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569475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71752.2

申请日:

2013.03.06

公开号:

CN103122860A

公开日:

2013.05.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9/02申请日:20130306|||公开

IPC分类号:

F04D9/02; F04D29/42; F04D29/22; F04D29/08; F04D29/00

主分类号:

F04D9/02

申请人:

新昌德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高洋

地址: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梅渚)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代理人:

胡龙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现有液环式自吸离心泵的操作步骤多、易造成输送介质外泄,本发明的吸气口通过叶轮后盖板上通孔、叶轮进口、通道与泵体进口相通,排气口通过排气通道、排气管、气液分离室与泵体出口相通;工作时,液环轮吸气室组成一个真空泵,将管路中的气体抽到吸气口,吸气口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进入液环轮,在高速旋转的液环轮的作用下,促使气液混合物流向气液分离室实现气液分离,液体流回储液腔,气体流向泵体出口,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地将管路中的气体排出,直至吸上液体,完成自吸过程;操作简便,介质不会外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01)、叶轮(02)、吸气室(03)、液环轮(04)、支架(05)、轴(06),其特征是:
所述的泵体(01)上设有依次连通的泵体进口(11)、通道(12)、蜗壳(13)、蜗壳出口(14)以及连通的气液分离室(15)、储液腔(16),所述储液腔(16)的底部与所述蜗壳(13)的底部之间设有回流孔(17),所述的蜗壳出口(14)敞开在所述的气液分离室(15)内,所述的气液分离室(15)上部设置泵体出口(18);
所述的叶轮(02)具有轴向的叶轮进口(21)、周向的叶轮出口(22),所述叶轮的后盖板(23)上设有通孔(24),所述的叶轮(02)位于所述的蜗壳(13)内且所述的叶轮进口(21)朝向所述的通道(12);
所述吸气室(03)的一侧设吸气口(31)、另一侧设排气口(32);
所述的液环轮(04)位于所述的吸气室(03)内;
所述的泵体(01)与所述的支架(05)固定装配在一起且所述的吸气口(31)对应所述叶轮后盖板(23)上的通孔(24),所述的支架(05)上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口(32)的排气通道(51),所述的排气通道(51)通过一排气管(07)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室(15);
所述的轴(06)上安装所述的液环轮(04)、叶轮(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轴(06)横向布设。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液腔(16)位于所述泵体(01)的底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液分离室(15)位于所述蜗壳(13)的上方,所述的泵体出口(18)朝上开设。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体进口(11)位于所述轴(06)中心线的上方,所述的通道(12)呈字母“S”状。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05)上固定装配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所述的吸气室(03)形成在所述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之间,所述的吸气口(31)开设在所述的液环泵壳(33)上,所述的排气口(32)开设在所述的液环泵盖(34)上。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液环泵壳(33)与液环泵盖(34)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体(01)与支架(05)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

说明书

说明书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机械的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
背景技术
液环式自吸离心泵是将液环轮与叶轮组合在一个壳体中,借助液环轮将气体排出,实现自吸。
现有液环式自吸离心泵都设有专门的排气装置,排气装置上安装排气阀。在排气过程中,需关闭泵的出口阀门,打开排气阀,泵中及管路中的气体排到大气中;排气完毕后,需及时关闭排气阀,打开泵的出口阀门。其不足之处:操作步骤多,不能实现泵的排气引液、抽送液体的全程自动化;易造成输送介质的外泄,从而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液环式自吸离心泵的操作步骤多、易造成输送介质外泄的缺陷,提供一种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叶轮、吸气室、液环轮、支架、轴,其特征是:
所述的泵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泵体进口、通道、蜗壳、蜗壳出口以及连通的气液分离室、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与所述蜗壳的底部之间设有回流孔,所述的蜗壳出口敞开在所述的气液分离室内,所述的气液分离室上部设置泵体出口;
所述的叶轮具有轴向的叶轮进口、周向的叶轮出口,所述叶轮的后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的叶轮位于所述的蜗壳内且所述的叶轮进口朝向所述的通道;
所述吸气室的一侧设吸气口、另一侧设排气口;
所述的液环轮位于所述的吸气室内;
所述的泵体与所述的支架固定装配在一起且所述的吸气口对应所述叶轮后盖板上的通孔,所述的支架上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通道,所述的排气通道通过一排气管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室;
所述的轴上安装所述的液环轮、叶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轴横向布设。所述的储液腔位于所述泵体的底部。所述的气液分离室位于所述蜗壳的上方,所述的泵体出口朝上开设。所述的泵体进口位于所述轴中心线的上方,所述的通道呈字母“S”状。所述的支架上固定装配液环泵壳、液环泵盖,所述的吸气室形成在所述液环泵壳、液环泵盖之间,所述的吸气口开设在所述的液环泵壳上,所述的排气口开设在所述的液环泵盖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液环泵壳与液环泵盖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所述的泵体与支架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吸气口通过叶轮后盖板上通孔、叶轮进口、通道与泵体进口相通,排气口通过排气通道、排气管、气液分离室与泵体出口相通;工作时,液环轮吸气室组成一个真空泵,将管路中的气体抽到吸气口,吸气口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进入液环轮,在高速旋转的液环轮的作用下,促使气液混合物流向气液分离室实现气液分离,液体流回储液腔,气体流向泵体出口,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地将管路中的气体排出,直至吸上液体,完成自吸过程;操作简便,介质不会外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泵体的K‑K向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泵体,11‑泵体进口,12‑通道,13‑蜗壳,14‑蜗壳出口,15‑气液分离室,16‑储液腔,17‑回流孔,18‑泵体出口;
02‑叶轮,21‑叶轮进口,22‑叶轮出口,23‑后盖板,24‑通孔;
03‑吸气室,31‑吸气口,32‑排气口,33‑液环泵壳,34‑液环泵盖;
04‑液环轮;
05‑支架,51‑排气通道;
06‑轴;
07‑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如图1、2所示,其包括泵体01、叶轮02、吸气室03、液环轮04、支架05、轴06:
泵体01上设有依次连通的泵体进口11、通道12、蜗壳13、蜗壳出口14以及连通的气液分离室15、储液腔16,储液腔16的底部与蜗壳13的底部之间设有回流孔17,蜗壳出口14敞开在气液分离室15内,气液分离室15上部设置泵体出口18;
叶轮02具有轴向的叶轮进口21、周向的叶轮出口22,叶轮02的后盖板23上设有通孔24,叶轮02位于蜗壳13内且叶轮进口21朝向通道12;
吸气室03的一侧设吸气口31、另一侧设排气口32;
液环轮04位于吸气室03内;
泵体01与支架05固定装配在一起且吸气口31对应叶轮后盖板23上的通孔24,支架05上设有连通排气口32的排气通道51,排气通道51通过一排气管07连通气液分离室15;
轴06上安装液环轮04、叶轮02。
具体的,轴06横向布设;储液腔16位于泵体01的底部,停止工作时利于液体介质回流至储液腔;气液分离室15位于蜗壳13的上方,利于分离出来的液体回流至储液腔,泵体出口18朝上开设,利于分离出来的气体向外释放;泵体进口11位于轴中心线上方,通道12呈字母“S”状;支架05上固定装配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吸气室03形成在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之间,吸气口31开设在液环泵壳33上,排气口32开设在液环泵盖34上,便于装配,作为等同手段,将图1所示液环泵壳、液环泵盖的结构形式进行互换同样可以形成吸气室,进一步的,液环泵壳33与液环泵盖34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图示为密封圈);泵体01与支架05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图示为密封圈)。
在启动泵之前,打开泵的出口阀门,泵启动后,在自吸过程中,由于泵体内储有液体,从而在高速旋转的叶轮02外周形成一个液体封环,隔离叶轮进口21与蜗壳出口14,其中叶轮出口22的液体流向蜗壳出口14,再回流到储液腔16中,储液腔16中的液体通过回流孔17流向叶轮出口22,补充叶轮出口的液体损失;同时,高速旋转的液环轮04与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一起组成一个真空泵,将管路中的气体通过泵体进口11、流道12、叶轮进口21、叶轮后盖板上的通孔24(可以为数个)抽到液环泵壳33上的吸气口31,吸气口31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进入液环轮04,在高速旋转的液环轮04的作用下,气液混合物从排气口32排出,通过支架05上的排气通道51、排气管07流向泵体的气液分离室15,气液混合物在气液分离室15内实现气液分离,液体流回储液腔16,气体流向泵体出口18;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地将管路中的气体排出,直至吸上液体,完成自吸过程,并调节泵的出口阀门,使泵投入正常输液过程。操作步骤少,实现了泵的排气引液、抽送液体的全程自动化;有效地避免了输送介质的外泄。

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286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9CN103122860A*CN103122860A*(21)申请号 201310071752.2(22)申请日 2013.03.06F04D 9/02(2006.01)F04D 29/42(2006.01)F04D 29/22(2006.01)F04D 29/08(2006.01)F04D 29/00(2006.01)(71)申请人新昌德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地址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梅渚)(72)发明人郑高洋(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代理人。

2、胡龙祥(54) 发明名称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现有液环式自吸离心泵的操作步骤多、易造成输送介质外泄,本发明的吸气口通过叶轮后盖板上通孔、叶轮进口、通道与泵体进口相通,排气口通过排气通道、排气管、气液分离室与泵体出口相通;工作时,液环轮吸气室组成一个真空泵,将管路中的气体抽到吸气口,吸气口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进入液环轮,在高速旋转的液环轮的作用下,促使气液混合物流向气液分离室实现气液分离,液体流回储液腔,气体流向泵体出口,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地将管路中的气体排出,直至吸上液体,完成自吸过程;操作简便,介质不会外泄。(51)Int.Cl.权利要求书。

3、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2860 ACN 103122860 A1/1页21.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01)、叶轮(02)、吸气室(03)、液环轮(04)、支架(05)、轴(06),其特征是:所述的泵体(01)上设有依次连通的泵体进口(11)、通道(12)、蜗壳(13)、蜗壳出口(14)以及连通的气液分离室(15)、储液腔(16),所述储液腔(16)的底部与所述蜗壳(13)的底部之间设有回流孔(17),所述的蜗壳出口(14)敞开在所述的气液分离室(15)内。

4、,所述的气液分离室(15)上部设置泵体出口(18);所述的叶轮(02)具有轴向的叶轮进口(21)、周向的叶轮出口(22),所述叶轮的后盖板(23)上设有通孔(24),所述的叶轮(02)位于所述的蜗壳(13)内且所述的叶轮进口(21)朝向所述的通道(12);所述吸气室(03)的一侧设吸气口(31)、另一侧设排气口(32);所述的液环轮(04)位于所述的吸气室(03)内;所述的泵体(01)与所述的支架(05)固定装配在一起且所述的吸气口(31)对应所述叶轮后盖板(23)上的通孔(24),所述的支架(05)上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口(32)的排气通道(51),所述的排气通道(51)通过一排气管(07)连通。

5、所述的气液分离室(15);所述的轴(06)上安装所述的液环轮(04)、叶轮(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轴(06)横向布设。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液腔(16)位于所述泵体(01)的底部。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液分离室(15)位于所述蜗壳(13)的上方,所述的泵体出口(18)朝上开设。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体进口(11)位于所述轴(06)中心线的上方,所述的通道(12)呈字母“S”状。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

6、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05)上固定装配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所述的吸气室(03)形成在所述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之间,所述的吸气口(31)开设在所述的液环泵壳(33)上,所述的排气口(32)开设在所述的液环泵盖(34)上。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液环泵壳(33)与液环泵盖(34)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泵体(01)与支架(05)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22860 A1/3页3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技术领域0001 本。

7、发明属于流体机械的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背景技术0002 液环式自吸离心泵是将液环轮与叶轮组合在一个壳体中,借助液环轮将气体排出,实现自吸。0003 现有液环式自吸离心泵都设有专门的排气装置,排气装置上安装排气阀。在排气过程中,需关闭泵的出口阀门,打开排气阀,泵中及管路中的气体排到大气中;排气完毕后,需及时关闭排气阀,打开泵的出口阀门。其不足之处:操作步骤多,不能实现泵的排气引液、抽送液体的全程自动化;易造成输送介质的外泄,从而污染环境。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液环式自吸离心泵的操作步骤多、易造成输送介质外泄的缺陷,提供一种内排。

8、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叶轮、吸气室、液环轮、支架、轴,其特征是:所述的泵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泵体进口、通道、蜗壳、蜗壳出口以及连通的气液分离室、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与所述蜗壳的底部之间设有回流孔,所述的蜗壳出口敞开在所述的气液分离室内,所述的气液分离室上部设置泵体出口;所述的叶轮具有轴向的叶轮进口、周向的叶轮出口,所述叶轮的后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的叶轮位于所述的蜗壳内且所述的叶轮进口朝向所述的通道;所述吸气室的一侧设吸气口、另一侧设排气口;所述的液环轮位于所述的吸气室内;所述的泵体与所述的支架固定装配在一起且所述的吸气口对应所。

9、述叶轮后盖板上的通孔,所述的支架上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通道,所述的排气通道通过一排气管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室;所述的轴上安装所述的液环轮、叶轮。0006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轴横向布设。所述的储液腔位于所述泵体的底部。所述的气液分离室位于所述蜗壳的上方,所述的泵体出口朝上开设。所述的泵体进口位于所述轴中心线的上方,所述的通道呈字母“S”状。所述的支架上固定装配液环泵壳、液环泵盖,所述的吸气室形成在所述液环泵壳、液环泵盖之间,所述的吸气口开设在所述的液环泵壳上,所述的排气口开设在所述的液环泵盖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液环泵壳与液环泵盖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所述的泵体与支架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

10、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吸气口通过叶轮后盖板上通孔、叶轮进口、通道与泵体进口相通,排气口通过排气通道、排气管、气液分离室与泵体出口相通;工作时,液环轮吸气室组成一个真空泵,将管路中的气体抽到吸气口,吸气口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进入液环轮,在高说 明 书CN 103122860 A2/3页4速旋转的液环轮的作用下,促使气液混合物流向气液分离室实现气液分离,液体流回储液腔,气体流向泵体出口,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地将管路中的气体排出,直至吸上液体,完成自吸过程;操作简便,介质不会外泄。附图说明0008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泵体的K-K向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01-泵体,11-泵。

11、体进口,12-通道,13-蜗壳,14-蜗壳出口,15-气液分离室,16-储液腔,17-回流孔,18-泵体出口;02-叶轮,21-叶轮进口,22-叶轮出口,23-后盖板,24-通孔;03-吸气室,31-吸气口,32-排气口,33-液环泵壳,34-液环泵盖;04-液环轮;05-支架,51-排气通道;06-轴;07-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0009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0010 本发明的内排气液环式自吸离心泵,如图1、2所示,其包括泵体01、叶轮02、吸气室03、液环轮04、支架05、轴06:泵体01上设有依次连通的泵体进口11、通道12、蜗壳13、蜗壳出口14以及连通的气液分离室1。

12、5、储液腔16,储液腔16的底部与蜗壳13的底部之间设有回流孔17,蜗壳出口14敞开在气液分离室15内,气液分离室15上部设置泵体出口18;叶轮02具有轴向的叶轮进口21、周向的叶轮出口22,叶轮02的后盖板23上设有通孔24,叶轮02位于蜗壳13内且叶轮进口21朝向通道12;吸气室03的一侧设吸气口31、另一侧设排气口32;液环轮04位于吸气室03内;泵体01与支架05固定装配在一起且吸气口31对应叶轮后盖板23上的通孔24,支架05上设有连通排气口32的排气通道51,排气通道51通过一排气管07连通气液分离室15;轴06上安装液环轮04、叶轮02。0011 具体的,轴06横向布设;储液腔1。

13、6位于泵体01的底部,停止工作时利于液体介质回流至储液腔;气液分离室15位于蜗壳13的上方,利于分离出来的液体回流至储液腔,泵体出口18朝上开设,利于分离出来的气体向外释放;泵体进口11位于轴中心线上方,通道12呈字母“S”状;支架05上固定装配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吸气室03形成在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之间,吸气口31开设在液环泵壳33上,排气口32开设在液环泵盖34上,便于装配,作为等同手段,将图1所示液环泵壳、液环泵盖的结构形式进行互换同样可以形成吸气室,进一步的,液环泵壳33与液环泵盖34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图示为密封圈);泵体01与支架05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装置(图示为密封。

14、圈)。说 明 书CN 103122860 A3/3页50012 在启动泵之前,打开泵的出口阀门,泵启动后,在自吸过程中,由于泵体内储有液体,从而在高速旋转的叶轮02外周形成一个液体封环,隔离叶轮进口21与蜗壳出口14,其中叶轮出口22的液体流向蜗壳出口14,再回流到储液腔16中,储液腔16中的液体通过回流孔17流向叶轮出口22,补充叶轮出口的液体损失;同时,高速旋转的液环轮04与液环泵壳33、液环泵盖34一起组成一个真空泵,将管路中的气体通过泵体进口11、流道12、叶轮进口21、叶轮后盖板上的通孔24(可以为数个)抽到液环泵壳33上的吸气口31,吸气口31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进入液环轮04,在高速旋转的液环轮04的作用下,气液混合物从排气口32排出,通过支架05上的排气通道51、排气管07流向泵体的气液分离室15,气液混合物在气液分离室15内实现气液分离,液体流回储液腔16,气体流向泵体出口18;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地将管路中的气体排出,直至吸上液体,完成自吸过程,并调节泵的出口阀门,使泵投入正常输液过程。操作步骤少,实现了泵的排气引液、抽送液体的全程自动化;有效地避免了输送介质的外泄。说 明 书CN 103122860 A1/2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2860 A2/2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2860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