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火焰燃烧器及燃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淡火焰燃烧器及燃烧装置.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229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9CN103162290A*CN103162290A*(21)申请号 201210501988.0(22)申请日 2012.11.292011-270692 2011.12.09 JP2011-270693 2011.12.09 JPF23D 14/08(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能率地址日本兵库县(72)发明人福西启吾 若田武志 渡边俊雄秋山隆 栗山靖隆 永井逸夫和田宪英 马越亮辅(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代理人刘新宇 张会华(54) 发明名称浓淡火。
2、焰燃烧器及燃烧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提供浓淡火焰燃烧器和燃烧装置。避免浓混合气中的尘埃等微小异物发生附着堆积或使向两外侧位置的浓火焰孔供给的浓混合气的混合状态和供给量都均匀化。在中央排列中央浓燃烧器部的浓火焰孔,在两侧排列淡燃烧器部的淡火焰孔,进一步在两外侧排列外侧浓燃烧器部的浓火焰孔。使中央浓燃烧器部的下端部突出到用于导入浓混合气的筒部内,并在两侧的壁上开设有第1连通孔。在筒部的比该第1连通孔靠下游侧的位置开设有与外侧浓燃烧器部连通的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将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配置为在第2连通孔与第3连通孔之间无遮蔽而隔着空间相对的状态。并且,在直到闭塞端为止的下游侧形成有用于收集和积。
3、存尘埃的袋部的空间部。(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1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15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2290 ACN 103162290 A1/2页21.一种浓淡火焰燃烧器,其包括:1列中央浓火焰孔,其以在中央位置沿着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排列;两列淡火焰孔,其以从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短边方向两侧夹着该中央浓火焰孔的方式排列;以及两列外侧浓火焰孔,其以进一步从外侧夹着该两侧的淡火焰孔的方式排列,并且该浓淡火焰燃烧器构成为使浓混合气自共用的浓混合气导入。
4、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上述中央浓火焰孔及两列外侧浓火焰孔中,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特征在于,用于划分形成向上述中央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的下端部以突出到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方式配置,在该突出的突出部上,以面向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开设的方式形成有第1连通孔,该第1连通孔用于使浓混合气自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上述浓混合气供给通路中,另一方面,在用于划分形成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形成构件上,以面向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开设的方式形成有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该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用于使浓混合气自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上述两列外侧浓火焰孔中,而且,上述第1连。
5、通孔以在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浓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比上述第2连通孔的开设位置和第3连通孔的开设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开设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上述第1连通孔具有小于上述第2连通孔的开口面积或者上述第3连通孔的开口面积的开口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上述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以在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浓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比上述第2连通孔的开设位置和第3连通孔的开设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即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闭塞端侧残留有内部空间部的方式配置。4.一种浓淡火焰燃烧器,其包括:1列中央浓火焰孔,其以在中央位置沿着该浓淡火焰燃烧器。
6、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排列;两列淡火焰孔,其以从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短边方向两侧夹着该中央浓火焰孔的方式排列;以及两列外侧浓火焰孔,其以进一步从外侧夹着该两侧的淡火焰孔的方式排列,并且该浓淡火焰燃烧器构成为使浓混合气自共用的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上述中央浓火焰孔及两列外侧浓火焰孔中,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特征在于,用于划分形成向上述中央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的下端部以突出到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方式配置,在该突出的突出部上,以面向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开设的方式形成有第1连通孔,该第1连通孔用于使浓混合气自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上述浓混合气供给通路中,另一方。
7、面,在用于划分形成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形成构件上,以面向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开设的方式形成有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该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用于使浓混合气自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上述两列外侧浓火焰孔中,而且,上述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配置成在该两者之间无遮蔽而仅隔着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空间彼此相对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在用于划分形成上述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的下端部,在形成有上述第1连通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62290 A2/2页3孔的突出部以外的部位中的、上述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以相对状态配置的部位形成有切除凹部。6.根据权利。
8、要求5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用于划分形成上述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以如下的方式形成:使在展开状态下将弯折线位置夹在中间而在两侧位置分别配置有用于划分形成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板部的一张板材在上述弯折线位置弯折而使一对上述板部相对,并且,将沿着弯折后的上述弯折线位置的下端部的前端侧部分设定为突出到上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突出部,而且在上述展开状态下夹着弯折线预先形成切除开口,以便在弯折后的状态下在与该突出部相邻的部分形成上述切除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该浓淡火焰燃烧器构成为使自共用的淡混合气导入通路导入的淡混合气分流而供给到上述两列淡火焰孔中,由上述一张板材弯折。
9、而形成的形成构件的下端部的后端侧部分配置为横穿上述淡混合气导入通路的上述分流的位置的通路空间并且朝向淡混合气的下游侧斜向上地倾斜。8.一种燃烧装置,其中,该燃烧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62290 A1/12页4浓淡火焰燃烧器及燃烧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浓火焰孔、淡火焰孔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及具有这种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燃烧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具有浓火焰孔、淡火焰孔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尤其涉及用于在浓淡火焰燃烧器中谋求向各浓火焰孔可靠地供给浓混合气的技术,该浓淡火焰燃烧器以夹着中央位置的浓火焰孔的方式在两侧排列有淡火焰孔并且在。
10、淡火焰孔的两外侧分别进一步排列有浓火焰孔。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避免因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中的尘埃等的附着而引起的、发生向中央位置的各浓火焰孔、两外侧位置的各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供给不良的可能性的技术,或者,涉及一种能够向两外侧位置的各浓火焰孔供给无偏差且均匀混合状态的浓混合气的技术。背景技术0002 以往,提出有各种如下那样的浓淡火焰燃烧器:为了谋求低NOX化,使空气比(空气量与燃料量之比)大于1的淡混合气在淡火焰孔中燃烧,另一方面,为了谋求燃烧火焰的稳定化,使浓火焰孔与淡火焰孔相邻,该浓火焰孔用于使空气比小于1的浓混合气燃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浓淡火焰燃烧器,其包括:淡火。
11、焰孔,其沿前后方向(长边方向)延伸;以及一对浓火焰孔,其夹着该淡火焰孔在该淡火焰孔的左右两侧位置(短边方向两侧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提出了下述方案: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中,在用于向淡火焰孔供给淡混合气的进气口之外独立地具有用于向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共用的进气口。0003 另外,提出有如下这样的浓淡火焰燃烧器:通过将由冲压成形等形成为规定形状后的薄板构件彼此接合或熔接来形成整体形状扁平的浓淡火焰燃烧器。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这样的方案:能够通过将一张薄板材多次弯折加工来形成由浓火焰孔夹着淡火焰孔的两侧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由此谋求使切断成各个构件的切断工序的作业量、各个构件的接合熔接。
12、工序的工作量减少。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690447号公报000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48312号公报0006 另外,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方案那样,如果是在一列淡火焰孔的两侧分别配置浓火焰孔而只是简单地从两侧夹着淡火焰孔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则能够向两侧的浓火焰孔供给来自共用的进气口的浓混合气。然而,在由本申请的申请人进行开发的浓淡火焰燃烧器中,会发生下面那样的问题。即,本申请的申请人开发了具有如下结构的浓淡火焰燃烧器:不仅是在一列淡火焰孔的两侧分别配置浓火焰孔而成的浓淡浓这样的3列的排列结构,还通过以在淡火焰孔的中心线上延伸的方式进一步追加一列浓火焰孔,从而使浓。
13、火焰孔和淡火焰孔在短边方向(左右宽度方向)上以例如浓淡浓淡浓这样的排列方式交替地排列。但是,为了自共用的进气口向各个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需要使被导入到共用的进气口中的浓混合气向中央位置和左右两外侧位置这三个位置适当地分流。因此,作为进行分流的结构,申请人想到了如下这样的结构:使中央位置的浓火焰孔的说 明 书CN 103162290 A2/12页5形成构件的下端部突出到自共用的进气口延伸的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并在该突出部上设置第1连通孔,另一方面,在构成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壁上形成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由此,使浓混合气通过第1连通孔而向中央位置的浓火焰孔分流,并使浓混合气通过第2连通孔和第3连。
14、通孔而向左右两外侧位置的浓火焰孔分流。不过,可以想到如下这样的可能性:若如此以面向自共用的进气口延伸的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方式形成第1连通孔第3连通孔这三种连通孔并使浓混合气向上述三种连通孔分流,则在构成浓混合气的一部分的空气(外部气体)中所含有的尘埃(例如,土粉末、纤维状灰尘)取决于浓混合气的流动状态而附着堆积于各连通孔,与此相伴,会妨碍浓混合气的分流。并且,也可以想到如下这样的可能性:随着发生堵塞,会妨碍浓混合气的流入,从而容易导致浓火焰孔处的着火不良、燃烧状态的不稳定化。0007 并且,可以想到如下这样的可能性:若设为从一端供给燃料气体和空气并在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使燃料气体和空气混合之后使。
15、其向第1连通孔第3连通孔分流的结构,则特别是从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向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分流的浓混合气的混合状态会不均匀化或者因组装误差等影响而在左右两侧产生偏差。而且,也可以想到有可能因上述问题而导致两外侧的浓火焰孔处的火焰保持性恶化、燃烧状态不稳定化,从而需要开发用于应对上述问题的技术。0008 因此,存在如下这样的技术问题:在通过使浓混合气自共用的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向第1连通孔第3连通孔分流而向中央位置和两外侧位置这三个位置的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情况下,能够向各位置的浓火焰孔可靠地供给浓混合气,从而能够谋求提高燃烧稳定性。特别是存在如下这样的具体的技术问题:第1点是在避免尘埃等微小异物在各。
16、连通孔处附着堆积的基础上,还谋求防止因上述尘埃等微小异物引起各浓火焰孔堵塞,第2点是能够使向两外侧位置的浓火焰孔供给的浓混合气的混合状态和供给量都均匀化。发明内容0009 在第1技术方案中,以一种浓淡火焰燃烧器为对象,其包括:1列中央浓火焰孔,其以在中央位置沿着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排列;两列淡火焰孔,其以从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短边方向两侧夹着该中央浓火焰孔的方式排列;以及两列外侧浓火焰孔,其以进一步从外侧夹着该两侧的淡火焰孔的方式排列,并且该浓淡火焰燃烧器构成为使浓混合气自共用的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中央浓火焰孔及两列外侧浓火焰孔中,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即,用于划分形成向中。
17、央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的下端部以突出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方式配置,在该突出的突出部上,以面向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开设的方式形成有第1连通孔,该第1连通孔用于使浓混合气自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浓混合气供给通路中。另外,另一方面,在用于划分形成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形成构件上,以面向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开设的方式形成有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该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用于使浓混合气自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两列外侧浓火焰孔中。而且,第1连通孔以在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浓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比第2连通孔的开设位置和第3连通孔的开设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开设的方式配置。00。
18、10 采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即使在用于构成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浓混合气的空气说 明 书CN 103162290 A3/12页6中含有尘埃,也能够易于使该尘埃随着浓混合气的流动而顺利通过第1连通孔的前方而流向下游侧,与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生尘埃附着堆积于第1连通孔的可能性,特别是,通过在突出部上以面向与浓混合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开设第1连通孔的方式对第1连通孔进行位置设定,能够使浓混合气更顺畅地顺利通过第1连通孔的前方,从而能够更有力避免发生尘埃附着堆积于第1连通孔的可能性。通过上述浓淡火焰燃烧器,能够避免发生燃烧状态因浓混合气的供给障碍而恶化、不稳定化或着火不良等,从。
19、而能够谋求提高燃烧稳定性。0011 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中,能够使第1连通孔具有小于第2连通孔的开口面积或者第3连通孔的开口面积的开口面积。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大的效果。即,虽然开口面积越小,发生尘埃的附着堆积的问题而导致的影响越大,但由于开口面积更小的第1连通孔配置在比开口面积更大的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发生尘埃附着堆积于第1连通孔的问题的可能性。另外,作为使第1连通孔小于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的情况,在采用了如下那样的设定的情况下出现。即,在与两列外侧浓火焰孔和中央浓火焰孔之间的开口面积比率相对应地设定了第2连通孔、第3连通孔和第1连通孔之间的开口面积。
20、比率的情况下出现。即,能够举出下述最简化的情况:若将各浓火焰孔的开口面积和各连通孔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彼此相等,并将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分别设为一个,且在上述突出部的两侧面上分别形成第1连通孔而使第1连通孔合计为两个,则一个第1连通孔的开口面积为第2连通孔或者第3连通孔的开口面积的一半。即使在采用了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减小因发生尘埃附着堆积于第1连通孔的问题而导致的影响。0012 另外,在浓淡火焰燃烧器中,能够以在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浓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比第2连通孔的开设位置和第3连通孔的开设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即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闭塞端侧位置残留有内部空间部的方式配置第2连通孔和。
21、第3连通孔。通过这样设置,即使在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浓混合气中含有尘埃,也能够将该尘埃积存和收集到上述内部空间部中,从而能够抑制尘埃自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向外侧浓火焰孔那一侧流入。即,用于对浓混合气中所含有的尘埃进行积存的内部空间部形成在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的下游侧。0013 在第2技术方案中,以一种浓淡火焰燃烧器为对象,其包括:1列中央浓火焰孔,其以在中央位置沿着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排列;两列淡火焰孔,其以从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短边方向两侧夹着该中央浓火焰孔的方式排列;以及两列外侧浓火焰孔,其以进一步从外侧夹着该两侧的淡火焰孔的方式排列,并且该浓淡火焰燃烧器构成为使浓混合气。
22、自共用的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中央浓火焰孔及两列外侧浓火焰孔中,其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即,用于划分形成向中央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的下端部以突出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方式配置,在该突出的突出部上,以面向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开设的方式形成有第1连通孔,该第1连通孔用于使浓混合气自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浓混合气供给通路中。而且,在用于划分形成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形成构件上,以面向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开设的方式形成有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该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用于使浓混合气自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分流而供给到两列外侧浓火焰孔中。此外,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配置成在该两者。
23、之间无遮蔽而仅隔着说 明 书CN 103162290 A4/12页7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空间彼此相对的状态。0014 采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由于将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配置为在第2连通孔与第3连通孔这两者之间无遮蔽而仅隔着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空间彼此相对的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在第2连通孔与第3连通孔这两者之间存在遮蔽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即,在第2连通孔与第3连通孔这两者之间存在遮蔽(例如壁)的情况下,由于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通路空间成为在第2连通孔与第3连通孔之间被大致分隔的状态,因此,通过浓混合气导入通路流动来的浓混合气在进行充分混合之前的阶段被分割,并以分割后的状态直接到达第2连。
24、通孔和第3连通孔中,被分割而没有充分混合的状态的浓混合气有可能分别流入到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中。并且,当没有充分混合时,会导致发生向外侧的两浓火焰孔供给的浓混合气浓度在左右两侧不一致或者浓混合气量在左右两侧不一致那样的问题。在本浓淡火焰燃烧器中,能够可靠地避免发生该问题的可能性,能够使在位于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之间的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共用空间中存在的共用的浓混合气、即相同的混合状态的浓混合气向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这双方分流。由此,能够使向两外侧位置的浓火焰孔供给的浓混合气的混合状态、供给量都均匀化。0015 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中,在用于划分形成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的下端部,能够在突。
25、出部的形成有第1连通孔的部位以外的部位中的、用于以相对状态配置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的部位形成切除凹部。通过这样设置,不管用于划分形成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的配置等如何,都由于切除凹部而能够将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可靠地配置为在第2连通孔与第3连通孔这两者之间无遮蔽而仅隔着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空间彼此相对的状态。0016 另外,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中,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形成用于划分形成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使在展开状态下将弯折线位置夹在中间而在两侧位置分别配置有用于划分形成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板部的一张板材在弯折线位置弯折而使一对板部相对,并且,将沿着弯折后的弯折线位置的下端部的前端侧部分。
26、设定为突出到浓混合气导入通路内的突出部,而且在展开状态下夹着弯折线预先形成切除开口,以便在弯折后的状态下在与该突出部相邻的部分形成切除凹部。通过这样设置,利用沿着弯折线位置进行弯折后的下端部来构成形成构件的下端部,从而能够形成为可靠地确保密封性的状态,同时,通过形成基于切除开口的切除凹部,能够将第2连通孔和第3连通孔可靠地配置为在中间仅隔着空间相对的状态。0017 并且,在本浓淡火焰燃烧器中,能够将该浓淡火焰燃烧器构成为使自共用的淡混合气导入通路导入的淡混合气分流而供给到两列淡火焰孔中,并能够将由一张板材弯折而形成的形成构件的下端部的后端侧部分配置为横穿淡混合气导入通路的分流位置的通路空间并且。
27、朝向淡混合气的下游侧斜向上地倾斜。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可靠地将划分形成在形成构件的内部的浓混合气供给通路与外部的淡混合气导入通路之间隔断而维持成发挥了高度的密封性的状态。与此同时,特别是通过将形成构件的下端部的后端侧部分配置为朝向淡混合气的下游侧斜向上地倾斜,能够进一步延长供淡混合气在淡混合气导入通路内进行混合的距离而提高淡混合气的混合程度,由此,能够向淡火焰孔供给混合程度提高后的状态的淡混合气。0018 通过形成为具有以上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燃烧装置,能够形成为具有由浓淡说 明 书CN 103162290 A5/12页8火焰燃烧器获得的效果的燃烧装置。附图说明0019 图1表示装入有本发明的。
28、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燃烧装置的例子,图1的(a)是表示以立体图状态表示的说明图,图1的(b)是以剖视图状态表示的说明图。0020 图2是实施方式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立体图。0021 图3的(a)是图2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俯视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FF部的放大图。0022 图4是以分解的状态表示用于构成中央浓燃烧器部的第3板构件、用于构成被配置在该中央浓燃烧器部的两侧的淡火焰孔列的火焰孔构件、第2板构件以及第1板构件的立体图。0023 图5是以展开状态表示图4的第3板构件的立体图。0024 图6是沿着图2中的AA线剖切的状态的立体图。0025 图7是沿着图2中的AA线剖切的状态的主视图。002。
29、6 图8是在与图7中的BB线对应的位置进行剖切时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局部立体图。0027 图9是在与图7中的CC线对应的位置进行剖切时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局部立体图。0028 图10是在与图7中的DD线对应的位置进行剖切时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局部立体图。0029 图11是在与图7中的BB线对应的位置进行剖切时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剖视说明图。0030 图12是在与图7中的DD线对应的位置进行剖切时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剖视说明图。0031 图13是沿着图7中的EE线剖切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说明图。0032 图14是在与图7中的CC线对应的位置进行剖切时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剖视说明图。0033 图15是与图7相。
30、对应的、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34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35 图1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燃烧装置2。该燃烧装置2在罐体21内固定有燃烧器组,该燃烧器组呈将规定数量的浓淡火焰燃烧器3、3、横向相邻地排列的状态。罐体21的上部空间被设为燃烧空间22,来自送风扇24的燃烧用空气被供给到下部空间23中。在各浓淡火焰燃烧器3的一侧配置有进气歧管25(仅在图1的(b)中表示),自该进气歧管25相对于一个浓淡火焰燃烧器3突出有两个气体喷嘴26、27。一侧(下方)的气体喷嘴26朝向浓淡火焰燃烧器3的第1供给口31,另外,另一侧(上方)的气体。
31、喷嘴27朝向浓淡火焰燃烧器3的第2供给口32,分别能够喷出燃料气体。并且,利用送风扇24的喷出压将来自下部空间23的空气自各气体喷嘴26、27的周围压入到第1供给说 明 书CN 103162290 A6/12页9口31及第2供给口32中,从而能够将燃料气体及空气这双方供给到第1供给口31及第2供给口32中。此时,通过将第1供给口31的外径设定得远大于喷嘴26的外径,能压入更多的空气,另一方面,通过将第2供给口32的外径设定得略大于喷嘴27的外径,减少所压入的空气的量。这样,自第1供给口31除了被供给的燃料气体之外,作为与该燃料气体的量之比大于1.0倍这样的规定的空气比的量的空气被供给到内部,另。
32、一方面,自第2供给口32同样除了被供给的燃料气体之外,作为与该燃料气体的量之比小于1.0倍这样的规定的空气比的量的空气被供给到内部。另外,在以将下部空间23与浓淡火焰燃烧器3、3、.隔开的方式配置的整流板28(参照图1的(b)上开有多个小孔,通过该小孔向相邻的浓淡火焰燃烧器3、3、.之间供给二次空气。0036 如图2所示,浓淡火焰燃烧器3是使用金属板材并经由冲压加工及弯折加工来加工成规定形状而成的。浓淡火焰燃烧器3整体上形成为扁平形状,浓淡火焰燃烧器3包括:中央浓燃烧器部3a,其由1列浓火焰孔列33构成;淡燃烧器部3b,其由两列淡火焰孔列34、34构成;以及外侧浓燃烧器部3c,其由两列浓火焰孔。
33、列35、35构成,上述中央浓燃烧器部3a、淡燃烧器部3b以及外侧浓燃烧器部3c是通过使用三个种类的板构件4、4、5、5、6和一对火焰孔形成构件7、7而形成的。即,浓淡火焰燃烧器3以如下的状态形成:使用一对第1板构件4、4、一对第2板构件5、5、一个第3板构件6以及一对火焰孔形成构件7、7,使第1板构件4、4、第2板构件5、5如后述那样夹着构成有一定厚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第3板构件6重叠。如果将图3的(a)的上下方向设为长边方向(前后方向)、并将图3的(a)的左右方向设为短边方向(左右宽度方向),则浓淡火焰燃烧器3形成为:在长边方向的一侧(图2的左侧),在下侧位置开设有第1供给口31,在上侧。
34、位置开设有外径小于第1供给口31的外径的第2供给口32,在上端面上形成有用于形成燃烧火焰的火焰孔列,该火焰孔列如图3所示那样沿着长边方向延伸。作为火焰孔列,如图3的(a)、图3的(b)所示,在短边方向中央位置,窄幅的1列浓火焰孔列33沿着整个长边方向延伸,相对宽幅的淡火焰孔列34分别在该浓火焰孔列33的短边方向两侧位置沿着整个长边方向延伸,窄幅的浓火焰孔列35分别在两侧的淡火焰孔列34、34的更靠外侧的位置沿着整个长边方向延伸。另外,自第1供给口31(参照图2)供给之后在内部混合的淡混合气被导入到淡火焰孔列34、34的各淡火焰孔341中,利用该淡混合气形成淡火焰,自第2供给口32(参照图2)供。
35、给之后在内部混合的浓混合气被导入到中心位置的浓火焰孔列33的各浓火焰孔331和两外侧位置的两列浓火焰孔列35、35的各浓火焰孔351中,利用该浓混合气形成浓火焰。0037 这样的浓淡火焰燃烧器3例如能够以下述的方式形成。即,如图4所示,使用三个种类的板构件4、4、5、5、6和一对火焰孔形成构件7、7来构成。第3板构件6(参照图5)以下述方式形成:以使相对的成为一侧面的板部65和成为另一侧面的板部65夹着弯折线T配置成线对称配置的状态的方式将薄板材冲压成形为一张板构件6a,在成形之后,使两侧的板部65、65均以弯折线T为中心以朝向内侧(单点划线的箭头的朝向)相对的方式弯折,使后端缘651、651。
36、彼此、前端缘652、652彼此相互贴紧。在弯折之后的状态下,沿着弯折线T的弯折部位成为下端部60a、60b。自该下端部60a、60b向上方延伸的两侧的板部65、65以规定的狭窄间隔相对,在两侧的板部65、65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而与上端面的浓火焰孔列33连通(同时也参照图4)。另外,沿着上述弯折线T而在前端侧位置的下端部60a,在两侧的板部65、65上分别贯穿形成有第1连通孔61,并且在上述展开状态说 明 书CN 103162290 A7/12页10下的板构件6a(参照图5)上,在第1连通孔61、61的后侧位置以夹着弯折线T的方式预先形成有大致菱形的切除开口601,在弯折了板构件。
37、6a之后的状态下形成切除凹部60c(同时也参照图4)。这样,利用第3板构件6形成中央浓燃烧器部3a。另外,作为用于形成切除凹部60c的切除开口,除了大致菱形之外,还能够采用矩形或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等形状。0038 并且,通过将该中央浓燃烧器部3a(参照图4)自上方插入到一对第1板构件4、4之间的内部,使一对第1板构件4、4配置为以自短边方向两侧将中央浓燃烧器部3a夹在中间的状态相对,接着,在两侧的第1板构件4、4与中央浓燃烧器部3a之间的两个上端开口内分别夹设火焰孔形成构件7。由此,以自短边方向两侧将中央浓燃烧器部3a包围的状态形成淡燃烧器部3b,该淡燃烧器部3b用于在上端面的两列淡火焰孔列。
38、34、34(同时也参照图3)中形成淡火焰。并且,使第2板构件5覆盖在淡燃烧器部3b的各第1板构件4的外侧,从而在上端侧形成外侧的浓火焰孔列35、35(参照图3)。由此,在各第2板构件5的内表面和与该内表面相对的第1板构件4的外表面之间划分形成用于将浓混合气供给到各浓火焰孔列35的供给通路,由此形成外侧浓燃烧器部3c(参照图2、图3)。0039 下面,参照图6和图7说明混合气的供给结构部分。另外,在图6和图7中,标注了网格状的阴影的部分是接合面,通过紧密接触或压接使接合面相互贴紧,另外还通过施加线状的焊接或点焊等来维持贴紧状态。在上述淡燃烧器部3b中,自在一侧开口的第1供给口31供给的燃料气体和。
39、空气在筒部36内混合而成为淡混合气,该淡混合气通过筒部36(参照图8、图9的虚线的箭头)被输送到另一侧,自另一侧流向改变为朝向上侧,通过两个内部空间37、37(参照图10)而被供给到上端的淡火焰孔列34中。两个内部空间37、37是通过利用第3板构件6的下端部60b对一对第1板构件4、4之间的空间进行划分(分割)而形成的。除了利用上述的筒部36和内部空间37、37构成用于将淡混合气供给到两列淡火焰孔列34、34中的淡混合气供给通路之外,筒部36还起到自第1供给口31供给的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室及导入通路(淡混合气导入通路)的作用。上述的第3板构件6构成了用于划分形成后述的第1浓混合气供给通路的形。
40、成构件,利用该第3板构件6将上述的淡混合气导入通路的下游侧一分为二(分隔成两个),从而划分形成了两个淡混合气供给通路(内部空间37、37)。0040 另外,关于浓混合气,被供给到作为上游端侧的第2供给口32内的燃料气体与空气在筒部38内混合而成为浓混合气,该浓混合气在通过筒部38而被引导到作为下游端侧的进深侧(后方)的闭塞端381侧的期间进一步混合。然后,该浓混合气分别被供给到中央浓燃烧器部3a中及左右两侧的外侧浓燃烧器部3c中(仅在图6中表示)。即,在筒部38内,中央浓燃烧器部3a的前端侧的下端部60a配置为自上方插入而在筒部38内呈悬浮在空中的状态(同时也参照图11)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下端部60a)上,在筒部38的内部空间、即混合室的靠上方的位置(上侧位置)开设有第1连通孔61、61,从而使混合室与中央浓燃烧器部3a的内部空间62连通。由此,筒部38(参照图11和图8)内的浓混合气通过两个第1连通孔61、61及内部空间62而被供给到浓火焰孔列33中。0041 另外,在比上述两个第1连通孔61、61的开设位置靠下游侧(闭塞端381侧)的位置,如图9和图12所示,在构成筒部38的一对第1板构件4、4上贯穿形成有第2连通孔41及第3连通孔41,利用一侧(参照图9或图12的右侧)的第2连通孔41使筒部38内的说 明 书CN 103162290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