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调整型栏杆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栏杆,尤其涉及一种易于调整型栏杆。
背景技术
栏杆,中国古称阑干,也称勾阑,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栏杆在使用
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被分割区域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杆,很具装
饰意义。从形式上看,栏杆可分为节间式与连续式两种。前者由立柱,扶手及
横挡组成,扶手支撑于立柱上;后者具有连续的扶手,由扶手,栏杆柱及底座
组成。常见种类有:木制栏杆、石栏杆、不锈钢栏杆、铸铁栏杆、铸造石栏杆、
水泥栏杆、组合式栏杆。栏杆有漏空和实体两类:漏空的由立杆、扶手组成,
有的加设有横档或花饰;实体的是由栏板、扶手构成,也有局部漏空的。栏杆
还可做成坐凳或靠背式的。栏杆的设计,应考虑安全、适用、美观、节省空间
和施工方便等。建造栏杆的材料有木、石、混凝土、砖、瓦、竹、金属、有机
玻璃和塑料等。
现有的栏杆存在结构固定,无法自由调整其长度和高度,应用范围窄,无法
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结构灵活、能够自由调整栏杆
长度和高度的易于调整型栏杆。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栏杆存在结构固定、无法自由调整其长度和高
度、应用范围窄、无法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
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调整型栏杆。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易于调整型栏杆,包
括有左限位螺栓、左内管、上左横杆、上右横杆、右内管、右限位螺栓、右外
管、下右横杆、下左横杆、左外管、上U形凸块、下U形凸块、长凸块I、长
凸块II和栏杆移动装置;左外管上方设置有左内管,左内管插在左外管内,左
内管与左外管设置为活动连接;左外管上设置有左限位螺栓,左限位螺栓与左
内管和左外管均设置为活动式连接;左内管的右侧连接有上左横杆,右外管的
右侧连接有下左横杆,上左横杆内部设置有长凹槽III,下左横杆内部设置有长
凹槽IV;上左横杆的上方设置有上右横杆,上右横杆的下方连接有长凸块I;
下左横杆的上方设置有下右横杆,下右横杆的下方连接有长凸块II;上右横杆
通过长凸块I插在上左横杆的长凹槽III内,上右横杆与上左横杆设置为活动式
连接;下右横杆通过长凸块II插在下左横杆的长凹槽IV内,下右横杆与下左横
杆设置为活动式连接;栏杆移动装置设置在上左横杆、上右横杆、下右横杆和
下左横杆上;栏杆移动装置设置为多个,栏杆移动装置包括有中上管、中下管、
螺母I、螺母II、螺母III和螺母IV;中上管和中下管的外部管壁上均设置有螺
纹,中上管上设置有螺母I和螺母II,螺母I和螺母II均与中上管设置为螺纹
连接;中下管上设置有螺母III和螺母IV,螺母III和螺母IV均与中下管设置为螺
纹连接;中上管的左右管壁上对称式设置有长凹槽I,中下管的左右管壁上对
称式设置有长凹槽II;上左横杆和上右横杆穿过长凹槽I,下右横杆和下左横
杆穿过长凹槽II;螺母I设置在上右横杆的上方,螺母II设置在上左横杆的下
方,螺母III设置在下右横杆的上方,螺母IV设置在下左横杆的下方;中上管的
下端左右对称式设置有上U形凸块,中下管的上端前后对称式设置有下U形凸
块,前后对称式设置的下U形凸块分别插在左右对称式设置的上U形凸块之间,
中上管与中下管设置为活动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栏杆移动装置与所述左外管的间距设置为15至19cm。
工作原理:当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的高度时,将左内管和右内管向上移动,左
内管和右内管向上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将左限位螺栓和右限位螺栓旋紧,从而
将左内管和右内管固定,上左横杆、上右横杆、下右横杆和下左横杆上设有栏
杆移动装置,栏杆移动装置的中上管设置在上左横杆和上右横杆上,同时通过
旋紧中上管的螺母I和螺母II来调整中上管在上左横杆和上右横杆上的高度位
置,中下管设置在中上管的下方,下U形凸块插接在中上管的下端左右对称式
设有的上U形凸块之间,中上管与中下管设置为活动式连接,中下管设置在下
右横杆和下左横杆上,同时通过旋紧中下管上的螺母III和螺母IV来调整中下管
在下右横杆和下左横杆上的高度位置,从而达到对本实用新型的栏杆移动装置
的高度调整。上左横杆、上右横杆、下右横杆和下左横杆上设有多个栏杆移动
装置,通过调整各个栏杆移动装置之间的间距来达到防护的目的。同时栏杆移
动装置在上左横杆、上右横杆、下右横杆和下左横杆上进行左右移动,能够自
动调整左内管、右内管、右外管和左外管之间的距离,自由调整其左右之间的
距离,达到调整其宽度的效果。
因为所述栏杆移动装置与所述左外管的间距设置为15至19cm,因此能够提
供良好的防护效果。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易于调整型栏杆,能够自由的进行长度和宽度的
调整,调整效率高,结构灵活,设计合理,应用范围广,拆装方便,使用简单,
易于维护维修,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并且其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耐
磨损,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上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下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左横杆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左横杆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限位螺栓,2-左内管,3-上左横杆,4-中上管,5-螺母
I,6-螺母II,7-上右横杆,8-右内管,9-右限位螺栓,10-右外管,11-下右
横杆,12-下左横杆,13-螺母III,14-中下管,15-螺母IV,16-左外管,17-长
凹槽I,18-上U形凸块,19-下U形凸块,20-长凹槽II,21-长凸块I,22-长
凹槽III,23-长凸块II,24-长凹槽I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易于调整型栏杆,如图1-5所示,包括有左限位螺栓1、左内管2、上
左横杆3、上右横杆7、右内管8、右限位螺栓9、右外管10、下右横杆11、下
左横杆12、左外管16、上U形凸块18、下U形凸块19、长凸块I21、长凸块
II23和栏杆移动装置;左外管16上方设置有左内管2,左内管2插在左外管16
内,左内管2与左外管16设置为活动连接;左外管16上设置有左限位螺栓1,
左限位螺栓1与左内管2和左外管16均设置为活动式连接;左内管2的右侧连
接有上左横杆3,右外管10的右侧连接有下左横杆12,上左横杆3内部设置有
长凹槽III22,下左横杆12内部设置有长凹槽IV24;上左横杆3的上方设置有上
右横杆7,上右横杆7的下方连接有长凸块I21;下左横杆12的上方设置有下
右横杆11,下右横杆11的下方连接有长凸块II23;上右横杆7通过长凸块I21
插在上左横杆3的长凹槽III22内,上右横杆7与上左横杆3设置为活动式连接;
下右横杆11通过长凸块II23插在下左横杆12的长凹槽IV24内,下右横杆11
与下左横杆12设置为活动式连接;栏杆移动装置设置在上左横杆3、上右横杆
7、下右横杆11和下左横杆12上;栏杆移动装置设置为多个,栏杆移动装置包
括有中上管4、中下管14、螺母I5、螺母II6、螺母III13和螺母IV15;中上管
4和中下管14的外部管壁上均设置有螺纹,中上管4上设置有螺母I5和螺母
II6,螺母I5和螺母II6均与中上管4设置为螺纹连接;中下管14上设置有螺
母III13和螺母IV15,螺母III13和螺母IV15均与中下管14设置为螺纹连接;中
上管4的左右管壁上对称式设置有长凹槽I17,中下管14的左右管壁上对称式
设置有长凹槽II20;上左横杆3和上右横杆7穿过长凹槽I17,下右横杆11和
下左横杆12穿过长凹槽II20;螺母I5设置在上右横杆7的上方,螺母II6设
置在上左横杆3的下方,螺母III13设置在下右横杆11的上方,螺母IV15设置
在下左横杆12的下方;中上管4的下端左右对称式设置有上U形凸块18,中下
管14的上端前后对称式设置有下U形凸块19,前后对称式设置的下U形凸块
19分别插在左右对称式设置的上U形凸块18之间,中上管4与中下管14设置
为活动式连接。
所述栏杆移动装置与所述左外管16的间距设置为15至19cm。
工作原理:当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的高度时,将左内管2和右内管8向上移
动,左内管2和右内管8向上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将左限位螺栓1和右限位螺
栓9旋紧,从而将左内管2和右内管8固定,上左横杆3、上右横杆7、下右横
杆11和下左横杆12上设有栏杆移动装置,栏杆移动装置的中上管4设置在上
左横杆3和上右横杆7上,同时通过旋紧中上管4的螺母I5和螺母II6来调整
中上管4在上左横杆3和上右横杆7上的高度位置,中下管14设置在中上管4
的下方,下U形凸块19插接在中上管4的下端左右对称式设有的上U形凸块18
之间,中上管4与中下管14设置为活动式连接,中下管14设置在下右横杆11
和下左横杆12上,同时通过旋紧中下管14上的螺母III13和螺母IV15来调整中
下管14在下右横杆11和下左横杆12上的高度位置,从而达到对本实用新型的
栏杆移动装置的高度调整。上左横杆3、上右横杆7、下右横杆11和下左横杆
12上设有多个栏杆移动装置,通过调整各个栏杆移动装置之间的间距来达到防
护的目的。同时栏杆移动装置在上左横杆3、上右横杆7、下右横杆11和下左
横杆12上进行左右移动,能够自动调整左内管2、右内管8、右外管10和左外
管16之间的距离,自由调整其左右之间的距离,达到调整其宽度的效果。
因为所述栏杆移动装置与所述左外管16的间距设置为15至19cm,因此能够
提供良好的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
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
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
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