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便器.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55693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0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482590.0

申请日:

2016.05.24

公开号:

CN205653865U

公开日:

2016.10.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D11/04; E03D11/13

主分类号:

E03D11/04

申请人:

刘佩良

发明人:

刘佩良

地址: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小北街附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何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蹲便器,包括便池、水箱以及支撑台,便池位于支撑台的内部,且支撑台的高度大于便池的深度,便池的池口位于支撑台的顶面,便池设置有上排污口,上排污口位于便池的尾端,且支撑台的顶面盖住上排污口;水箱安装于支撑台,且水箱位于上排污口的上方。该蹲便器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同时,该蹲便器安装方便,节省安装工序,使用完毕后,冲洗方便、干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池、水箱以及支撑台,其中,
所述便池位于所述支撑台的内部,且所述支撑台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
的深度,所述便池的池口位于所述支撑台的顶面,所述便池设置有上排污
口,所述上排污口位于所述便池的尾端,且所述支撑台的顶面盖住所述上
排污口;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且所述水箱位于所述上排污口的上
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污口包括相
互垂直的横向排污通道以及竖向排污通道,所述横向排污通道的入口端位
于所述便池的侧壁上,所述竖向排污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横
向排污通道的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污口还包括
弯管通道,所述弯管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横向排污通道的出口端,其另一
端连通所述竖向排污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内设置有凸
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上排污口与所述便池的前端之间,所述凸出部
沿平行于所述便池的深度方向向上凸出所述便池的池底,所述凸出部与所
述便池的池底形成存水区,所述存水区的长度为200mm、宽度为70mm以及
深度为7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蹲便器
还包括存水弯,所述存水弯的入口端连通所述上排污口,所述存水弯的出
口端用于连通下水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弯的入口端
与所述存水弯的出口端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存水弯的顶部
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的通道,所述隔板的高度为
40mm-6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弯包括前壁、
后壁、底壁以及相对设置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壁、所述左侧壁、所
述后壁以及所述右侧壁收尾连接围成所述存水弯,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前壁、
所述左侧壁、所述后壁以及所述右侧壁的底部,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前壁和
所述后壁之间,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底壁、所述左侧壁以及所述右侧壁,所
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隔板的高度不高于所述
左侧壁或者所述右侧壁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设置有两
个,每个所述出口端设置为下排污口,每个所述下排污口贯穿所述底壁,
两个所述下排污口沿垂直于所述隔板的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下排污口
设置为圆形孔,其中一个所述下排污口的圆心位置与所述水箱的后侧壁的
距离为300mm,另一所述下排污口的圆心位置与所述水箱的后侧壁的距离为
4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
支撑台的一侧面,所述水箱沿所述便池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
安装水闸阀的凹陷部,每个所述凹陷部的长为120mm、宽为120mm以及高为
38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所述便池
以及所述支撑台一体成型。

说明书

蹲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洁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蹲便器。

背景技术

参阅附图1,提供了传统的蹲便器的侧面图(未示出水箱结构)。传统的
蹲便器,主要由池体A、支撑台B和水箱组成。所述水箱固定在墙体的表面;
所述水箱包括箱体和盖装在所述箱体上的端盖,所述箱体设置有冲水装置
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外部水源,所述冲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箱
体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池体;所述箱盖设置有冲水键,
所述冲水键连接所述冲水装置;所述池体的冲水孔设置在所述池体顶部周
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连接下水道。

上述传统的蹲便器,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

其一、传统的蹲便器的池体设计为盆腔形,且池体的底部凸出于所述
支撑台的底部,在安装时,需要在地面开槽用于容纳凸出的池体,费时费
力且破坏了地面的结构;

其二、传统的蹲便器在安装时,即使不在地面开槽,也需要单独修筑
台阶,以弥补支撑台底部与池体的底部的距离差距,加大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蹲便器,安装方便、使用方便,且便
于冲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蹲便器,其包括便池、水箱以
及支撑台,其中,

所述便池位于所述支撑台的内部,且所述支撑台的高度大于所述便池
的深度,所述便池的池口位于所述支撑台的顶面,所述便池设置有上排污
口,所述上排污口位于所述便池的尾端,且所述支撑台的顶面盖住所述上
排污口;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且所述水箱位于所述上排污口的上
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排污口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排
污通道以及竖向排污通道,所述横向排污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便池的侧
壁上,所述竖向排污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横向排污通道的出
口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排污口还包括弯管通道,所述
弯管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横向排污通道的出口端,其另一端连通所述竖向
排污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便池内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
部位于所述上排污口与所述便池的前端之间,所述凸出部沿平行于所述便
池的深度方向向上凸出所述便池的池底,所述凸出部与所述便池的池底形
成存水区,所述存水区的长度为200mm、宽度为70mm以及深度为7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蹲便器还包括存水弯,所述存水
弯的入口端连通所述上排污口,所述存水弯的出口端用于连通下水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存水弯的入口端与所述存水弯的
出口端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存水弯的顶部之间形成连通所
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的通道,所述隔板的高度为40mm-60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存水弯包括前壁、后壁、底壁以
及相对设置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后壁以及所
述右侧壁收尾连接围成所述存水弯,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前壁、所述左侧壁、
所述后壁以及所述右侧壁的底部,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
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底壁、所述左侧壁以及所述右侧壁,所述入口端与所述
出口端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隔板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左侧壁或者所述
右侧壁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端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出
口端设置为下排污口,每个所述下排污口贯穿所述底壁,两个所述下排污
口沿垂直于所述隔板的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下排污口设置为圆形孔,
其中一个所述下排污口的圆心位置与所述水箱的后侧壁的距离为300mm,另
一所述下排污口的圆心位置与所述水箱的后侧壁的距离为400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支撑台的一侧面,
所述水箱沿所述便池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水闸阀的凹陷
部,每个所述凹陷部的长为120mm、宽为120mm以及高为380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箱、所述便池以及所述支撑台
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蹲便器,其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方
便,制造成本低,同时,该蹲便器安装方便,节省安装工序,使用完毕后,
冲洗方便、干净。具体如下:

该蹲便器包括便池以及支撑台,便池设置在支撑台的内部,便池的深
度小于支撑台的高度,安装时,直接将支撑台放置在安装的楼板处即可,
不需要在地面挖坑,不需要破坏墙体,节省了安装的工序,安装更加方便
可靠。便池具有池口以及上排污口,池口位于支撑台的顶面,使用蹲便器
时操作方便,上排污口位于蹲便器的尾端,同时,支撑台的顶面盖住所述
上排污口,使用完毕后,启动水箱,水箱实现冲洗功能,冲洗时,便池内
的水直接将污物从上排污口处冲出,冲洗方便快捷,冲洗干净,即冲洗过
程中水流沿着便池的底面流动,直接将污物冲向了位于尾端的上排污口,
污物不会在倒流回便池内,节省了冲洗的水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
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蹲便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蹲便器的变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池与存水弯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存水弯的示意图。

图中:

便池100、支撑台200、水箱300、存水弯400,

上排污口101、凸出部102、存水区103,

横向排污通道201、弯管通道202、竖向排污通道203、隔板204、

前壁301、后壁302、底壁303、左侧壁304、右侧壁305、第一下排
污口306、第二下排污口307、储水腔3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
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
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
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
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
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底”、“左”、“右”、“竖
向”、“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
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向”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
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
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
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
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
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蹲便器,其包括便池100、水箱300、
存水弯400以及支撑台200。

便池100为整个蹲便器的主体结构,便池100包括池口、池腔以及上
排污口101,便池100的形状大小按需设置,能够适应不同场合的安装,
例如在空间较小的房间安装时,采用较小尺寸的便池100,相应的,在安
装空间较大的房间安装尺寸较大的便池100。

请参阅图1和图3,上排污口101设置在便池100的尾端,上排污口
101用于排出池腔内的污物,上排污口101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排污通道
201以及竖向排污通道203,横向排污通道201与竖向排污通道203相连通,
横向排污通道201的入口端位于便池100的侧壁上,其连通便池100的池
腔,横向排污通道201的出口端连通竖向排污通道203,使用完毕后,便
池100内的污物在水流的作用下从池腔流入到横向排污通道201,然后由
竖向排污通道203流出,进而实现了污物从便池100内的排出。

由于上排污口101设置在便池100的尾端,且其入口端位于便池100
的侧壁上,使用完毕后,水流冲洗便池100内的污物,污物随着水流从上
排污口101排出,水流流动过程中,沿着池腔的内壁流动,接触污物后,
直接将污物冲向上排污口101,污物不会回流进入到池腔,一次冲洗干净,
节省了冲洗的水资源。冲洗时,污物和水流一起流动进入到上排污口101,
先进入横向排污通道201,再进入竖向排污通道203,为了使污物的流动更
加方便、快捷,不易出现回流的现象,上排污口101还包括弯管通道202。

弯管通道202的一端连通横向排污通道201的出口端,弯管通道202
的另一端连通竖向排污通道203,弯管通道202连通横向排污通道201和
竖向排污通道203后,上排污口101的加工方便,污物的排出更加方便。
具体的,弯管通道202的内壁为圆弧面,污物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小,
便于从横向排污通道201流入到竖向排污通道203,进而便于排出。

上排污口101设计为圆形口,便于加工,同时,上排污口101的横向
排污通道201呈漏斗状,即横向排污通道201的内径由入口端朝向出口端
的方向渐缩,污物便于流动进入到上排污口101,进而便于冲洗。

请参阅图2,在使用便池100时,为了提高卫生,减少飞溅的情况,
便池100的池腔还具有存水区103。

存水区103位于便池100的池底,加工便池100时,在便池100的池
底设置一凸出部102,凸出部102位于上排污口101和便池100的前端之
间,凸出部102的高度按需设置,优选设置为7mm,凸出部102用于阻挡
便池100内的水流向上排污口101,凸出部102设置为7mm,便池100内即
可以存储7mm深的水,使用时,便池100内始终具有一定的水量,不易出
现飞溅的情况,同时,大便不易残留在便池100内,不易粘在便池100的
池底,冲洗时更加方便。

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存水区103设置为凹陷部,其凹陷方向沿便
池100的深度方向向下,存水区103的长为200mm,宽为70mm,凹陷的深
度为7mm,能够存储7mm深的水,使用时,不易出现飞溅的情况,大便不
易粘在池底,便于冲洗。存水区103与便池100一体成型,加工方便。显
然存水区103的尺寸不仅仅是该实例中写出来的,还可以是其他的尺寸,
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进行选择,灵活多变。

支撑台200主要用于支撑便池100,且用于将整个蹲便器安装于楼板
的合适位置处,支撑台200优选设置为长方体形,支撑台200水平设置,
便于安装与使用。支撑台200的底面为平面,支撑台200安装后稳定性更
好,且支撑台200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加工。便池100位于支撑台200
内,便池100的池口位于支撑台200的顶面,便于使用,支撑台200的顶
面遮挡住上排污口101,即上排污口101位于支撑台200的顶面的下方,
支撑台200顶面在池底的投影遮挡住上排污口101,使用时,上排污口101
处不会有水溅起,使用时更加卫生。同时,在冲洗过程中,上排污口101
处溅起的水被支撑台200的顶面遮挡,不易从便池100内溅出。支撑台200
的高度大于便池100的深度,即支撑台200的底面位于便池100的底部的
外壁的下方,安装时,直接将支撑台200安装在地面即可,支撑台200的
底面为支撑面,直接与地面接触,支撑台200支撑整个便池100,不需要
在地面挖坑用于容纳便池100的底部,安装方便快捷。进一步,在支撑台
200的顶面设置防滑纹,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

使用完毕后,污物随着水流流向上排污口101,进而流向存水弯400,
最后从存水弯400排出。存水弯400具有防臭、防虫等效果,保证卫生间
的环境卫生。请参阅图5,存水弯400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存水弯400
包括前壁301、后壁302、底壁303以及相对设置的左侧壁304和左侧壁
304,前壁301、左侧壁304、后壁302、右侧壁305收尾连接,围成了两
端呈敞口的结构,底壁303连接前壁301、左侧壁304、右侧壁305、后壁
302的底部,即将存水弯400的一敞口封住,存水弯400的另一敞口与便
池100的底部密封连接,便池100的底部与存水弯400之间构成了供水流
流通的通道。

存水弯400内安装有隔板204,存水弯40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位于隔
板204的两侧。隔板204与入口端之间形成储水腔308,隔板204的入口
端连通上排污口101的竖向排污通道203,隔板204的高度不高于左侧壁
304或者右侧壁305的高度,即存水弯400与便池100连接后,隔板204
的顶部与便池10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隔,存水弯400的入口端通过该间隔
与其出口端相连通,在实际加工时,隔板204的高度优选设置为40mm至
60mm,封闭效果好,且便于污物的流动。具体的,隔板204的高度优选设
置为55mm。隔板204的顶部不低于竖向排污通道203的底部,实现防臭、
防虫的作用。

进一步的,存水弯400的出口端设置有两个,出口端用于污物的排出,
出口端连通下水道。出口端设置为下排污口,两个下排污口沿垂直于隔板
204的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下排污口设置为圆形孔,每个下排污口贯穿存
水弯400的底壁303,当进行安装时,选择合适的下排污口与建筑物的预
埋管道相连通,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另一下排污口堵上即可。该实施例的
优选方案中,第一下排污口306的圆心距离蹲便器的后侧壁的距离为
300mm,第二下排污口的圆心距离蹲便器的后侧壁的距离为400mm,建筑物
建筑时,楼板的预留管道与墙体的距离为300mm或者400mm,安装时,蹲
便器的后侧壁贴合在墙体上,当蹲便器安装于预留管道为300mm距离的建
筑物时,蹲便器上的第一下排污口306直接与预留管道相连通,安装方便
快捷,使用方便;第二下排污口307封堵即可。同理,当蹲便器安装于预
留管道距离墙体为400mm时的建筑物内时,将第二下排污口对准预留管道,
第一下排污口306封堵即可,安装时方便快捷。

水箱300为蹲便器提供水源,使用完毕后便于蹲便器的冲洗。水箱300
包括箱体、箱盖以及冲水组件,冲水组件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未对其
结构进行改进,为了避免叙述重复累赘,不进行详细描述。冲水组件位于
箱体内,箱盖盖装在箱体上,水箱300的箱体安装在支撑台200上,且水
箱300位于支撑台200的一侧,优选设置为,水箱300位于支撑台200的
后侧,即位于便池100的尾端所在的一侧,水箱300便于与便池100连通,
冲洗更加方便。安装蹲便器时,水箱300的后面贴合在墙体上,即水箱300
的后面为蹲便器的后侧壁,安装时,水箱300与墙体贴合即可,下排污口
连通对应的预埋管道内,便于安装。水箱沿便池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
置有用于安装水闸阀的凹陷部,每个所述凹陷部的长为120mm、宽为120mm
以及高为380mm。

具体的,第一下排污口306距离水箱300的后面的距离为300mm,第
二下排污口与水箱300的后面的距离为400mm,当蹲便器安装于预留管道
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为300mm的建筑物时,第一下排污口306与预留管道连
通,当蹲便器安装于预留管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为400mm的建筑物时,第
二下排污口与预留管道连通。蹲便器的安装方便。

为了便于水阀的安装,在水箱300的后面设置有安装槽,能够容纳水
阀等物件。

蹲便器包括水箱300、支撑台200以及便池100,水箱300、支撑台200
以及便池100一体成型,加工方便,整体的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且节
省了安装的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蹲便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蹲便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蹲便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蹲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蹲便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蹲便器,包括便池、水箱以及支撑台,便池位于支撑台的内部,且支撑台的高度大于便池的深度,便池的池口位于支撑台的顶面,便池设置有上排污口,上排污口位于便池的尾端,且支撑台的顶面盖住上排污口;水箱安装于支撑台,且水箱位于上排污口的上方。该蹲便器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同时,该蹲便器安装方便,节省安装工序,使用完毕后,冲洗方便、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