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2352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7CN204023522U(21)申请号 201420350732.9(22)申请日 2014.06.26E02B 8/06(2006.01)E02B 9/00(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兴黔路16号中水贵阳院(72)发明人陈海坤 杨平 雷声军 杨家修李刚 王明 高传彬(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代理人谷庆红(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
2、开了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它包括布置在上游的混凝土大坝及布置在混凝土大坝下游的发电厂房,所述混凝土大坝的坝身上布置有溢流道,在混凝土大坝内布置有引水发电压力钢管,所述发电厂房紧邻布置在混凝土大坝之后,所述引水发电压力钢管埋设在混凝土大坝内,并沿坝轴线方向与溢流道成交错布置,混凝土大坝与发电厂房相接触的界面之间设置结构缝或采用整体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布置,结构布置紧凑,充分利用混凝土大坝坝体上部空间布置建筑物,较分散布置的枢纽工程节省两岸的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工程量,有利于集中机械化施工,减少了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条件较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
3、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23522 UCN 204023522 U1/1页21.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包括布置在上游的混凝土大坝(1)及布置在混凝土大坝(1)下游的发电厂房(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大坝(1)的坝身上布置有溢流道(2),在混凝土大坝(1)内布置有引水发电压力钢管(3),所述发电厂房(4)紧邻布置在混凝土大坝(1)之后,所述引水发电压力钢管(3)埋设在混凝土大坝(1)内,并沿坝轴线方向与溢流道(2)成交错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大坝(1)的下游界面和发电厂房(4)的上游界面之间设置结构缝或采用整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大坝(1)坝身上布置的溢流道(2)为堰面曲线型式,并且末端高于发电厂房(4)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大坝(1)的上游坝坡坡比为1:01: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大坝(1)的基本剖面线为三角形型式,基本剖面线的下游坡比为1:0.751:。
5、0.8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厂房(4)的顶部为封闭型式,其厚度为2m4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23522 U1/2页3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大坝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背景技术0002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通常需要拦河筑坝形成水库,同时布置泄洪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尽管混凝土坝可在坝身布置泄洪系统,但因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大坝、厂房、泄洪系统三者在布置上往往存在很大的干扰和矛盾,尤其是在高山峡谷地区,这种矛盾是相当。
6、突出的。为避免混凝土大坝、厂房及泄洪系统在布置上相互干扰的问题,当河床较为狭窄、岸坡陡峻、泄量较大时,通常将泄洪系统布置在混凝土大坝坝身,并将大坝和引水发电系统分开布置,将厂房布置在岸边或者地下,以解决大坝、泄洪系统、厂房三者布置上争位置的矛盾,但结构上需增设较长的引水隧洞,并且高山峡谷地区地面厂房或地下厂房布置条件往往不甚理想,从而导致两岸的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工程量大、投资较高,并且厂、坝分开布置,相对分散,运行管理条件相对较差。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该结构布置紧凑,能充分利用狭窄河床上部空间布置建筑。
7、物,节省两岸的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工程量、减小工程投资,同时也为集中机械化施工带来了便利条件,建筑物集中布置,运行管理条件相对较好。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0005 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包括布置在上游的混凝土大坝及布置在混凝土大坝下游的发电厂房,所述混凝土大坝的坝身上布置有溢流道,在混凝土大坝内布置有引水发电压力钢管,所述发电厂房紧邻布置在混凝土大坝之后,所述引水发电压力钢管埋设在混凝土大坝内,并沿坝轴线方向与溢流道成交错布置。0006 所述混凝土大坝的下游界面和发电厂房的上游界面之间设置结构缝或采用整体连接。0007 所述混凝土大坝坝身上布置的溢流。
8、道为堰面曲线型式,并且末端高于发电厂房的顶部。这样可使自溢流道下泄的水流越过发电厂房的顶部。0008 所述混凝土大坝的上游坝坡坡比为1:01:0.3。下游紧邻发电厂房的上游界面。0009 所述混凝土大坝的基本剖面线为三角形型式,基本剖面线的下游坡比为1:0.751:0.85;0010 所述发电厂房的顶部为封闭型式,其厚度为2m4m。可抵抗一定的下泄水流冲击。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布置,结构布置说 明 书CN 204023522 U2/2页4紧凑,充分利用混凝土大坝坝体上部空间布置建筑物,较分散布置的枢纽工程节省两岸的。
9、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工程量,有利于集中机械化施工,减少了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条件较好。该结构经济可行,尤其是在高山峡谷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4 图中:1-混凝土大坝,2-溢流道,3-引水发电压力钢管,4-发电厂房。具体实施方式0015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001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溢流坝与发电厂房重叠的复合结构,包括布置在上游的混凝土大坝1及布置在混凝土大坝1下游的发电厂房4,所述混凝土大坝1的坝身上布置有溢流道2,在混凝土大坝1内布置有引水发电压力钢。
10、管3,所述发电厂房4紧邻布置在混凝土大坝1之后,所述引水发电压力钢管3埋设在混凝土大坝1内,并沿坝轴线方向与溢流道2成交错布置。0017 所述发电厂房4紧邻布置在混凝土大坝1之后,凝土大坝1的下游界面和发电厂房4的上游界面之间设置结构缝或采用整体连接;在混凝土大坝1坝身布置的溢流道2采用堰面曲线型式,其末端高于发电厂房4的顶部,这样可使自溢流道2下泄的水流越过发电厂房4的顶部。0018 所述混凝土大坝1的上游坝坡坡比为1:01:0.3,下游紧邻发电厂房2的上游界面,在混凝土大坝1的顶部布置溢流道2,混凝土大坝1的基本剖面线为三角形型式,基本剖面线的下游坡比为1:0.751:0.85。0019 所述发电厂房4的顶部为封闭型式,其厚度为2m4m,可抵抗一定的下泄水流冲击。说 明 书CN 204023522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23522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