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线圈盘.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569287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48021.6

申请日:

2013.02.07

公开号:

CN103118450A

公开日:

2013.05.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5B 6/40申请日:20130207授权公告日:20150708终止日期:2016020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B 6/40申请日:20130207|||公开

IPC分类号:

H05B6/40; F24C7/06

主分类号:

H05B6/40

申请人:

浙江乐太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应高峰; 应高波; 陆建峰; 胡振宇

地址: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涌雪路1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代理人:

金根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线圈底盘,设置在线圈底盘上的磁条、线槽、绕在线槽内的加热线圈,以及便于加热线圈穿行的接线端,包括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底盘由中心至外围设置为绕阻中心区域、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的直径至少70mm,绕线区域设置有若干线槽,线槽由若干线槽隔板分隔而成,该绕线区域内至少有一层沿着线槽环绕的加热线圈,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与线圈底盘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本发明线圈盘外圈大,加热区域范围大,热量传播迅速均匀,加热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加热线圈盘,包括线圈底盘(1),设置在线圈底盘上的磁条(2)、线槽、绕在线槽内的加热线圈(3),以及便于加热线圈穿行的接线端,包括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底盘由中心至外围设置为绕阻中心区域(4)、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的直径至少70mm,绕线区域设置有若干线槽,线槽由若干线槽隔板(5)分隔而成,该绕线区域内至少有一层沿着线槽环绕的加热线圈,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与线圈底盘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挡板(6),其外侧设置有一圈外挡板(7),则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形成线槽,线槽内并排环绕若干圈加热线圈,相邻的线圈相互紧靠。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挡板,其外侧设置有一圈外挡板,在内挡板与外挡板所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线槽隔板,线槽隔板沿圆周呈放射状分布,将绕线区域分隔成若干圈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中,线槽的宽度大于一根线圈的直径且小于两根线圈的直径。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阻中心区域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外部驱动电机的孔(8),孔的外围均匀分布若干散热孔(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阻中心区域内还设置有温控开关组件,包含一个热敏电阻温度探头和一个到达某一极限温度后自动强行烧毁断电的热熔断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位于线圈底盘的背面,从绕线区域的内侧延伸至外侧;所述磁条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或U形或L形或板凳形,或者是任意前述形状磁条的组合。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阻中心区域内设置加热补充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底盘设置成中部呈圆弧形向下凹陷的形状,与中式圆底锅性形状相配合。

说明书

说明书加热线圈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盘。
背景技术
线圈盘发热,为电磁炉、烹饪锅等提供热能,现有线圈盘一直在进行提高能效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困扰,即高能效的线圈盘,其加热区域往往集中于线圈盘中心很小的一个圆形区域,再加上锅体中心向边缘散热速度过慢造成热量集中,中心局部高温,因此能效的确是提高了,然而加热只集中于底锅中心一点,锅体内的食物受热不均,很容易炒焦,自然不可能做出可口的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线圈盘的加热区域过于集中、热量分布不均的缺点,发明了一种加热线圈盘,该线圈盘扩大了线圈的绕阻中心区域和线圈底盘的外径,使加热区域均匀分布在线圈盘中间的环形区域,此区域加热明显,热量集中升温快,但由于绕阻中心区域的扩大,环形区域的内经增大,经过计算,其向锅具底部最外围和中心点传播热量的速度相差不多,使得中间环形区域快速上升的热量迅速向锅底中心点和锅具最外围均匀扩散,所以锅底的热量能够较均匀分布,整个锅底的各处温差比较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加热线圈盘,包括线圈底盘,设置在线圈底盘上的磁条、线槽、绕在线槽内的加热线圈,以及便于加热线圈穿行的接线端,包括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底盘由中心至外围设置为绕阻中心区域、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的直径至少70mm,绕线区域设置有若干线槽,线槽由若干线槽隔板分隔而成,该绕线区域内至少有一层沿着线槽环绕的加热线圈,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与线圈底盘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
现有的线圈盘中,也涉及到阶梯状绕法,但是各层线圈都是向内靠拢,其结果是中心区域的热量集中,不易分散,升温极快。相反的,本发明为了解决热量过于集中的缺点,反其道而行,各层线圈向外侧分散,同时扩大线圈底盘中间的绕阻中心区域,使产热部位由中心变为中间偏外的圆环区域,并且,该区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的向内外分散。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挡板,其外侧设置有一圈外挡板,则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形成线槽,线槽内并排环绕若干圈加热线圈,相邻的线圈相互紧靠。当只有一个整体的线槽时,加热线圈是相互贴合的,靠的十分紧密,加热强度大。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挡板,其外侧设置有一圈外挡板,在内挡板与外挡板所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线槽隔板,线槽隔板沿圆周呈放射状分布,将绕线区域分隔成若干圈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
作为优选,所述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中,线槽的宽度大于一根线圈的直径且小于两根线圈的直径。当有多个线槽时,加热线圈被分隔在单独的线槽内,相邻的加热线圈之间留有空隙,比较稀疏,有利于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绕阻中心区域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外部驱动电机的孔,孔的外围均匀分布若干散热孔。
作为优选,所述绕阻中心区域内还设置有温控开关组件,包含一个热敏电阻温度探头和一个到达某一极限温度后自动强行烧毁断电的热熔断体,起到控温和过载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磁条位于线圈底盘的背面,从绕线区域的内侧延伸至外侧;所述磁条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或U形或L形或板凳形,或者是任意前述形状磁条的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绕阻中心区域内设置加热补充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提高线圈盘中部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底盘设置成中部呈圆弧形向下凹陷的形状,与中式圆底锅性形状相配合,以扩大加热线圈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消除了产热区过于集中的缺点,通过扩大线圈绕阻中心区域,同时扩大线圈盘外径,使加热区域均匀分布在线圈底盘中间偏外的环形区域;此区域热量集中升温快,同时,绕阻中心区域得到相应扩大的前提下,由中间环形区域向锅具底部最外围和中心点传播热量的速度相差不多,因此,当中间环形区域快速产热,其热量迅速向锅底中心点和锅具最外围均匀扩散,最终使锅底的热量均匀分布,整个锅底的各处温差比较小,锅内的食物受热均衡,避免局部区域的食物烧糊。
本发明能准确控温,使用更方便;同时具有过载保护,更耐用。
本发明线圈盘外圈大,加热区域范围大,热量传播迅速均匀,加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密绕的实施方式;
图2是密绕时的主视图;
图3是密绕时的后视图;
图4是密绕时加热线圈的排列方式;
图5是本发明的疏绕的实施方式;
图6是疏绕时的主视图;
图7是疏绕时的后视图;
图8是疏绕时加热线圈的排列方式;
图9是现有线圈盘阶梯状绕法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阶梯状绕法示意图;
图11是现有线圈烧水沸腾位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烧水沸腾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线圈底盘;2、磁条;3、加热线圈;4、绕阻中心区域;5、线槽隔板;6、内挡板;7、外挡板;8、孔;9、散热孔;10、温控开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加热线圈盘,采用密绕的方式环绕加热线圈3,包括圆形的线圈底盘1,其盘面由放射状的支撑条、中心圆和外圈圆环构成,该中心圆即为绕阻中心区域4,外圈圆环即为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4的中心有一个用于安装外部驱动电机的圆形通孔8,孔8的周围设置一圈散热孔10,靠近绕阻中心区域4边缘的位置还固定有温控开关组件10,由一个热敏电阻温度探头和一个到达某一极限温度后自动强行烧毁断电的热熔断体组成;若实际应用中有需求,可以在绕阻中心区域内增加一个加热补充装置。
为了便于加热线圈3穿行,线圈底盘1的边缘设置有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以及用于穿行的通道。
所述的磁条2安装在线圈底盘1的背面,从绕线区域的内侧延伸至外侧,圆周排列,呈放射状;所述磁条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条形或U形或L形或板凳形,或者是任意前述形状的组合;磁条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线圈底盘1上表面的绕线区域设置为一个整体线槽,其内侧有一圈内挡板6,其外侧有一圈外挡板7,线槽内并排环绕若干圈加热线圈3,相邻的加热线圈3相互紧靠;若有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3,则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3与线圈底盘1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如图4所示。
实施例2:
如图5、6、7所示,一种加热线圈,采用疏绕的方式环绕加热线圈,包括圆形的线圈底盘1,其盘面由放射状的支撑条、中心圆和外圈圆环构成,该中心圆即为绕阻中心区域4,外圈圆环即为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4的中心有一个用于安装外部驱动电机的圆形通孔8,孔8的周围设置一圈散热孔10,靠近绕阻中心区域4边缘的位置还固定有温控开关组件10,由一个热敏电阻温度探头和一个到达某一极限温度后自动强行烧毁断电的热熔断体组成;若实际应用中有需求,可以在绕阻中心区域内增加一个加热补充装置。
为了便于加热线圈3穿行,线圈底盘1的边缘设置有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以及用于穿行的通道。
所述的磁条2安装在线圈底盘1的背面,从绕线区域的内侧延伸至外侧,圆周排列,呈放射状;所述磁条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条形或U形或L形或板凳形,或者是任意前述形状的组合;磁条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线圈底盘1上表面的绕线区域,其内侧有一圈内挡板6,其外侧有一圈外挡板7,在内挡板6与外挡板7所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线槽隔板5,线槽隔板5沿圆周呈放射状分布,将绕线区域分隔成若干圈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每一圈线槽的宽度大于一根线圈的直径且小于两根线圈的直径;加热线圈3沿着线槽逐圈环绕,若有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3,则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3与线圈底盘1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如图8所示。
本发明的线圈底盘比现有的线圈盘略大,一般为220mm~280mm,其中部的初始绕阻中心区域的直径至少70mm,如此,才能够有效的促进热量的均匀分布。
为了扩大加热线圈的适用范围,线圈底盘可以按照一般中式圆底锅的形状设置成中部呈圆弧形向下凹陷的形状。
以下提供本发明与现有线圈盘进行烧水沸腾位置的比较实验:
如图9所示,现有线圈盘的阶梯状绕法,各层线圈向中心靠拢,导致热量集中在中部,且不易分散。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线圈盘的阶梯状绕法,各层线圈向外侧散开,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热量集中的现象,将热量均匀分散。
如图11所示,采用现有的线圈盘,水沸腾的位置集中在中心,即分布有小圆圈的区域,且通过小圆圈的放射状排布,显示热量由内向外逐渐减少,主要的产热区大约是线圈盘1/2半径内的圆形区域;随着线圈盘外圈与产热区距离的增加,热量的扩散逐渐减弱,同时,线圈盘中间的绕组中心区域又过于狭小,不利于散热,加剧了热量过于集中的情况。
如图1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线圈盘,水沸腾的位置集中在线圈盘半径的1/3~2/3圆环区域内,即分布有小圆圈的区域,并且,小圆圈是均匀摆布在该环形区域内,显示了产热区的热量分布均匀;由于产热区与线圈盘外圈的距离缩小了,从产热区向外的散热速度和散热量都大大提高且保持均衡,又由于线圈盘中心的绕组中心区域得到了扩展,且经过计算,从产热区向内圈的散热速度和散热量与向外散热时相差不大,最终能够将热量比较均匀的分散至各处。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加热线圈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加热线圈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加热线圈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热线圈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热线圈盘.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845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2CN103118450A*CN103118450A*(21)申请号 201310048021.6(22)申请日 2013.02.07H05B 6/40(2006.01)F24C 7/06(2006.01)(71)申请人浙江乐太电器有限公司地址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涌雪路168号(72)发明人应高峰 应高波 陆建峰 胡振宇(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代理人金根叶(54) 发明名称加热线圈盘(57) 摘要本发明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盘,包括线。

2、圈底盘,设置在线圈底盘上的磁条、线槽、绕在线槽内的加热线圈,以及便于加热线圈穿行的接线端,包括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底盘由中心至外围设置为绕阻中心区域、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的直径至少70mm,绕线区域设置有若干线槽,线槽由若干线槽隔板分隔而成,该绕线区域内至少有一层沿着线槽环绕的加热线圈,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与线圈底盘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本发明线圈盘外圈大,加热区域范围大,热量传播迅速均匀,加热效率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

3、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8450 ACN 103118450 A1/1页21.一种加热线圈盘,包括线圈底盘(1),设置在线圈底盘上的磁条(2)、线槽、绕在线槽内的加热线圈(3),以及便于加热线圈穿行的接线端,包括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底盘由中心至外围设置为绕阻中心区域(4)、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的直径至少70mm,绕线区域设置有若干线槽,线槽由若干线槽隔板(5)分隔而成,该绕线区域内至少有一层沿着线槽环绕的加热线圈,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与线圈底盘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

4、,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挡板(6),其外侧设置有一圈外挡板(7),则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形成线槽,线槽内并排环绕若干圈加热线圈,相邻的线圈相互紧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挡板,其外侧设置有一圈外挡板,在内挡板与外挡板所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线槽隔板,线槽隔板沿圆周呈放射状分布,将绕线区域分隔成若干圈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中,线槽的宽度大于一根线圈的直径且小于两根线圈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2或3。

5、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阻中心区域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外部驱动电机的孔(8),孔的外围均匀分布若干散热孔(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阻中心区域内还设置有温控开关组件,包含一个热敏电阻温度探头和一个到达某一极限温度后自动强行烧毁断电的热熔断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位于线圈底盘的背面,从绕线区域的内侧延伸至外侧;所述磁条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或U形或L形或板凳形,或者是任意前述形状磁条的组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阻中心区域内设置加热补充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6、,所述线圈底盘设置成中部呈圆弧形向下凹陷的形状,与中式圆底锅性形状相配合。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18450 A1/4页3加热线圈盘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盘。背景技术0002 线圈盘发热,为电磁炉、烹饪锅等提供热能,现有线圈盘一直在进行提高能效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困扰,即高能效的线圈盘,其加热区域往往集中于线圈盘中心很小的一个圆形区域,再加上锅体中心向边缘散热速度过慢造成热量集中,中心局部高温,因此能效的确是提高了,然而加热只集中于底锅中心一点,锅体内的食物受热不均,很容易炒焦,自然不可能做出可口的食物。

7、。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主要针对线圈盘的加热区域过于集中、热量分布不均的缺点,发明了一种加热线圈盘,该线圈盘扩大了线圈的绕阻中心区域和线圈底盘的外径,使加热区域均匀分布在线圈盘中间的环形区域,此区域加热明显,热量集中升温快,但由于绕阻中心区域的扩大,环形区域的内经增大,经过计算,其向锅具底部最外围和中心点传播热量的速度相差不多,使得中间环形区域快速上升的热量迅速向锅底中心点和锅具最外围均匀扩散,所以锅底的热量能够较均匀分布,整个锅底的各处温差比较小。0004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加热线圈盘,包括线圈底盘,设置在线圈底盘上的磁条、线槽、绕在线槽内的加热线圈,以。

8、及便于加热线圈穿行的接线端,包括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底盘由中心至外围设置为绕阻中心区域、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的直径至少70mm,绕线区域设置有若干线槽,线槽由若干线槽隔板分隔而成,该绕线区域内至少有一层沿着线槽环绕的加热线圈,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与线圈底盘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0005 现有的线圈盘中,也涉及到阶梯状绕法,但是各层线圈都是向内靠拢,其结果是中心区域的热量集中,不易分散,升温极快。相反的,本发明为了解决热量过于集中的缺点,反其道而行,各层线圈向外侧分散,同时扩大线圈底盘中间的绕阻中心区域,。

9、使产热部位由中心变为中间偏外的圆环区域,并且,该区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的向内外分散。0006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挡板,其外侧设置有一圈外挡板,则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形成线槽,线槽内并排环绕若干圈加热线圈,相邻的线圈相互紧靠。当只有一个整体的线槽时,加热线圈是相互贴合的,靠的十分紧密,加热强度大。0007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挡板,其外侧设置有一圈外挡板,在内挡板与外挡板所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线槽隔板,线槽隔板沿圆周呈放射状分布,将绕线区域分隔成若干圈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0008 作为优选,所述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中,线槽的宽度大于一根线圈的直径且小。

10、于两根线圈的直径。当有多个线槽时,加热线圈被分隔在单独的线槽内,相邻的加热线圈之说 明 书CN 103118450 A2/4页4间留有空隙,比较稀疏,有利于散热。0009 作为优选,所述绕阻中心区域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外部驱动电机的孔,孔的外围均匀分布若干散热孔。0010 作为优选,所述绕阻中心区域内还设置有温控开关组件,包含一个热敏电阻温度探头和一个到达某一极限温度后自动强行烧毁断电的热熔断体,起到控温和过载保护作用。0011 作为优选,所述磁条位于线圈底盘的背面,从绕线区域的内侧延伸至外侧;所述磁条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或U形或L形或板凳形,或者是任意前述形状磁条的组合。0012 作为优选,所。

11、述绕阻中心区域内设置加热补充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提高线圈盘中部的温度。0013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底盘设置成中部呈圆弧形向下凹陷的形状,与中式圆底锅性形状相配合,以扩大加热线圈的适用范围。0014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0015 本发明消除了产热区过于集中的缺点,通过扩大线圈绕阻中心区域,同时扩大线圈盘外径,使加热区域均匀分布在线圈底盘中间偏外的环形区域;此区域热量集中升温快,同时,绕阻中心区域得到相应扩大的前提下,由中间环形区域向锅具底部最外围和中心点传播热量的速度相差不多,因此,当中间环形区域快速产热,其热量迅速向锅底中心点和锅具最外围均匀扩散,最终使锅底的热量均匀分。

12、布,整个锅底的各处温差比较小,锅内的食物受热均衡,避免局部区域的食物烧糊。0016 本发明能准确控温,使用更方便;同时具有过载保护,更耐用。0017 本发明线圈盘外圈大,加热区域范围大,热量传播迅速均匀,加热效率高。附图说明0018 图1是本发明的密绕的实施方式;图2是密绕时的主视图;图3是密绕时的后视图;图4是密绕时加热线圈的排列方式;图5是本发明的疏绕的实施方式;图6是疏绕时的主视图;图7是疏绕时的后视图;图8是疏绕时加热线圈的排列方式;图9是现有线圈盘阶梯状绕法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阶梯状绕法示意图;图11是现有线圈烧水沸腾位置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烧水沸腾位置的示意图。0019 图中。

13、标号为:1、线圈底盘;2、磁条;3、加热线圈;4、绕阻中心区域;5、线槽隔板;6、内挡板;7、外挡板;8、孔;9、散热孔;10、温控开关组件。具体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103118450 A3/4页5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21 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加热线圈盘,采用密绕的方式环绕加热线圈3,包括圆形的线圈底盘1,其盘面由放射状的支撑条、中心圆和外圈圆环构成,该中心圆即为绕阻中心区域4,外圈圆环即为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4的中心有一个用于安装外部驱动电机的圆形通孔8,孔8的周围设置一圈散热孔10,靠近绕阻中心区域4边缘的位置还固定有温控开关组件。

14、10,由一个热敏电阻温度探头和一个到达某一极限温度后自动强行烧毁断电的热熔断体组成;若实际应用中有需求,可以在绕阻中心区域内增加一个加热补充装置。0022 为了便于加热线圈3穿行,线圈底盘1的边缘设置有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以及用于穿行的通道。0023 所述的磁条2安装在线圈底盘1的背面,从绕线区域的内侧延伸至外侧,圆周排列,呈放射状;所述磁条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条形或U形或L形或板凳形,或者是任意前述形状的组合;磁条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0024 线圈底盘1上表面的绕线区域设置为一个整体线槽,其内侧有一圈内挡板6,其外侧有一圈外挡板7,线槽内并排环绕若干圈加热线圈3,相邻的加热线圈。

15、3相互紧靠;若有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3,则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3与线圈底盘1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如图4所示。0025 实施例2:如图5、6、7所示,一种加热线圈,采用疏绕的方式环绕加热线圈,包括圆形的线圈底盘1,其盘面由放射状的支撑条、中心圆和外圈圆环构成,该中心圆即为绕阻中心区域4,外圈圆环即为绕线区域,其中,绕阻中心区域4的中心有一个用于安装外部驱动电机的圆形通孔8,孔8的周围设置一圈散热孔10,靠近绕阻中心区域4边缘的位置还固定有温控开关组件10,由一个热敏电阻温度探头和一个到达某一极限温度后自动强行烧毁断电的热熔断体组成;若实际应用中有需求,可。

16、以在绕阻中心区域内增加一个加热补充装置。0026 为了便于加热线圈3穿行,线圈底盘1的边缘设置有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以及用于穿行的通道。0027 所述的磁条2安装在线圈底盘1的背面,从绕线区域的内侧延伸至外侧,圆周排列,呈放射状;所述磁条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条形或U形或L形或板凳形,或者是任意前述形状的组合;磁条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0028 线圈底盘1上表面的绕线区域,其内侧有一圈内挡板6,其外侧有一圈外挡板7,在内挡板6与外挡板7所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线槽隔板5,线槽隔板5沿圆周呈放射状分布,将绕线区域分隔成若干圈按同心圆状分布的线槽,每一圈线槽的宽度大于一根线圈的直径且小于。

17、两根线圈的直径;加热线圈3沿着线槽逐圈环绕,若有两层以上的加热线圈3,则上下重叠,并且,随着线圈层数的增加,加热线圈3与线圈底盘1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如图8所示。0029 本发明的线圈底盘比现有的线圈盘略大,一般为220mm280mm,其中部的初始绕阻中心区域的直径至少70mm,如此,才能够有效的促进热量的均匀分布。0030 为了扩大加热线圈的适用范围,线圈底盘可以按照一般中式圆底锅的形状设置成中部呈圆弧形向下凹陷的形状。说 明 书CN 103118450 A4/4页60031 以下提供本发明与现有线圈盘进行烧水沸腾位置的比较实验:如图9所示,现有线圈盘的阶梯状绕法,各层线。

18、圈向中心靠拢,导致热量集中在中部,且不易分散。0032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线圈盘的阶梯状绕法,各层线圈向外侧散开,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热量集中的现象,将热量均匀分散。0033 如图11所示,采用现有的线圈盘,水沸腾的位置集中在中心,即分布有小圆圈的区域,且通过小圆圈的放射状排布,显示热量由内向外逐渐减少,主要的产热区大约是线圈盘1/2半径内的圆形区域;随着线圈盘外圈与产热区距离的增加,热量的扩散逐渐减弱,同时,线圈盘中间的绕组中心区域又过于狭小,不利于散热,加剧了热量过于集中的情况。0034 如图1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线圈盘,水沸腾的位置集中在线圈盘半径的1/32/3圆环区域内,即分布有小圆圈的。

19、区域,并且,小圆圈是均匀摆布在该环形区域内,显示了产热区的热量分布均匀;由于产热区与线圈盘外圈的距离缩小了,从产热区向外的散热速度和散热量都大大提高且保持均衡,又由于线圈盘中心的绕组中心区域得到了扩展,且经过计算,从产热区向内圈的散热速度和散热量与向外散热时相差不大,最终能够将热量比较均匀的分散至各处。0035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说 明 书CN 103118450 A1/8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18450 A2/8页8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18450 A3/8页9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18450 A4/8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18450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