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减速机.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566285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72523.2

申请日:

2013.03.06

公开号:

CN103115136A

公开日:

2013.05.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H 57/02申请日:20130306|||公开

IPC分类号:

F16H57/02(2012.01)I; F16H1/04; F16H55/17

主分类号:

F16H57/02

申请人:

徐州科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韩永进; 袁朝国; 刘安; 唐俊辉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赣江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代理人:

高坤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减速机,属于减速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回转减速机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包括内座圈和外座圈,内座圈和外座圈之间装有滚动体,所述的回转减速机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与所述的外座圈刚性连接,回转减速机的下部伸出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的与所述的内座圈相啮合,输出齿轮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的内座圈的上端面,所述的输出齿轮的齿形从下端到上端逐渐变薄,齿顶在上半部分向内倾斜形成轻微锥度。本发明对输出齿轮进行改进,避免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发生倾斜时出现的局部轮齿受力现象,保证了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趋于均匀一致。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回转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回转减速机(1)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包括内座圈(3)和外座圈(5),内座圈(3)和外座圈(5)之间装有滚动体(4),所述的回转减速机(1)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安装支架(6)与所述的外座圈(5)刚性连接,回转减速机(1)的下部伸出有输出齿轮(2),输出齿轮(2)的与所述的内座圈(3)相啮合,输出齿轮(2)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的内座圈(3)的上端面,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形从下端到上端逐渐变薄,即输出齿轮(2)的齿形上端公法线数值稍小修缘量稍大,而下端公法线数值稍大修缘量稍小,齿顶在上半部分向内倾斜形成轻微锥度。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顶开始向内倾斜的位置在距离下端面0.4~0.5个齿宽处,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顶上端向内收缩0.25个模数的距离。

说明书

说明书回转减速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输出齿轮改进的回转减速机,属于回转减速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程机械其回转机构在长期超负荷环境下工作,回转减速机的输出齿轮经常会出现断齿现象,且所断裂部位大部分都是在输出齿轮上端,断裂起始位置在齿根附近,断裂原因为轮齿局部受力过大,超出许用弯曲应力而产生的硬性折断。对断齿的输出齿轮进行分析,发现输出齿轮的轮齿沿齿向方向磨损不均,呈现上端磨损严重,下端仅产生轻微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减速机,对输出齿轮进行改进,避免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发生倾斜时出现的局部轮齿受力现象,保证了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趋于均匀一致。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回转减速机,它包括回转减速机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包括内座圈和外座圈,内座圈和外座圈之间装有滚动体,所述的回转减速机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与所述的外座圈刚性连接,回转减速机的下部伸出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的与所述的内座圈相啮合,输出齿轮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的内座圈的上端面,所述的输出齿轮的齿形从下端到上端逐渐变薄,即输出齿轮的齿形上端公法线数值稍小修缘量稍大,而下端公法线数值稍大修缘量稍小,齿顶在上半部分向内倾斜形成轻微锥度。
所述的输出齿轮的齿顶开始向内倾斜的位置在距离下端面0.4~0.5个齿宽处,所述的输出齿轮的齿顶上端向内收缩0.25个模数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输出齿轮进行改进,避免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发生倾斜时出现的局部轮齿受力现象,保证了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趋于均匀一致。经过调整后的输出齿轮能保证减速机处于轻载情况下工作时,输出齿轮下端与回转支承内座圈相啮合,随着回转减速机传递扭矩逐渐增大,输出齿轮上端向里靠拢下端向外靠拢的现象也逐渐增大,而齿向厚度递减的结构保证了整个轮齿的啮合,极大地增大了接触面积并降低了接触应力,从而保证了整个齿面的受力均匀,防止轮齿断裂,大大提高了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输出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输出齿轮齿形立体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中,1、回转减速机,2、输出齿轮,3、内座圈,4、滚动体,5、外座圈,6、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回转减速机,它包括回转减速机1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包括内座圈3和外座圈5,内座圈3和外座圈5之间装有滚动体4,所述的回转减速机1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安装支架6与所述的外座圈5刚性连接,回转减速机1的下部伸出有输出齿轮2,输出齿轮2的与所述的内座圈3相啮合,输出齿轮2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的内座圈3的上端面,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形从下端到上端逐渐变薄,即输出齿轮2的齿形上端公法线数值稍小修缘量稍大,而下端公法线数值稍大修缘量稍小,齿顶在上半部分向内倾斜形成轻微锥度。
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顶开始向内倾斜的位置在距离下端面0.4~0.5个齿宽处,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顶上端向内收缩0.25个模数的距离。
本发明工作原来是:工程机械的回转装置主要由回转支承和回转减速机两个部分组成,回转支承又称转盘轴承,主要由内座圈3、外座圈5、滚动体4三部分组成,起到支撑整个上车转台并保证整个上车转台可以绕着回转支承的中心进行360度自由旋转的作用;回转减速机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安装支架6和回转支承的外座圈5采用螺钉刚性连接(如图1所示),回转减速机起到将液压马达传递过来的扭矩进行减速增扭并由输出齿轮传递到回转支承的内座圈3(齿圈)上,带动回转支承及整个上车转台的旋转动作。
回转减速机工作时,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相啮合,啮合时所受的法向力Fn可以分解为一个切向分力Ft和一个径向分力Fr,且Ft=2000T/d;Fr=Ft*tanα;Fn=Ft/cosα,式中T为输出齿轮所传递的扭矩,从公式可见输出齿轮传递扭矩值T越大,切向分力Ft越大,其所产生的径向分力Fr越大,同时由于输出齿轮在回转装置上的安装方式为悬臂式安装,所以实际工作过程中输出齿轮轴线与回转支承轴线必然会出现倾斜,且输出齿轮上端往里倾斜,下端往外倾斜(如图1所示),此时就会出现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上端接触,下端脱开的现象,输出齿轮传递的扭矩越大,径向分力Fr越大,此倾斜现象越严重,整个齿向受力不均越明显,当输出齿轮上端局部受力超过实际许用应力时,必然会出现输出齿轮上端局部断齿现象。
为避免超负载工作时出现齿轮上端接触下端脱开引发应力集中,将回转减速机输出齿轮公法线数值沿着齿向方向进行微量调整,并将齿顶修缘量也进行相应调整,使得上端的公法线数值稍小一些修缘量大一些,下端的公法线数值稍大一些修缘量小一些,即上端齿厚薄一些,下端齿厚厚一些(如图3、图4所示)。经过调整后的输出齿轮能保证减速机处于轻载情况下工作时,输出齿轮下端(约10~15mm)与回转支承齿圈相啮合,随着回转减速机传递扭矩逐渐增大,输出齿轮上端向里靠拢下端向外靠拢的现象也逐渐增大,而齿向厚度递减的设计刚好保证了整个轮齿的啮合,极大地增大了接触面积并降低了接触应力,从而保证了整个齿面的受力均匀,大大提高了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回转减速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回转减速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回转减速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转减速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减速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5136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2CN103115136A*CN103115136A*(21)申请号 201310072523.2(22)申请日 2013.03.06F16H 57/02(2012.01)F16H 1/04(2006.01)F16H 55/17(2006.01)(71)申请人徐州科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赣江路6号(72)发明人韩永进 袁朝国 刘安 唐俊辉(74)专利代理机构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代理人高坤明(54) 发明名称回转减速机(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减速机,属于减。

2、速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回转减速机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包括内座圈和外座圈,内座圈和外座圈之间装有滚动体,所述的回转减速机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与所述的外座圈刚性连接,回转减速机的下部伸出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的与所述的内座圈相啮合,输出齿轮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的内座圈的上端面,所述的输出齿轮的齿形从下端到上端逐渐变薄,齿顶在上半部分向内倾斜形成轻微锥度。本发明对输出齿轮进行改进,避免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发生倾斜时出现的局部轮齿受力现象,保证了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趋于均匀一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5136 ACN 103115136 A1/1页21.一种回转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回转减速机(1)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包括内座圈(3)和外座圈(5),内座圈(3)和外座圈(5)之间装有滚动体(4),所述的回转减速机(1)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安装支架(6)与所述的外座圈(5)刚性连接,回转减速机(1)的下部伸出有输出齿轮(2),输出齿轮(2)的与所述的内座圈(3)相啮合,输出齿轮(2)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的内座圈(3)的上端面,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形从下端到上端逐渐变薄,即输出齿轮(2)的齿形上端公法线数值稍小修缘量稍大,。

4、而下端公法线数值稍大修缘量稍小,齿顶在上半部分向内倾斜形成轻微锥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顶开始向内倾斜的位置在距离下端面0.40.5个齿宽处,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顶上端向内收缩0.25个模数的距离。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15136 A1/2页3回转减速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输出齿轮改进的回转减速机,属于回转减速机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工程机械其回转机构在长期超负荷环境下工作,回转减速机的输出齿轮经常会出现断齿现象,且所断裂部位大部分都是在输出齿轮上端,断裂起始位置在齿根附近,断裂原因为轮齿局部受力过大,。

5、超出许用弯曲应力而产生的硬性折断。对断齿的输出齿轮进行分析,发现输出齿轮的轮齿沿齿向方向磨损不均,呈现上端磨损严重,下端仅产生轻微磨损。发明内容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减速机,对输出齿轮进行改进,避免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发生倾斜时出现的局部轮齿受力现象,保证了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趋于均匀一致。0004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回转减速机,它包括回转减速机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包括内座圈和外座圈,内座圈和外座圈之间装有滚动体,所述的回转减速机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与所述的外座圈刚性连接,回转减速机的下部伸出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的与所述的内座圈相啮。

6、合,输出齿轮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的内座圈的上端面,所述的输出齿轮的齿形从下端到上端逐渐变薄,即输出齿轮的齿形上端公法线数值稍小修缘量稍大,而下端公法线数值稍大修缘量稍小,齿顶在上半部分向内倾斜形成轻微锥度。0005 所述的输出齿轮的齿顶开始向内倾斜的位置在距离下端面0.40.5个齿宽处,所述的输出齿轮的齿顶上端向内收缩0.25个模数的距离。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输出齿轮进行改进,避免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发生倾斜时出现的局部轮齿受力现象,保证了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趋于均匀一致。经过调整后的输出齿轮能保证减速机处于轻载情况下工作时,输出齿轮下端与回转支承内座圈相啮合,随着回转减速机传递。

7、扭矩逐渐增大,输出齿轮上端向里靠拢下端向外靠拢的现象也逐渐增大,而齿向厚度递减的结构保证了整个轮齿的啮合,极大地增大了接触面积并降低了接触应力,从而保证了整个齿面的受力均匀,防止轮齿断裂,大大提高了减速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0007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8 图1是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输出齿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输出齿轮齿形立体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说 明 书CN 103115136 A2/2页40009 图中,1、回转减速机,2、输出齿轮,3、内座圈,4、滚动体,5、外座圈,6、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

8、明。001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回转减速机,它包括回转减速机1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包括内座圈3和外座圈5,内座圈3和外座圈5之间装有滚动体4,所述的回转减速机1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安装支架6与所述的外座圈5刚性连接,回转减速机1的下部伸出有输出齿轮2,输出齿轮2的与所述的内座圈3相啮合,输出齿轮2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的内座圈3的上端面,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形从下端到上端逐渐变薄,即输出齿轮2的齿形上端公法线数值稍小修缘量稍大,而下端公法线数值稍大修缘量稍小,齿顶在上半部分向内倾斜形成轻微锥度。0012 所述的输出齿轮2的齿顶开始向内倾斜的位置在距离下端面0.40.5个齿宽处,所述的。

9、输出齿轮2的齿顶上端向内收缩0.25个模数的距离。0013 本发明工作原来是:工程机械的回转装置主要由回转支承和回转减速机两个部分组成,回转支承又称转盘轴承,主要由内座圈3、外座圈5、滚动体4三部分组成,起到支撑整个上车转台并保证整个上车转台可以绕着回转支承的中心进行360度自由旋转的作用;回转减速机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安装支架6和回转支承的外座圈5采用螺钉刚性连接(如图1所示),回转减速机起到将液压马达传递过来的扭矩进行减速增扭并由输出齿轮传递到回转支承的内座圈3(齿圈)上,带动回转支承及整个上车转台的旋转动作。0014 回转减速机工作时,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相啮合,啮合时所受的法向力。

10、Fn可以分解为一个切向分力Ft和一个径向分力Fr,且Ft=2000T/d;Fr=Ft*tan;Fn=Ft/cos,式中T为输出齿轮所传递的扭矩,从公式可见输出齿轮传递扭矩值T越大,切向分力Ft越大,其所产生的径向分力Fr越大,同时由于输出齿轮在回转装置上的安装方式为悬臂式安装,所以实际工作过程中输出齿轮轴线与回转支承轴线必然会出现倾斜,且输出齿轮上端往里倾斜,下端往外倾斜(如图1所示),此时就会出现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上端接触,下端脱开的现象,输出齿轮传递的扭矩越大,径向分力Fr越大,此倾斜现象越严重,整个齿向受力不均越明显,当输出齿轮上端局部受力超过实际许用应力时,必然会出现输出齿轮上端局部断。

11、齿现象。0015 为避免超负载工作时出现齿轮上端接触下端脱开引发应力集中,将回转减速机输出齿轮公法线数值沿着齿向方向进行微量调整,并将齿顶修缘量也进行相应调整,使得上端的公法线数值稍小一些修缘量大一些,下端的公法线数值稍大一些修缘量小一些,即上端齿厚薄一些,下端齿厚厚一些(如图3、图4所示)。经过调整后的输出齿轮能保证减速机处于轻载情况下工作时,输出齿轮下端(约1015mm)与回转支承齿圈相啮合,随着回转减速机传递扭矩逐渐增大,输出齿轮上端向里靠拢下端向外靠拢的现象也逐渐增大,而齿向厚度递减的设计刚好保证了整个轮齿的啮合,极大地增大了接触面积并降低了接触应力,从而保证了整个齿面的受力均匀,大大提高了减速机的使用寿命。说 明 书CN 103115136 A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15136 A2/2页6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15136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