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566651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7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28858.1

申请日:

2013.04.15

公开号:

CN103175210A

公开日:

2013.06.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3L 13/00申请公布日:201306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3L 13/00申请日:20130415|||公开

IPC分类号:

F23L13/00

主分类号:

F23L13/00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发明人:

张亮; 孙瑜珉; 何兆斌; 吴国松; 张海龙; 沈中原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洪湖路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代理人:

朱士文;杨晓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燃烧器的风门结构技术领域,由固定杆竖直连接旋转杆,手柄垂直连接旋转杆,套管套于固定杆和旋转杆外部构成,所述的固定杆与风门连接,固定杆与旋转杆连接处呈“凸”型,套于旋转杆的“凹”型接口内,由螺栓固定连接,套管上设有与反“S”型槽道。本发明解决了双拉杆风门受热不均导致不对称变形的难题,达到了操作过程简单、不会因操作不当而产生风门卡涩现象、发生故障时不停炉即可进行维修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由固定杆(1)竖直连接旋转杆(2),手柄(3)垂直连接旋转杆(2),套管(4)套于固定杆(1)和旋转杆(2)外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1)与风门(5)连接,固定杆(1)与旋转杆(2)连接处呈“凸”型,套于旋转杆(2)的“凹”型接口内,由螺栓(6)固定连接,套管(4)上设有与反“S”型槽道(7)。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S”型槽道(7)的各转角处设有限位凹槽(8)。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1)与旋转杆(2)的连接处螺栓(6)暴露于套管(4)的反“S”型槽道(7)底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S”型槽道(7)两端的限位凹槽(8)分别为开启限位槽(9)和闭合限位槽(10)。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门(5)的移动距离与反“S”型槽道(7)的长度相等。

说明书

说明书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烧器的风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增压锅炉点火燃烧器通常采用双拉杆的风门结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风门拉杆卡涩甚至卡死的现象,进而导致空气无法送入炉膛、增压锅炉无法点火运行。双拉杆风门燃烧器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风门拉杆所处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双拉杆可能发生不对称的受热变形,以致产生拉杆卡涩或卡死的现象;双拉杆风门结构要求在安装两根拉杆时的受力要适中且基本平衡,否则在受力不一致的状态下,受力较小的拉杆会发生轴向位移,致使活动拉杆与凹槽处卡涩,风门无法拉动;增压锅炉在运行时会产生微振动,该振动可导致压紧螺帽松动,拉杆发生轴向位移,活动杆与凹槽处形成卡涩;在开启风门的操作步骤中,第一步为向下压住活动杆,以便顶起弹簧锁。此时活动杆处于套筒通道内,可以在轴向方向移动。但是当弹簧锁故障时,活动杆便无法顶起它,致使拉杆无法拉动,风门无法打开;由于双风门拉杆的各组成部件均处于锅炉空气夹层或炉膛内。若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则必须要等到锅炉停炉并冷却后方可进行维修,因此严重影响了锅炉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阻断或送入空气进入炉膛燃烧,适用于船用增压锅炉的手动点火燃烧器,克服传统的双拉杆风门燃烧器易卡涩进而导致增压锅炉无法正常运行的重大缺陷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由固定杆竖直连接旋转杆,手柄垂直连接旋转杆,套管套于固定杆和旋转杆外部构成,所述的固定杆与风门连接,固定杆与旋转杆连接处呈“凸”型,套于旋转杆的“凹”型接口内,由螺栓固定连接,套管上设有与反“S”型槽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反“S”型槽道的各转角处设有限位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杆与旋转杆的连接处螺栓暴露于套管的反“S”型槽道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反“S”型槽道两端的限位凹槽分别为开启限位槽和闭合限位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风门5的移动距离与反“S”型槽道7的长度相等。
本发明经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双拉杆风门受热不均导致不对称变形的难题,达到了操作过程简单、不会因操作不当而产生风门卡涩现象、发生故障时不停炉即可进行维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与燃烧器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图1的A‑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由固定杆1竖直连接旋转杆2,手柄3垂直连接旋转杆2,套管4套于固定杆1和旋转杆2外部构成,所述的固定杆1与风门5连接,固定杆1与旋转杆2连接处呈“凸”型,套于旋转杆2的“凹”型接口内,由螺栓6固定连接,套管4上设有与反“S”型槽道7。
反“S”型槽道7的各转角处设有限位凹槽8。
所述的固定杆1与旋转杆2的连接处螺栓6暴露于套管4的反“S”型槽道7底部。
所述的反“S”型槽道7两端的限位凹槽8分别为开启限位槽9和闭合限位槽10。
所述的风门5的移动距离与反“S”型槽道7的长度相等。
本发明利用“枪栓”的工作原理设计单拉杆风门结构,将单拉杆分成同轴的前、后两段连接,前段为固定杆1与风门5挡板连接,可进行拉杆的轴向移动,后段为旋转杆2可以在套管的反“S”型槽道的范围内沿圆周方向在图4所示角度范围内转动。
开启风门工作流程:当手柄3处于闭合限位槽10时,手动沿套管4反“S”型槽道7拉动手柄3至开启限位槽9,此时固定杆1带动风门2向后移动,空气经调风器11进入炉膛。
关闭风门工作流程:当手柄3处于开启限位槽9时,手动沿套管4反“S”型槽道7拉动手柄3至闭合限位槽10,此时固定杆1带动风门2向前移动,空气经调风器11后被风门2挡住,无法进入炉膛。

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521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26CN103175210A*CN103175210A*(21)申请号 201310128858.1(22)申请日 2013.04.15F23L 13/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洪湖路35号(72)发明人张亮 孙瑜珉 何兆斌 吴国松张海龙 沈中原(74)专利代理机构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代理人朱士文 杨晓梅(54) 发明名称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燃烧器的风门结构技术领域,由固定杆竖直连接。

2、旋转杆,手柄垂直连接旋转杆,套管套于固定杆和旋转杆外部构成,所述的固定杆与风门连接,固定杆与旋转杆连接处呈“凸”型,套于旋转杆的“凹”型接口内,由螺栓固定连接,套管上设有与反“S”型槽道。本发明解决了双拉杆风门受热不均导致不对称变形的难题,达到了操作过程简单、不会因操作不当而产生风门卡涩现象、发生故障时不停炉即可进行维修的有益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5210 ACN 103175210 A1/1页21.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由固定。

3、杆(1)竖直连接旋转杆(2),手柄(3)垂直连接旋转杆(2),套管(4)套于固定杆(1)和旋转杆(2)外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1)与风门(5)连接,固定杆(1)与旋转杆(2)连接处呈“凸”型,套于旋转杆(2)的“凹”型接口内,由螺栓(6)固定连接,套管(4)上设有与反“S”型槽道(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S”型槽道(7)的各转角处设有限位凹槽(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1)与旋转杆(2)的连接处螺栓(6)暴露于套管(4)的反“S”型槽道(7)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

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S”型槽道(7)两端的限位凹槽(8)分别为开启限位槽(9)和闭合限位槽(1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门(5)的移动距离与反“S”型槽道(7)的长度相等。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75210 A1/2页3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燃烧器的风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背景技术0002 目前,增压锅炉点火燃烧器通常采用双拉杆的风门结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风门拉杆卡涩甚至卡死的现象,进而导致空气无法送入炉膛、增压锅炉无法点火运行。双拉杆风门燃烧器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风门拉杆所处的工作。

5、环境温度较高,双拉杆可能发生不对称的受热变形,以致产生拉杆卡涩或卡死的现象;双拉杆风门结构要求在安装两根拉杆时的受力要适中且基本平衡,否则在受力不一致的状态下,受力较小的拉杆会发生轴向位移,致使活动拉杆与凹槽处卡涩,风门无法拉动;增压锅炉在运行时会产生微振动,该振动可导致压紧螺帽松动,拉杆发生轴向位移,活动杆与凹槽处形成卡涩;在开启风门的操作步骤中,第一步为向下压住活动杆,以便顶起弹簧锁。此时活动杆处于套筒通道内,可以在轴向方向移动。但是当弹簧锁故障时,活动杆便无法顶起它,致使拉杆无法拉动,风门无法打开;由于双风门拉杆的各组成部件均处于锅炉空气夹层或炉膛内。若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则必须要。

6、等到锅炉停炉并冷却后方可进行维修,因此严重影响了锅炉的正常运行。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阻断或送入空气进入炉膛燃烧,适用于船用增压锅炉的手动点火燃烧器,克服传统的双拉杆风门燃烧器易卡涩进而导致增压锅炉无法正常运行的重大缺陷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由固定杆竖直连接旋转杆,手柄垂直连接旋转杆,套管套于固定杆和旋转杆外部构成,所述的固定杆与风门连接,固定杆与旋转杆连接处呈“凸”型,套于旋转杆的“凹”型接口内,由螺栓固定连接,套管上设有与反“S”型槽道。00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反“S”型槽道的各转角处设。

7、有限位凹槽。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杆与旋转杆的连接处螺栓暴露于套管的反“S”型槽道底部。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反“S”型槽道两端的限位凹槽分别为开启限位槽和闭合限位槽。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风门5的移动距离与反“S”型槽道7的长度相等。0009 本发明经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双拉杆风门受热不均导致不对称变形的难题,达到了操作过程简单、不会因操作不当而产生风门卡涩现象、发生故障时不停炉即可进行维修的有益效果。说 明 书CN 103175210 A2/2页4附图说明0010 图1为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单拉杆空。

8、气阻断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与燃烧器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图1的A-A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做进一步说明:单拉杆空气阻断装置,由固定杆1竖直连接旋转杆2,手柄3垂直连接旋转杆2,套管4套于固定杆1和旋转杆2外部构成,所述的固定杆1与风门5连接,固定杆1与旋转杆2连接处呈“凸”型,套于旋转杆2的“凹”型接口内,由螺栓6固定连接,套管4上设有与反“S”型槽道7。0012 反“S”型槽道7的各转角处设有限位凹槽8。0013 所述的固定杆1与旋转杆2的连接处螺栓6暴露于套管4的反“S”型槽道7底部。0014 所。

9、述的反“S”型槽道7两端的限位凹槽8分别为开启限位槽9和闭合限位槽10。0015 所述的风门5的移动距离与反“S”型槽道7的长度相等。0016 本发明利用“枪栓”的工作原理设计单拉杆风门结构,将单拉杆分成同轴的前、后两段连接,前段为固定杆1与风门5挡板连接,可进行拉杆的轴向移动,后段为旋转杆2可以在套管的反“S”型槽道的范围内沿圆周方向在图4所示角度范围内转动。0017 开启风门工作流程:当手柄3处于闭合限位槽10时,手动沿套管4反“S”型槽道7拉动手柄3至开启限位槽9,此时固定杆1带动风门2向后移动,空气经调风器11进入炉膛。0018 关闭风门工作流程:当手柄3处于开启限位槽9时,手动沿套管4反“S”型槽道7拉动手柄3至闭合限位槽10,此时固定杆1带动风门2向前移动,空气经调风器11后被风门2挡住,无法进入炉膛。说 明 书CN 103175210 A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75210 A2/2页6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75210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设备;燃烧方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