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门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是汽车车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由车外对汽车车门的开关,但是现有的汽车车门外拉总成结构较为复杂,且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包括固定于汽车车门上的拉手基座,配合设置于所述拉手基座上的容置槽内的拉手,靠近所述拉手基座上边缘设置的转轴,及一端与所述拉手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容置槽内壁上的通孔并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转轴上的支脚,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拉手基座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脚上,且所述弹簧能够产生使支脚以转轴为轴心转动并带动所述拉手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弹力。
优选的,所述支脚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分别靠近所述拉手的左右两端设置,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支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脚向远离拉手基座方向形成一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一用于连接汽车车门锁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拉手下边缘形成有一弧形凸沿。
优选的,所述容置槽的侧壁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靠近拉手基座上边缘的转轴,通过转轴上的弹簧给予拉手以复位拉力,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且不容易损坏,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的主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向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的拉手拉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由拉手基座1、拉手2、转轴3、支脚4、弹簧5组成。
其中,拉手基座1固定于汽车车门上的,且拉手基座1上设置有一容置槽11,拉手2配合设置于容置槽11内,转轴3靠近所述拉手基座1上边缘设置且通过两个固定件6固定于拉手基座1上,支脚4一端与所述拉手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容置槽11内壁上的通孔12并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转轴3上,所述弹簧5套设于转轴上且一端固定于所述拉手基座1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脚4上,从而使得所述弹簧5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并具有使支脚4以转轴3为轴心转动并带动所述拉手2靠近所述容置槽11的弹力,即当开启汽车车门时,通过外力拉扯拉手2,拉手2突出于容置槽11外,弹簧5产生将拉手2拉入容置槽11内的拉力,撤掉外力时,拉手2在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于容置槽11内。
为了增加支脚4支撑的平衡性,所述支脚4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脚41和第二支脚42,所述一支脚41和所述第二支脚42分别靠近所述拉手2的左右两端设置,所述弹簧5与所述第一支脚41连接。
由于拉手2向外拉扯的时候对应的拉开汽车车门锁,为了便于汽车车门锁的开启,所述第二支脚42向远离拉手基座1方向形成一凸起421,所述凸起421上设有一用于连接汽车车门锁的连接孔422,通过凸起421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第二支脚42的长度,增加拉手2拉扯时凸起421转动的弧形长度,以便于汽车车门锁的开启。
为了增加手部拉扯拉手的舒适性,所述拉手2下边缘形成有一弧形凸沿21。而为了增加本实施例的汽车车门锁外开拉手总成的美观性,所述容置槽11的侧壁呈弧形,同时将拉手2及拉手基座1外缘设计为平滑连接。
此外,在拉手基座上设置有密封垫,当拉手基座1与汽车车门连接时,可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车门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靠近拉手基座上边缘的转轴,通过转轴上的弹簧给予拉手以复位拉力,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且不容易损坏,适于广泛推广。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