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常规地,在医疗器械中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注射针头或穿刺针
头的针杆伤害而引起污染和感染。特别地,最近以来,由于B型肝
炎、C型肝炎、HIV(人体免疫缺损病毒)等已经引起广泛的注意,
强烈需要一种切实减小这种针杆伤害的装置。
作为防止这种针杆伤害的一种装置,已经知道一种结构,其中
设有一个圆柱形护罩,使该护罩能够相对于注射针头滑动。也就是
说,根据护罩的滑动位置,注射针头或者暴露或者容纳在护罩中。
当丢弃用过的注射针头或用过的穿刺针头时,针头滑入护罩中而容
纳在其中。
已经知道在JP H6-7861B、JP H5-300942A和美国专利4,170,993
中描述的注射针头装置是这些结构的例子。这些注射针头装置是广
泛用于治疗过程如输液、输血、体外血液循环等中的带翼的注射针
头装置。在这种带翼注射针头装置中,翼连接到可滑动的圆柱形护
罩的外周边表面上,翼与护罩一起在注射针头的外侧滑动。为了防
止在注射针头用过后的针杆伤害,可通过滑动用护罩覆盖注射针头
的末端。
在使用具有圆柱形护罩的这种注射针头装置的过程中,需要一
个用于相对于护罩限制注射针头位置的机构,以保持针头从护罩中
伸出的一个预定状态。特别地,在刺入动作过程中,应当保持注射
针头不被推入护罩中。此外,在刺入动作之后,为了维持注射针头
的刺入状态,可能需要相对于护罩将注射针头保持在一个预定位
置。这是因为即使当护罩固定到患者的刺入部分上以防止注射针头
离开所保持的状态,如果注射针头很容易在护罩中移动,则存在注
射针头从患者的刺入部分落下的危险。在JP H6-7861B、JP
H5-300942A和美国专利4,170,993中描述的每个注射针头装置都具
有一个用于相对于护罩保持注射针头的预定状态的结构。
另外,在将注射针头储存在护罩中时,期望注射针头能够容易
地相对于护罩滑动。但在JP H6-7861B中描述的结构中,为了将注
射针头储存在护罩中,必须克服一个用于相对于护罩保持注射针头
的保持力而在护罩中收缩注射针头,同时该保持力仍施加到其上。
在JP H5-300942A中描述的结构中,在将注射针头储存在护罩中时,
用于保持注射针头的力会减弱。但由于其结构,在将注射针头储存
在护罩中时难以充分地减弱所施加的力,同时确保用于相对于护罩
保持注射针头的足够大的力。根据美国专利4,170,993中描述的结
构,这些条件能够满足。
但在美国专利4,170,993中描述的注射针头装置中,用于保持
注射针头的结构形成了一个障碍,使得在注射针头从护罩中突出的
使用状态下注射针头难以相对于护罩旋转。
为了适当地适应各种操作,期望在注射针头从护罩中伸出的使
用状态下,注射针头能够相对于护罩旋转。例如,为了使刺入之后
针头叶片表面的角度不同于刺入过程中的角度,必须旋转注射针
头。另外,在JP H6-7861B和JP H5-300942A中所描述的结构中,难
以在注射针头从护罩中伸出的使用状态下使注射针头相对于护罩
旋转。
尽管上面的问题是参考带翼注射针头装置的例子而描述的,但
这些问题在不带翼的注射针头装置中同样会发生。
发明概述
因此考虑到前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用于
减小针杆伤害的护罩的医用针头装置,能够限定针头的位置而不在
护罩中从针头从护罩中伸出的使用状态下移动,并能够允许针头在
该状态下相对于护罩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用于减小针杆伤害的护罩的医用针头装置
包括:用于减小针杆伤害的该护罩包括一个作为主体的基本上圆柱
形的罩管;一个套,该套插入罩管中使该套可在轴向方向移动,且
其后端部可与一个输液管联接;及一个安装到该套的前端部上的针
头。该针头的末端可储存在罩管的内孔中。该套在其前端部的一部
分外圆周表面上具有一个突起,该突起的高度使得该突起突出超过
罩管的内径。在罩管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门形沟槽,该门形沟槽从
罩管的前端延伸到后端附近,该门形沟槽的尺寸使得位于套前端部
的突起可装配在门形沟槽的前端部中。在突起从罩管的前端暴露出
来的状态下,套可相对于罩管旋转。在不面对门形沟槽前端的突起
的一个旋转位置,套的位置被限制,由于突起与罩管前端面之间的
配合而不能朝罩管的后端侧移动。在面对门形沟槽前端的突起的一
个旋转位置,突起可滑动进入门形沟槽中。
通过这种结构,在针头从护罩中伸出的状态下,突起与罩管前
端面之间的配合能够保持针头不在护罩中移动。此外,在该状态下,
针头可相对于护罩旋转。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罩管具有一个靠近门形沟槽后端形成
的配合孔,门形沟槽的深度设定为在门形沟槽的后端部比突起的高
度浅,突起可沿门形沟槽滑动而与该配合孔配合。通过这种结构,
当针头储存在罩管中时,可相对于罩管可靠地保持针头。
该突起可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该位置不对应于针头的叶片表
面的一侧及其在套的圆周方向的相反侧。通过这种结构,当针头被
保持而不在护罩中移动时,针头可设定在便于刺入动作的一个状态
下。结果,可防止针头在护罩中收缩的不期望的事故。
该突起可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该位置在套的圆周方向对应于
针头的叶片表面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当突起与门形沟槽配合而
使针头不能相对于护罩旋转时,由于叶片表面朝上,可防止突起与
患者的刺入部分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获得一个适于刺入的状态。
优选地,上述具有用于减小针杆伤害的护罩的医用针头装置还
包括:一个具有柔韧性的闭锁条,该闭锁条设置成从罩管的一个侧
壁伸出;在罩管中设有一个通孔,该通孔对应于闭锁条的位置。该
闭锁条具有一个朝一个侧部方向突出的突起,当该闭锁条环绕罩管
缠绕时,该突起插入该通孔中,从而将套在轴向方向的移动限制在
罩管中。这种结构能够相对于罩管将套保持在一个预定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该包装箱具有一个用于保持闭锁条的机构,
该机构用于保持闭锁条环绕罩管的缠绕状态。
上述的用于减小针杆伤害的护罩可以是一个带翼护罩,该带翼
护罩还包括一对靠近罩管的前端耦接的翼。
优选地,每个翼上形成一个从一个翼表面突出的翼突起,罩管
具有形成在圆柱形壁的侧部上的通孔,使翼突起可插入各通孔中。
通过沿罩管的一个侧表面将两个翼重叠在罩管上,每个翼突起可穿
过通孔而插入罩管的内孔中,因而每个翼突起可防止套在罩管中在
轴向方向移动,因而在相对于罩管保持套的同时可保持这样一个状
态,其中针头从罩管的前端突出一个预定长度。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针头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
从图1的左侧观察的医用针头装置的侧视图。图3A是沿图1中的线
A-A所取的剖视图。图3B是一个剖视图,表示在图3A的状态下对装
置完成一个储存动作后的状态。
参考符号1表示一个针头,该针头固定到由树脂制成的套2的前
端部。一个管3联接到套2的后端部。参考符号4表示一个护罩,该
护罩包括一个作为主体的由树脂制成的罩管4a,且基本上为圆柱
形。套2的长度是这样,使得当套2插入罩管4a的内孔中时其前端部
和后端部能够从罩管4a伸出。套2的外径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可
在套2与罩管4a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微小的间隙,从而允许套2相对
于罩管4a的旋转以及套2在轴向方向的运动。
在从罩管4a前端暴露出来的套2的前端部上,在其一部分外部
周边表面上形成一个突起11。如图2中所示,突起11从套2外表面开
始的高度设定成这样,使得突起11突出超过罩管4a的内径。如图1
中所示,在罩管4a的外表面上形成一个隆起部分12,该隆起部分12
在轴向方向从罩管4a的前端延伸到后端附近。在隆起部分12的内壁
上形成一个门形沟槽12a,该门形沟槽12a在轴向方向从罩管4a的前
端延伸到后端附近。门形沟槽12a的尺寸使得突起11能够进入门形
沟槽12a的前端部中。靠近门形沟槽12a的后端形成一个配合孔13
穿透罩管4a的壁。配合孔13的尺寸允许与突起11配合。隆起部分12
不必设置成形成门形沟槽12a。如果罩管4a足够厚,则门形沟槽12a
可直接形成在罩管4a的内壁上。
如从图3A中清楚的,突起11可进入门形沟槽14a的前端中,从
而沿门形沟槽12a滑动。另外,如图3B中所示,突起11可穿透门形
沟槽12a的后端而与配合孔13配合。在这种状态下,针头1的末端储
存在罩管4a的内孔中。
门形沟槽12a是倾斜的,使得从罩管4a的内壁表面开始的深度
朝后端变浅,在后端的深度变得小于突起11的高度。因此在突起11
沿门形沟槽12a滑动的过程中,突起11的顶面接触门形沟槽12a的底
面,越接近后端力越大。因而当突起11穿过门形沟槽12a的后端时,
突起11弹性变形而在高度方向被压缩。由于与配合孔13的配合,压
缩力解除,因而突起的高度恢复。在这种状态下,突起11的前端面
与隆起部分12的后端面之间的配合使突起11不能移动到前端侧,即
不能向后移动。与此同时,突起11的后端面与配合孔13的后端面的
接触可防止突起11朝后端侧移动。通过这种方式,突起11与配合孔
13的配合可提供相对于罩管4a锁定套2的功能。结果,可保持将针
头1储存在罩管4a中的状态,因而可提供避免针杆伤害的状态。门
形沟槽12a的倾斜可提供在整个长度部分或者提供在后侧部分。
如从这些结构中清楚的,当图1中所示的突起11从罩管4a的前
端暴露出来时,套2可相对于罩管4a旋转。通过这种结构,如图4A
中所示,突起11可具有在罩管4a的侧部方向突出的状态。图4B表示
图4A中状态的剖视图。由于套2可相对于罩管4a旋转,针头1的叶片
表面1a的旋转位置可相对于罩4自由调节,从而可适于刺入动作之
后进行的各种操作。
在图4A中的状态下,突起11不面对门形沟槽12a的前端。在该
旋转位置,突起11的后端面与罩管4a的前端面之间的配合可防止套
2朝后端侧移动。因此例如在刺入动作过程中,通过将突起11的旋
转位置调节到这样一个位置,可保持针头1从罩管4a突出的状态,
从而不被推入罩管4a中。
如上所述,在针头1从罩管4a的前端伸出一个预定长度的使用
位置,突起11与罩管4a的前端面的配合将其上连接针头1的套2的位
置限制在罩管4a内。此外,管3的一个端面与罩管4a的后端的接触
可防止套2在朝向罩管4a的前端的方向进一步移动。通过这种结构,
可限制针头1的位置,从而不从罩管4a伸出预定长度或更大。由于
这些结构,可获得将套2保持在使用位置的一个功能。
为了在使用后丢弃医用针头装置,调节突起11的旋转位置而面
向门形沟槽12a,使套2能够容易地朝罩管4a的后端侧移动,且如图
3B中所示,能够保持在该位置。
突起11和针头1的叶片表面1a之间在套2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关
系可根据所期望的用途而设定。例如在图4A中,突起11设置在这样
一个位置,该位置与针头1的叶片表面1a在套2的圆周方向形成90
的角度。通过这种方式,突起11可设置在不与叶片表面1a的一侧及
其相反侧对应的位置,使针头1能够设定在便于刺入动作的状态而
针头1可保持在罩管4a中移动。结果,可防止不期望的事故,如针
头1在罩管4a中从刺入状态收缩。可替换地,如图5中所示,可能存
在这样的情况,突起位于对应于叶片表面的位置是方便的。在这种
情况下,通过使突起11与门形沟槽12a配合而使针头1不能相对于罩
管4a旋转,当叶片表面2a面朝上时突起11不与患者的刺入部分接
触。因此能够可靠地获得用于刺入的适当状态。
上述实施例示例了装置包括一个突起11和一个门形沟槽12的
情况。但装置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突起11和两个门形沟槽12的情
况。
除上述基本结构之外,如图6A中所示,还可附加地设置一个保
持机构,用于相对于罩管4a闭锁套2。图6B是沿图6A中的线B-B所取
的罩管4a的剖视图。参考符号14表示构成保持机构的闭锁条。该闭
锁条设置成从罩管4a的一个侧壁伸出并具有柔韧性。如图6B中所
示,闭锁条14基本上为弧形形状,其中形成一个突起14a和一个抓
持肋14b。在闭锁条14的前端部形成一个配合孔14c。在罩管4a的一
个侧壁上,在闭锁条14的相反侧形成一个固定突起15。
下面参照图7A至C对闭锁条14的功能进行说明。图7A表示这样
一个状态,套2在罩管4a中从图6A中的状态收缩到一定程度。图7B
是沿图7A中的线C-C所取的剖视图。图7C是沿图7A中的线D-D所取的
罩管4a的剖视图。如仅图7B所示,在套2的外表面上形成一个环形
沟槽2a。在图7A至C中所示的状态下,环形沟槽2a的一个位置与配
合孔13的该位置重合。
如这些附图中所示,由于其柔韧性,闭锁条14可环绕罩管4a
缠绕。由于闭锁条14环绕罩管4a的缠绕,突起14a通过配合孔13伸
入罩管4a的内孔中。因而突起14a的前端部与环形沟槽2a配合,从
而获得了相对于罩管4a闭锁套2的功能。这里注意,环形沟槽2a不
是必须的。也就是说,通过使突起14a的前端与套2的外表面接触而
向其施加压力,可通过摩擦力保持套2。
另外,在上述状态下,如图7C中清楚地图示的,位于闭锁条14
的前端部的配合孔14x与固定突起15配合。因而可保持闭锁条14环
绕罩管4a缠绕的状态。
上述保持机构是由于下列原因而设置的:即,在图6A中的状态
下,突起11的旋转位置与门形沟槽12重合,因而套2可朝罩管4a的
后端侧移动。同时,还有这样的情况,其中针头1应当保持在这样
的角度,因此为了相对于罩管4a将套2保持在防止针头1在罩管4a
中收缩的这个状态,设置了保持机构。可替换地,还有另一种情况,
其中套2应当在图7A中所示状态下闭锁在罩管4a上。这是因为在这
个状态下,突起11位于门形沟槽12a的内侧,因此可限制套2和针头
1的旋转。
这里注意,套2与闭锁条14的突起14a的配合结构并不限定在使
用配合孔13的上述结构。而是可将闭锁条14设置在不同于配合孔13
的一个位置,并可单独设置一个通孔,以允许突起14a伸入罩管4a
中。
实施例2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医用针头装置的平面图,图9是从
图8中的左侧观察的医用针头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一个剖视图,
表示该装置的平面形状。该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带翼护罩管的结
构,其中在实施例1中的罩管4a上设有左右翼。罩管和套的基本结
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因此为便于对它们进行说明,与实施例1中相
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符号。
参考符号1表示一个针头,该针头固定到由树脂制成的套2的前
端部。一个管3联接到套2的后端部。参考符号24表示一个带翼护罩,
该带翼护罩包括一个由树脂制成的罩管24a并基本上为圆柱形,以
及左右翼5和6。套2的长度使得当套2插入罩管24a的内孔中时其前
端部和后端部可从罩管4a伸出。套2的外径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
可在套2与罩管4a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微小的间隙,从而允许套2
相对于罩管4a的旋转以及套2在轴向方向的运动。
左右翼5和6设置在罩管24a的前端部,即设置在罩管24a的针头
1伸出一侧的端部。翼5和6分别耦接到罩管24a的外部周边表面的两
个侧部上,并可具有相对于位于中心的罩管24a的轴线对称的形状。
在翼5和6的基本区域,分别形成翼突起7和8。在罩管24a的左右侧
壁上分别形成通孔9和10而分别对应于翼突起7和8。
在从罩管24a的前端暴露出来的套2的前端部上,在其一部分外
部周边表面上形成一个突起11。在罩管24a的外表面上形成一个隆
起部分12,在隆起部分12的内壁上形成一个门形沟槽12a。突起11、
门形沟槽12a的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
突起11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该位置不对应于针头1的叶片表
面1a的一侧以及在套2圆周方向的相对侧。因此该结构可防止在叶
片表面1a面朝垂直于翼5和6的方向的状态下突起11面向门形沟槽
12a。通常,在刺入时,叶片表面1a设定成面朝垂直于翼5和6的方
向,因此该结构可防止针头1在刺入过程中被推入罩管24a中。
图11A和11B表示设置于翼5和6上的翼突起7和8的功能。图11A
和11B是沿图8中的线E-E所取的剖视图。利用翼5和6的动作是在刺
入过程中完成的。
从图11A中所示的状态开始,翼5和6沿罩管24a的外表面向上提
升,因而如图11B中所示,翼突起7和8插入通孔9和10中,延伸穿过
罩管24a的壁,并伸入内孔中。结果,翼突起7和8的前端部与套2
的外表面接触。通过由接触压力产生的摩擦力,套2,因而针头1,
可相对于带翼护罩24被保持。因此在完成刺入动作的同时能够可靠
地保持针头1。另外,通过用手指按压两个翼5和6,可向翼突起7
和8施加足够的压力,从而牢固地保持套2。
这里注意,优选地,罩管24a的外表面的底部制成平的,使它
能够可靠地定位在患者的皮肤上。附图中,罩管24a的内孔为圆形,
但同样可能的是,内孔的上侧设置一个对应于套2的外表面形状的
弧形表面,且内孔表面的底部是平的。
根据具有减小针杆伤害的罩的医用针头装置,在针头从罩中伸
出而能够进行刺入动作的状态下,可保持针头不在罩中移动。另外,
在该状态下,针头可相对于罩旋转。
在不脱离其精神或实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其它形式体
现。本申请中公开的这些实施例在全部方面认为是示意性的,而不
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属权利要求表示,而不是由前面的
说明书表示,在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修改都包
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