部插入到托盘孔内的试管很保持准确的垂直状态,有时会呈稍微倾斜的状态,在孔不良或试管没有正确插入到托盘孔内时,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0020 这样,插入到托盘孔中且排列好的试管处于倾斜状态时,在利用移送单元,使夹子朝向试管前进的过程中,将发生试管与指部相撞的现象,若试管与固定于现有指部固定块之上的固定指部相撞,插在托盘孔内的试管即会翻倒,导致夹持和分离动作无法进行,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试管破损的现象。0021 保持相对倾斜状态的试管,与其下端部相比,其上端部会出现较大的倾斜误差,如国内授权专利第0866410号中揭示的夹子,是指部朝试管的下端部。
22、前进移动而形成的结构,因此,初期不会因移送单元而发生冲撞,很容易完成移动。0022 但是,指部朝试管上端部上升过程中,试管的上端部会发生较大的倾斜误差,在夹持动作中很可能会出现误动作。0023 另外,如果试管的下端部被强力压入到托盘孔内,在夹持住试管的状态下,使夹子上升的过程中,孔与试管之间会出现很强的摩擦力,导致夹持试管的指部滑脱,出现试管无法顺利分离的情况。0024 为解决这种指部从试管上滑脱的问题,通过对移动指部施压的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的较高设置,来实现指部的强夹持力时,试管反而会因为过强的夹持力而出现歪斜或碎裂等问题。0025 实现指部的强夹持力的另一种方法,如可较窄设置固定指部和移动。
23、指部的间距,说 明 书CN 104226392 A3/22页7但这种情况下,还是会因为较强的夹持动作而导致试管破损,同时,初期借助移送单元朝试管前进的过程中,固定指部和移动指部间的空间会变窄,如上所述,试管易发生冲撞,为克服这个难题,需采取另外一种方案,如通过贴附多个传感器等来实现精密控制。0026 是包含上述贴签装置的试管移送系统中的一种。0027 依据国内授权专利第0866410号揭示的贴签装置结构,其框架上具有停放空间部,使从移动单元上坠落分离出的试管流入至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轮,其设置在靠近由上述停放空间部容纳的试管外围的位置处,以带动试管的旋转;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加压轮,其上置放有试管。
24、,设于驱动轮的相反侧,使试管贴近上述驱动轮;安装有开闭凸轮,其设于上述停放空间部的下方,使贴有标签的试管坠至下方。0028 最终,具有这种结构的贴签装置,其结构即为:将从上方坠落、流入的试管插入到放空间之后,朝向驱动轮移动加压轮,使试管固定紧贴于驱动轮和加压轮之间,然后旋转驱动轮,将标签贴在试管外围上。然后,将封堵住试管下方的开闭用凸轮打开,让贴有标签的试管坠至下方后,排出。0029 如上所述,依据国内授权专利第0866410号中揭示的贴签装置,形成一种将完成贴签的试管,排出至贴签装置下方的结构,因此,以贴签装置为中心,上部和下部的移动单元需设计成叠层结构,故存在安装兼容性较差的问题。0030。
25、 另外,依据国内授权专利第0866410号中揭示的贴签装置,即使考虑另附一种可使标签向侧方移动的侧方排出工具,完成贴签的试管,其插入空间的左侧会受到带动驱动轮旋转的驱动部的干扰,而右侧受到对加压轮施压的驱动部的干扰,导致很难实现更改试管排出方向的结构变更。0031 现有技术文献0032 专利文献0033 专利文献:韩国授权专利第08666410号(2008.11.03)发明内容0034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3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善试管预备装置的必备结构,即容纳部、移送部、贴签部等的空间配置和各部结构,以实现紧凑型、轻量化、移动性卓越的试管预备装置。0036 本发。
26、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善容纳部、移送部及排出部的空间配置和各部结构,以更快、更精密地处理贴签作业,及试管夹持、移送和排出等的试管预备装置。0037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不受相对于容纳部出现前后、左右方向的倾斜,而保持位置不良状态,或容纳部中的试管插入状态的影响,无任何误动作,可安全实现试管夹持和分离动作的试管预备装置。0038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准确分离并移动插在托盘孔内且排列好的试管的试管用夹。0039 尤其,提供一种不受相对于孔出现前后、左右方向倾斜而位置不良状态,或托盘孔中的试管插入状态的影响,无任何误动作,可安全实。
27、现试管夹持和分离动作的试管用夹。说 明 书CN 104226392 A4/22页80040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贴签装置,具有摆动型排出部,其使要进行贴签,从外部起开始移动的试管容纳至内部,在无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完成贴签,然后,按规定角度旋转试管,进行位置和方向转换后,使其排出,以此来实现包含贴签装置的试管移送系统的各种设计变更。0041 (二)技术方案0042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结构包含:由上部具有以垂直状态容纳多个试管2的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及在上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之间,形成可使试管2穿过、移动的一个以上的导。
28、向孔115的框架100;0043 安装于上述框架100之上,通过上述导向孔115,移送容纳于上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内试管2的夹子移送单元200;0044 接合上述夹子移送单元200,夹持或分离上述试管2的夹子300;及0045 位于上述导向孔115的下方,在穿过上述导向孔115被移送的试管2的外围贴签的贴签单元400。0046 这时,上述框架100的设置层为:安装有上述夹子移送单元200的上部框架110,安装有上述贴签单元400的下部框架150。0047 另外,结构还可包含:一种隔断上述导向孔115,让流入到内部的试管2处于等待状态的装载工具120。0048 另外,上述夹子。
29、移送单元包含:左右移送部210,其具有可使前后两端相对于上述框架100,朝左右方向移动而接合的龙门式块214;前后移送部230,其具有可相对于上述龙门式块214,实现前后方向移动而接合的前后移动块232;及旋转移送部250,其具有可相对于上述前后移动块232,实现旋转而接合的底板254,在相对于上述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朝前后方向X和前后方向Y移送与上述底板254相连的夹子300时,还可使其朝向左侧、右侧容纳部(110A,110B)旋转。0049 另外,上述旋转移送部250,还可通过往返于上述左侧容纳部110A和上述右侧容纳部110B之间来实现旋转。0050 本发明的试管夹,。
30、通过夹持住下端部被插入到托盘10孔11内的试管,将其从托盘10中分离,移送;0051 上述夹子300包含:底板254;与上述底板254相连,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夹子移送单元200上的夹子主体330;相对于夹子主体330,可实现下移动而构成的指部固定块340;使上述指部固定块340上下移动的上下驱动部350;及接合于上述指部固定块340之上,与指部固定块340联动,上、下移动,下降时,为使试管容纳至内部,使相对的夹持端相互隔离,上升时,使相对的夹持端相互靠近移动而构成的指部360,相对于上述试管2的夹持和分离动作所产生的试管2前后方向Y反力,上述夹子主体330能以上述夹子移动单元200为中心,朝前。
31、后方向旋转,而相对于上述试管2的夹持和分离动作所产生的试管2左右方向X反力,上述指部360能以指部固定块340为中心,朝左右方向X方向旋转。0052 另外,还包含:第一复位弹簧325,其连接上述夹子主体330和上述夹子移送单元200,以旋转轴为中心,向上述夹子主体330施压,使其旋转。0053 另外,上述指部360还包含:第一指部370,其具有与上述指部固定块340相连接的第一固定边371,及上述第一固定边373延长而形成的第一夹持端373;第二指部380,其说 明 书CN 104226392 A5/22页9具有与上述指部固定块340可旋转式接合的第二固定边,及从上述第2固定边起,与上述第一夹。
32、持端373对向延长而形成的第二夹持端383;第二复位弹簧390,其连接上述第一指部370和第二指部380,对上述第一夹持端373和第2夹持端383施压,使其相互靠近。0054 另外,上述夹子主体330形成夹持联动用导槽3325,其包含:倾斜导槽部3328,其在上述第一,第二指部(370,380)最大限度下降后,接触到第二固定边381上形成的突出支撑端387,使第二夹持端383从第一指部373端上隔离,而在上述第一,第二指部上升时,使第二夹持端383朝第一夹持端373慢慢靠近。0055 另外,上述第一固定边371的连接结构,可实现从上述指部固定块340起,朝左右方向X的旋动0056 另外,上述指。
33、部固定块340连接的第一固定边371的外周面上,具有限制第一指部370的左右方向旋动的第一、第二支撑面(3710,3720)。0057 另外,上述夹子主体330的结构包含:与上述夹子移送单元200的底板254相连接的上部固定台331;自上述上部固定台331起,向下隔离,限制上述指部360下降移动的下部固定台333;及连接上述上部固定台330和下部固定台333,引导上述指部固定块340的上下移动的连接护罩332。0058 同时,上述贴签单元400包含:贴签框架410,其具有可支撑穿过上述导向孔115而移送的试管2的夹持构件420;驱动轮430,其设于上述试管2的外围一侧,与上述贴签框架410轴接。
34、,为上述试管2提供贴签所用的旋转力;及加压轮440,其将上述试管2置于其中间,设于上述驱动轮430的相反侧,使试管朝上述驱动轮430发生接触或隔离,上述夹持构件420的结构,可使穿过上述导向孔115而移送的试管2流入到内部的第一位置P1和使试管2向外部排除的第二位置P2的相隔区间实现旋转。0059 另外,上述夹持构件420,在从上述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旋转的同时,其从所述框架410的内部,向外部突出0060 另外,上述夹持构件420的结构,包含:使上述试管2流入至内部的上部流入口421;支撑试管2下端的下部挡块422;及连接上述上部流入口421和下部挡块422,且在一侧形成有允许试管2脱。
35、离的侧面开放口4230的侧面挡块423。0061 另外,上述贴签框架410,具有推进器470,其被插入到朝第二位置P2旋转的夹持构件420内部,上述夹持构件420朝第二位置P2旋转,使试2被插入到内部的上述推进器470中挤出,通过侧面开放口4230,使试管2分离出来。0062 另外,包含:调节试管插入深度的调节装置,其具有移动性挡块460,可支撑插入到上述夹持构件420内部的试管2下端。0063 另外,具有一个上述驱动轮430时,最好具有2个以上的上述加压轮440,以确保可与上述驱动轮430,一同构成对试管2外围的3个以上的支撑点。0064 另外,上述加压轮430的结构包含:固定安装于上述贴签。
36、框架410之上的固定性加压轮441;及为实现朝上述试管2的旋转中心靠近或隔离,连接安装于上述贴签框架410之上的移动性加压轮443。0065 另外,还包含旋动构件445,其中央部与上述贴签框架410实现铰链4451接合,以上述铰链4451为中心,一端接合可旋转的上述移动性加压轮443,另一端连接有运转气缸446。说 明 书CN 104226392 A6/22页100066 (三)有益效果0067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对容纳部、移送部、贴签部和排除部的2层框架结构的集约配置改善,使得试管预备装置的大小更为紧凑,轻量化,移动性更加卓越,相对于周围环境的安装兼容性亦十分卓越。0068 另外,单个试。
37、管各部的作业时间也得到最佳分配,排除不必要的驱动环境,快速、精密,使作业效率更佳。0069 另外,容纳部中容纳的试管排列位置保持不良状态,或试管在容纳部中保持压入状态下,亦不会出现误动作,可安全完成试管的夹持和分离动作,有效提高试管的移送效率。0070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若下端部插入到托盘孔中的试管的排列位置保持不良状态,或是托盘空与试管下端部之间存在较强的摩擦力,亦不会出现误动作,可安全完成试管的夹持和分离动作,有效提高试管的移送效率。0071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容纳至第一位置之后,在容纳的第一位置处贴签,按规定的角度旋转第一位置的试管,转换其位置和方向后排出,与周围移送单元的安装兼容性极为。
38、卓越。附图说明0072 图1是试管预备装置的透视图。0073 图2是开放试管预备装置的透视图。0074 图3是取下试管预备装置的封盖构件后所示的透视图。0075 图4是上部框架的透视图(a)和平面图(b)。0076 图5是显示一实施例的装载工具的结构和运转的平面示意图。0077 图6是显示另一实施例的导向孔和装载工具的结构的透视图。0078 图7是显示另一实施例的装载工具的结构和运转的平面示意图。0079 图8至图10是显示夹子移送单元的结构和运转的透视图。0080 图11是显示夹子结构的分离透视图。0081 图12是夹子的侧面图,显示倾斜旋转轴之动作的运转示例。0082 图13是显示连接护罩。
39、结构的透视图和剖面透视图。0083 图14是显示连接护罩与指部固定块之连接结构的截面图。0084 图15是显示指部固定块和指部结构及连接结构的透视图。0085 图16是指部位于下降位置时,从不同方向观看到的夹子结构图。0086 图17是指部位于上升位置时,从不同方向观看到的夹子结构图。0087 图18是显示指部固定块和第一指部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0088 图19是为显示指部夹持动作,沿图16的C-C线截取的截面图(a),沿图17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b)。0089 图20是显示在试管的夹持动作中,可由试管传递的反力的概念图。0090 图21是显示贴签单元结构的透视图。0091 图22是显示标签供给装置结构的平面示意图。0092 图23是贴签单元的正面透视图。说 明 书CN 104226392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