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浇注混凝土用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
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房屋建筑的主要构件中多采用混凝土浇筑,建筑构件的形状及
表面的光洁程度是由模板质量保证的,而模板是浇筑混凝土时不可或缺的工
具之一。角模板是平面模板拼接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两块平面模板拼接时,
就需要用到角模板连接,而现有的模板角模都是组合钢模接缝或者是木模接
缝,容易造成拼接不严,平整度差且易变形,安装和调整不方便,成本增加,
另外,还有些模板的连接边设置为斜面,用连接边为直角的角模板连接时会
有缝隙,会造成模板贴合不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能够提高模板
表面的光滑度,同时保证了模板的抗扭转性和强度,具有成本低和适用面广
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包
括端面板和抗扭板,所述端面板和所述抗扭板为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端面板
和所述抗扭板一端的连接处为垂直结构,另一端的连接处为斜角结构,所述
端面板和所述抗扭板构成的板体的横截面为切去一角的方形框,所述端面板
和所述抗扭板构成的板体的两端焊接有壁板,所述端面板、所述抗扭板以及
所述壁板构成的腔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横肋。
优选地,所述抗扭板上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横肋平行等距焊接于所述端面板、所述抗扭板以及所述壁
板构成的腔体内,所述横肋与上述腔体相连接的端面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端面板和所述壁板连接处设有角形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壁板和所述抗扭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能够提高
模板表面的光滑度,同时保证了模板的抗扭转性和强度,具有成本低和适用
面广的特点。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实施例腔体内一角的结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
板,包括端面板1和抗扭板2,端面板1和抗扭板2为一体成型制成,端面板
1和抗扭板2一端的连接处为垂直结构,另一端的连接处为斜角结构,端面板
1和抗扭板2构成的板体的横截面为切去一角的方形框,端面板1和抗扭板2
构成的板体的两端焊接有壁板3,端面板1、抗扭板2以及壁板3构成的腔体
6内设置有若干个横肋4,由于端面板1和抗扭板2构成的板体的横截面为切
去一角的方形框,设置为方形框是为了与相应模板相配合,能够适合一面是
斜面的塑料模板,使两个斜面模板相连接时能够更好的贴合。
抗扭板2上设有加强筋5,加强筋5两端设有内凸起,能够与抗扭板紧密
的贴合,目的是增强抗扭板的强度,并很好的卡接在模板的阴角处,使模板
在阴角处拼接的更紧密。
横肋4平行等距焊接于端面板1、抗扭板2以及壁板3构成的腔体6内,
横肋4与腔体6相连接的端面相互垂直,各个接触面都相互垂直是为了浇灌
混凝土时保证表面平整光滑,棱角清晰。
如图3所示,端面板1和壁板3连接处设有角形加强筋7,能够使端面板
和壁板连接的更好紧密,强度更大。
壁板3和抗扭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8,抗扭板2上设置的安装孔8与相应
模板上的安装孔通过销钉连接,而壁板3上设置的安装孔8是为了保证在两
个阴角膜上下叠加时能够很好的连接,各个安装孔尺寸保持一致,这样能够
使阴角膜和模板连接准确和稳定,保证相互连接的各个模板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腔体6内安装有横肋4是为了保证本实施例的阴角模有更好的强度和
刚度,防止阴角模板受力变形。
上述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通过如下方法制成:将塑料原料在挤出机
内混合挤出成型,塑料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剂、补强剂、增塑剂、
改性剂、抗冲击改性剂和发泡剂。
所述塑料原料包括100份的聚氯乙烯树脂、4-5份的稳定剂、30-50份的
补强剂、5-10份的增塑剂、3-5份的改性剂、3-5份的抗冲击改性剂、1-2份
的发泡剂。
所述稳定剂包括三盐基性硫酸铅和/或二盐基性亚磷酸铅和/或硬脂酸钡
和/或有机锡类稳定剂和/或硬脂酸锌和/或环氧类稳定剂和/或硬脂酸镉和/
或螯合剂和/或硬脂酸铅和/或光稳定剂和/或硬脂酸钙和/或抗氧剂。
所述补强剂包括碳酸钙和/或二氧化硅和/或滑石粉和/或高岭土等。
所述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或癸二酸
二辛酯和/或己二酸二辛酯。
所述改性剂为氯化聚乙烯树脂。
所述抗冲击改性剂为ACR树脂。
所述发泡剂为AC发泡剂和/或碳酸氢钠。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建筑用塑料斜面阴角模板,能够提高
模板表面的光滑度,同时保证了模板的抗扭转性和强度,具有成本低和适用
面广的特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