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油固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型弹性套管扶
正器。
背景技术
套管在井眼中的居中度是油气井固井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而扶
正器安放又是套管居中与否的基础,扶正器是用于套管的扶正、保证套管
在井眼中同心度的部件。不同类型扶正器的性能对套管的下入和最终的居
中度有不同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套管扶正器,在安装时,用来定位
弹性套管扶正器的驱动环会对弹性套管扶正器的工作筋板根部造成拉伤
甚至拉断,影响扶正效果,不能保证固井质量,容易造成固井失败、井口
报费等严重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
一种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避免
了出现弹性套管扶正器的工作筋板根部拉伤甚至拉断的问题,保证了扶正效
果及固井质量,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固型弹性
套管扶正器,包括上端环、下端环以及连接在上端环和下端环之间的多条
工作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环位于相邻两条工作筋板之间的部位设
置有上支撑驱动板,所述下端环位于相邻两条工作筋板之间的部位设置有
下支撑驱动板。
上述的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环、多条工作
筋和下端环为整体式结构。
上述的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环的上边缘设
置有上导向齿边,所述下端环的下边缘设置有下导向齿边。
上述的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筋板的数量为
4~12条。
上述的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驱动板的形
状为矩形。
上述的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驱动板的形
状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上支撑驱动板和下支撑驱动
板,使得驱动环在对弹性套管扶正器进行定位时,能够顶在上支撑驱动板
和下支撑驱动板上,保护了弹性套管扶正器的工作筋板,不会出现弹性套
管扶正器的工作筋板根部拉伤甚至拉断的问题,对弹性套管扶正器的上端
环和下端环施力均匀,保证了扶正效果及固井质量。
3、本实用新型的套管扶正效果好,固井质量高,能够有效地减少固
井失败、井口报费等事故的发生,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避免了
出现弹性套管扶正器的工作筋板根部拉伤甚至拉断的问题,保证了扶正效
果及固井质量,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
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端环; 2—工作筋板; 3—下端环;
4—上支撑驱动板; 5—上导向齿边; 6—下导向齿边;
7—下支撑驱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包括上端环1、下端
环3以及连接在上端环1和下端环3之间的多条工作筋板2,所述上端环
1位于相邻两条工作筋板2之间的部位设置有上支撑驱动板4,所述下端
环3位于相邻两条工作筋板2之间的部位设置有下支撑驱动板7。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环1、多条工作筋2和下端环3
为整体式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筋板2的数量为4~12条,优选
为6条。相应所述上支撑驱动板4和下支撑驱动板7的数量均为6个。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驱动板4的形状为矩形。所述
下支撑驱动板7的形状为矩形。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上端环1的上边缘
设置有上导向齿边5,所述下端环3的下边缘设置有下导向齿边6。其余
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上导向齿边5和下导向齿边6的设置,能够使得
该抗变形弹性套管扶正器更加顺利地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且能够保证扶
正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加固型弹性套管扶正器使用时,由
于增加了上支撑驱动板4和下支撑驱动板7,使得驱动环在对弹性套管扶正
器进行定位时,能够顶在上支撑驱动板4和下支撑驱动板7上,保护了弹性
套管扶正器的工作筋板,不会出现弹性套管扶正器的工作筋板根部拉伤甚
至拉断的问题,对弹性套管扶正器的上端环和下端环施力均匀,保证了扶
正效果及固井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固井失败、井口报费等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
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