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乳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乳酸.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3539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2CN103113539A*CN103113539A*(21)申请号 201310057243.4(22)申请日 2013.02.22C08F 293/00(2006.01)C08L 53/00(2006.01)C08L 67/04(2006.01)C08L 67/02(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地址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72)发明人张宝 陈学思 李杲 庄秀丽边新超 孙敬茹(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代理人赵青朵 李玉秋。
2、(54) 发明名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乳酸(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乳酸,该改性聚乳酸由5090重量份的聚乳酸、0.210重量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040重量份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030重量份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通过共混得到。与现有以小分子改性聚乳酸相比,首先,本发明中所有改性组分均为聚合物,并且可发生支化或交联,提高了改性聚乳酸的稳定性,同时也使改性聚乳酸中相容性较好;其次,本发明所用改性组分均为可降解的物质,制备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再次,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为改性聚乳酸提供了柔性链段,聚乳酸嵌段共聚物为改性聚乳酸提供了支化或交联。
3、的因素。(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2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2页 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3539 ACN 103113539 A1/1页21.一种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由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卤代酰卤与环氧官能单体共聚而成;所述卤代酰卤为卤代异丁酰卤和/或卤代丙酰卤;所述环氧官能单体为包含环氧基团与酰基的环氧官能单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酰卤选自溴代异丁酰溴、溴代丙酰溴、氯代异丁酰氯与氯代丙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
4、求1所述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官能单体选自式(I)结构的化合物、马来酸酐与二甲基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1为H或C1C20的烷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卤代酰卤与环氧官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2:(6400)。5.一种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与卤代酰卤混合,反应后得到大分子引发剂;B)将所述大分子引发剂与环氧官能单体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所述卤代酰卤为卤代异丁酰卤和/或卤代丙酰卤;所述环氧官能单体。
5、为包含环氧基团与酰基的环氧官能单体;所述催化剂为卤化亚铜催化剂体系或氯化铁催化剂体系;所述卤化亚铜催化剂体系由卤化亚铜与含N配体组成;所述氯化铁催化剂体系由氯化铁与可与铁配位的化合物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亚铜为氯化亚铜和/或溴化亚铜。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N配体为N原子数2的多齿N配体。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与铁配位的化合物选自亚氨基二乙酸、三苯基磷与三(3,6-二氧杂庚基)胺中的一种或多种。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10.一种改性聚乳酸,其特。
6、征在于,由以下组分通过共混得到:聚乳酸 5090重量份;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 0.210重量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040重量份;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 030重量份。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13539 A1/22页3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改性聚乳酸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乳酸。背景技术0002 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塑料制品一般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导致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同时传统的塑料原料均来源于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石化资源的枯竭传统的塑料工。
7、业也受到威胁。因此大力开发环境友好的可生物分解的聚合物替代石油基塑料产品,已成为当前研究开发的热点。0003 其中,聚乳酸(PLA)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可生物降解塑料,是以农产品玉米提炼的乳酸为单体,经化学合成的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好、强度高和可生物分解及吸收等特点,在包装材料、生物医药及制药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聚乳酸的降解速度较快,与微生物和复合有机废料混合,可在几个月之内分解成CO2和H2O。因此加大对聚乳酸类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环境保护的“白色污染”,并且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0004 但由于聚乳酸分子链中长支链少,使其存。
8、在熔体强度低、应变硬化不足、韧性较差、缺乏柔性和弹性、撕裂强度低等缺点,在热成型中针对聚乳酸这类硬而脆、熔体强度低的聚合物,成型过程只能在比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由于聚乳酸的分子链内不含具有反应活性的官能团,不易引入长支链,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PLA改性手段,在不影响PLA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强度等性能的条件下改善其缺点。0005 Louis等人(Macromolecules 2007,40:2327-2334)在Sn(Oct)2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以环氧丙醇引发丙交酯开环反应,在低温溶液聚合时主要发生环氧在线形聚乳酸的接枝反应,在高温本体聚合时丙交酯和环氧同时。
9、开环得到有一定支化度的聚乳酸,此种方法可得到高分子量的产物,但研究证明体系中以扩链或接枝反应为主,而不是支化反应,然而对于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贡献主要是由支化结构带来的,此方法不能得到高支化度聚乳酸。0006 Carlson等人(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98,38:311-321)在聚乳酸反应挤出过程中以2,5-二甲基-2,5-二丁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夺氢反应使聚乳酸分子链产生支化,但同时也可能会夺取PLA主链上叔碳上的氢原子而导致降解,并且此方法虽然可成功引入长支链,但由于自由基反应的随机性,导致对终产物的分子量及支化拓扑结构很难控制,从而。
10、影响材料的加工成型性能。0007 公开号为CN10201058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高分子长链支化结晶性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乳酸水溶液中加入质子酸作催化剂,脱水,然后加入二元酸或酸酐得到羧基封端的产物,再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缩聚,得到端羧基封端的聚乳酸预聚物,最后加入二缩水甘油酯和结晶促进剂,得到长链支化结晶性聚乳酸,但二缩水甘油酯为小分子,未反应的二缩水甘油酯会迁移至产品表面,导致样品不稳定。说 明 书CN 103113539 A2/22页4发明内容0008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乳酸,该改性聚乳酸性能稳定。0009 本发。
11、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由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卤代酰卤与环氧官能单体共聚而成;所述卤代酰卤为卤代异丁酰卤和/或卤代丙酰卤;所述环氧官能单体为包含环氧基团与酰基的环氧官能单体。0010 优选的,所述卤代酰卤选自溴代异丁酰溴、溴代丙酰溴、氯代异丁酰氯与氯代丙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0011 优选的,所述环氧官能单体选自式(I)结构的化合物、马来酸酐与二甲基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0012 0013 其中,R1为H或C1C20的烷基。0014 优选的,所述聚乳酸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卤代酰卤与环氧官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2:(6400)。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嵌段共聚物。
1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6 A)将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与卤代酰卤混合,反应后得到大分子引发剂;0017 B)将所述大分子引发剂与环氧官能单体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0018 所述卤代酰卤为卤代异丁酰卤和/或卤代丙酰卤;0019 所述环氧官能单体为包含环氧基团与酰基的环氧官能单体;0020 所述催化剂为卤化亚铜催化剂体系或氯化铁催化剂体系;所述卤化亚铜催化剂体系由卤化亚铜与含N配体组成;所述氯化铁催化剂体系由氯化铁与可与铁配位的化合物组成。0021 优选的,所述卤化亚铜为氯化亚铜和/或溴化亚铜。0022 优选的,所述含N配体为N原子数2。
13、的多齿N配体。0023 优选的,所述可与铁配位的化合物选自亚氨基二乙酸、三苯基磷与三(3,6-二氧杂庚基)胺中的一种或多种。0024 优选的,所述步骤B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002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性聚乳酸,由以下组分通过共混得到:0026 聚乳酸 5090重量份;0027 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 0.210重量份;0028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040重量份;0029 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 030重量份。003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乳酸,该改性聚乳酸由说 明 书CN 103113539 A3/22页55090重量份的聚乳酸、0。
14、.210重量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040重量份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030重量份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通过共混得到。与现有以小分子改性聚乳酸相比,本发明以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改性聚乳酸。首先,本发明中所有改性组分均为聚合物,并且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可在聚乳酸树脂中均匀分布,可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发生支化或交联形成网状结构,解决了由于添加小分子增塑剂在聚乳酸树脂中所带来的迁移、渗透现象,提高了改性聚乳酸的稳定性,同时也使改性聚乳酸中各组分分布较均匀、相容性较好;其次,本发明所用改性组分均为可降解的物质,制备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
15、解性;再次,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为改性聚乳酸提供了柔性链段,聚乳酸嵌段共聚物为改性聚乳酸提供了支化或交联的因素,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为改性聚乳酸提供柔性链段的同时,也增加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相容性。0031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改性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可高达280%。附图说明003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003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711及对比例1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的复数粘度与频率的流变曲线图;003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711及对比例1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的储能模量与频率的流变曲线图;003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711及对比例1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
16、的损耗模量与频率的流变曲线图;003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的扫描电镜照片;003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的扫描电镜照片;0038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的扫描电镜照片;0039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的扫描电镜照片;0040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1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的扫描电镜照片;0041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11中制备的改性聚乳酸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004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由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卤代酰卤与环氧官能单体共聚而成;所述卤代酰卤为卤代异丁酰卤和/或卤代丙酰卤;所述环。
17、氧官能单体为包含环氧基团与酰基的环氧官能单体。0043 其中,所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即可,其可为市售,也可为自制,并无特殊的限制。0044 所述卤代酰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卤代酰卤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所述卤代异丁酰卤优选为溴代异丁酰溴和/或氯代异丁酰氯,优选为溴代异丁酰溴,所述卤代丙酰卤优选为溴代丙酰溴和/或氯代丙酰氯,优选为溴代丙酰溴。0045 所述环氧官能单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包含环氧基团与酰基的环氧官能单体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所述环氧官能单体优选为式(I)所示的化合物、马来说 明 书CN 1。
18、03113539 A4/22页6酸酐与二甲基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丙烯酸环氧丙酯、马来酸酐与二甲基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0046 0047 其中,R为H或C1C20的烷基,优选为H或C1C10的烷基,更优选为C1C5的烷基。0048 按照本发明,所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与卤代酰卤的摩尔比并无特殊的限制;所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与环氧官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6400),优选为1:(50200)。0049 所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0.66万,其包含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聚乳酸嵌段与环氧官能单体聚合物嵌段。其中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19、嵌段的聚合度优选为8250,分子量优选为0.34万;所述聚乳酸嵌段的聚合度优选为3200,分子量优选为0.35万;所述环氧官能单体聚合物嵌段的聚合度优选为3200,其在聚乳酸嵌段共聚物中含量优选为570wt%,更优选为1550wt%。00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与卤代酰卤混合,反应后得到大分子引发剂;B)将所述大分子引发剂与环氧官能单体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所述卤代酰卤为卤代异丁酰卤和/或卤代丙酰卤;所述环氧官能单体为包含环氧基团与酰基的环氧官能单体;所述催化剂为卤化亚铜催。
20、化剂体系或氯化铁催化剂体系;所述卤化亚铜催化剂体系由卤化亚铜与含N配体组成;所述氯化铁催化剂体系由氯化铁与可与铁配位的化合物组成。0051 其中,所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卤代酰卤与环氧官能单体均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0052 本发明中,所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优选按照公开号为CN102786672A的中国专利进行制备。0053 所述步骤A为通过端基官能化法将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末端的羟基与卤代酰卤反应合成大分子引发剂;本发明中所述步骤A优选在第一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所述第一催化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催化剂,优选为三乙胺;所述步骤A优选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
21、,更优选为二氯甲烷。0054 按照本发明,步骤B中所述大分子引发剂与环氧官能单体的质量比为30:7090:10,优选为35:7080:10,更优选为40:7060:10。所述卤化亚铜优选为氯化亚铜和/或溴化亚铜,所述卤化亚铜或氯化铁的质量为大分子引发剂质量的0.5%2%,更优选为1%1.5%。所述含N配体为N原子数2的多齿N配体,优选选自式(11)、式(12)和式(13)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2,2-联吡啶。0055 说 明 书CN 103113539 A5/22页70056 其中,R1R20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C10烷基中的一种,优选为氢。0057 所述可与铁配位的化合物为本领域技。
22、术人员熟知的可与铁配位形成络合物的化合物,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所述可与铁配位的化合物优选为亚氨基二乙酸、三苯基磷与三(3,6-二氧杂庚基)胺中的一种或多种。0058 所述含N配体或可与铁配位的化合物的质量为大分子引发剂质量的2%10%,更优选为5%9%。0059 所述步骤B优选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反应,所述惰性气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惰性气体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氮气或氩气。0060 本发明中所述大分子引发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与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引发发生原子转移自由聚合反应得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通过溶液法实现,所述溶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有机溶剂即可,并。
23、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和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多种。0061 所述原子转移自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30120,优选为4080,反应时间为412h,优选为610h。0062 以卤代酰卤为溴代异丁酰溴,环氧官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例,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途径如下:0063 说 明 书CN 103113539 A6/22页80064 其中,n=8250,优选为20180;p1=20600,优选为50400;p2=20600,优选为50400;m1=2200,优选为20180;m2=2200,。
24、优选为20180。006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性聚乳酸,由以下组分通过共混得到:0066 聚乳酸 5090重量份;0067 聚乳酸嵌段共聚物 0.210重量份;0068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040重量份;0069 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 030重量份。0070 其中,所述聚乳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聚乳酸即可,可为自制的也可为商品化的聚乳酸树脂,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25万,更优选为820万。所述聚乳酸优选为5080重量份,更优选为6080重量份;其熔点优选为140180。聚乳酸可降低聚乳酸嵌段共聚物中环氧官能单体的密度,使其能够分散均匀。0071 所。
25、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为上所述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其优选为0.56重量份,更优选为0.54重量份。本发明中聚乳酸嵌段共聚物为改性聚乳酸提供了支化或交联的因素。0072 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15万,更优选为510万。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优选为1030重量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为改性聚乳酸提供了柔性链段。0073 所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其重均分子量为119万,更优选为210万。所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
26、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优选为220重量份。聚说 明 书CN 103113539 A7/22页9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为改性聚乳酸中其他组分提供了增容的效果,解决了以往改性聚乳酸共混物分布不均,相容性差等问题。0074 按照本发明,所述共混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共混方法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通过密炼机或挤出机进行共混。所述共混的温度优选为180220,更优选为180200,所述共混的时间优选为310min,更优选为48min。0075 本发明中所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团可在共混过程中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发生支化或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并且。
27、本发明得到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可在聚乳酸树脂中均匀分布,解决了由于添加小分子增塑剂在聚乳酸树脂中所带来的迁移、渗透现象,提高了改性聚乳酸的稳定性,同时也使改性聚乳酸中各组分分布较均匀、相容性较好;本发明所用改性组分均为可降解的物质,制备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0076 按照本发明,所述共混之后优选还进行热压成型。所述热压成型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所述热压成型的温度优选为180220,更优选为180220,所述热压成型的压力优选为520MPa,更优选为815MPa。0077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改性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可高达280%。0078 为了进一步。
28、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改性聚乳酸进行详细描述。0079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0080 实施例10081 1.1按酸醇比1:1.2的比例将59g丁二酸、54g丁二醇与0.05g催化剂钛酸四丁酯依次加入烧瓶中,迅速升温至130,搅拌反应,同时收集反应中生成的水,至反应不再有液体馏出时,升温至210,抽真空进行缩聚反应,3h后反应结束,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0082 1.2将50g1.1中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100g干燥过的丙交酯与0.2g催化剂辛酸亚锡混合,升温至120,搅拌,进行本体聚合反应,24h后,得到白色结晶性聚合物,加入氯仿。
29、溶解,然后倒入过量的乙醇中沉淀,得到白色固体,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0083 1.3将30g1.2中得到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200ml二氯甲烷与2ml催化剂三乙胺混合,缓慢滴加1.2ml溴代丙酰溴,室温反应12h,乙醇中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大分子引发剂。0084 1.4将15g1.3中得到的大分子引发剂、0.21g催化剂氯化亚铜与0.98g配体2,2-联吡啶混合,经三次真空脱气-充氩气后,密封,用注射器加入5g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与100ml溶剂二氧六环,升温至53反应5h后,冷却结束反应,用二氧六环溶解反应混合物,用中性Al2O3过柱,滤液浓缩后。
30、在乙醇中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即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嵌段共聚物,相对数均分子量为30.0Kg/mol,相对分子量分布为1.83。0085 利用核磁共振对1.4中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嵌段共聚物进行分析,得到其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1所示。其中a,a,b,b,c,d,e,f,g与h分别为嵌段共聚物中不同氢的位移,其中a,b为聚乳酸嵌段中主要氢的位移;a,b说 明 书CN 103113539 A8/22页10与c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中的特征化学位移峰;f(4.33ppm与3.79ppm)为-CH2OCO-基团亚甲基氢的位。
31、移;g(3.21ppm)与h(2.63ppm,2.83ppm)为环氧基团中次甲基与亚甲基上氢的位移;e为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嵌段中主链上甲基氢的位移(0.91.4ppm)。0086 实施例20087 2.1按酸醇比1:1.2的比例将59g丁二酸、54g丁二醇与0.05g催化剂钛酸四丁酯依次加入烧瓶中,迅速升温至130,搅拌反应,同时收集反应中生成的水,至反应不再有液体馏出时,升温至210,抽真空进行缩聚反应,3h后反应结束,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0088 2.2将50g2.1中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100g干燥过的丙交酯与0.2g催化剂辛酸亚锡混合,升温至120,搅拌,进行本体聚合反应,24。
32、h后,得到白色结晶性聚合物,加入氯仿溶解,然后倒入过量的乙醇中沉淀,得到白色固体,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0089 2.3将30g2.2中得到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200ml二氯甲烷与2ml催化剂三乙胺混合,缓慢滴加1.2ml溴代丙酰溴,室温反应12h,乙醇中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大分子引发剂。0090 2.4将15g2.3中得到的大分子引发剂、0.21g催化剂氯化亚铜与0.98g配体2,2-联吡啶混合,经三次真空脱气-充氩气后,密封,用注射器加入10g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与100ml溶剂二氧六环,升温至53反应5h后,冷却结束反应,用二氧六环溶解反应混。
33、合物,用中性Al2O3过柱,滤液浓缩后在乙醇中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即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嵌段共聚物,相对数均分子量为35.0Kg/mol,相对分子量分布为1.82。0091 实施例30092 3.1按酸醇比1:1.2的比例将59g丁二酸、54g丁二醇与0.05g催化剂钛酸四丁酯依次加入烧瓶中,迅速升温至130,搅拌反应,同时收集反应中生成的水,至反应不再有液体馏出时,升温至210,抽真空进行缩聚反应,3h后反应结束,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0093 3.2将50g3.1中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100g干燥过的丙交酯与0.2g催化剂辛酸亚锡混合,。
34、升温至120,搅拌,进行本体聚合反应,24h后,得到白色结晶性聚合物,加入氯仿溶解,然后倒入过量的乙醇中沉淀,得到白色固体,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0094 3.3将30g3.2中得到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200ml二氯甲烷与2ml催化剂三乙胺混合,缓慢滴加1.2ml溴代丙酰溴,室温反应12h,乙醇中沉淀,真空干燥,得到大分子引发剂。0095 3.4将15g3.3中得到的大分子引发剂、0.21g催化剂氯化亚铜与0.98g配体2,2-联吡啶混合,经三次真空脱气-充氩气后,密封,用注射器加入20g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与100ml溶剂二氧六环,升温至53反应5h后,冷却结束反应,用二氧六环溶解反应混合物,用中性Al2O3过柱,滤液浓缩后在乙醇中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即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嵌段共聚物,相对数均分子量为42.0Kg/mol,相对分子量分布为1.85。0096 实施例40097 4.1按酸醇比1:1.2的比例将59g丁二酸、54g丁二醇与0.05g催化剂钛酸四丁酯说 明 书CN 103113539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