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自锁机制的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自锁机制的架装置.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016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8CN103090160A*CN103090160A*(21)申请号 201110346392.3(22)申请日 2011.11.04F16M 11/04(2006.01)F16M 11/16(2006.01)(71)申请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01114 上海市闵行区浦星路789号申请人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南昌)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72)发明人冷雄舟(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代理人陈亮(54) 发明名称具自锁机制的架装置(57) 摘要本发。
2、明是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包括座体、支撑模块、二自锁模块及单向齿轮模块,座体外设有凹槽,支撑模块的一端设在座体内,另一端容纳在凹槽中,能上下移动,各自锁模块的一端分别设在座体内,另一端可在座体与凹槽间往复移动。单向齿轮模块位于座体内,包括二带槽圆盘及二卡制元件,带槽圆盘分别设有第一、二及三槽道,卡制元件则抵靠住对应的槽道,在支撑模块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时,形成锁定状态;在支撑模块再一次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时,形成释放状态。如此,使用者仅需重复按压凹槽中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便能将可携式电子装置锁固至支架装置上,或解除支架装置的锁固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
3、1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0160 ACN 103090160 A1/2页21.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包括:一座体,其顶端与一侧面共同凹设有一凹槽,以供容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凹槽内邻近底面的位置设有一轨道孔,以使该凹槽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座体邻近顶端且对应该凹槽的位置,设有相对应的二穿孔,该二穿孔分别使该凹槽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一支撑模块,其一端设在该容置空间内,其另一端则通过该轨道孔,并容纳在该凹槽中,且能在该凹槽中上下移动移动;二自锁模块,其一端分别位于。
4、该容置空间内邻近该座体的左、右侧,其另一端则分别对应于各该二穿孔,且能移动移动通过各该穿孔而外露至对应于该凹槽的位置;及一单向齿轮模块,设在该容置空间内,包括二单向驱动齿轮、二前齿轮、二带槽圆盘及二卡制元件,其中各该单向驱动齿轮分别连接至该支撑模块,且能被该支撑模块带动而旋转,各该前齿轮分别连接至各该自锁模块,且能被各该自锁模块带动而旋转,其轴杆分别穿过对应的单向驱动齿轮的中心轴孔,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一第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能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一第二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则不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各该带槽圆盘被各该前齿轮的轴杆穿过其中心轴孔,而能被各该前齿轮带动而旋转,各该带。
5、槽圆盘分别设有一第一槽道、一第二槽道及一第三槽道,以围绕形成一三角形,且任二条相邻槽道的相邻处具有高度差,各该卡制元件的一端可移动地设在该座体内,其另一端则分别抵靠住对应的带槽圆盘的槽道,且在各该带槽圆盘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各该卡制元件的另一端会由对应的第一槽道依序滑移至第二槽道与第三槽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该带槽圆盘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各该卡制元件的另一端会由对应的第一槽道依序滑移至第二槽道与第三槽道,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下移动移动且未超过一第一距离的状态下,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该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及带槽圆盘旋转,且使各该卡制元件在对应的第一。
6、槽道滑移,使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通过各该穿孔,朝该座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下移动移动至超过该第一距离的状态下,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该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在各该卡制元件滑移并定位至第二槽道后,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上移动至未超过该第一距离,且各该卡制元件限定各该带槽圆盘无法逆向旋转,进而使各该前齿轮无法逆向旋转,迫使各该自锁模块已通过该穿孔的另一端无法移动移动;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再次朝下移动移动至超过该第一距离的状态下,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该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在各该卡制元件滑移至第三槽道后,各该自锁模块。
7、会对各该前齿轮施加的一作用力,迫使各该前齿轮与带槽圆盘逆向旋转,直至各该卡制元件滑移回各该第一槽道为止,且迫使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上移动移动,并令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移动移动回该容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槽道分别呈V型,使得其中间区段分别形成一凹陷部与对应的一尖锐部,在各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再次朝下移动移动至超过该第一距离的状态下,各该卡制元件会受到各该尖锐部的限制,而朝该第三槽道的方向滑移。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模块包括:一底板,位于该凹槽内;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90160 A2/2页3至少一底板弹簧,位于该凹槽内。
8、,且其两端分别底靠该底板与该凹槽的底面;及一双边齿条,位于该容置空间,其一端延伸突出至该轨道孔,并连接至该底板,且能在该轨道孔进行上下移动移动,其中间区段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齿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自锁模块分别包括:二锁紧齿条,位于该容置空间,其一端设有一斜面,其另一端则设有多个齿部,各该锁紧齿条的齿部分别与对应的前齿轮相啮合,以能被各该前齿轮带动而旋转;二锁紧弹簧,位于该容置空间,其一端分别抵靠至各该锁紧齿条对应斜面底部的位置,以对各该锁紧齿条施加一向下移动的作用力;二锁紧滑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其一端分别抵靠至各该锁紧齿条的一端的位置,在各该锁紧齿条被带动而向。
9、上移动的状态下,各该锁紧滑块的一端会受到对应的锁紧齿条的斜面推挤,而朝该容置空间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并分别穿过对应的穿孔,而外露至该凹槽中;及二滑块弹簧,位于该容置空间,其一端分别抵靠住各该锁紧滑块,其另一端则抵靠住该前壳体,以对各该锁紧滑块施加一向远离凹槽移动的作用力。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包括:一前壳体,其顶端与一侧面凹设有该凹槽,该前壳体邻近凹槽底面的另一侧面开设有一轨道孔,该前壳体邻近顶端且对应凹槽的位置,设有相对应的二穿孔;及一后壳体,与该前壳体的另一侧面相组装,且组装后会在该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形成该容置空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
10、该卡制元件分别包括:一圆盘滑块,位于该容置空间,且抵靠至该后壳体上的一板体,并能在该板体上滑移;及一撞针,其一端分别藉由一撞针弹簧抵靠至该圆盘滑块,其另一端则分别抵靠住对应的带槽圆盘的槽道,且在各该带槽圆盘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各该撞针会在对应的槽道中滑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单向驱动齿轮邻近中心轴孔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簧片,各该簧片分别朝对应的单向驱动齿轮的轴心弯曲延伸,各该前齿轮的轴杆的周缘分别设有多个斜向导槽,各该斜向导槽分别朝对应的前齿轮的轴心弯曲延伸,且各该簧片能分别容置于各该斜向导槽,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该第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各该簧片会抵靠住对应的斜向导槽的。
11、底面,并推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该第二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各该簧片会滑移脱离对应的斜向导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紧滑块的一端的对应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圆柱及一块体,该圆柱抵靠至锁紧齿条的一端,并能沿着该斜面滑移,该块体与该滑块弹簧相抵靠。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紧齿条邻近斜面底部的位置,设有一棍体,该锁紧弹簧抵靠至该棍体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90160 A1/8页4具自锁机制的架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有关于支架装置,尤指一种设有单向齿轮模块的支架装置,令使用者仅需透过重复按压,便能够使该支架装置自动更换为锁定状。
12、态或释放状态,以方便使用者将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固定于该支架装置上,或自该支架装置上取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背景技术0002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电子产业的精进,目前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体积是愈来愈小,但功能却愈来愈多,举例而言,现今的移动电话除了拨打电话及收发简讯之外,尚具备了照相、录音、导航、上网、看电子书、看影片、玩游戏等功能,令使用者仅需携带一台移动电话,便如同携带多个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一般,大幅提高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0003 承上,虽然移动电话已增加诸多功能,但在不同场合的情况下,使用者仍需藉由其它辅助装置,才能妥善地利用,举例而言,当使用者于开车时,若同时需使用移动电话中的。
13、导航功能,由于在使用上,使用者除需听从导航语音指示外,尚必须观看导航路线指示,因此,使用者势必无法将移动电话放置于口袋中,或者采用一手持有移动电话,一手握持方向盘驾驶等危险行为,故,使用者通常会在车上组装一支撑架,以能将移动电话直立放置于支撑架上,以能一边听从导航语音指示,一边观看移动电话的显示幕,一般言,已知的支撑架通常是在其上设有一容置空间,以供放置该移动电话,请参阅图1所示,该支撑架1的一端设有一定位部11(如:吸盘),以能固定至车体上,其另一端则设有多个凸柱13,这些凸柱13彼此间能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使用者将移动电话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受到这些凸柱13的限位效果,而使该移动电话。
14、能固定于该容置空间中,如此,使用者即可方便地拿取该移动电话,或者在行车过程中能使用该移动电话的导航功能。0004 但,再请参阅图1所示,已知支撑架1虽然能解决使用者于行车时,无法同时手持移动电话与方向盘的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上,已知支撑架1仍具有诸多缺点,首先,移动电话仅是依靠各个凸柱13的限制,而无法任意移动,但在移动电话与各个凸柱13之间,仍具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在行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路面颠簸与晃动影响,移动电话便会不断地碰撞各个凸柱13,造成移动电话的表面容易受损,其次,由于已知支撑架1并未对移动电话有任何锁固功效,因此,在颠簸严重的行车过程中,移动电话即易脱离容置空间而摔落于车内底面,。
15、令移动电话损坏,导致使用者需额外花费金钱维修或购买新的移动电话。0005 故,如何针对前述的缺点,设计出一种崭新的支架装置,除能确实定位锁固移动电话外,尚具有方便操作与使用的便利性,以大幅增加业者的市场竞争力,即成为现今众多相关业者亟思解决的一大课题。发明内容0006 有鉴于已知支撑架具有诸多缺点,因此,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以期藉由本发明的问世,能提供一种更为说 明 书CN 103090160 A2/8页5便利的崭新支架装置,进而能有效解决前述的问题。0007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包括一座体、一支撑模块、二。
16、自锁模块及一单向齿轮模块,其中该座体的顶端与一侧面设有一凹槽,以供容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内则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凹槽内邻近底面的位置设有一轨道孔,以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座体邻近顶端且对应该凹槽的位置,设有相对应的二穿孔,各该穿孔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另,该支撑模块的一端设在该容置空间,其另一端则通过该轨道孔,并容纳在该凹槽中,且能在该凹槽中上下移动,各该自锁模块的一端分别位于该容置空间邻近该座体的左、右侧,其另一端则分别对应于各该穿孔,且能移动通过各该穿孔而外露至对应于该凹槽的位置,再者,该单向齿轮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包括二单向驱动齿轮、二前齿轮、二带槽圆盘及二卡制元件,其中各该单向驱动齿。
17、轮分别连接至该支撑模块,且能被该支撑模块带动而旋转,各该前齿轮分别连接至各该自锁模块,且能被各该自锁模块带动而旋转,其轴杆分别穿过对应的单向驱动齿轮的中心轴孔,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能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二方向转动的状态下,则不带动各该前齿轮旋转,各该带槽圆盘被各该前齿轮的轴杆穿过其中心轴孔,而能被各该前齿轮带动而旋转,各该带槽圆盘分别设有一第一槽道、一第二槽道及一第三槽道,以围绕形成一三角形,且任二条相邻槽道的相邻处具有高度差,各该卡制元件的一端可移动地设在该座体内,其另一端则分别抵靠住对应的带槽圆盘的槽道,且在各该带槽圆盘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各该卡。
18、制元件的另一端会依序由对应的第一槽道、第二槽道滑移至第三槽道,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之前,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使各该卡制元件在对应的第一槽道滑移,使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通过各该穿孔,朝该座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下移动至超过该第一距离时,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在各该卡制元件滑移至第二槽道后,各该卡制元件限定各该带槽圆盘无法逆向旋转,进而使各该前齿轮无法逆向旋转,迫使各该自锁模块已通过该穿孔的另一端无法移动,令可携式电子装置被定位至该凹槽与各该自锁模。
19、块的另一端之间,且支撑模块的另一端会朝上移动至未超过第一距离;在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再次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时,其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朝第一方向转动,进而令各该前齿轮、带槽圆盘旋转,且在各该卡制元件滑移至第三槽道后,各该自锁模块会对各该前齿轮施加的一作用力,迫使各该前齿轮与带槽圆盘逆向旋转,直至各该卡制元件滑移回各该第一槽道为止,且迫使该支撑模块的另一端朝上移动,并令各该自锁模块的另一端移动回该容置空间。如此,当使用者将可携式电子装置插入支架装置的凹槽上后,仅需重复按压可携式电子装置,便能使该支架装置自动锁固可携式电子装置,避免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因震动或晃动而脱离该支架装置,或使该支架装置自动。
20、释放可携式电子装置,方便使用者拿取该可携式电子装置。0008 为便于能对本发明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09 图1是已知支撑架的示意图;说 明 书CN 103090160 A3/8页60010 图2是本发明的支架装置的爆炸示意图;0011 图3是支撑模块的示意图;0012 图4是自锁模块的示意图;0013 图5A是单向驱动齿轮与前齿轮的爆炸示意图;0014 图5B是单向驱动齿轮与前齿轮的局部放大图;0015 图6A是带槽圆盘的示意图;0016 图6B是带槽圆盘的槽道示意图;0017 图7A是支架装置的第一动作示意图;0018 。
21、图7B是支架装置的第二动作示意图;0019 图7C是支架装置的第三动作示意图;0020 图7D是支架装置的第四动作示意图;0021 图7E是支架装置的第五动作示意图。002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3 支架装置 20024 座体 210025 容置空间 2100026 前壳体 2110027 凹槽 21110028 轨道孔 21130029 穿孔 21150030 弹簧槽 21170031 后壳体 2130032 槽道 21310033 板体 21330034 夹持弹片 2150035 支撑模块 230036 底板 2310037 底板弹簧 2330038 双边齿条 2350039 齿部 23。
22、51、25130040 自锁模块 250041 锁紧齿条 2510042 斜面 25110043 棍体 25150044 锁紧弹簧 2530045 锁紧滑块 2550046 圆柱 25510047 块体 25530048 滑块弹簧 257说 明 书CN 103090160 A4/8页70049 单向齿轮模块 270050 单向驱动齿轮 2710051 簧片 27110052 前齿轮 2730053 斜向导槽 27310054 带槽圆盘 2750055 第一槽道 27510056 第二槽道 27530057 凹陷部 2753A0058 尖锐部 2753B0059 第三槽道 27550060 卡制。
23、元件 2770061 圆盘滑块 27710062 撞针 27730063 撞针弹簧 27750064 可携式电子装置 3具体实施方式0065 本发明是一种具自锁机制的支架装置,请参阅图2所示,包括一座体21、一支撑模块23、二自锁模块25及一单向齿轮模块2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座体21由一前壳体211及一后壳体213组合而成,且在两者相结合后,会形成一容置空间210,以能容纳该支架装置2的相关元件(如:支撑模块23、自锁模块25、单向齿轮模块27),其中该前壳体211的顶端与一侧面共同凹设有一凹槽2111,使得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个人数位助理器、导航装置等)能容纳于其中,该凹。
24、槽2111内邻近底面的位置设有一轨道孔2113,以使该凹槽2111与该容置空间210相连通,该座体21邻近顶端且对应该凹槽2111的位置,设有相对应的二穿孔2115,各该穿孔2115分别使该凹槽2111与该容置空间210相连通,又,该凹槽2111中尚设有多个夹持弹片215,在可携式电子装置被插入至该凹槽2111中,会被各该夹持弹片215所夹持住,如此,藉由这些夹持弹片215的设计,不仅能稳固地将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定位于该凹槽2111中,且这些夹持弹片215尚能在受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压迫而产生形变,以提供避震效果,并避免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因摇晃而不断地碰撞该凹槽2111的壁面,造成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表。
25、面受损。0066 此外,附请参阅图2所示,由于各该夹持弹片215的局部区域会与凹槽2111的璧面保持一间距,以能有足够产生形变的空间,因此,当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尺寸不同时,各该夹持弹片215仍能够藉由自身不同程度的形变,而紧密地迫紧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令本发明的支架装置2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不仅增加使用者于使用上的便利性,同时,能大幅提高业者的市场竞争力。0067 另,请参阅图2和3所示,该支撑模块23的一端设在该容置空间210中,其另一端则通过该轨道孔2113,并容纳在该凹槽2111中,且能在该凹槽2111中上下移动,在该实施例中,该支撑模块23包括一底板231、至少一底板。
26、弹簧233及一双边齿条235,其中各该底说 明 书CN 103090160 A5/8页8板弹簧233的一端抵靠至该底板231的底面,且其另一端则抵靠至该凹槽2111的底面,在该底板231受到压迫,且压迫力大于各该底板弹簧233的作用力时,该底板231会迫使各该底板弹簧233变形,并朝邻近该凹槽2111底面的方向移动,但在该底板231不再受到压迫时,受到各该底板弹簧233的作用力影响,该底板231会朝该凹槽2111顶面的方向移动,又,该双边齿条235位于该容置空间210中,其纵断面呈L状,该双边齿条235的一端延伸穿过该轨道孔2113,并固定至该底板231上,由于双边齿条235的一端厚度小于轨道。
27、孔2113的高度,因此,该双边齿条235的一端能在轨道孔2113进行上下移动,该双边齿条235的另一端组装于后壳体213上,并能上下滑移,其中间区段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齿部2351,在该实施例中,后壳体213上设有一槽道2131,使得该双边齿条235的另一端能嵌卡于其中,但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依不同的产品设计,而采用不同的滑移方式,合先陈明。0068 再者,请参阅图2及4所示,各该自锁模块25的一端分别位于该容置空间210邻近该座体21的左、右侧,其另一端则分别对应于各该穿孔2115,且能移动通过各该穿孔2115而外露至对应于该凹槽2111的位置,各该自锁模块25分别包括一锁紧齿条。
28、251、一锁紧弹簧253、一锁紧滑块255及一滑块弹簧257,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各该自锁模块25中的各个元件,其连接关系与作用均相同,故为方便描述,仅针对其中一个自锁模块25进行说明,该锁紧齿条251的一端设有一斜面2511,其另一端则设有多个齿部2513,且该锁紧齿条251能够在该容置空间210中进行上下移动,另,该锁紧弹簧253能组装至该座体21内的一弹簧槽2117中,以避免该锁紧弹簧253因晃动而脱离原本的位置,其一端抵靠至锁紧齿条2511一端的位置,在该锁紧齿条251受力向上移动时,会迫使该锁紧弹簧253变形,但在该锁紧齿条251不再受力时,该锁紧弹簧253会对该锁紧齿条251施加一向。
29、下的作用力,以迫使该锁紧齿条251朝下移动。又,该锁紧滑块255的一端抵靠至该锁紧齿条251的一端的位置,其另一端则对应其中一个穿孔2115,该滑块弹簧257的两端则分别抵靠住该锁紧滑块255与该前壳体211邻近穿孔2115的位置,在该锁紧齿条251被带动而向上移动时,该锁紧滑块255的一端会受到该锁紧齿条251的斜面2511推挤,而朝该容置空间210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并穿过对应的穿孔2115,而外露至该凹槽2111中,但在该锁紧齿条251被带动而向下移动时,受到该滑块弹簧257的作用力影响,该锁紧滑块255的一端会移动回该容置空间210中。0069 承上,复请参阅图2及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
30、,该锁紧滑块255的一端的对应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圆柱2551及一块体2553,其中该圆柱2551抵靠至锁紧齿条251的一端,并能沿着该斜面2511滑移,该块体2553则能供滑块弹簧257抵靠,另,锁紧齿条251邻近斜面2511底部的位置,设有一棍体2515,该锁紧弹簧253抵靠至该棍体2515上,但,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视产品设计,而改变前述的结构,合先叙明。0070 再请参阅图2所示,该单向齿轮模块27位于该容置空间210,包括二单向驱动齿轮271、二前齿轮273、二带槽圆盘275及二卡制元件277,其中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分别与该双边齿条235的齿部2351相啮合,在该双边齿条2。
31、35上下移动时,能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旋转,又,各该前齿轮273的轴杆分别穿过对应的单向驱动齿轮271的中心轴孔,以与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相组装,且各该前齿轮273尚分别与各该锁紧齿条251的齿部2513相啮合,在各该锁紧齿条251上下移动时,能带动各该前齿轮273旋转,在该实施例说 明 书CN 103090160 A6/8页9中,请参阅图5A与5B所示,为单向驱动齿轮271与前齿轮273的爆炸图与局部放大图,其中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邻近中心轴孔位置设有多个簧片2711,这些簧片2711分别朝对应的单向驱动齿轮271的轴心弯曲延伸,又,各该前齿轮273的轴杆的周缘设有多个斜向导槽27。
32、31,这些斜向导槽2731分别朝对应的前齿轮273的轴心弯曲延伸,且各该簧片2711能分别容置于各该斜向导槽2731,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朝一第一方向转动时,各该簧片2711会抵靠住对应的斜向导槽2731的底面,以推动各该前齿轮273转动,但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朝一第二方向转动时,由于各该簧片2711会滑移脱离对应的斜向导槽2731,故无法推动各该前齿轮273,使得单向驱动齿轮271仅会自行旋转,而前齿轮273则停止旋转。0071 承上,再请参阅图2及6A所示,各该带槽圆盘275被各该前齿轮273的轴杆穿过其中心轴孔,以能被各该前齿轮273带动而旋转,其周缘分别设有一第一槽道2751、。
33、一第二槽道2753及一第三槽道2755,以围绕形成一三角形,且任二条相邻槽道2751、2753、2755的相邻处具有高度差(如图6B所示),各该卡制元件277的一端可移动地设在该座体21内,其另一端则分别抵靠住对应的带槽圆盘275的第一槽道2751,在各该带槽圆盘2751被对应的前齿轮273带动旋转时,各该卡制元件277的另一端会沿着第一槽道2751滑移,且在其滑移到第二槽道2753后,由于该第一槽道2751高于该第二槽道2753,故卡制元件277的另一端无法由第二槽道2753滑移回第一槽道2751,同理,卡制元件277的另一端会依序沿着第二槽道2753与第三槽道2755滑移,且无法逆向由第三。
34、槽道2755滑移回第二槽道2753,直至卡制元件277的另一端滑移至第一槽道2751与第三槽道2755的相邻处,且由于该第三槽道2755高于该第一槽道2751,故卡制元件277的另一端同样无法由第一槽道2751滑移回第三槽道2755。0072 又,再请参阅图2及6A所示,各该卡制元件277分别包括一圆盘滑块2771及一撞针2773,其中各该圆盘滑块2771的一端抵靠至该后壳体213的板体2133上,且能在板体2133上滑移,其另一端则与各该撞针2773的一端相组装,且各该撞针2773的一端尚分别设有一撞针弹簧2775,其另一端则抵靠至对应的带槽圆盘275的第一槽道2751,由于受到各该撞针弹簧。
35、2775的作用力影响,故各该撞针2773能紧密地抵靠至带槽圆盘275,且在各该撞针2773于对应的第二槽道2753滑移时,能带动各该圆盘滑块2771移动,避免各该撞针2773歪斜而发生脱离的情况。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再请参阅图6B所示,该第二槽道2753略呈V型,使得其中间区段形成一凹陷部2753A与对应的一尖锐部2753B,当带槽圆盘275朝该第一方向旋转,使得撞针2773由第一槽道2751滑移至第二槽道2753后,该撞针2773会抵靠至该第二槽道2753的一端(即第一槽道2751与第二槽道2753的相邻处),使得该带槽圆盘275无法持续朝第一方向旋转,又,若带槽圆盘275又朝第二方向旋转时。
36、,撞针2773便会定位至该凹陷部2753A中,而迫使该带槽圆盘275无法朝第二方向旋转。0073 为明确揭示本发明的支架装置2的作动原理,兹仅就前述的各个元件的连动关系,进行说明,其中,在图7A7E中,省略前壳体,以避免过多的元件被遮蔽住,请参阅图2及7A所示,当使用者将可携式电子装置3放置于凹槽2111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能抵靠至该底板231的顶面,然后,使用者能推挤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同时,克服底板弹簧233的作用力,令该底板231朝该座体21的底部移动(如图7A的箭头A),在该底板231朝下移动至一第一距离之前,该双边齿条235同样会被带动而朝下移动,同时,受到该双边齿条235的齿部2。
37、351影响,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会朝第一方向转动,并带动对应的前齿轮273旋说 明 书CN 103090160 A7/8页10转,在此特别一提者,前述的第一方向乃是指单向驱动齿轮271能够带动前齿轮273的旋转方向,因此,对于图2的两个单向驱动齿轮271而言,左侧的单向驱动齿轮271的第一方向为顺时针,右侧的单向驱动齿轮271的第一方向为逆时针,合先叙明。又,再请参阅图6A,各该前齿轮273旋转时,会带动对应的带槽圆盘275朝第一方向旋转,且使各该撞针2773能在对应的第一槽道2751中滑移,同时,各该锁紧齿条251会被对应的前齿轮273带动,而向上移动(如图7A的箭头B)。0074 承上,。
38、请参阅图2及7B所示,当该底板231朝下移动至超过该第一距离后,各该撞针2773(如图6B所示)会由对应的第一槽道2751滑移至第二槽道2753,并抵靠至第二槽道2753的一端,使得各该带槽圆盘275无法朝第一方向旋转,又,各该锁紧齿条251在向上移动时,其斜面2511(如图4所示)会推挤对应的锁紧滑块255,使各该锁紧滑块255能通过对应的穿孔2115,朝该座体2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如图7B的箭头C),然后,当使用者不再推挤可携式电子装置3后,由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与各该锁紧滑块255之间尚具有间距,因此,受到底板弹簧233的作用力影响,该底板231会连同该双边齿条235向上移动(如图7。
39、B的箭头D),直至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抵靠至各该锁紧滑块255为止(如图7C所示),且该底板231会回复到未超过第一距离的位置,如此,可携式电子装置3便会被固定至该支架装置2上,而无法轻易地脱离。另,在该双边齿条23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该双边齿条235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朝第二方向旋转,此时,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会无法带动对应的前齿轮273旋转,使得各该锁紧齿条251不会被带动而向下移动,令各该锁紧滑块255仍能保持于锁定状态。再者,当使用者不再推挤可携式电子装置3后,各该锁紧弹簧253的作用力会迫使各该锁紧齿条251向下移动,且使各该锁紧齿条251带动各该前齿轮273旋转,进而带动对。
40、应的带槽圆盘275旋转,此时,各该撞针2773便会由第二槽道2753的一端滑移至凹陷部2753A(如图6A、6B),令各该带槽圆盘275无法旋转,进而使各该锁紧齿条251又无法向下移动,又,由于第二槽道2753的一端与凹陷部2753A两者间的距离极短,故各该锁紧滑块255仍能够保持于锁定状态。0075 请参阅图2及7D所示,当使用者再度按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使得该底板2连同该双边齿条235向下移动时,该双边齿条235会带动各该单向驱动齿轮271旋转,进而使对应的前齿轮273与带槽圆盘275旋转,由于撞针2773在滑移时,会受到第二槽道2753的尖锐部2753B(如图6B所示)的限制,而仅能朝。
41、第三槽道2755的方向滑移,直至各该撞针2773滑移至第三槽道2755中,然后,当使用者不再按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后,各该锁紧弹簧253的作用力会迫使各该锁紧齿条251向下移动(如图7D的箭头E),此时,各该锁紧齿条251会带动各该前齿轮273旋转,进而带动对应的带槽圆盘275旋转,令各该撞针2773能沿着第三槽道2755滑移,并滑移至第一槽道2751为止,又,在各该锁紧齿条25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各该锁紧滑块255受到对应的滑块弹簧257的作用力影响,会朝远离该座体2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如图7D的箭头F),并经由对应的穿孔2115而移动于容置空间210,以处于释放状态(如图7E所示),同时,该底板231受到各该底板弹簧233的作用力影响,亦会带动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向上移动,以便于使用者直接取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0076 如此,复请参阅图2及7A所示,藉由本发明的支架装置2的整体结构,当使用者欲将可携式电子装置3固定至支架装置2上时,仅需将可携式电子装置3放置于凹槽2111中,且按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3,以使该支撑模块23的另一端朝下移动至超过第一距离后,说 明 书CN 103090160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