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常常需要安装建筑机械,建筑机械通常有平衡性的要求,要求用混凝土柱做为安装支座,在混凝土柱的施工中,常规的做法需要先将原有的底板挖开,但是,原有的底板可能是混凝土底板,挖开后重新浇注混凝土,会造成原有混凝土底板的强度破坏,且施工成本高;传统的混凝土柱结构复杂,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包括位于地面上的混凝土柱体,所述混凝土柱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筋网架,所述混凝土柱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多根一端部往上延伸出混凝土柱体外部的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上螺接有螺母。
优选的,所述钢筋网架包括多根竖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筋,相邻钢筋之间经多根加强筋焊接或绑扎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地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以钢筋插入的钢筋植入孔。
优选的,所述钢筋网架的形状与混凝土柱体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柱体的形状为立方体,所述钢筋网架的形状为立方体,多根钢筋沿着钢筋网架一端的宽度方向均布成一列钢筋列,所述钢筋网架沿着长度方向对称分布有多列钢筋列,所述钢筋网架由上往下焊接或绑扎有多层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地脚螺栓上设有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建筑植筋混凝土柱结构简单,建筑施工成本低,工期短,能够实现做为建筑机械的安装支座,强度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地面上的钢筋植入孔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钢筋插入钢筋植入孔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钢筋网架固定在地面上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利用建筑模板浇注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混凝土柱体,3-钢筋网架,4-地脚螺栓,5-螺母,6-钢筋,7-加强筋,8-钢筋植入孔,9-垫片,10-建筑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5所示,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包括位于地面1上的混凝土柱体2,所述混凝土柱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筋网架3,所述混凝土柱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多根一端部往上延伸出混凝土柱体外部的地脚螺栓4,所述地脚螺栓上螺接有螺母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架包括多根竖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筋6,相邻钢筋之间经多根加强筋7焊接或绑扎为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地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以钢筋插入的钢筋植入孔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架的形状与混凝土柱体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柱体的形状为立方体,所述钢筋网架的形状为立方体,多根钢筋沿着钢筋网架一端的宽度方向均布成一列钢筋列,所述钢筋网架沿着长度方向对称分布有多列钢筋列,所述钢筋网架由上往下焊接或绑扎有多层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地脚螺栓上设有垫片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建筑植筋混凝土柱的施工步骤为:通过弹线定位,在地面找正植入用钢筋的位置,采用钻孔加工方式加工钢筋植入孔;植入钢筋的数量根据混凝土柱体大小确定,对称布置;钢筋植入孔加工完成后,灌入环氧树脂,植入钢筋,并进行固化养护;环氧树脂固化后,在植入钢筋上部捆绑加强筋,提高植入钢筋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在植入钢筋和加强筋后,在钢筋网架外侧放置建筑模板10,并将安装有垫片和螺母的地脚螺栓安放到设计位置;浇入混凝土,并进行固化养护,形成建筑植筋混凝土柱。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