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55647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32069.9

申请日:

2001.10.30

公开号:

CN1351890A

公开日:

2002.06.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L 27/06申请日:20011030授权公告日:20040901终止日期:20101030|||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A61L27/06; A61L27/30; C23C4/10

主分类号:

A61L27/06; A61L27/30; C23C4/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发明人:

刘宣勇; 郑学斌; 丁传贤

地址:

200050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振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的是钛合金上沉积硅灰石生物活性涂层构成的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生物材料领域。其特征在于硅灰石涂层的主晶相是三斜晶系的硅灰石,同时有玻璃相存在。制备过程中选取颗粒形状为块状或粒状的硅灰石原料和对其球化两种工艺手段,然后将硅灰石粉末用大气等粒子喷涂技术将其喷涂于已清洗和喷砂的钛合金基体上。球化后极大的改善了粉末的流动性,在同样转速下球化颗粒的送粉率大大高于未球化的粉末,球化后涂层的结合强度可提高30%,达到35~42MPa。经生物试验表明提供的承载骨替换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硅灰石—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包括涂层和基体二部分,其 特征在于它是由硅灰石涂层和Ti-6Al-4V基体组成。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灰石—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其特征在于 硅灰石涂层主晶相是三斜晶系的硅灰石,同时有玻璃相存在。
3: 一种硅灰石涂层—钛合金基体承载骨替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基 体的清洗、喷砂,其特征在于选取颗粒形状为块状或粒状的硅灰石原料和对 其球化两种工艺手段,然后将硅灰石粉末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将其喷涂于 已清洗和喷砂的钛合金基体上;喷涂参数是等粒子气体Ar流量为38-44标 准升/分钟,H 2 流量为8-14标准升/分钟,喷涂距离90-110mm,粉末载气Ar 流量为3.0标准升/分钟,送粉速率为20g/min,喷涂电流为600A,电压为75V。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灰石涂层—钛合金基体承载骨替换材料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工艺参数是:等离子气体为Ar40 标准升/分钟和H 2 12标准升/分钟,喷涂距离为100mm,粉末载气为Ar3.0 标准升/分钟,送粉速率约为20克/分钟,喷涂电流为600A,喷涂电压为75V。
5: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灰石涂层—钛合金基体承载骨替换材料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化工艺是将颗粒形状为块状或粒状的硅灰石粉 末直接喷入去离子水中,其参数是:等离子气体为Ar40标准升/分钟和H 2 6 标准升/分钟,喷涂距离为430mm,粉末载气为Ar3.5标准升/分钟,喷涂电 流为400A,喷涂电压为63V。
6: 按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硅石灰涂层—钛合金基体承载骨替换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球化工艺参数是等粒子气体Ar为40slpm,H 2 为6 slpm,喷涂距离为430mm,粉末载气Ar为3.5slpm。

说明书


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的是钛合金上沉积硅灰石生物活性涂层构成的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生物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生物活性陶瓷喷涂于钛合金基体上,是当今制备出既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承载骨替换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常用的生物活性陶瓷(如羟基磷灰石和生物玻璃等)涂层与钛合金基体结合相对较弱,以致于它们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虽然人们采用大量的措施去改善它,如复合涂层和梯度涂层的研制,但都未取得满意的结果。

    自从1969年Hench及其同事发现某些玻璃能同骨骼形成化学键合,生物活性玻璃和A-W玻璃陶瓷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和重建。Kokubo发现在模拟体液中CaO-SiO2基玻璃表面能形成骨磷灰石层,而CaO-P2O5基玻璃表面并没有骨磷灰石形成。这意味着CaO和SiO2成分是生物活性玻璃在体内与骨发生化学键合的主要原因。硅灰石(CaSiO3)由CaO和SiO2构成,因此在体液中硅灰石也应具有生物活性,诱导骨磷灰石在其表面形成。同时,Ca和Si元素在体内已经证明了无毒副作用,因此,硅灰石也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此外,硅灰石的热膨胀系数(20-800℃范围内β-硅灰石地膨胀系数为6.5×10-6/℃)与钛及其合金的热膨胀系数(8.4-8.8×10-6/℃)比较接近,这有利于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因为残余热应力是导致等离子喷涂涂层易从基体上剥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涂层材料与基体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会导致残余应力在涂层与基体的界面集中。利用硅灰石作为涂层材料,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医用涂层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导。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硅灰石的化学成分同生物玻璃类似和具有与钛合金基体相近的热膨胀系数的特点而提出的。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硅灰石沉积于钛合金基体上,制备出一种既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又与基体有较高的结合强度的承载骨替换材料。

    本发明的具体工艺过程如下:选取颗粒形状为块状或粒状(长径比小)的硅灰石原料,具体地说,就是通过选矿、粉碎、纯化、筛分等手段制备出在喷涂时可以顺利送粉的硅灰石粉末,其粒径为范围是180~320目。为了进一步优化原料性能,利用球化手段,得到粒径范围在180~400目之间的球形硅灰石粉末。粉末球化是将以上选取的硅灰石粉末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直接喷入去离子水中,其工艺参数列于表1。球化后极大的改善了粉末的流动性,如图1所示,在同样转盘转速下球化颗粒的送粉率(g/min)大大高于未球化的粉末,所以球化是一种很好的工艺手段。之后在优化的工艺参数(见表2)下将硅灰石粉末喷涂于已清洗和喷砂的钛合金基体上。

    钛合金基体的清洗和喷砂是一般等离子喷涂过程中常用的的工艺,其工艺参数无需在此详述,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均能掌握并熟知。

    表1粉末球化参数

    等离子体气体Ar   36~44slpm*  粉末载气Ar  3.5slpm

    等离子体气体H2  4~8slpm      喷涂电流    350~450A

    喷涂距离         350~500mm    喷涂电压    63V

    *slpm:标准升/分钟

    表2喷涂参数 

    等离子体气体Ar  38~44slpm  送粉速率    20g/min

    等离子体气体H2 8~14slpm   喷涂电流    550~650A

    喷涂距离        90~110mm   喷涂电压    75V

    粉末载气Ar      3.0slpm

    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的结合强度是用ASTM C633-79方法测得的。用未球化原料制成的涂层结合强度为25~30MPa,而利用球化后原料得到的涂层的结合强度可提高30%左右,达到35~42MPa。等离子喷涂硅灰石涂层的主晶相是三斜晶系的硅灰石,同时有大量的玻璃相存在(图2)。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明,在模拟体液中,骨磷灰石能在硅灰石涂层表面形成,这表明等离子喷涂硅灰石涂层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老鼠胚胎成骨细胞培养实验表明,细胞在7天内能全部覆盖涂层表面(见附图4)。这意味着等离子喷涂硅灰石涂层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附图说明

    图1两种形态的硅灰石粉末的送粉速率与转盘转速的关系。

    横坐标为转盘转速(rpm);纵坐标为送粉速率(g/min)。

    图中●球化粉末,■未球化粉末。

    图2本发明提供的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中硅灰石涂层的XRD图。

    图3本发明提供的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浸泡在模拟体液21天后硅灰石涂层表面的XRD图。

    图4本发明提供的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老鼠胚胎成骨细胞培养7天后硅灰石涂层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SEM)照片(涂层表面完全被成骨细胞覆盖)。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特点和效果。绝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喷涂参数列于表3,将颗粒形状为块状或粒状(长径比小)的硅灰石粉末沉积于已清洗和喷砂Ti-6Al-4V基体上。喷涂后,硅灰石涂层的主晶相为三斜晶系的硅灰石,同时有大量的玻璃相存在。利用ASTM C633-79方法测得的涂层结合强度约为29MPa。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明含有碳酸根的羟基磷灰石在一天之内能在硅灰石涂层表面形成,老鼠胚胎成骨细胞培养实验表明,细胞在7天内能全部覆盖涂层表面。这意味着硅灰石涂层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表3喷涂参数

    等离子体气体Ar    40slpm    送粉速率    20g/min

    等离子体气体H2   12slpm    电流        600A

    喷涂距离          100mm     电压        75V

    粉末载气Ar        3.0slpm

    实施例2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将颗粒形状为块状或粒状(长径比小)的硅灰石粉末喷入去离子水中(喷涂球化参数列于表4),得到球化效果良好的硅灰石粉末,极大的改善了粉末的流动性。采用表3的喷涂参数,将球化硅灰石粉末沉积于已清洗和喷砂Ti-6Al-4V基体上。喷涂后,硅灰石涂层的主晶相为三斜晶系的硅灰石,同时有大量的玻璃相存在。利用ASTM C633-79方法测得的涂层结合强度约为40MPa。这表明采用球化硅灰石粉末作为涂层材料,提高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明含有碳酸根的羟基磷灰石在一天之内能在硅灰石涂层表面形成,老鼠胚胎成骨细胞培养实验表明,细胞在7天内能全部覆盖涂层表面。这意味着硅灰石涂层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表4粉末球化参数

    等离子体气体Ar  40slpm    粉末载气Ar    3.5slpm

    等离子体气体H2 6slpm     电流          400A

    喷涂距离        430mm     电压          63V

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的是钛合金上沉积硅灰石生物活性涂层构成的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生物材料领域。其特征在于硅灰石涂层的主晶相是三斜晶系的硅灰石,同时有玻璃相存在。制备过程中选取颗粒形状为块状或粒状的硅灰石原料和对其球化两种工艺手段,然后将硅灰石粉末用大气等粒子喷涂技术将其喷涂于已清洗和喷砂的钛合金基体上。球化后极大的改善了粉末的流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