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输墨装置辊和润湿装置辊清洗操作的印刷装置以及相应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输墨装置辊和润湿装置辊清洗操作的印刷装置以及相应的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362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CN103153623A*CN103153623A*(21)申请号 201180032409.6(22)申请日 2011.05.17102010040383.0 2010.09.08 DEB41F 35/00(2006.01)B41F 35/04(2006.01)(71)申请人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德国维尔茨堡(72)发明人埃瓦尔德勒特莱因库尔特约翰尼斯威申费尔德(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代理人刘晓峰(54) 发明名称具有输墨装置辊和润湿装置辊清洗操作的印刷装置以。
2、及相应的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2)、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输墨装置(06)以及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润湿装置(07),其中,润湿装置(07)具有辊列,辊列具有至少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分别为在运行状态下与印版滚筒(02)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二润湿装置辊以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其中,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通过在运行状态下在辊。
3、列中由在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形成的辊顺序能够通过这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的改组被置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的与前述辊顺序不同的辊顺序中。(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12.2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1/057968 2011.05.17(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031788 DE 2012.03.15(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6页(10)。
4、申请公布号 CN 103153623 ACN 103153623 A1/3页21.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2)、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输墨装置(06)以及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润湿装置(07),其中,润湿装置(07)包括辊列,所述辊列具有至少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分别为在运行状态下与印版滚筒(02)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二润湿装置辊以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
5、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在运行状态下在辊列中由在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形成的辊顺序能够通过这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的改组被置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的与前述辊顺序不同的辊顺序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润湿剂源(19),润湿剂源在运行状态下为了供给润湿剂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配合,从而将第二润湿装置辊润湿。3.一种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02)、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输墨装置(06)以及与印版滚筒(02)在运行状态下配合的润湿装置(07),其中,润湿装置(07)。
6、包括润湿剂源(19)以及辊列,所述辊列具有至少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分别为在运行状态下与印版滚筒(02)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二润湿装置辊以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在运行状态下通过对接位置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第一润湿装置辊(21)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能够从印版滚筒(02)移开且与输墨装置(06)的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滚动接触,其特征在于,润湿剂源(19)在运行状态下为了供给润湿剂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配合,从而将第二润湿装置辊润湿,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三润湿装置辊(23)在运行状态下与。
7、第二润湿装置辊(22)在一个圆周分段中接触,所述圆周分段在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运行旋转方向上观察位于由润湿剂源(19)涂布润湿剂的地点与同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对接位置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在运行状态下在辊列中由在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形成的辊顺序能够通过这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之间的对接位置的改组被置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的与前述辊顺序不同的辊顺序中。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
8、个润湿装置辊(21;22;23)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的方式为,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能够以两种辊顺序被置于在流体传输方面连贯的辊列中。6.如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能够从在运行状态下所占据的辊顺序转换到另一个辊顺序中,其中,在所述在运行状态下所占据的辊顺序中,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配合且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配合,在所述另一个辊顺序中,第一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配合且第三润湿装置辊与第二润湿装置辊配合。7.如权利要求1、2、4、5或6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印版滚筒。
9、的第三润湿装置(23)在运行状态下与第二润湿装置辊(22)在一个圆周分段中接触,所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53623 A2/3页3述圆周分段在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运行旋转方向上观察位于由润湿剂源(19)涂布润湿剂的地点与同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对接位置之间。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21)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从印版滚筒(02)且从第二润湿装置辊(22)移开,且与第三润湿装置辊(23)和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接触。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
10、21)和/或输墨装置(06)的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能够在径向上运动地支承在印刷装置(01)中,其支承方式为,润湿装置辊(21)和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在运行状态下相互不接触且在与运行状态不同的清洗状态下相互接触。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运行状态下,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一润湿装置辊的对接位置以及第二润湿装置辊与第三润湿装置辊的对接位置位于一个半空间中,所述半空间位于通过第二润湿装置辊(22)的转轴和印版滚筒(02)转轴连接的虚拟平面的面向输墨装置的一侧,和/或在运行状态下,连接第二润湿装置辊。
11、的转轴和第三润湿装置辊的转轴的平面与连接第二润湿装置辊的转轴和第一润湿装置辊的转轴的平面相互间形成小于或等于120的角度。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21)和/或输墨装置辊(08)为了产生贴靠和移开运动支承在容纳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或支承在刚性容纳辊轴颈的、设置在能够摆动的偏心轮或杠杆上的辊锁止件中。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或承载刚性的辊锁止件的偏心轮或杠杆被设计为具有调节路径,所述调节路径除了在印版滚筒(02)上贴靠或从印版滚筒(02)移开之外还。
12、提供将第一润湿装置辊(21)置于用于清洗状态的位置上的功能。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第一润湿装置辊(21)的辊轴颈的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或承载刚性的辊锁止件的偏心轮或杠杆支承在杠杆装置(36)上,通过所述杠杆装置的摆动能够将第一润湿装置辊(21)置于用于清洗状态的位置上。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润湿装置辊(21)能够径向运动地支承,特别是支承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润湿装置辊(21;23)的轴颈能够相对于容纳轴颈的辊锁止件的。
13、支承点偏心地调整。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着墨辊(08)的轴颈能够相对于容纳轴颈的辊锁止件的支承点偏心地调整。1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装置(07)被设计为无接触地涂布润湿剂的润湿装置(07)。1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润湿装置辊(22)被设计为轴向往复运动的串水辊(22)且特别是具有由铬或硬塑料制成的壳面。1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湿装置辊和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53623 A3/3页4。
14、第三润湿装置辊(21;22)在壳面上具有弹性和/或可压缩材料、特别是橡胶或含橡胶的材料。20.一种运行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的方法,其中,针对生产操作将润湿装置(07)的第一润湿装置辊(21)置于运行状态下,在所述运行状态下,第一润湿装置辊与印刷装置(01)的印版滚筒(02)以及与设置在上游的第二润湿装置辊(22)滚动接触,第一润湿装置辊(21)针对与生产操作不同的清洗操作被置于清洗状态下,在所述清洗状态下,第一润湿装置(21)从印版滚筒(02)上以及从第二润湿装置辊(22)上移开,并且与输墨装置辊(08;09;11;14;16;17;18)和同第二润湿装置辊(22)配合的第三润湿装置辊。
15、(23)滚动接触。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53623 A1/11页5具有输墨装置辊和润湿装置辊清洗操作的印刷装置以及相应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以及20所述的一种印刷装置和一种用于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 WO2008/095551A1公开了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与印版滚筒配合的输墨装置以及与印版滚筒配合的润湿装置,其中,润湿装置具有包括三个辊的辊列、即一个与印版滚筒在印刷生产中配合的着水辊、一个在印刷生产中与着水辊配合的实施往复升降的平整辊和一个与平整辊配合的串水辊。润湿装置通过从印版滚筒观察最后一个润湿装置辊(比如串水辊)从。
16、喷射横梁的喷射获得润湿剂。在清洗位置,输墨装置的着墨辊和着水辊直接相互贴合,其中,靠近润湿装置的着墨辊可围绕串墨辊的转轴和/或着水辊可围绕串水辊的转轴摆动地设置。0003 DE102007015404A1涉及一种多辊的润湿装置,其中,分离装置阻止确定某一区域的润湿剂引入相邻的区域中。在印刷装置中,着水辊与着墨辊之间的桥接辊可移动地设置,其设置方式为,其能够针对清洗操作与着水辊和着墨辊接触。润湿剂输送通过从印版滚筒观察最后一个润湿装置辊(比如串水辊)的喷射实现。0004 WO02/07973A1公开了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具有一个着水辊和一个串水辊的润湿装置,该润湿装置在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扩。
17、展,其扩展方式为,在第一扩建阶段中能够补充橡胶弹性涂层的辊且能够通过相应的调节和保持元件额外地将该辊贴靠到摩擦辊上且从摩擦辊上移开。0005 DE102005018821A1公开了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中,与着水辊配合的匀墨辊可选地额外与着墨辊接触,且由此使得润湿装置与输墨装置能够连接。着水辊从润湿剂储存辊获得润湿剂,在润湿剂储存辊的圆周上,剂量分配辊在圆周分段上滚动,该圆周分段在润湿剂储存辊的运转方向上观察位于从润湿剂容器接收润湿剂的地点和与着水辊的对接位置之间。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印刷装置和一种用于运行印刷装置的方法。0007 该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
18、或3以及20的特征实现。0008 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能够实现输墨装置的着墨辊的清洗;这种清洗特别是不必取下经过印版滚筒的残余油墨或者本身设置的清洗装置。在润湿装置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从印版滚筒观察第二个润湿装置辊比如被设计为具有坚硬的壳面),通过润湿装置的设计还实现了有效地清洗一个或多个在运行状态下连接到第二润湿装置辊上的、远离印版滚筒的润湿装置辊。0009 在润湿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润湿装置向至少两个、特别是三个或必说 明 书CN 103153623 A2/11页6要时更多串联设置的润湿装置辊中的第二个传递润湿剂),在保持相同的间隙数量下能够实施润湿剂源的优化。
19、的定位,无需在有待设置的调节路径或间距变化方面进行折衷。这比如在定义的涂布方面和/或在减小的“雾散”方面通过在源与容纳润湿剂的润湿装置辊之间可能的最小间距是具有意义的。0010 结合清洗操作的特别的优点在于,在润湿装置辊的特殊布置方式和支承方式下,被设计为具有坚硬的表面的、优选第二个润湿装置辊通过在润湿装置中的调整占据了有待清洗的辊列中的外面的位置,以及其他的、比如“较软”的润湿装置辊形成了辊列,该辊列不具有中间连接的、在印刷生产中接收润湿剂的比如坚硬的润湿装置辊。0011 润湿装置的清洗可以通过输墨装置实现,无需使得着水辊保留贴合在印版滚筒上,且无需使得通过以铬或塑料表面设计的辊存在针对润湿。
20、辊列内部的流体流的阻断效应。0012 在清洗中,可以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引入润湿剂。这可以替代或附加于输墨装置的清洗剂的引入实现。0013 有利的是,在生产操作中,润湿装置被预湿润、即在生产旋转方向上观察在输墨装置之前设置在印版滚筒上。这优选适用于印刷单元或者甚至具有比如至少八个印刷装置的印刷塔的所有印刷装置。0014 由于着水辊与标准实施方式不同以更大的调节路径实施,着水辊的支承装置比如设置在可摆动的杠杆上。在改进中,着水辊的容纳轴颈的、可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或可调整的辊锁止件还额外支承在可摆动的杠杆上,其中,贴靠/移开通过辊锁止件产生以及在生产操作与清洗操作之间的切换通过杠杆的摆动产生。附图说。
21、明0015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0016 图1示出了印刷装置在运行状态下(生产操作)的实施例的示意图;0017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印刷装置在清洗状态下(清洗操作)的实施例的示意图;0018 图3示出了根据具有四个双印刷装置的印刷塔中的实施例的具有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0019 图4示出了根据具有四个印刷装置的H形印刷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的具有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0020 图5示出了根据具有四个印刷装置的H形印刷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的具有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0021 图6示出了根据具有四个印刷装置的卫星印刷单元的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的。
22、具有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具 体实施方式0022 图1在半示意图中示出了未详细示出的轮转印刷机(比如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特别是湿式平版印刷的、比如以一个或多个印刷塔设计的报纸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1,其中,印刷装置01比如可以是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四个印刷装置中的一个印刷装置或者可以是印刷塔的多个双印刷装置中的一个双印刷装置中的一个印刷装置且具有双印刷装置的说 明 书CN 103153623 A3/11页7印刷塔或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其他印刷装置可以相应地设计。印刷装置01可以是比如四个或六个印版宽,即印刷装置滚筒02;03和04具有四个或六个印版的(可用)轴向长度,其中,印刷装置滚筒02;。
23、03;04可以具有比如两个印版的圆周。0023 印刷装置01包括印刷装置滚筒02,其可以被设计为印版滚筒(Formzylinder)02、特别是被设计为版滚筒(Plattenzylinder)02,印刷装置01还包括与印版滚筒02配合的印刷装置滚筒03,其可被设计为转印滚筒03、特别是被设计为橡皮滚筒03,印刷装置01还包括与转印滚筒03配合的另一个印刷装置滚筒04,其可以被设计为压印滚筒04,在双印刷装置的情况下被设计为另一个转印滚筒03或在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的情况下被设计为卫星滚筒04。未详细示出的承印材料带、特别是纸带在转印滚筒03与压印滚筒04之间引导,且转印滚筒03在其每一次的转动中。
24、在纸带上产生至少一个印刷图。至少印刷装置滚筒02;03为了实施合压/离压调节运动借助于未详细示出的支承装置(有利地在直线支承装置中关于同样未详细示出的印刷机侧机架径向地)特别是能够直线运动地支承。0024 为印版滚筒02配设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在印版滚筒02的圆周方向上观察相邻布置。在图1中示出的印刷装置01的运行状态下(比如生产操作),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都针对印刷装置01的印刷工作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所涉及的部件位于所谓的“运行状态”下。同样,通过箭头示出在该运行状态下存在的旋转方向、比如运行旋转方向。0025 输墨装置06可以原则上以任意方式实施。
25、,但具有至少一个在合压中(即在生产操作中)为了印版滚筒02的着墨与印版滚筒02配合的辊08;09;11、比如输墨装置辊08;09;11、特别是着墨辊08;09;11以及蓄墨容器12。一个或多个着墨辊08;09;11在优选的方式中能够径向运动地支承在未示出的侧机架上或中,其支承方式为,该一个或多个着墨辊可选地能够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或从印版滚筒02上移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至少一个在下面详细阐述的清洗装置31;34,通过所述清洗装置比如在生产结束后去除位于输墨装置06中的油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墨装置06具有至少两个着墨辊08;09;11,这些着墨辊在运行状态下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辊1。
26、3;14;16;17;18、比如输墨装置辊13;14;16;17;18从蓄墨容器12经过串联或分开的辊列输送油墨。在辊列中优选设置至少一个被设计为可往复运动的辊17;18的摩擦滚筒17;18。0026 在所示示例中,输墨装置06具有三个着墨辊08;09;11,这三个着墨辊在轮转印刷机的运行的生产进程中贴靠在印版滚筒02上。在从蓄墨容器12接收油墨的输墨装置辊13、比如墨斗辊13与将油墨涂布到印版滚筒02上的着墨辊08;09;11之间针对被设计为油膜输墨装置06的输墨装置06的情况设置比如油膜辊14作为在油墨输送方向上紧接着的辊14。在该示例中,随后设置被设计为墨流分离辊16的辊16,该辊16将。
27、来自墨斗辊13的墨流分为两个墨流,比如一个通过辊17引导的主流和一个通过辊18引导的分流。0027 辊17或辊18被设计为在各自的墨流中分别向至少一个着墨辊08;09;11传递油墨的摩擦滚筒17;18。这两个摩擦滚筒17;18实施在其各自的轴向上运行的往复升降,其中,一个摩擦滚筒17的往复升降能够比如通过杠杆结构与另一个摩擦滚筒18的往复升降连接。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各摩擦滚筒17;18的往复升降通过相互独立的驱动装置产生。在两种实施变型中,两个往复升降可以被设计为是反向的。各摩擦滚筒17;18的往复升降可以比如分别借助于传动装置从其旋转运动中产生或也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用于连说 明 书CN 。
28、103153623 A4/11页8接或独立的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产生。0028 蓄墨容器12在当前的区域的以及可调节墨流的输墨装置06的示例中被设计为墨盒12或被设计为墨池12,其中,在墨盒12或在墨池12上在墨斗辊13的轴向上相互成排地设置多个、比如三十至六十个刮墨刀(未示出),这些刮墨刀分别通过未示出的调节机构优选可远程操控地在其各自向墨斗辊13的贴靠方面能够被调节且实际上还被贴靠,因此,实现了区域性地分配由墨斗辊13接收的油墨的剂量。相应地,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墨装置06被设计为区域输墨装置,但原则上还可以被设计为杠杆、短墨路或阿尼洛克斯输墨装置(Aniloxfarbwerk)。0029。
29、 与图1和图2不同,输墨装置06还可以被设计为单列的辊式输墨装置,在该辊式输墨装置的辊列中,两个摩擦滚筒串联设置。靠近印版滚筒的摩擦滚筒可以在此情况下与一个、或者有利地两个着墨辊配合。在一个变型中,靠近印版滚筒的摩擦滚筒额外与能够与第三个着墨辊接触的桥接辊配合。0030 一个或多个着墨辊08;09;11具有优选由弹性和/或可压缩的材料(比如橡胶或含有橡胶的材料)制成的壳面。0031 润湿装置07具有多个辊21;22;23或润湿装置辊21;22;23。该润湿装置07优选被设计为无接触地涂布润湿剂的润湿装置07、比如被设计为喷射润湿装置07,从而使得该润湿装置作为润湿剂源19具有喷射梁19,其中,。
30、优选多个设置在喷射梁19中的喷嘴将润湿剂喷射到润湿装置07的辊22上。接收来自喷射梁19的润湿剂的辊22优选被设计为串水辊22,具有坚硬的且基本上不下陷的表面,该表面比如由铬或塑料(如Rilsan)制成和/或在其轴向上可往复运动地支承。针对能够轴向往复运动的情况,往复运动通过将辊22的旋转转化成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或者通过单独的驱动机构(比如具有相应的传动装置的电机)强制实现。0032 喷射到串水辊22上的润湿剂从串水辊22传递到被设计为着水辊21的、靠近印版滚筒的润湿装置辊21上且从那里传递到印版滚筒02上。优选润湿装置07被实施为三辊式的润湿装置07,其中,在串水滚筒22上在运行状态下贴靠或。
31、能够贴靠另一个远离印版滚筒的辊23、比如第三个润湿装置辊23、比如作为匀墨辊(Reiterwalze)23或平整辊23。该第三个辊23在串水滚筒22的运行旋转方向上观察位于由润湿剂源涂布润湿剂的地点与同靠近印版滚筒的着水辊21的对接位置(Nippstelle)之间。这三个辊21;22;23优选的相互布置方式为,在运行状态下(合压),连接串水滚筒22的转轴和匀墨辊23的转轴的平面与连接串墨滚筒22的转轴和着水辊21的转轴的平面相互形成小于或等于120、特别是小于或等于90的角度,其中,该角度作为内角优选向输墨装置06一侧敞开。换句话说,比如在运行状态下,串水滚筒22(第二个辊22)与着水辊(第一。
32、个辊21)的对接位置和/或串水滚筒22(第二个辊22)与匀墨辊23(第三个辊23)的对接位置位于一个半空间中,该半空间在位于通过中间的润湿装置辊22的转轴和印版滚筒02的转轴连接成的假设的平面的面向输墨装置06的一侧。0033 平整辊23也可以实施在其轴向上运行的往复升降,其中,为此优选设置将旋转转化成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着水辊21和/或匀墨辊23具有优选由弹性和/或可压缩的材料、比如橡胶或含橡胶的材料制成的壳面。因此,润湿装置07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润湿装置辊21;22;23,其中,向在辊列中从印版滚筒02观察的第二个、关于三辊式的润湿装置说 明 书CN 103153623 A5/11页9。
33、07位于中间的辊22通过润湿剂源19输送润湿剂。0034 作为从印版滚筒02观察的在辊列中的“第二个”辊在此处还被理解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设置两个着水辊21且与印版滚筒02和润湿装置辊22配合。0035 至少输墨装置06的一个或多个着墨辊08;09;11和润湿装置07的一个或多个着水辊21、优选还有输墨装置06的油膜辊14和墨流分离辊16以及润湿装置07的匀墨辊23分别能够径向升降地设置在比如相应实施的辊轴承中或者能够运动地支承的或者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0036 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径向升降涉及到,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各轴或者这些辊。
34、08;09;11;14;16;21;23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相对于属于各辊08;09;11;14;16;21;23的(可能情况下与机架固定的)或在辊08和/或21的情况下还相互可调整的(比如可摆动的,参见下面描述)支承点能够偏心地调整。0037 针对能够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的情况,此处可移动地支承的辊08;09;11;14;16;21;23的偏心调节借助于优选多个(优选至少两个、比如三个或如所示为四个)分别对称且同心地围绕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轴设置在辊锁止件的壳体中的动作器24实施,其中,优选属于同一个辊08;09;11;14;16;21;23的动作器24一个个地且。
35、相互独立地由控制单元、比如通过加载压缩介质、比如气动地操作且能够调节到一定的调节路径上,其中,每个被操作的动作器24分别关于其所属的辊08;09;11;14;16;21;23施加径向力,其中,该力径向地平移或至少尝试平移这些辊08;09;11;14;16;21;23的轴。如果设置在辊08;09;11;14;16;21;23中的一个辊的同一端部上的多个动作器24同时被操作,则得到了由各辊08;09;11;14;16;21;23的轴实施的、来自被操作的动作器24的各径向力的矢量和的径向升降。可由各辊08;09;11;14;16;21;23的轴实施的径向升降在通常情况下优选位于几毫米、比如最大10m。
36、m的范围内,这足以使各辊08;09;11;14;16;21;23从至少一个相邻的圆筒状的旋转体、比如印版滚筒02移开。针对需要更大的调节路径的情况,调节路径还可以至少针对该应用情况设计得更大(参见比如下面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着水辊21的调节机构的设计)。0038 实现所涉及的辊08;09;11;14;16;21;23的径向升降的支承装置原则上还可以以其他实施方式实现,比如在通常的方式下以具有固定在辊锁止件中的辊轴颈的辊锁止件实现,其中,辊锁止件可在侧机架中或上摆动地支承在偏心轮或支承在短摆杆上。还可以设置可沿直线平移路径运动的辊锁止件作为能够径向升降的支承装置。组合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有利的。
37、,其中,比如辊08;09;11;14;16;21;23的一部分(比如至少第三个润湿装置辊23)在上述可径向升降的辊锁止件中是可调节的,而另一部分在可摆动地支承在杠杆或偏心轮设备上的、固定轴颈的辊锁止件中是可调节的。0039 输墨装置06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机械上与印刷装置滚筒02;03独立的驱动电机26。该驱动电机优选作用到至少一个摩擦滚筒17;18上。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26在生产操作中仅作用到多个摩擦滚筒17;18中的一个上,其中,该驱动电机比如在清洗操作中比如能够作用到摩擦滚筒17;18的两个上。除驱动电机26外,还可以设置与该驱动电机26独立的、用于墨斗辊13的驱动电机27。在简单。
38、的实施方式中,润湿装置07或润湿装置07的辊21;22;23可以在生产操作中(运行状态下)仅通过与印版滚筒02的摩擦被驱动或者在清洗操作中通过与输墨装置辊08的摩擦被驱动。可替换的是,还可以使润湿装说 明 书CN 103153623 A6/11页10置辊21;22;23、比如中间的辊22与输墨装置06的驱动电机26机械连接且被强制驱动。0040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润湿装置07还具有至少一个在机械上与印刷装置滚筒02;03以及输墨装置06独立的驱动电机28。该驱动电机28优选驱动串水滚筒22。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2;03可以如所示分别具有一个单独的驱动电机29、或者必要时成对连接地每一对具。
39、有一个驱动电机29。0041 输墨装置06的一个或多个摩擦滚筒17;18如润湿装置07的摩擦滚筒22一样优选在其往复运动方面被强制驱动。这可以通过将串墨滚筒17;18;22的旋转转化成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或者还通过单独驱动机构、比如未示出的具有相应的传动装置的电机强制实现。0042 输墨装置06还可以包括清洗装置31、比如未详细示出自动化的清洗剂输送装置、可贴靠在输墨装置辊08;09;11;13;14;16;17;18中的一个、特别是输墨装置06的摩擦辊18上的清洗刮墨刀32以及收集池33。该清洗装置31为了清洁输墨装置06能够贴靠地比如可摆动地支承在比如辊18上。可替换或额外地还可以设置将清洗。
40、剂涂布到墨流分离辊16上的清洗装置34,其将清洗剂优选喷射到旋转的墨流分离辊16的壳面上。这种可替换或额外的清洗装置34在清洗进程中至少与可贴靠在输墨装置06的串墨辊18上的清洗刮墨刀32配合。0043 在生产操作中、即在运行状态下,优选不存在润湿装置辊列的辊21;22;23与输墨装置辊列的辊08;09;11;13;14;16;17;18之间的直接连接。0044 现在,为了实现利用一个或同一个清洗装置31;34或者通过共同使用两个清洗装置31;34除了清洁输墨装置06还同时能够清洁润湿装置07,能够调整输墨装置06和/或润湿装置07的辊08;09;11;14;16;17;18;21;22;23。
41、中的(至少)一个辊,其调整方式为,输墨装置06和润湿装置07具有(至少)一个共同的辊列,从而以这种方式还能够将清洗剂输送到润湿装置07或者从润湿装置07回送到输墨装置06。因此,能够针对清洗操作建立输墨装置06与润湿装置07之间的直接(不是通过印版滚筒02实现的)连接或“桥”。0045 特别是(靠近输墨装置的)着水辊21和/或靠近润湿装置的着墨辊08适合作为可转换的、建立连接或桥的辊08;09;11;13;14;16;17;18,这些辊总归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径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0046 在图2示出的清洗操作中(即所涉及的辊08;09;11;13;14;16;17;18位于清洗状态下),着。
42、水辊和着墨辊21;08;09;11从印版滚筒02上移开,相互邻接的着水辊和着墨辊21;08相互接触、特别是滚动接触,同时,参与连接或桥接的着墨辊08与在运行状态下位于上游的紧挨着的输墨装置辊17接触。参与连接或桥接的着水辊21针对三辊式润湿装置07的优选情况与在运行状态下在上游的紧挨着的润湿装置辊22不接触,但与在运行状态下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三个或最后一个润湿装置辊23直接接触。与两个着水辊或着墨辊21和08相邻的、在运行状态下在上游的紧挨着的辊22;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被设计为不具有在运行中的径向的可调节性(在任何情况下可径向调校),即其转轴关于径向在运行中空间固定地支承。0047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辊21;22;23;08;17的几何设置方式以及可轴向运动的一个或多个辊21;08以及必要时辊23的调节方向和可达到的调节路径的各设计方式为,不必设置从常见的或上面详细描述的、实现轴向升降的辊锁止件突出的额外的支承和/说 明 书CN 103153623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