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屈曲约束支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结构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屈曲约束支撑。
背景技术
屈曲约束支撑是位移型阻尼器,又称无粘结支撑,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抗震耗
能构件;一种在受拉和受压情况下都能达到屈服的耗能支撑构件,改善了传统支撑在受压
时发生屈曲的缺点极大的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是高层建筑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结构形式,但其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有
限,在风载荷和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侧向位移,使建筑高度受到约束。为了解决框架抗侧刚
度和强度不够的问题,可为其添加支撑,包括偏心支撑-框架体系、中心支撑-框架体系。偏
心支撑-框架体系在发生地震时其主体结构遭到极大的破坏,震后修复较困难且成本很高;
中心支撑-框架体系地震时会受压发生屈曲。普通钢支撑屈曲后,材料性能下降,从而造成
抗震性能急剧下降,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为避免普通钢支撑的这些现象,有学者提出了屈
曲约束支撑这个概念,即为普通支撑附加侧向约束,防止其受压发生屈曲。屈曲约束支撑的
拉压性能很好,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它不但可以作为结构构件,屈服后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
阻尼器,地震时其可以将结构的损伤集于自身,很好的保护了主体结构,降低地震带来的损
伤。
目前国内外屈曲约束支撑形式大体分为两种:(1)纯刚性屈曲约束支撑(2)以钢管
混凝土为约束单位的屈曲约束支撑。现有屈曲约束支撑在发生地震时,芯板依靠自身性能
来进行耗能,但当芯板被拉到一定长度或疲劳滞回后有断裂风险,从而导致整个支撑失去
原有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稳定的屈曲约束支撑。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屈曲约束支撑,包括芯板和约束部
件,所述的芯板由中间向两端分别为支撑段、过渡段、耗能段,所述的芯板为一字型或十字
型芯板,芯板夹持在约束部件中间,所述的约束部件包括外筒套和填充物,所述的外筒套包
在芯板的过渡段和耗能段外部,所述的填充物与芯板的表面紧贴。
进一步地,所述的芯板过渡段上焊接挡板,挡板并分布在芯板四周,且高度不高于
芯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芯板过渡段与外筒套两端结合处设置端板,用于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筒套为截面呈矩形的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筒套上设置耳吊,便于吊装的。
优选地,所述的芯板由Q235钢材、Q160钢材、Q100钢材、Q225钢材及其他屈服钢材
中的任一种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填充物采用软质材料填充。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挡板两侧的空间给予了芯板一个适当的位移空间,在地震情况下
芯板能充分发挥自身耗能的性能。
2.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芯板在超大位移情况下被拉断拉出外套筒失去抗拉作用。
3. 本实用新型可避免芯板在过度疲劳情况下断裂拉出外套筒失去抗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芯板、2-约束部件、3-支撑段、4-过渡段、5-耗能段、6-端板、7-挡板、8-外
套筒、9-耳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屈曲约束支撑,包括芯板1和约束部件2,所述的芯板1由中间向两
端分别为支撑段3、过渡段4、耗能段5,所述的芯板1为一字型或十字型芯板,芯板1夹持在约
束部件2中间,所述的约束部件2包括外筒套8和填充物,所述的外筒套8包在芯板1的过渡段
4和耗能段5外部,所述的填充物与芯板1的表面紧贴。
进一步地,所述的芯板过渡段4上焊接挡板7,挡板7并分布在芯板1四周,且高度不
高于芯板1。
进一步地,所述的芯板过渡段4与外筒套8两端结合处设置端板6,用于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筒套8为截面呈矩形的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筒套8上设置耳吊9,由于支撑太重,在安装时一般采用吊装的
方式,所以耳吊是用来吊装的。
优选地,所述的芯板1由Q235钢材、Q160钢材、Q100钢材、Q225钢材及其他屈服钢材
中的任一种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填充物采用软质材料填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支撑工作时,芯板1进入塑性变形来耗能。芯板1又分为支撑段3、过渡段4、耗能段5
三部分。芯材1部分由Q235钢材、Q160钢材、Q100钢材、Q225钢材及其他屈服钢材等材料中的
任一种组成。所述的芯板1横截面为一字型或十字型中的任一种。本实用新型是在芯板过渡
段4增加挡板7,挡板7材料可取Q235B,挡板7靠焊接连接在芯板1上并分布在芯板1四周且高
度不宜高于芯板1,其两侧留有一定空间,空间内用软质材料填充。安装支撑时,此空间内将
不被填充物填充,空间大小根据芯材耗能段的长度来确定。
支撑在正常工作下受拉或受压都会产生一定位移量,挡板两侧的空间就是为了满
足支撑正常工作而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受拉受压情况下,会被拉伸或压缩,芯板上的挡板也会在两侧空间内
跟着一起运动。支撑的位移量过大或疲劳断裂后,挡板会接触到外套筒内的填充物,从而使
约束部件外套筒也分担一部分外力起到耗能的作用。在挡板运动到两侧空间边缘之前,支
撑被拉断或疲劳断裂的情况下,挡板会迅速接触填充物使约束部件外套筒承载大部分的外
力,成为主要耗能部件,不至于整个支撑失去耗能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
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