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55509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467292.5

申请日:

2014.08.13

公开号:

CN204081565U

公开日:

2015.01.0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3/00申请日:20140813授权公告日:20150107终止日期:20150813|||授权

IPC分类号:

E04H3/00; E04B1/343; E04B1/19

主分类号:

E04H3/00

申请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发明人:

高长征; 李红光; 王丽培; 连艳佩; 秦绪敏; 卢宏伟; 刘献韬

地址:

450011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和外壳,所述钢构架主体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包括矩形支撑架以及从矩形支撑架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的外部包覆有外壳,所述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结构相同,所述外壳外部表面和内部表面上镌刻有非线性纹路,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架主体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包括矩形支撑架以及从矩形支撑架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上角、顶边中点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一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上角、顶边中点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二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下角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三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下角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四结点,所述的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左右位置对称,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的外部包覆有外壳,所述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结构相同且外壳单元模块紧包在钢构单元模块上,所述外壳外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后侧面为网状钢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矩形支撑架和支撑柱焊接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构单元模 块多个连接时采用螺钉固定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入口,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原有地铁出入口单一的空间形式已引起人们对其审美的疲劳,也不能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人性化的需求,因此,风格相对统一、造型新颖独特、结构形式创新已成为地铁站点出入口形式的首要设计要点。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早期站点多采用“钢与玻璃”的简单组合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发挥了“钢与玻璃”的物理性能与艺术表现力,但随着其与周边建筑相似的单调造型也逐渐使其失去了原有的视觉效果与标识性。所以设计一种具备地域人文气息和外形优美独特的出入口建筑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和外壳,所述钢构架主体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包括矩形支撑架以及从矩形支撑架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上角、顶边中点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一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上角、顶边中点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二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下角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三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下角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四结点,所述的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左右位置对称,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的外部包覆有外壳,所述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结构相同且外壳单元模块紧包在钢构单元模块上,所述外壳外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
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
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
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
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后侧面为网状钢结构。
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
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
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
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矩形支撑架和支撑柱焊接组成。
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多个连接时采用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钢构架主体采用多个钢构单元模块拼接而成,单个钢构单元模块的搭建比较容易,节约空间和时间,采用多个钢构单元拼接的方式使得施工更加容易。在回收时组成式的构架更容易拆解,便于后期的重复利用,有效的节约了原材料,为企业降低了投入成本。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矩形支撑架和支撑柱拼接,支撑柱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使得支撑柱之间形成三角结构,据有更好的稳定性,增强了防震效果。形成的结点中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形成的结点中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对称的结构使得钢构架主体外观更加匀称,整体如一增加了其观赏性,拼接形成的独特结构使得其具有地域代表性。在钢构架主体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的第一横向支撑柱、顶面中间位置设置的第三横向支撑柱、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的第二横向支撑柱可以更好的固定钢构架主体,增强了整体稳定性。所述钢构架主体外部包覆的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拼接而成,使得施工更加方便,节约了工时、加快了工程进程。在外壳外表面和内表面镌刻非线性纹路可以凸显一种折纸艺术的地域文化,富有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独特的材料和包覆方式也使得其外观具有独特性,具备了地域代表的特性。在第一横向支撑柱、第二横向支撑柱、第三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设置照明灯可以在光线不足时提供照明光源,使得出入口环境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焊接方式焊接组成,连接方式比较简单,加快了工程进程。焊接的方式也比较稳固,增强了其稳定性。钢构单元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便于后期的拆解和回收利用,有效的节约了制造成本,为企业节约了投入成本。第一横向支撑柱、第二横向支撑柱、第三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同样利于后期的拆解和回收,使得材料可以重复利用节约的资源。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构单元模块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构单元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面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单元模块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整体结构示意图六。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七。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八。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表面结构图九。
图中:1、钢构架主体 2、外壳 3、钢构单元模块 4、矩形支撑架 5、支撑柱 6、第一结点 7、第二结点 8、第三结点 9、第四结点 10、第一横向支撑柱 11、第二横向支撑柱 12、第三横向支撑柱 13、外壳单元模块 14、非线性纹路 15、照明灯 16、网状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1和外壳2,所述钢构架主体1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3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3包括矩形支撑架4以及从矩形支撑架4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5,所述的支撑柱5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4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上角、顶边中点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一结点6,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上角、顶边中点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二结点7,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下角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三结点8,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下角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四结点9,所述的第一结点6和第二结点6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结点7和第四结点8左右位置对称,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10,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11,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12,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的外部包覆有外壳2,所述外壳2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13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13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3结构相同且外壳单元模块13紧包在钢构单元模块3上,所述外壳外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14,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1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由支撑柱和矩形支撑架组合连接成钢构单元模块,在钢构单元模块连接时在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并且使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这种结点连接结构都是三角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然后多个钢构单元模块连接形成钢构架主体,多个钢构单元模块的连接施工要比逐步完成更加方便,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时间。在搭建好的钢构架主体的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横向支撑柱,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在搭建好的钢构架主体上包覆外壳。外壳的包覆过程同样采用外壳单元模块进行整体拼接,解决了整体施工困难的问题,有效的节约了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其中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镌刻非线性纹路增强了观赏性,并赋予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建筑本身更据有代表性意义。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9所示,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1和外壳2,所述钢构架主体1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3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3包括矩形支撑架4以及从矩形支撑架4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5,所述的支撑柱5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4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上角、顶边中点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一结点6,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上角、顶边中点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二结点7,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下角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三结点8,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下角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四结点9,所述的第一结点6和第二结点6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结点7和第四结点8左右位置对称,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10,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11,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12,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的外部包覆有外壳2,所述外壳2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13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13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3结构相同且外壳单元模块13紧包在钢构单元模块3上,所述外壳外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14,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14。
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10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15。
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11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15。
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12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15。
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后侧面为网状钢结构16。
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10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
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11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
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12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
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3采用矩形支撑架4和支撑柱5焊接组成。
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3多个连接时采用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由支撑柱和矩形支撑架组合焊接成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更加方便且结构整体更加稳固,在钢构单元模块连接时在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并且使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这种结点连接结构都是三角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然后多个钢构单元模块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形成钢构架主体,多个钢构单元模块的连接施工要比逐步完成更加方便,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时间,钢构单元模块之间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使得在后期的拆解回收利用时更加方便。在搭建好的钢构架主体的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横向支撑柱,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横向支撑柱和钢构架主体采用螺钉固定连接;进而在搭建好的钢构架主体上包覆外壳。外壳的包覆过程同样采用外壳单元模块进行整体拼接,解决了整体施工困难的问题,有效的节约了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其中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镌刻非线性纹路增强了观赏性,并赋予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建筑本身更据有代表性意义;最后在横向支撑柱和钢构架主体连接处设置照明灯,可以在出入口光线过暗时起到照明作用。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565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CN204081565U(21)申请号 201420467292.5(22)申请日 2014.08.13E04H 3/00(2006.01)E04B 1/343(2006.01)E04B 1/19(2006.01)(73)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址 450011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36号(72)发明人高长征 李红光 王丽培 连艳佩秦绪敏 卢宏伟 刘献韬(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57) 摘要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和外壳,所述钢构架主体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

2、钢构单元模块包括矩形支撑架以及从矩形支撑架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的外部包覆有外壳,所述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结构相同,所述外壳外部表面和内部表面上镌刻有非线性纹路,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

3、4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565 UCN 204081565 U1/1页21.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架主体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包括矩形支撑架以及从矩形支撑架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上角、顶边中点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一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上角、顶边中点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二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

4、架的左下角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三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下角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四结点,所述的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左右位置对称,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的外部包覆有外壳,所述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结构相同且外壳单元模块紧包在钢构单元模块上,所述外壳外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

5、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后侧面为网状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采用螺。

6、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矩形支撑架和支撑柱焊接组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多个连接时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81565 U1/4页3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入口,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背景技术0002 随着国内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

7、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原有地铁出入口单一的空间形式已引起人们对其审美的疲劳,也不能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人性化的需求,因此,风格相对统一、造型新颖独特、结构形式创新已成为地铁站点出入口形式的首要设计要点。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早期站点多采用“钢与玻璃”的简单组合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发挥了“钢与玻璃”的物理性能与艺术表现力,但随着其与周边建筑相似的单调造型也逐渐使其失去了原有的视觉效果与标识性。所以设计一种具备地域人文气息和外形优美独特的出入口建筑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

8、。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和外壳,所述钢构架主体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包括矩形支撑架以及从矩形支撑架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上角、顶边中点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一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上角、顶边中点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二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下角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三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下角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四结点,所述的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结。

9、点和第四结点左右位置对称,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所述的钢构架主体的外部包覆有外壳,所述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结构相同且外壳单元模块紧包在钢构单元模块上,所述外壳外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0005 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0006 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0007 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0008 所。

10、述的钢构架主体后侧面为网状钢结构。0009 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0010 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0011 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连接。说 明 书CN 204081565 U2/4页40012 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矩形支撑架和支撑柱焊接组成。0013 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多个连接时采用螺钉固定连接。0014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钢构架主体采用多个钢构单元模块拼接而成,单个钢构单元模块的搭建比较容易,节约空间和时间,采用多个钢构单元拼接的方式使得施工更加容易。在回收时组成式的构架更容易拆解,便于后。

11、期的重复利用,有效的节约了原材料,为企业降低了投入成本。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矩形支撑架和支撑柱拼接,支撑柱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使得支撑柱之间形成三角结构,据有更好的稳定性,增强了防震效果。形成的结点中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形成的结点中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对称的结构使得钢构架主体外观更加匀称,整体如一增加了其观赏性,拼接形成的独特结构使得其具有地域代表性。在钢构架主体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的第一横向支撑柱、顶面中间位置设置的第三横向支撑柱、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的第二横向支撑柱可以更好的固定钢构架主体,增强了整体稳定性。所述钢构架主体外部包覆的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

12、模块拼接而成,使得施工更加方便,节约了工时、加快了工程进程。在外壳外表面和内表面镌刻非线性纹路可以凸显一种折纸艺术的地域文化,富有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独特的材料和包覆方式也使得其外观具有独特性,具备了地域代表的特性。在第一横向支撑柱、第二横向支撑柱、第三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连接处设置照明灯可以在光线不足时提供照明光源,使得出入口环境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焊接方式焊接组成,连接方式比较简单,加快了工程进程。焊接的方式也比较稳固,增强了其稳定性。钢构单元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便于后期的拆解和回收利用,有效的节约了制造成本,为企业节约了投入成本。第一。

13、横向支撑柱、第二横向支撑柱、第三横向支撑柱与钢构架主体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同样利于后期的拆解和回收,使得材料可以重复利用节约的资源。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构单元模块结构示意图二。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构单元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三。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面结构示意图四。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单元模块结构示意图五。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整体结构示意图六。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七。0022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

14、构图八。0023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表面结构图九。0024 图中:1、钢构架主体 2、外壳 3、钢构单元模块 4、矩形支撑架 5、支撑柱 6、第一结点 7、第二结点 8、第三结点 9、第四结点 10、第一横向支撑柱 11、第二横向支撑柱 12、第三横向支撑柱 13、外壳单元模块 14、非线性纹路 15、照明灯 16、网状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204081565 U3/4页5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0026 如图1-9所示,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1和外壳2,所述钢构架主体1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3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3包括矩形支撑。

15、架4以及从矩形支撑架4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5,所述的支撑柱5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4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上角、顶边中点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一结点6,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上角、顶边中点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二结点7,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下角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三结点8,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下角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四结点9,所述的第一结点6和第二结点6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结点7和第四结点8左右位置对称,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10,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

16、撑柱11,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12,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的外部包覆有外壳2,所述外壳2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13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13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3结构相同且外壳单元模块13紧包在钢构单元模块3上,所述外壳外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14,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14。002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由支撑柱和矩形支撑架组合连接成钢构单元模块,在钢构单元模块连接时在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并且使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这种结点连接结构都是三角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然后多个钢构单元模块连接。

17、形成钢构架主体,多个钢构单元模块的连接施工要比逐步完成更加方便,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时间。在搭建好的钢构架主体的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横向支撑柱,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在搭建好的钢构架主体上包覆外壳。外壳的包覆过程同样采用外壳单元模块进行整体拼接,解决了整体施工困难的问题,有效的节约了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其中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镌刻非线性纹路增强了观赏性,并赋予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建筑本身更据有代表性意义。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0028 实施例20029 如图1-9所示,一种轨道交通工程出入口,包括钢构架主体。

18、1和外壳2,所述钢构架主体1由多个钢构单元模块3拼接而成,所述钢构单元模块3包括矩形支撑架4以及从矩形支撑架4的角位置和边中点位置引出的支撑柱5,所述的支撑柱5在每两个矩形支撑架4之间形成四个结点,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上角、顶边中点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一结点6,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上角、顶边中点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二结点7,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左下角和左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三结点8,所述的从两个矩形支撑架的右下角和右侧边中点引出的支撑柱形成第四结点9,所述的第一结点6和第二结点6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结点7和第四结点8左右位置对称,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

19、左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柱10,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右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柱11,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横向支撑柱12,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的外部包覆有外壳2,所述外壳2由多个外壳单元模块13拼接而成,所述的外壳单元模块13外部结构与钢构单元模块3结构相同且外壳单说 明 书CN 204081565 U4/4页6元模块13紧包在钢构单元模块3上,所述外壳外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14,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镌刻有非线性纹路14。0030 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10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15。0031 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11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15。0。

20、032 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12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处安装有照明灯15。0033 所述的钢构架主体1后侧面为网状钢结构16。0034 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撑柱10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0035 所述的第二横向支撑柱11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0036 所述的第三横向支撑柱12采用螺钉固定方式与钢构架主体1连接。0037 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3采用矩形支撑架4和支撑柱5焊接组成。0038 所述的钢构单元模块3多个连接时采用螺钉固定连接。003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由支撑柱和矩形支撑架组合焊接成钢构单元模块,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更加方便且结构整体更加稳固,在钢构单元模块连接时。

21、在两个矩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四个结点,并且使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空间位置左右对称,这种结点连接结构都是三角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然后多个钢构单元模块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形成钢构架主体,多个钢构单元模块的连接施工要比逐步完成更加方便,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时间,钢构单元模块之间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使得在后期的拆解回收利用时更加方便。在搭建好的钢构架主体的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横向支撑柱,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横向支撑柱和钢构架主体采用螺钉固定连接;进而在搭建好的钢构架主体上包覆外壳。外壳的包覆过程同样采用外壳单元模块进行整体拼接,解决了整体施工困难的问题,有效的节约了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其中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镌刻非线性纹路增强了观赏性,并赋予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建筑本身更据有代表性意义;最后在横向支撑柱和钢构架主体连接处设置照明灯,可以在出入口光线过暗时起到照明作用。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拆解方便、便于回收利用的优点。说 明 书CN 204081565 U1/3页7图1图2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565 U2/3页8图5图6图7图8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565 U3/3页9图9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565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