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566653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65486.2

申请日:

2013.03.01

公开号:

CN103090650A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6B 11/06申请公布日:201305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6B 11/06申请日:20130301|||公开

IPC分类号:

F26B11/06; F26B25/16; F26B21/00

主分类号:

F26B11/06

申请人:

郑兰普

发明人:

郑兰普

地址: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东路20号1栋一单元4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程化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包括外滚筒、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位置固定,外滚筒两端分别与两端盖密封装配,外滚筒可在两端盖间转动,外滚筒内壁设有若干扬料板,各扬料板与外滚筒轴平行且在外滚筒内壁上均匀分布或者各扬料板在外滚筒内壁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外滚筒内套装内筒,外滚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热交换室。内筒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连通,内同筒壁上均匀布设若干出风口。前端盖设有进料口通入热交换室,后端盖上部设有排风口和下部设出料口。本发明装置,热风与物料热交换充分,能有效去除物料的内、外水,物料干燥效果好,提高了物料的品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包括:外滚筒、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位置固定,外滚筒两端分别与两端盖密封装配,在动力驱动下外滚筒可在两端盖间转动,外滚筒内壁设有若干扬料板,各扬料板与外滚筒轴平行且在外滚筒内壁上均匀分布或者各扬料板在外滚筒内壁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其特征是:外滚筒内套装内筒,外滚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热交换室;内筒的前端固定于前端盖上,内筒的后端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在后端盖上;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连通,或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和热交换室前端并列连通,内筒筒壁上布设若干出风口;前端盖设有进料口通入热交换室,后端盖上部设有排风口,后端盖下部设出料口。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筒为三角形筒、菱形筒或圆筒、椭圆筒,或内筒上部为两个相对的斜面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下部为半圆筒。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喷淋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若干挡风集尘板。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设有蒸汽管道,通进内筒内腔。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在送热风管道内装设有若干层火星阻挡网。

说明书

说明书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去水装置,尤其是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用于物料的干燥、除水,特别是煤的干燥、提质。
背景技术
目前,物料的干燥、除水,特别是煤的干燥、提质加热除水,有直接加热式除水、间接加热式除水以及复合加热式除水等。但直接加热气温高,易产生发火、燃烧等不安全因素。间接加热往往效率低下,复合加热式也存在效率偏低的问题,如扬板式回转滚筒煤炭干燥机,不仅难以干燥煤的内水,而且极易产生扬尘,污染环境,危害员工健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推出了一套煤泥干燥技术,即在原有干燥技术基础之上,采用节能型转筒干燥技术(JNG转筒干燥机和湿式复合高效除尘技术(SGF型除尘器) )。其工艺图见图1。其介绍的系统特点:1、干燥机抗过载能力强,处理量大,燃料消耗少,干燥成本低。2、系统工艺简单,集给料、破碎、干燥、及排料于一体,设备运行可靠,寿命长,维修量小。3、可根据不同的物料性质和干燥机运行工况改变运行参数,以确保整个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4、新型给料、排料装置,杜绝了滚筒干燥机给料堵塞、不连续、不均匀和返料等现象,降低了除尘系统的负荷。5、新型内部结构,强化了对已分散物料的清扫和热传导作用,消除了筒体内壁的沾粘现象,对物料水分、粘性的适应性更强。6、干燥系统的废气排放浓度低 ,达到国家标准(100 mg/Nm3以下)。7、干燥系统设备控制及生产工艺参数的自动监测全部实现自动化,大大减少了岗位人员,即可操作方便,又降低了运行成本。8、可根据用户要求控制产品粒度和水分,干燥煤泥时产品水分可达13%以下,干燥粒度<Φ12mm。9、本系统可根据客户实际条件,可采用焦炉尾气、烟道热气作为热源,也可用焦炉煤气做一定的热源补充;根据客户水处理条件,系统中的除尘系统可由袋式除尘器取代。但是,该系统的转筒干燥机,其干燥热风是通过转筒中部流动的,热风只能短时间接触煤炭的表面,对于煤炭中的内水水分来讲,除水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可以有效去除物料(特别是煤)的内、外水。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案是: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包括:外滚筒、前端盖和后端盖(以被干燥物料的进料端为前),前端盖和后端盖位置固定,外滚筒两端分别与两端盖密封装配,在动力驱动下外滚筒可在两端盖间绕外滚筒轴转动(所述外滚筒轴是一个通过外滚筒端面圆心的虚轴),外滚筒内壁设有若干扬料板,各扬料板与外滚筒轴平行且在外滚筒内壁上均匀分布或者各扬料板在外滚筒内壁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外滚筒内套装内筒,外滚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热交换室;内筒的前端固定于前端盖上,内筒的后端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在后端盖上;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连通,或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和热交换室前端并列连通,内筒筒壁上布设若干出风口;前端盖设有进料口通入热交换室,后端盖上部设有排风口,后端盖下部设出料口。
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外滚筒连续滚动,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热交换室,外滚筒内壁上的扬料板将物料在热交换室内卷起形成扬料,被扬料板扬起的物料流经内筒,与内筒壁上出风口流出的热风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参与过热交换后的乏气从排风口排出,干燥处理后的物料从出料口排出。
所述内筒为三角形筒、菱形筒或圆筒、椭圆筒,或内筒上部为两个相对的斜面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下部为半圆筒。内筒上部的斜面易于物料的滑落。
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喷淋器,用以抑制粉尘。可以喷洒适量防、灭火液体,其液体可以是水,可以是蒸汽;也可对物料表面喷洒适量抑尘液,用以减少物料粉尘飞扬,其抑尘液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煤焦油、沥青等乳化液体或黏结剂液体等。
本发明装置为减少粉尘飞扬和流失,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若干挡风集尘板。
本发明装置为了防火、灭尘和辅助提供热能,设有蒸汽管道,通进内筒内腔,有过热蒸汽或蒸汽从蒸汽管道出口喷出,参与热烟气与物料的热交换。
本发明装置为了安全生产,进一步防止热风夹杂火星进入回转滚桶内,在送热风管道内装设有若干层火星阻挡网,如不锈钢编制的网板等。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安全高效,其热风与物料(煤炭)可反复接触,热交换充分,能有效去除物料(煤炭)的内、外水,物料(煤炭)干燥效果好,克服了现有技术只能去除物料(煤炭)表面水分的缺陷,提高了物料(煤炭)的品质。本发明装置也可以干燥其他物料,其热气体,可以是热烟气、热氮气或其他锅炉的余热、废热等热气体,其热风炉的燃料可以是煤、煤气以及各种燃气或其它燃料,其热风炉的配风可以是本系统除尘、降温后的废气,也可以是其他锅炉的余热、废热等低温废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煤炭干燥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结构示意图(纵剖面图)。其中,内筒壁上的出风口只是示意性地画出局部。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前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包括:内筒1、外滚筒2、前端盖3和后端盖4(以被干燥物料的进料端为前),前端盖3和后端盖4位置固定,其中内壁有扬料板201的外滚筒2两端分别与两端盖动密封装配,外滚筒2可在两端盖间转动,内筒1与其网架101的两端分别连接并固定于前后端盖(3、4)上,并有热风炉送热风管道9与内筒1进风端口相连通,内筒1筒壁上布设若干出风口102;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内、外筒套装为双层筒体,其内筒1装设在由外滚筒2内壁扬料板201卷起并下落的物料5流径途中, 内筒1筒体上部为两个相对的斜面,斜面壁上有若干出风口102,沿其斜面下落的物料5与斜面壁上若干出风口102流出热风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内筒1筒体下半部为半圆筒,筒壁上也设置若干出风口102,出风口102流出热风与动态物料5也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在内筒1和外滚筒2之间构成热风与物料5热交换室103,前端盖3设有进料口501,后端盖4设有排风口8和出料口501。
使用时,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筒体倾斜放置,外滚筒2外壁上设有齿圈,齿圈由带有动力的齿轮拨动外滚筒2转动,物料5通过进料口501进入热交换室103内,随着外滚筒2的转动,扬料板201卷起物料5扬起落下,物料5螺旋式翻动,并向后移动。送热风管道9接热气气源(热风炉出气口),热气体从热风炉出气口经送热风管道9流进内筒1腔室,一部分热气体从内筒1斜面壁上的出风口102喷出,沿其斜面下落的物料5与斜面壁上若干出风口102流出热风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另一部分热气体从内筒1下半部筒壁上的出风口102流出,与动态的物料5也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加热物料5及蒸发水分产生的乏气,从后端盖4上的排风口8排出,进入干式或湿式除尘器,达标后排放;处理后的物料5经后端盖4底部设有的出料口502送出。所用的热气体,可以是热烟气、热氮气或其他锅炉的余热、废热等热气体。热风炉的燃料可以是煤、煤气以及各种燃气或其它燃料,其热风炉的配风可以是本系统除尘、降温后的废气,也可以是其他锅炉的余热、废热等废气体。
为强化热交换室103的前端热交换,在其前端盖3另开设与内筒1并列的热风进口与热风炉送热风管道9连通,热气体从热风炉出气口经送热风管道9流进热交换室103,以增强热交换室103热风与物料5的热交换。
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为减少粉尘飞扬和流失,在热交换室后部或在外滚筒内的内筒外壁上设有若干挡风集尘板6。
为了防火、灭尘和辅助提供热能,设有蒸汽管道,进入内筒1内腔,有过热蒸汽或蒸汽从蒸汽管道出口喷出,参与热烟气与物料5的热交换。
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为了安全生产和进一步控制和减少干燥后物料5产生的扬尘,在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喷淋器7,装设有多个水雾喷头10,起到防、灭火和减少粉尘飞扬的作用。
为了安全生产,进一步防止热风夹杂火星进入回转滚桶内,在送热风管道内装设有一层不锈钢火星阻挡网板。

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065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8CN103090650A*CN103090650A*(21)申请号 201310065486.2(22)申请日 2013.03.01F26B 11/06(2006.01)F26B 25/16(2006.01)F26B 21/00(2006.01)(71)申请人郑兰普地址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东路20号1栋一单元402室(72)发明人郑兰普(74)专利代理机构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代理人程化铭(54) 发明名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包括外滚筒。

2、、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位置固定,外滚筒两端分别与两端盖密封装配,外滚筒可在两端盖间转动,外滚筒内壁设有若干扬料板,各扬料板与外滚筒轴平行且在外滚筒内壁上均匀分布或者各扬料板在外滚筒内壁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外滚筒内套装内筒,外滚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热交换室。内筒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连通,内同筒壁上均匀布设若干出风口。前端盖设有进料口通入热交换室,后端盖上部设有排风口和下部设出料口。本发明装置,热风与物料热交换充分,能有效去除物料的内、外水,物料干燥效果好,提高了物料的品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0650 ACN 103090650 A1/1页21.一种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包括:外滚筒、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位置固定,外滚筒两端分别与两端盖密封装配,在动力驱动下外滚筒可在两端盖间转动,外滚筒内壁设有若干扬料板,各扬料板与外滚筒轴平行且在外滚筒内壁上均匀分布或者各扬料板在外滚筒内壁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其特征是:外滚筒内套装内筒,外滚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热交换室;内筒的前端固定于前端盖上,内筒的后端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在后端盖上;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连通,或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

4、和热交换室前端并列连通,内筒筒壁上布设若干出风口;前端盖设有进料口通入热交换室,后端盖上部设有排风口,后端盖下部设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筒为三角形筒、菱形筒或圆筒、椭圆筒,或内筒上部为两个相对的斜面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下部为半圆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喷淋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若干挡风集尘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设有蒸汽管道,通进内筒内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其特征是:在送热风管道内装设有若干层火星。

5、阻挡网。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90650 A1/3页3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去水装置,尤其是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用于物料的干燥、除水,特别是煤的干燥、提质。背景技术0002 目前,物料的干燥、除水,特别是煤的干燥、提质加热除水,有直接加热式除水、间接加热式除水以及复合加热式除水等。但直接加热气温高,易产生发火、燃烧等不安全因素。间接加热往往效率低下,复合加热式也存在效率偏低的问题,如扬板式回转滚筒煤炭干燥机,不仅难以干燥煤的内水,而且极易产生扬尘,污染环境,危害员工健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推出了一套煤泥干燥技术,即在原有干燥技术基础之上,采用节。

6、能型转筒干燥技术(JNG转筒干燥机和湿式复合高效除尘技术(SGF型除尘器) )。其工艺图见图1。其介绍的系统特点:1、干燥机抗过载能力强,处理量大,燃料消耗少,干燥成本低。2、系统工艺简单,集给料、破碎、干燥、及排料于一体,设备运行可靠,寿命长,维修量小。3、可根据不同的物料性质和干燥机运行工况改变运行参数,以确保整个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4、新型给料、排料装置,杜绝了滚筒干燥机给料堵塞、不连续、不均匀和返料等现象,降低了除尘系统的负荷。5、新型内部结构,强化了对已分散物料的清扫和热传导作用,消除了筒体内壁的沾粘现象,对物料水分、粘性的适应性更强。6、干燥系统的废气排放浓度低 ,达到国家标准(。

7、100 mg/Nm3以下)。7、干燥系统设备控制及生产工艺参数的自动监测全部实现自动化,大大减少了岗位人员,即可操作方便,又降低了运行成本。8、可根据用户要求控制产品粒度和水分,干燥煤泥时产品水分可达13%以下,干燥粒度12mm。9、本系统可根据客户实际条件,可采用焦炉尾气、烟道热气作为热源,也可用焦炉煤气做一定的热源补充;根据客户水处理条件,系统中的除尘系统可由袋式除尘器取代。但是,该系统的转筒干燥机,其干燥热风是通过转筒中部流动的,热风只能短时间接触煤炭的表面,对于煤炭中的内水水分来讲,除水效果不好。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双筒式物料去水装。

8、置,可以有效去除物料(特别是煤)的内、外水。0004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案是: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包括:外滚筒、前端盖和后端盖(以被干燥物料的进料端为前),前端盖和后端盖位置固定,外滚筒两端分别与两端盖密封装配,在动力驱动下外滚筒可在两端盖间绕外滚筒轴转动(所述外滚筒轴是一个通过外滚筒端面圆心的虚轴),外滚筒内壁设有若干扬料板,各扬料板与外滚筒轴平行且在外滚筒内壁上均匀分布或者各扬料板在外滚筒内壁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外滚筒内套装内筒,外滚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热交换室;内筒的前端固定于前端盖上,内筒的后端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在后端盖上;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筒前端连通,或外部送热风管道与内。

9、筒前端和热交换室前端并列连通,内筒筒壁上布设若干出风口;前端盖设有进料口通入热说 明 书CN 103090650 A2/3页4交换室,后端盖上部设有排风口,后端盖下部设出料口。0005 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外滚筒连续滚动,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热交换室,外滚筒内壁上的扬料板将物料在热交换室内卷起形成扬料,被扬料板扬起的物料流经内筒,与内筒壁上出风口流出的热风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参与过热交换后的乏气从排风口排出,干燥处理后的物料从出料口排出。0006 所述内筒为三角形筒、菱形筒或圆筒、椭圆筒,或内筒上部为两个相对的斜面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下部为半圆筒。内筒上部的斜面易于物料的滑落。000。

10、7 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喷淋器,用以抑制粉尘。可以喷洒适量防、灭火液体,其液体可以是水,可以是蒸汽;也可对物料表面喷洒适量抑尘液,用以减少物料粉尘飞扬,其抑尘液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煤焦油、沥青等乳化液体或黏结剂液体等。0008 本发明装置为减少粉尘飞扬和流失,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若干挡风集尘板。0009 本发明装置为了防火、灭尘和辅助提供热能,设有蒸汽管道,通进内筒内腔,有过热蒸汽或蒸汽从蒸汽管道出口喷出,参与热烟气与物料的热交换。0010 本发明装置为了安全生产,进一步防止热风夹杂火星进入回转滚桶内,在送热风管道内装设有若干层火星阻挡网,如不锈钢编制的网板等。0011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11、、安全高效,其热风与物料(煤炭)可反复接触,热交换充分,能有效去除物料(煤炭)的内、外水,物料(煤炭)干燥效果好,克服了现有技术只能去除物料(煤炭)表面水分的缺陷,提高了物料(煤炭)的品质。本发明装置也可以干燥其他物料,其热气体,可以是热烟气、热氮气或其他锅炉的余热、废热等热气体,其热风炉的燃料可以是煤、煤气以及各种燃气或其它燃料,其热风炉的配风可以是本系统除尘、降温后的废气,也可以是其他锅炉的余热、废热等低温废气体。附图说明0012 图1是现有技术的煤炭干燥系统示意图。0013 图2是本发明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结构示意图(纵剖面图)。其中,内筒壁上的出风口只是示意性地画出局部。0014 图3是。

12、图2的A-A剖面图。0015 图4是本发明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前端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7 如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双筒式物料去水装置,包括:内筒1、外滚筒2、前端盖3和后端盖4(以被干燥物料的进料端为前),前端盖3和后端盖4位置固定,其中内壁有扬料板201的外滚筒2两端分别与两端盖动密封装配,外滚筒2可在两端盖间转动,内筒1与其网架101的两端分别连接并固定于前后端盖(3、4)上,并有热风炉送热风管道9与内筒1进风端口相连通,内筒1筒壁上布设若干出风口102;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内、外筒套装为双层筒体,其内筒1装设在由外滚筒2内壁扬料。

13、板201卷起并下落的物料5流径途中, 内筒1筒体上部为两个相对的斜面,斜面壁上有若干出风口102,沿其斜面下落的物料5与斜面壁上若干出风口102流出热风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内筒1筒体下半部为半圆筒,筒壁上也设说 明 书CN 103090650 A3/3页5置若干出风口102,出风口102流出热风与动态物料5也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在内筒1和外滚筒2之间构成热风与物料5热交换室103,前端盖3设有进料口501,后端盖4设有排风口8和出料口501。0018 使用时,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筒体倾斜放置,外滚筒2外壁上设有齿圈,齿圈由带有动力的齿轮拨动外滚筒2转动,物料5通过进料口501进入热交换室103内,。

14、随着外滚筒2的转动,扬料板201卷起物料5扬起落下,物料5螺旋式翻动,并向后移动。送热风管道9接热气气源(热风炉出气口),热气体从热风炉出气口经送热风管道9流进内筒1腔室,一部分热气体从内筒1斜面壁上的出风口102喷出,沿其斜面下落的物料5与斜面壁上若干出风口102流出热风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另一部分热气体从内筒1下半部筒壁上的出风口102流出,与动态的物料5也进行气浴式热交换。加热物料5及蒸发水分产生的乏气,从后端盖4上的排风口8排出,进入干式或湿式除尘器,达标后排放;处理后的物料5经后端盖4底部设有的出料口502送出。所用的热气体,可以是热烟气、热氮气或其他锅炉的余热、废热等热气体。热风炉的。

15、燃料可以是煤、煤气以及各种燃气或其它燃料,其热风炉的配风可以是本系统除尘、降温后的废气,也可以是其他锅炉的余热、废热等废气体。0019 为强化热交换室103的前端热交换,在其前端盖3另开设与内筒1并列的热风进口与热风炉送热风管道9连通,热气体从热风炉出气口经送热风管道9流进热交换室103,以增强热交换室103热风与物料5的热交换。0020 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为减少粉尘飞扬和流失,在热交换室后部或在外滚筒内的内筒外壁上设有若干挡风集尘板6。0021 为了防火、灭尘和辅助提供热能,设有蒸汽管道,进入内筒1内腔,有过热蒸汽或蒸汽从蒸汽管道出口喷出,参与热烟气与物料5的热交换。0022 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为了安全生产和进一步控制和减少干燥后物料5产生的扬尘,在在热交换室后部,设有喷淋器7,装设有多个水雾喷头10,起到防、灭火和减少粉尘飞扬的作用。0023 为了安全生产,进一步防止热风夹杂火星进入回转滚桶内,在送热风管道内装设有一层不锈钢火星阻挡网板。说 明 书CN 103090650 A1/3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90650 A2/3页7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90650 A3/3页8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90650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干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