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螺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盗螺栓.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291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9CN103122913A*CN103122913A*(21)申请号 201110368113.3(22)申请日 2011.11.19F16B 41/00(2006.01)F16B 23/00(2006.01)(71)申请人宋炜赓地址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淞南村)苏州市顺仪五金有限公司(72)发明人宋炜赓(54) 发明名称一种防盗螺栓(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盗螺栓,包含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锥形过渡段;所述锥形过渡段的另一端设有球形螺栓头;所述球形螺栓头上开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内。
2、开有方槽;所述方槽左右对称开有两个;所述方槽的中心线与螺杆的轴线夹角为3045;本发明的防盗螺栓,由于螺杆的一端设有锥形过渡段,锥形过渡段的另一端设有球形螺栓头,其与被紧固零部件达到旋紧后,不能使用工具(如扳手或者螺丝刀)将其卸下,只有使用专用工具才能卸下,大大增加了室外设备的防盗性。本发明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2913 ACN 103122913 A1/1页21.一种防盗螺栓,包含螺杆,其特征在于:所。
3、述螺杆的一端设有锥形过渡段;所述锥形过渡段的另一端设有球形螺栓头;所述球形螺栓头上开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内开有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左右对称开有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盗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的中心线与螺杆的轴线夹角为3045。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22913 A1/2页3一种防盗螺栓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栓,特别是一种防盗螺栓,属于紧固连接零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0002 现有在各种结构中所使用的各种螺栓,由于其螺栓头大多为六角形,或者其螺栓头上开有十字槽或者一字槽。0003 这种螺栓的旋紧或旋松,一般都使用工具(如。
4、扳手或者螺丝刀),实行正向或反向旋转如为旋紧,则与之相反旋转就为旋松。0004 这种螺栓这就给盗贼行窃,打开了方便之门。0005 一些室外设备,如山区或荒郊野外的金属架以及各种金属结构的设施或设备都发生被盗事件。0006 一旦被盗事件发生就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发明内容0007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只有使用专用工具才能卸下的防盗螺栓。 0008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盗螺栓,包含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锥形过渡段;所述锥形过渡段的另一端设有球形螺栓头;所述球形螺栓头上开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内开有方槽。0009 优选的,所述方槽左右对称开有两个。00。
5、10 优选的,所述方槽的中心线与螺杆的轴线夹角为3045。0011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防盗螺栓,由于螺杆的一端设有锥形过渡段,锥形过渡段的另一端设有球形螺栓头, 其与被紧固零部件达到旋紧后,不能使用工具(如扳手或者螺丝刀)将其卸下,只有使用专用工具才能卸下,大大增加了室外设备的防盗性。0012 本发明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附图说明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l为本发明的防盗螺栓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防盗螺栓的剖视图;其中:1、螺杆;2、锥形过渡段;3、球形螺栓头;4、半圆槽;5、方槽。 具体实施方式0014。
6、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0015 如附图1、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盗螺栓,包含螺杆1,所述螺杆1的一端设说 明 书CN 103122913 A2/2页4有锥形过渡段2;所述锥形过渡段2的另一端设有球形螺栓头3;所述球形螺栓头3上开有半圆槽4;所述半圆槽4内开有方槽5;所述方槽5左右对称开有两个;所述方槽5的中心线与螺杆1的轴线夹角为3045。0016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安装在室外设备中,如山区或荒郊野外的金属架,各种金属结构的设施或设备,以及各种怕被盗窃的设备或设施。0017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防盗螺栓,由于螺杆的一端设有锥形过渡段,锥形过渡段的另一端设有球形螺栓头, 其与被紧固零部件达到旋紧后,不能使用工具(如扳手或者螺丝刀)将其卸下,只有使用专用工具才能卸下,大大增加了室外设备的防盗性。0018 本发明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0019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3122913 A1/2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2913 A2/2页6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29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