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074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CN204000749U(21)申请号 201420477172.3(22)申请日 2014.08.23E02B 3/06(2006.01)(73)专利权人张利民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三官殿巷22弄5号(72)发明人张利民(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包括下侧墙体,下侧墙体顶端设置有横卧第一圆柱件,各圆柱件中间设置有通道,相邻的各圆柱件之间形成一空间;还包括:上侧墙体,上侧墙体下端设置有中部通空的若干横卧第二圆柱。
2、件,各第二圆柱件能够插设于空间内,各圆柱件四周环绕设置有轮齿;固定卡拖,固定卡拖其中部呈通空状,其套设于下侧墙体上并能进行上下滑动,该固定卡拖两侧边设置有能够与轮齿相匹配的凹处;弹性圈,弹性圈套设于下侧墙体与上侧墙体之间,通过弹性圈的移动控制固定卡拖与轮齿的啮合与分离。人们站于堤岸处欣赏及观测潮水风景,而在特殊天气情况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台风潮汐等天气潮水倒灌入堤坝的情况发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0749 UCN 2040007。
3、49 U1/1页21.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包括底部固定连接于堤坝的下侧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墙体(1)顶端设置有若干横卧第一圆柱件(2),各所述第一圆柱件(2)中间设置有通道(3),相邻的各所述第一圆柱件(2)之间形成一空间;还包括:上侧墙体(4),所述上侧墙体(4)下端设置有中部通空的若干横卧第二圆柱件(5),各所述第二圆柱件(5)能够插设于所述空间内,各所述第二圆柱件(5)四周环绕设置有若干轮齿(6);固定卡拖(7),所述固定卡拖(7)其中部呈通空状,其套设于所述下侧墙体(1)上并能进行上下滑动,该固定卡拖(7)两侧边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轮齿(6)相匹配的凹处(8);弹性圈。
4、(9),所述弹性圈(9)套设于所述下侧墙体(1)与所述上侧墙体(4)之间,通过所述弹性圈(9)的移动控制所述固定卡拖(7)与所述轮齿(6)的啮合与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件(2)与所述第二圆柱件(5)交错插合,两者之间形成过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件(2)与所述第二圆柱件(5)内穿设有架杆(10),所述架杆(10)两端设有凸部,所述弹性圈(9)一端绕于所述凸部,另一端绕于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拖(7)的凸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墙体(4)。
5、前端延伸设置有夹角为45度的挡壁(11),所述挡壁(11)长度为所述上侧墙体(4)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件(2)为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件(5)数量,从而使所述上侧墙体(4)重量小于所述下侧墙体(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墙体(4)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上侧墙体(4)进行圆周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墙体(4)背面设置有能够折叠的加强件(12),当所述上侧墙体(4)垂直于所述下侧墙体(1)时,所述加强件(12)相抵于所述下侧墙。
6、体(1)侧部。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00749 U1/3页3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潮汐墙,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背景技术0002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江浙地区,在夏季都会出现台风等自然灾害,然后近几年的台风自然灾害通常都伴随着潮汐,即天文大潮时刻。台风带来的雨水加上天文大潮,住在岸边的居民有时必须进行临时性迁移,其原因在于潮水可能蔓延到岸上居民家中,因此常有官兵加设沙袋等防洪。而在平时,又有许多居民愿意在岸。
7、观测潮汐的美丽风景,因此一种既能够不影响平日里人们观潮,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又能起到防护作用的两作用墙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其不仅不影响人们平日里的观潮欣赏风景,还能够在自然灾害如大潮时起到防护作用。0004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包括底部固定连接于堤坝的下侧墙体,所述下侧墙体顶端设置有若干横卧第一圆柱件,各所述第一圆柱件中间设置有通道,相邻的各所述第一圆柱件之间形成一空间;还包括:上侧墙体,所述上侧墙体下端设置有中部通空的若干横卧第二圆柱件,各所述第二圆柱件能够插设于所。
8、述空间内,各所述第二圆柱件四周环绕设置有若干轮齿;固定卡拖,所述固定卡拖其中部呈通空状,其套设于所述下侧墙体上并能进行上下滑动,该固定卡拖两侧边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轮齿相匹配的凹处;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套设于所述下侧墙体与所述上侧墙体之间,通过所述弹性圈的移动控制所述固定卡拖与所述轮齿的啮合与分离。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圆柱件与所述第二圆柱件交错插合,两者之间形成过渡配合。0007 进一步地,两者之间形成过渡配合,减少了潮水通过缝隙进入堤坝另一侧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为上下侧墙体之间形成致密层,减少了海水残留内部发生侵蚀影响两侧墙体之间相。
9、对运动。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圆柱件与所述第二圆柱件内穿设有架杆,所述架杆两端设有凸部,所述弹性圈一端绕于所述凸部,另一端绕于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拖的凸部。0009 进一步地,架杆的设置带动了两侧墙体能够进行更有效的相对运动,同时,也起到了依靠下侧墙体对于上侧墙体的支撑作用,架杆的钢性强度大于墙体,避免上侧墙体的下陷;弹性圈通过三点架设在两侧墙体的侧部既保证了弹性圈的稳定性,又通过弹性圈的相对拉动,引导固定卡拖的运动从而有效保证上下侧墙体的固定。说 明 书CN 204000749 U2/3页4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侧墙体前端延伸设置有夹角为45度的挡壁,所述挡壁长。
10、度为所述上侧墙体的一半。0011 进一步地,夹角为45的挡壁在上侧墙体无论垂直于地面或平行于地面时,都能起到阻挡潮水的作用,增加了挡护潮水的功效;也进一步的避免了潮水冲击墙面溅起的海水进入堤坝内。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圆柱件为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件数量,从而使所述上侧墙体重量小于所述下侧墙体。0013 进一步地,有效的减轻了下侧墙体的载重量,从而也使得上侧墙体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圆周转动。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上侧墙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上侧墙体进行圆周转动。0015 进一步地,由于不同地区上侧墙体的不同材质,若质量较大则会相对增加其转动难度,通过。
11、电机的配合从而更有效的对上侧墙体进行转动。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上侧墙体背面设置有能够折叠的加强件,当所述上侧墙体垂直于所述下侧墙体时,所述加强件相抵于所述下侧墙体侧部。0017 进一步地,上侧墙体平行于水平面时,其所有的重量都是通过固定卡拖的两处凹处与轮齿的配合来承受,为了减少卡拖凹处与轮齿的磨损,增加加强件来进一步固定上侧墙体。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9 (1)通过两处圆柱件配合加之架杆设置,使得上侧墙体与下侧墙体能够进行相对转动,在平时中上侧墙体与下侧墙体保持垂直状态,从而方使人们站于堤岸处欣赏及观测潮水风景,而在特殊天气情况时,上侧墙体与。
12、下侧墙体保持处于同一平面,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台风潮汐等天气潮水倒灌入堤坝的情况发生。0020 (2)在上下侧墙体转动同时,上侧墙体的圆柱件上设置有轮齿,轮齿配合套设于下侧墙体的固定卡拖的凹处,从而使得两侧墙体能够保持固定不变从而阻挡潮水的冲击,也增加了两者固定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侧墙体与下侧墙体平行时结构示意图;0022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侧墙体与下侧墙体平行时结构主视图;0024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侧墙体与下侧墙体垂直时结构示意图;0026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侧墙体与下侧墙体垂直。
13、时结构主视图;0027 图7为图6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0028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0029 图中:1、下侧墙体;10、架杆;11、挡壁;12、加强件;2、第一圆柱件;3、通道;4、上侧墙体;5、第二圆柱件;6、轮齿;7、固定卡拖;8、凹处;9、弹性圈。说 明 书CN 204000749 U3/3页5具体实施方式0030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3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多控式潮汐防灌观测隔挡墙,包括底部固定连接于堤坝的下侧墙体1,下侧墙体1顶端设置有若干横卧第一圆柱件2,各第一圆柱件2中间。
14、设置有通道3,相邻的各第一圆柱件2之间形成一空间;还包括:上侧墙体4,上侧墙体4下端设置有中部通空的若干横卧第二圆柱件5,各第二圆柱件5能够插设于空间内,各第二圆柱件5四周环绕设置有若干轮齿6;固定卡拖7,固定卡拖7其中部呈通空状,其套设于下侧墙体1上并能进行上下滑动,该固定卡拖7两侧边设置有能够与轮齿6相匹配的凹处8;弹性圈9,弹性圈9套设于下侧墙体1与上侧墙体4之间,通过弹性圈9的移动控制固定卡拖7与轮齿6的啮合与分离。0032 第一圆柱件2与第二圆柱件5交错插合,两者之间形成过渡配合。0033 第一圆柱件2与第二圆柱件5内穿设有架杆10,架杆10两端设有凸部,弹性圈9一端绕于凸部,另一端。
15、绕于设置在固定卡拖7的凸部。0034 上侧墙体4前端延伸设置有夹角为45度的挡壁11,挡壁11长度为上侧墙体4的一半。0035 第一圆柱件2为数量大于第二圆柱件5数量,从而使上侧墙体4重量小于下侧墙体1。0036 上侧墙体4上设置有电机,电机能够带动上侧墙体4进行圆周转动。0037 上侧墙体4背面设置有能够折叠的加强件12,当上侧墙体4垂直于下侧墙体1时,加强件12相抵于下侧墙体1侧部。0038 实施例:平日里,上侧墙体与下侧墙体之间形成垂直状态,从而人们站在靠堤坝的一侧能够观察到潮面的风景。即上侧墙体呈水平状,下侧墙体呈垂直状通过固定卡拖的作用,上侧墙体圆柱件的轮齿与卡拖的凹处相卡入并固定,。
16、同时,为了避免上侧墙体的稳定性也保证下侧墙体不会被压垮在上侧墙体上设置了架杆,架杆相抵于下侧墙体侧面进一步地加强了两墙体的稳定性。同时,上侧墙体向外延伸出的挡壁也能有效的阻挡潮水冲击墙体溅起的水花。0039 而当特殊情况发生时,如天文大潮并之台风天气时,通过下移固定卡拖从而使轮齿与卡拖凹处分离,实现上侧墙体的转动,根据不同的墙体可以在墙体内加装电机等从而更方便的转动上侧墙体,当达到预定位置时,通过弹性圈的作用使固定卡拖上移从而使卡拖凹处再次卡入轮齿相对固定,阻挡天文大潮的海水倒灌,冲击堤坝内。0040 虽然己参照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说 明 书CN 204000749 U1/7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749 U2/7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749 U3/7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749 U4/7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749 U5/7页10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749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