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1556763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42940.3

申请日:

2016.04.22

公开号:

CN205604852U

公开日:

2016.09.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5B3/00

主分类号:

E05B3/00

申请人:

广东霸菱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蒋奇伟; 罗伟春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北栅东坊工业区东翔路广东霸菱科技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代理人:

徐勋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执手、用于控制执手旋转换向的旋转控制组件及由执手联动控制的锁体;该旋转控制组件包括有旋转座、执手扭簧、限位片、换向块及换向块复位弹簧;该旋转座外缘形成有至少两个相对侧的第一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具有与前述第一换向定位结构适配的第二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还具有手动拉持部,前述换向块复位弹簧抵于换向块上;藉此,直接拉动换向块即可旋转执手进行换向,无需拆卸电子锁,其具有结构简单、换向操作方便快捷、换向操作技术要求低等优势;具有该种换向结构的电子锁,安装应用更为方便灵活,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有执手、用于控制执手旋转换向的旋转控制组件及由执手联动控制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控制组件包括有旋转座、执手扭簧、限位片、换向块及换向块复位弹簧;该限位片连接于执手且相对执手位置固定,该执手扭簧装设于旋转座上,该旋转座上形成有旋转角度限位结构,该限位片具有与旋转角度限位结构适配的受限部;该旋转座外缘形成有至少两个相对侧的第一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具有与前述第一换向定位结构适配的第二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还具有手动拉持部,前述换向块复位弹簧抵于换向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角度限位结构为弧形限位槽,该弧形限位槽的弧度为90度;所述限位片包括有本体,前述受限部自本体朝向弧形限位槽弯折延伸设置;所述本体上开设有非圆形连接槽,前述执手下端连接有外执手杆,所述本体套接于外执手杆上且与外执手杆相对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定位结构为开设于旋转座上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换向定位结构为与定位凹槽相适配的定位凸块;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拉持部分别设置于换向块的左、右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外覆板,前述执手伸出外覆板外侧;前述换向块上具有供换向块复位弹簧装设的第一安装槽,前述外覆板内侧形成有第二安装槽,前述换向块复位弹簧一端伸入第一安装槽内,前述换向复位弹簧另一端伸入第二安装槽内。

说明书

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锁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锁应用于门锁上时,其执手通常安装于门的开门侧,当开门侧位于使用者的左侧时,通常使用右手顺时针旋转执手开门,当开门侧位于使用者的右侧时,通常使用左手逆时针旋转执手开门,因此,针对不同的开门方式,需要将电子锁拆卸后调换执手的开门方向,再重新安装,其操作麻烦,不便于电子锁的安装应用。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其无需拆卸电子锁,直接拉动换向块即可旋转执手进行换向,其具有结构简单、换向操作方便快捷、换向操作技术要求低等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有执手、用于控制执手旋转换向的旋转控制组件及由执手联动控制的锁体;该旋转控制组件包括有旋转座、执手扭簧、限位片、换向块及换向块复位弹簧;该限位片连接于执手且相对执手位置固定,该执手扭簧装设于旋转座上,该旋转座上形成有旋转角度限位结构,该限位片具有与旋转角度限位结构适配的受限部;该旋转座外缘形成有至少两个相对侧的第一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具有与前述第一换向定位结构适配的第二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还具有手动拉持部,前述换向块复位弹簧抵于换向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角度限位结构为弧形限位槽,该弧形限位槽的弧度为90度;所述限位片包括有本体,前述受限部自本体朝向弧形限位槽弯折延伸设置;所述本体上开设有非圆形连接槽,前述执手下端连接有外执手杆,所述本体套接于外执手杆上且与外执手杆相对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换向定位结构为开设于旋转座上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换向定位结构为与定位凹槽相适配的定位凸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动拉持部分别设置于换向块的左、右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外覆板,前述执手伸出外覆板外侧;前述换向块上具有供换向块复位弹簧装设的第一安装槽,前述外覆板内侧形成有第二安装槽,前述换向块复位弹簧一端伸入第一安装槽内,前述换向复位弹簧另一端伸入第二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换向块的设置,直接拉动换向块即可旋转执手进行换向再定位,无需拆卸电子锁,其具有结构简单、换向操作方便快捷、换向操作技术要求低等优势,具有该种换向结构的电子锁,安装应用更为方便灵活,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右开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模块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模块A的详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上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中下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中旋转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中外覆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施例中电子锁的右开式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施例中电子锁的左开式应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执手 2、外执手杆

3、执手垫圈 4、执手座

5、外覆板 6、旋转座

7、执手扭簧 8、限位片

9、换向块 10、换向块复位弹簧

11、换向块固定架 12、深沟球轴承

13、弧形限位槽 14、受限部

15、定位凹槽 16、定位凸块

17、手动拉持部 18、第一安装槽

19、第二安装槽 20、离合器上盖

21、离合器下盖 22、上离合器

23、下离合器 24、上垫圈

25、下垫圈 26、插销

27、第一插槽 28、第二插槽

29、上离合器限位部 30、嵌合腔

31、旋转行程限位槽 32、离合开关

33、触发部 34、锁芯

35、凸轮固定座 36、凸轮固定盖

37、第一凸轮部件 38、第二凸轮部件

39、凸轮复位弹簧 40、电磁铁

41、推杆 42、挡板

43、插销套 44、第一限位挡部

45、第二限位挡部 46、插销复位弹簧

47、保护套 48、锁芯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其主要包括有执手1、用于控制执手1旋转角度范围的旋转控制组件、由执手1联动控制的锁体、设置于执手1与锁体之间的离合装置及用于控制离合装置的电磁铁40;电子锁一般可以有密码、指纹、感应卡、蓝牙识别等不同开启方式,此处,对电子锁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本文主要从执手1的左右换向安装应用、电子锁的应急开启两方面的技术要点来进行阐述。

该执手1下端连接有外执手杆2,本实施例中,执手1下端及外执手杆2下端均分别形成有连接孔,外执手杆2上端伸入执手1下端的连接孔内并通过螺丝锁固,执手1下端与外执手杆2之间装设有执手垫圈3;而下述上离合器22上端则嵌入外执手杆2下端的连接孔内(采用非圆形的异形孔、轴的方式适配,实现执手1、外执手杆2及上离合器22的同步动作);还包括有执手座4、外覆板5,前述执手伸出外覆板5外侧,执手座4锁固于外覆板5内侧,对下述旋转座6起到支撑定位作用。

该旋转控制组件包括有旋转座6、执手扭簧7、限位片8、换向块9及换向块复位弹簧10,其中,所述旋转座6与执手之间装设有深沟球轴承12;

该限位片8连接于执手1且相对执手1位置固定,该执手扭簧7装设于旋转座6上,该旋转座6上形成有旋转角度限位结构,该限位片8具有与旋转角度限位结构适配的受限部14;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所述旋转角度限位结构为弧形限位槽13,该弧形限位槽13的弧度为90度;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限位片8包括有本体,前述受限部14自本体朝向弧形限位槽13弯折延伸设置,所述本体上开设有非圆形连接槽,所述本体套接于外执手杆2上且与外执手杆2相对固定;

该旋转座6外缘形成有至少两个相对侧的第一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9具有与前述第一换向定位结构适配的第二换向定位结构,此处,所述第一换向定位结构为开设于旋转座6上的定位凹槽15,所述第二换向定位结构为与定位凹槽15相适配的定位凸块16;该换向块9还具有手动拉持部17,优选设计,将所述手动拉持部17分别设置于换向块9的左、右侧,这样,更加方便操作(如图4和图5所示);前述换向块复位弹簧10抵于换向块9上,换向块9由换向块固定架11进行初步的支撑定位,其换向块固定架11是锁固于外覆板5内侧,具体请参见图5、图6、图7及图12所示,前述换向块9上具有供换向块复位弹簧10装设的第一安装槽18,前述外覆板5内侧形成有第二安装槽19,前述换向块复位弹簧10一端伸入第一安装槽18内,前述换向复位弹簧另一端伸入第二安装槽19内;需要换向安装应用的话,只需用手拉动前述手动拉持部17直至定位凸块16脱离相应定位凹槽15,再将执手旋转180度即可获得不同开门方式的应用结构,即对执手等进行换向(如图13和14所示),不需像传统技术那样拆卸螺丝、换向再锁螺丝,换向应用操作变得十分简易快捷。

前述旋转控制组件起到控制执手1左右换向、执手旋转角度限位等作用,通常执手1是通过离合装置来联动控制锁体,但是前述实现执手左右换向的技术不受限于离合装置的设置及具体离合装置的结构;本文中,仅是对本实施例中离合装置的结构及其与执手1的相关性做描述。

该离合装置包括有离合器上盖20、离合器下盖21及彼此适配的上离合器22和下离合器23,该离合器上盖20、离合器下盖21彼此对应组装形成第二中空腔体结构,该离合器上盖20具有供上离合器22伸出的通孔,上离合器22、下离合器23、插销26、电磁铁40均装设于第二中空腔体结构内部,下离合器23底段部位外侧壁与离合器下盖21内壁之间装设有下垫圈25,上离合器22顶段部位外侧壁与离合器上盖20内壁之间装设有上垫圈24,离合器下盖21底部装设有保护套47;该上离合器22和下离合器23分别具有第一插槽27和第二插槽28,该第二插槽28内设置有插销26,通电状态下,前述电磁铁40作用于插销26以使插销26可活动式伸入第一插槽27内,断电状态下,前述插销26脱离第一插槽27;

如图9所示,所述上离合器22上具有两个位于相对侧的第一插槽27,所述上离合器22上对应两第一插槽27之间位置形成有上离合器限位部29;如图10所示,所述下离合器23具有供上离合器22嵌入的嵌合腔30,前述第二插槽28贯通嵌合腔30与下离合器23外侧,所述嵌合腔30内壁进一步设置有旋转行程限位槽31,所述旋转行程限位槽31的弧度为180度,前述上离合器限位部29适配于旋转行程限位槽31内;

如图8所示,所述下离合器23侧旁设置有离合开关32,所述下离合器23外缘具有两个用于触发离合开关32的触发部33,所述两个触发部33沿圆周方向间距设置,两个触发部33之间的夹弧角度为90度,所述两个触发部33分别针对左开式、右开式两种不同安装应用方式而设置。

正常情况下,通过密码、指纹、感应卡、蓝牙识别等方式,电子锁可自动控制电磁铁40通电,利用电磁铁40作用将插销26推入第一插槽27内,执手1转动时即可同步带动上离合器22、下离合器23旋转,在旋转到一定位置后下离合器23的触发部33则触发离合开关32,从而实现开锁;但是,在无电源状态或者其它未能正常电子开锁等状态下,电磁铁40未能得到供电,插销26无法卡入上离合器22的第一插槽27内,旋转执手1时也无法带动下离合器23,因此,不能实现开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中,为前述插销26设置有应急驱动单元。

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8所示,该应急驱动单元包括有锁芯34和由锁芯34联动的凸轮组件;其中,该锁芯34通过锁芯固定座48进行安装定位;该凸轮组件包括有凸轮固定座35、凸轮固定盖36、第一凸轮部件37、可相对第一凸轮部件37旋转的第二凸轮部件38及作用于第二凸轮部件38的凸轮复位弹簧39;该凸轮固定座35、凸轮固定盖36彼此组装围构形成有第一中空腔体结构,该第一中空腔体结构内部具有容置腔,前述第一凸轮件、第二凸轮件、凸轮复位弹簧39均位于容置腔内;该第一凸轮部件37具有第一凸轮面,该第二凸轮件具有与第一凸轮面相适配的第二凸轮面;断电状态下,用钥匙带动锁芯34旋转,第一凸轮面相对第二凸轮面旋转,第一凸轮部件37挤推第二凸轮部件38移动,该第二凸轮部件38间接或直接推动前述插销26伸入第一插槽27内,插销26将上离合器22、下离合器23连成一体,再旋转执手1以实现开锁。

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电磁铁40内形成有贯穿电磁铁40两端的让位孔(优选设计:将让位孔于电磁铁40内居中设置),该让位孔内装设有推杆41;所述锁芯34连接有作用部,前述第一凸轮部件37具有拨动杆部,前述第二凸轮部件38具有顶杆部,前述凸轮复位弹簧39套设于顶杆部上,凸轮复位弹簧39的一端抵接于顶杆部上,凸轮复位弹簧39的另一端抵接于前述容置腔内壁;所述作用部连接于拨动杆部的一端,前述第一凸轮面形成于拨动杆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凸轮面形成于顶杆部的一端,所述顶杆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前述推杆41的一端,所述推杆41的另一端抵接于插销26,当然,此处插销26的端部设置为半球面结构,因此,在推杆41的另一端连接有挡板42,挡板42具有凹状弧形面,利用该凹状弧形面挡于插销26的半球面结构,这样,推杆41对插销26的抵推动作更为稳定精准。

继续参见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对插销26的装设也较为巧妙,所述插销26外套设有插销套43,该插销套43相对前述下离合器23位置固定,该插销套43装设于前述第二插槽28内,该插销套43内侧形成有第一限位挡部44,该插销26外侧形成有第二限位挡部45,该第一限位挡部44位于第二限位挡部45之远离第一插槽27侧,该插销26上套设有插销复位弹簧46,该插销复位弹簧46一端抵于第二限位挡部45之靠近第一插槽27侧,该插销复位弹簧46另一端抵于下离合器23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其主要是通过换向块的设置,直接拉动换向块即可旋转执手进行换向再定位,无需拆卸电子锁,其具有结构简单、换向操作方便快捷、换向操作技术要求低等优势,具有该种换向结构的电子锁,安装应用更为方便灵活,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锁的执手左右换向结构,包括执手、用于控制执手旋转换向的旋转控制组件及由执手联动控制的锁体;该旋转控制组件包括有旋转座、执手扭簧、限位片、换向块及换向块复位弹簧;该旋转座外缘形成有至少两个相对侧的第一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具有与前述第一换向定位结构适配的第二换向定位结构,该换向块还具有手动拉持部,前述换向块复位弹簧抵于换向块上;藉此,直接拉动换向块即可旋转执手进行换向,无需拆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