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55706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58067.7

申请日:

2016.04.26

公开号:

CN205604517U

公开日:

2016.09.2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予专利权IPC(主分类):E04B 2/00申请日:20160426授权公告日:20160928放弃生效日:20180116|||授权

IPC分类号:

E04B2/00; E04F13/075; E04B1/76; E04G21/00

主分类号:

E04B2/00

申请人:

宁夏中京晟榕节能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薛一冰; 刘宪庆; 韩金良

地址:

751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代理人:

张小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墙支撑件,包括第一水平板状部、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二水平板状部、第二竖直板状部、第三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使用该外墙支撑件可以使得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结构更简化、生产及施工成本更低、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度更高、安装施工方便快捷、较小的内外冷热桥现象。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外墙支撑件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外墙支撑件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外墙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平板状部、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二
水平板状部、第二竖直板状部、第三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第二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三水平板状部的长宽侧面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二竖直板状部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二者的连接处与所
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右端相距一定距离;
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右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以及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左部
构成一个开口槽结构;
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二者之间的
夹角为直角;
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水平板状部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水平板状部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固定连接且二者的连接处与所
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底端相距一定距离;
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顶部、所述第三水平板状部以及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下部
构成一个开口槽结构;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靠近其左端的长宽侧面上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
锚固孔;
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靠近其顶端的长宽侧面上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
锚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支撑件为玻璃钢板、
金属板、PVC板或铝塑板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孔为沉头孔。
4.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保温层和饰面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
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墙支撑件;
所述保温层由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且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L形
截面;
所述保温层的竖直板状部的右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左长宽侧
面上;
所述保温层的水平板状部的下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上长宽侧
面上;
所述保温层的一端插入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右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以
及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左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所述保温层的另外一端插入固定在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顶部、所述第三水平板状
部以及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下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下长宽侧面上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
右长宽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EPS板、
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两块独立
的平面板状保温层拼接而成。
7.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基层墙体、保温层以及饰面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墙支撑件;
所述保温层由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且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L形
截面;
所述保温层的竖直板状部的左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基层墙体上,所述保温层的竖
直板状部的右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左长宽侧面上;
所述保温层的水平板状部的上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基层墙体上,所述保温层的水
平板状部的下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上长宽侧面上;
所述保温层的一端插入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右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以
及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左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所述保温层的另外一端插入固定在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顶部、所述第三水平板状
部以及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下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下长宽侧面上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
右长宽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EPS板、XPS
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两块独立的
平面板状保温层拼接而成。

说明书

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
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量的30%左右,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
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建
筑节能主要包括建筑屋面保温隔热、建筑外维护墙体和外门窗保温隔热以及建筑设备的
节能三大部分。2007年10月份国家下达文件要求全国各地新建建筑必须做建筑保温,
既有建筑也要求进行限期节能改造。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指采用一定的固定方式,如粘结、机械锚固、粘贴+机械锚固、
喷涂、浇注等,把导热系数较低的绝热材料与建筑物墙体固定一体,增加墙体的平均热
阻值,从而达到保温或隔热效果的一种工程做法。常用保温材料有膨胀聚苯板(EPS板)、
挤塑聚苯板(XPS板)、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无机保温浆料、聚氨酯发泡材料(PU),
珍珠岩浆料等。外墙外保温的多种技术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近40年的成功应用表明,
只要材料选用得当,配方合理,施工技术措施到位,施工工艺合理规范,外墙外保温系
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良好的社会效益的。但外
墙外保温系统又不同于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因为外墙外保温系统是由墙体基
层、保温层、防护层、外墙外饰面层及其相互之间的隔离防护粘结层等多种具有不同强
度、粘结性能、变形能力的材料所组成的,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技术体系。

现有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包括EPS/X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
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无机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硬泡聚氨酯(PU)板外墙外保
温系统、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外保温系统、
EPS/XPS板有网或无网现浇砼外墙外保温系统等等。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现有的诸多种类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
题: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与墙体的连接强度较弱、安装施工繁琐且效率低下、内外
冷热桥现象显著、施工成本较高等等。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结构更简化、生产及施工成本更低、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
度更高、安装施工方便快捷、较小的内外冷热桥现象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
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支撑件,使用该外墙支撑件可以使得外墙外保
温系统的结构更简化、生产及施工成本更低、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度更高、安装施工方
便快捷、较小的内外冷热桥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外墙
支撑件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外墙支撑
件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外墙支撑件,包括第一水平板状部、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二水平板状部、第二
竖直板状部、第三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第二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三水平板状部的长宽侧面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二竖直板状部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二者的连接处与所
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右端相距一定距离;

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右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以及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左部
构成一个开口槽结构;

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二者之间的
夹角为直角;

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水平板状部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水平板状部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固定连接且二者的连接处与所
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底端相距一定距离;

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顶部、所述第三水平板状部以及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下部
构成一个开口槽结构;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靠近其左端的长宽侧面上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
锚固孔;

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靠近其顶端的长宽侧面上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
锚固孔。

优选的,所述外墙支撑件为玻璃钢板、金属板、PVC板或铝塑板材质。

优选的,所述锚固孔为沉头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保温层和饰面层,还包括上述任意
一项所述的外墙支撑件;

所述保温层由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且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L形
截面;

所述保温层的竖直板状部的右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左长宽侧
面上;

所述保温层的水平板状部的下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上长宽侧
面上;

所述保温层的一端插入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右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以
及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左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所述保温层的另外一端插入固定在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顶部、所述第三水平板状
部以及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下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下长宽侧面上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
右长宽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EPS板、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由两块独立的平面板状保温层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基层墙体、保温层以及饰面层,还包
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墙支撑件;

所述保温层由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且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L形
截面;

所述保温层的竖直板状部的左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基层墙体上,所述保温层的竖
直板状部的右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左长宽侧面上;

所述保温层的水平板状部的上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基层墙体上,所述保温层的水
平板状部的下外侧面紧贴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上长宽侧面上;

所述保温层的一端插入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右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以
及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左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所述保温层的另外一端插入固定在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顶部、所述第三水平板状
部以及所述第三竖直板状部的下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状部的下长宽侧面上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
右长宽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EPS板、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由两块独立的平面板状保温层拼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外墙支撑件的结构十分简单,加工制作比较快速,成本较低。

2.虽然本实用新型中外墙支撑件结构简单,利用锚固件穿过其所含的第一水平板状
部与第三竖直板状部上的锚固孔将该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固定在外墙的墙面上,同时通
过粘结砂浆将保温层固定在基层墙体上,二者结合,提高了保温层等与墙体基体的连接
强度,提高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墙体
基体的连接强度。

3.本实用新型中外墙支撑件结构十分独特巧妙,使得现场安装外墙外保温系统方便
快捷,施工成本较低。

4.本实用新型中外墙支撑件结构十分独特巧妙,组装后显著地减小了外墙外保温系
统的内外冷热桥现象。

5.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外墙支撑件的巧妙结构即可将保温层固定在基层墙体上,
锚固件不穿透保温层,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多数安装实例中锚固件将保温层穿透的
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的不穿透保温层可以保留保温层的完整性,不破坏其保温性能,可
以使用真空类保温层材料。

6.本实用新型中,保温层可以利用外墙支撑件上的两个开口槽结构卡挡在外墙支撑
件上,可以不使用粘结剂实现与外墙支撑件连接,节省了大量粘结剂,施工成本较低。

8.由于外墙支撑件的存在,保温层与饰面层均通过现有的复合工艺设置在外墙支撑
件上,形成一体的成品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外墙支撑件在该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起到了
支撑骨架的作用,提高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不易变形。

9.现有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或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多是将饰面层直接通过抗裂砂浆
复合在保温层上,由于保温层与饰面层的物化性质不同,使得保温层与饰面层容易鼓泡,
二者容易分层,严重地影响了二者功能的正常发挥,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外墙支撑件将
保温层与饰面层隔开,采用物化性质比较中性的材料制作外墙支撑件,使得保温层与外
墙支撑件、饰面层与外墙支撑件之间的物化性质差异减小,显著地减小了鼓泡。分层现
象,提高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墙支撑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墙支撑件,101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第一竖直板状部,103第二水平板
状部,104第二竖直板状部,105第三水平板状部,106第三竖直板状部,2保温层,3
饰面层,4锚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
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
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
“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
“外”、“顺时针”、“逆时针”、“水平”、“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
“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
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
“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
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
特征的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墙支撑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墙支撑件1,主要用于建筑物的直角阳角处,包括第一水
平板状部101、第一竖直板状部102、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第三
水平板状部105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106;

第一水平板状部101、第二水平板状部103以及第三水平板状部105的长宽侧面相
互平行;

第一竖直板状部102、第二竖直板状部104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106的长宽侧面相
互平行;

第一水平板状部101与第一竖直板状部10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二者的连接处与第一
水平板状部101的右端相距一定距离;

第一竖直板状部102的底端与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左端固定连接;

第一水平板状部101的右部、第一竖直板状部102以及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左部
构成一个开口槽结构;

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右端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二者之间的夹
角为直角;

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顶端与第三水平板状部105的右端固定连接;

第三水平板状部105的左端与第三竖直板状部106固定连接且二者的连接处与第三
竖直板状部106的底端相距一定距离;

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顶部、第三水平板状部105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106的下部
构成一个开口槽结构;

第一水平板状部101的靠近其左端的长宽侧面上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锚
固孔4;

第三竖直板状部106的靠近其顶端的长宽侧面上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锚
固孔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墙支撑件1为玻璃钢板、金属板、PVC板或铝塑
板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锚固孔4为沉头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保温层2和饰面层3,还包括上
述任意一项的外墙支撑件1;

保温层2由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且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L形截
面;

保温层2的竖直板状部的右外侧面紧贴设置于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左长宽侧面
上;

保温层2的水平板状部的下外侧面紧贴设置于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上长宽侧面
上;

保温层2的一端插入固定在第一水平板状部101的右部、第一竖直板状部102以及
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左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保温层2的另外一端插入固定在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顶部、第三水平板状部105
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106的下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饰面层3设置于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下长宽侧面上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右长
宽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保温一体化板中的保温层2为EPS板、XPS板、
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保温一体化板中的保温层2由两
块独立的平面板状保温层拼接而成,即竖直向安装的一块平面板状保温层与水平向安装
的一块平面板状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由保温层2、饰面层3以及上述的任一外墙
支撑件1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技术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对该复合成型工艺不做限制,
满足上述功能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基层墙体、保温层2以及饰面层3,
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外墙支撑件1;

保温层2由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且竖直板状部与水平板状部构成L形截
面;

保温层2的竖直板状部的左外侧面紧贴设置于基层墙体上,保温层2的竖直板状部
的右外侧面紧贴设置于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左长宽侧面上;

保温层2的水平板状部的上外侧面紧贴设置于基层墙体上,保温层的水平板状部的
下外侧面紧贴设置于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上长宽侧面上;

保温层2的一端插入固定在第一水平板状部101的右部、第一竖直板状部102以及
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左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保温层2的另外一端插入固定在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顶部、第三水平板状部105
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106的下部构成的开口槽结构中;

饰面层3设置于第二水平板状部103的下长宽侧面上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4的右长
宽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保温层2为EPS板、XPS
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保温层2由
两块独立的平面板状保温层拼接而成,即竖直向安装的一块平面板状保温层与水平向安
装的一块平面板状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饰面层3的材料和规格不做限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饰面层3满
足上述功能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同时具有节能保温功能与装饰
功能,实现保温装饰一体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一块上述任意一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在外墙墙面上待安装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位置涂抹粘结砂浆,然后将保温装饰一体
化板粘附在建筑物的直角阳角处,且使得其所含的第一水平板状部101与直角阳角处的
一侧墙面紧贴,同时使得其所含的第三竖直板状部106与直角阳角处的另一侧墙面紧贴;

然后利用锚固件穿过其所含的第一水平板状部101与第三竖直板状部106上的锚固
孔4将该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固定在外墙的墙面上;

2)取另外一块上述中任意一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在外墙墙面上待安装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位置涂抹粘结砂浆,然后将保温装饰一体
化板粘附在建筑物的直角阳角处,且使得其所含的第一水平板状部101与直角阳角处的
一侧墙面紧贴,同时使得其所含的第三竖直板状部106与直角阳角处的另一侧墙面紧贴,
且位于步骤1)中安装好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上方;

然后利用锚固件穿过其所含的第一水平板状部101与第三竖直板状部106上的锚固
孔4将该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固定在外墙的墙面上;

3)以此类推,沿外墙墙面的竖直方向从下往上,逐块地将上述中任意一项的保温
装饰一体化板固定在建筑物的直角阳角处。

本实用新型中,包含多个板状物,对于其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的理解为:板状物的
最大长度的边为其长度边,第二大长度的边为其宽度边,第三大长度的边为其厚度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方法中,所用的上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可以是现场临时组
装,将保温层2、外墙支撑件1与饰面层3现场临时组装得到,也可以在车间预制得到,
在现场直接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到多个技术问题,同时针对每个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多个
技术问题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相互影响的,使得上述的多个技术方案在解决对应的技术
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与其它技术方案组合,会显著提高解决对应的技术问题所取得
的技术效果,或者可以同时解决多个技术问题。在每个单独技术方案解决对应的技术问
题的基础上,多个递进式的技术方案相互组合叠加,技术方案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形成一个整体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远好于上述任何一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叠加效
应显著。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
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
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墙支撑件,包括第一水平板状部、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二水平板状部、第二竖直板状部、第三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三竖直板状部;使用该外墙支撑件可以使得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结构更简化、生产及施工成本更低、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度更高、安装施工方便快捷、较小的内外冷热桥现象。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外墙支撑件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外墙支撑件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