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570606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76370.1

申请日:

2011.11.22

公开号:

CN103130323A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3/12申请公布日:20130605|||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12; C02F3/30

主分类号:

C02F3/12

申请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发明人:

简放陵

地址:

51022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5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可用于城市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氧化沟的两边曝气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的不足。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还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了内的污泥浓度,降低了后续沉淀池的污泥沉降负荷,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减少了污泥的排放,降低了能耗和处理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包括下列步骤:
a、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氧化沟,双廊道,有效水深4000‑6000mm,长宽比4‑8,水力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浓度设计为6‑12H。
b、按照进水浓度和硝化反硝化的要求配置风机和微孔曝气管(头)以及推流器。
c、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
d、氧化沟的前处理和后沉淀池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其步骤c中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

说明书

说明书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可应用于城市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氧化沟技术普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是在氧化沟的两边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如果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并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内的污泥浓度,降低后续沉淀池的污泥沉降负荷,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因此,提出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并用于广东连州污水处理厂和惠州湖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表明,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大大减少了污泥浓度,降低了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氧化沟的两边曝气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的不足。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了内的污泥浓度,降低了后续沉淀池的污泥沉降负荷,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氧化沟,双廊道,有效水深4000‑6000mm,长宽比4‑8,水力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浓度设计为6‑12H。
2、按照进水浓度和硝化反硝化的要求配置风机和微孔曝气管(头)以及推流器。
3、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
4、氧化沟的前处理和后沉淀池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氧化沟两边曝气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的不足。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并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氧化沟两边曝气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的不足。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
2、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了内的污泥浓度,降低了后续沉淀池的污泥沉降负荷,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
3、由于氧化沟内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可降低了污泥排放量20%以上。
4、由于是单边曝气,减少了推流机与曝气系统的乱流与阻力摩擦,降低了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广东连州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0000吨,COD为120‑146mg/L、BOD5为56‑75mg/L、氨氮为13‑24mg/L、TP为1.8‑2.4mg/L、SS为99‑138mg/L。
1、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氧化沟,双廊道,有效水深5300mm,长宽比5,水力停留时间6H。
2、按照进水浓度和硝化反硝化的要求配置风机和微孔曝气管(头)以及推流器。
3、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
4、氧化沟的前处理和后沉淀池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
5、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GB18918‑2002),污泥量减少20%以上。
实施例二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二,广东惠州湖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000吨,COD为128‑167mg/L、BOD5为52‑97mg/L、氨氮为13‑28mg/L、TP为1.5‑2.8mg/L、SS为87‑157mg/L。
1、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氧化沟,双廊道,有效水深4000‑6000mm,长宽比4‑8,水力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浓度设计为8H。
2、按照进水浓度和硝化反硝化的要求配置风机和微孔曝气管(头)以及推流器。
3、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
4、氧化沟的前处理和后沉淀池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
5、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GB18918‑2002),污泥量减少20%以上。

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032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CN103130323A*CN103130323A*(21)申请号 201110376370.1(22)申请日 2011.11.22C02F 3/12(2006.01)C02F 3/30(2006.01)(71)申请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地址 51022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501号(72)发明人简放陵(54) 发明名称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57) 摘要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可用于城市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氧化沟的两边曝气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

2、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的不足。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还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了内的污泥浓度,降低了后续沉淀池的污泥沉降负荷,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减少了污泥的排放,降低了能耗和处理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0323 ACN 。

3、103130323 A1/1页21.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包括下列步骤:a、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氧化沟,双廊道,有效水深4000-6000mm,长宽比4-8,水力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浓度设计为6-12H。b、按照进水浓度和硝化反硝化的要求配置风机和微孔曝气管(头)以及推流器。c、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d、氧化沟的前处理和后沉淀池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其步骤c中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30323 A1/2页3不对称曝气氧化沟技。

4、术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可应用于城市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背景技术0002 氧化沟技术普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是在氧化沟的两边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如果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并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内的污泥浓度,降低后续沉淀池的污泥沉降负荷,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因此,提出不。

5、对称曝气氧化沟技术,并用于广东连州污水处理厂和惠州湖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表明,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大大减少了污泥浓度,降低了处理成本。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氧化沟的两边曝气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的不足。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了内的污泥浓度,降低了后续沉淀池的污泥沉降负荷,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00。

6、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0005 1、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氧化沟,双廊道,有效水深4000-6000mm,长宽比4-8,水力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浓度设计为6-12H。0006 2、按照进水浓度和硝化反硝化的要求配置风机和微孔曝气管(头)以及推流器。0007 3、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0008 4、氧化沟的前处理和后沉淀池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0009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氧化沟两边曝气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的不足。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

7、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并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001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1 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氧化沟两边曝气即对称曝气,导致厌氧还不彻底就好氧,好氧还不彻底就厌氧,使厌氧菌和好氧菌难于适宜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降低了处理效果的不足。将氧化沟的两边曝气改为单边曝气即不对称曝气,就可以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好说 明 书CN 103130323 A2/2页4氧处理时间,使厌氧菌和好氧菌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其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厌氧处。

8、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0012 2、可增加氧化沟内污泥的沉降时间,提高氧化沟了内的污泥浓度,降低了后续沉淀池的污泥沉降负荷,提高氧化沟处理效果。0013 3、由于氧化沟内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比较彻底,可降低了污泥排放量20以上。0014 4、由于是单边曝气,减少了推流机与曝气系统的乱流与阻力摩擦,降低了能耗。具体实施方式0015 实施例一0016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广东连州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0000吨,COD为120-146mg/L、BOD5为56-75mg/L、氨氮为13-24mg/L、TP为1.8-2.4mg/L、SS为99-138mg/L。0017。

9、 1、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氧化沟,双廊道,有效水深5300mm,长宽比5,水力停留时间6H。0018 2、按照进水浓度和硝化反硝化的要求配置风机和微孔曝气管(头)以及推流器。0019 3、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0020 4、氧化沟的前处理和后沉淀池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0021 5、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GB18918-2002),污泥量减少20以上。0022 实施例二0023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二,广东惠州湖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000吨,COD为128-167mg/L、BOD5为52-97mg/L。

10、、氨氮为13-28mg/L、TP为1.5-2.8mg/L、SS为87-157mg/L。0024 1、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氧化沟,双廊道,有效水深4000-6000mm,长宽比4-8,水力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浓度设计为8H。0025 2、按照进水浓度和硝化反硝化的要求配置风机和微孔曝气管(头)以及推流器。0026 3、将微孔曝气管(头)全部布置在氧化沟一廊道内,而另一廊道则设置出水口。0027 4、氧化沟的前处理和后沉淀池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手册设计。0028 5、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GB18918-2002),污泥量减少20以上。说 明 书CN 103130323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