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以及防风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以及防风罩.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5676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CN204085676U(21)申请号 201420458926.0(22)申请日 2014.08.14G01G 21/28(2006.01)E06B 3/46(2006.01)(73)专利权人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地址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桂平路471号(72)发明人吴剑(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代理人黄嵩泉(54) 实用新型名称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以及防风罩(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以及防风罩。防风罩包括:防风罩框架;覆盖于防风罩框架顶。
2、部的防风罩顶部移动门;以及覆盖于防风罩框架侧面的防风罩侧面移动门,其中,防风罩顶部移动门和防风罩侧面移动门分别为双层移动门。双层移动门包括:具有重叠部分的前侧门和后侧门,前侧门和后侧门之间通过限位机构连带地打开和闭合。(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5676 UCN 204085676 U1/1页21.一种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包括:具有重叠部分的前侧门和后侧门,所述前侧门和所述后侧门之间通过限位机构连带地打开和闭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3、双层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前侧门靠近所述重叠部分的一侧的向后凸起;位于所述后侧门靠近所述重叠部分的一侧的第一向前凸起;其中,所述前侧门的所述向后凸起与所述后侧门的所述第一向前凸起相适配,并能通过带动所述第一向前凸起继而带动所述后侧门移动至所述双层移动门闭合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后侧门远离所述重叠部分的一侧的第二向前凸起,其中,所述前侧门的所述向后凸起与所述后侧门的所述第二向前凸起相适配,并能通过带动所述第二向前凸起继而带动所述后侧门移动至所述双层移动门打开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
4、述前侧门和所述后侧门由玻璃、塑料、金属的任一种制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门和所述后侧门上分别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其中,所述向后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向前凸起和所述第二向前凸起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门的外侧装有门把手。7.一种防风罩,包括:防风罩框架;覆盖于所述防风罩框架顶部的防风罩顶部移动门;以及覆盖于所述防风罩框架侧面的防风罩侧面移动门,其中,所述防风罩顶部移动门和所述防风罩侧面移动门分别为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移动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罩框架包括:底。
5、座;上框;以及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上框的支撑柱。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两根。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85676 U1/3页3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以及防风罩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以及使用该双层移动门的防风罩。背景技术0002 在电子天平的使用中,对于精度较高的分析天平都会使用防风罩用于减少风对于称量结果的影响。在每次称量时需要打开防风罩的移动门来更换被测物体。为了方便装载称量物体,需要将侧边的移动门尽可能的开大。但是获得很大的开口尺寸的同时,移动门的移动就会占用到桌面的空间。使用普通的防风罩移动门。
6、会有以下几个问题:普通移动门只有不断的加大整体风罩尺寸才能获得更大的开口尺寸。普通移动门在开启时候,天平的后端桌面上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它。占用了桌面的空间。0003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防风罩的单片式侧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单片式侧门100位于防风罩框架的底座104和上框106之间,单片式侧门100外侧设有门把手102,通过门把手102打开和闭合单片式侧门100。使用单片式侧门100可以得到的最大开口距离为L2,伸出产品占用天平后端的尺寸为D2。也是由于固定的原因,不能将移动门伸出天平后端过多。如果单片式侧门伸出防风罩太多,会引起固定不稳定,重心变化,造成开门不畅,而且也会占据较多的后部空。
7、间。实用新型内容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可以获得大的开口尺寸、又能最小化的桌面占用面积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包括:具有重叠部分的前侧门和后侧门,前侧门和后侧门之间通过限位机构连带地打开和闭合。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限位机构包括:位于前侧门靠近重叠部分的一侧的向后凸起;位于后侧门靠近重叠部分的一侧的第一向前凸起;其中,前侧门的向后凸起与后侧门的第一向前凸起相适配,并能通过带动第一向前凸起继而带动后侧门移动至双层移动门闭合的位置。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限位机构还包括:位于。
8、后侧门远离重叠部分的一侧的第二向前凸起,其中,前侧门的向后凸起与后侧门的第二向前凸起相适配,并能通过带动第二向前凸起继而带动后侧门移动至双层移动门打开的位置。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前侧门和后侧门由玻璃、塑料、金属的任一种制成。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前侧门和后侧门上分别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其中,向后凸起设于第一导轨上,第一向前凸起和第二向前凸起设于第二导轨上。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前侧门的外侧装有门把手。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有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风罩,包括:防风罩框架;覆盖于防风罩框架顶部的防风罩顶部移动门;以及覆盖于防风罩框架侧面的防风罩侧面移动门。
9、,其中,说 明 书CN 204085676 U2/3页4防风罩顶部移动门和防风罩侧面移动门分别为双层移动门。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防风罩框架包括:底座;上框;以及连接底座和上框的支撑柱。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支撑柱的数量为两根。0014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0015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0016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防风。
10、罩的单片式移动门的示意图。0017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双层移动门的防风罩的示意图。0018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的示意图。0019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在闭合位置的俯视图。0020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在打开位置的俯视图。0021 图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的重叠部分处的限位机构的俯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0023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双层移动门的防风罩的示意图。如。
11、图2所示,防风罩200包括:防风罩框架;覆盖于防风罩框架顶部的防风罩顶部移动门202;以及覆盖于防风罩框架侧面的防风罩侧面移动门204。防风罩顶部移动门202和防风罩侧面移动门204分别为双层移动门。防风罩框架包括:底座206;上框208;以及连接底座206和上框208的支撑柱210。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柱210的数量为两根。0024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双层移动门300位于防风罩框架的底座304和上框306之间,双层移动门100外侧设有门把手102,通过门把手102打开和闭合双层移动门100。使用双层移动门300可以得到的最大开口距离为L。
12、1,伸出产品占用天平后端的尺寸为D1。和图1所示的单片式侧门100相比,图3所示的最大开口距离L1要大于图1所示的最大开口距离L2,同时,图3所示的伸出天平后端的尺寸D1却远远小于图1所示的尺寸D2。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移动门不会伸出防风罩太多,不会引起固定不稳定、重心变化、开门不畅等问题,而且也不会占据较多的后部空间。这两点对于带防风罩的天平类产品这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的产品应用中,双层式移动门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0025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在闭合位置的俯视图。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在打开位置的说 明 。
13、书CN 204085676 U3/3页5俯视图。图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的重叠部分处的限位机构的俯视放大图。0026 本实用新型将普通的单片式移动门拆成前后两片:前侧门和后侧门。在装载称量物体时,用户先推动前侧门,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后,前侧门再推动后侧门,再同时到达最终位置。因为推到最后打开位置两扇移动门是重叠的,所以不占用天平背后的桌面面积。每片门上固定了一导轨,在图4(a)所示的初始状态,前侧门和后侧门有一小部分重叠,其通过导轨上起限位作用的凸起来实现门的推拉动作。0027 如图4(a)图4(c)所示,用于防风罩的双层移动门400包括:具有重叠部分的前侧门。
14、402和后侧门404,前侧门和后侧门404之间通过限位机构连带地打开和闭合。0028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位于前侧门402靠近重叠部分的一侧的向后凸起412;位于后侧门404靠近重叠部分的一侧的第一向前凸起414。图4(a)的向下箭头示出拉动双层移动门至其闭合位置的示意图。拉动的时候,通过拉动前侧门402的门把手432使前侧门402先运动(图4(a)所示向下的方向),当前侧门402的向后凸起412与后侧门404的第一向前凸起414接触时,通过前侧门402的向后凸起412带动后侧门404的第一向前凸起414,继而带动后侧门404移动,直至双层移动门闭合的位置。0029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
15、机构还包括:位于后侧门404远离重叠部分的一侧的第二向前凸起416。图4(b)的向上箭头示出拉动双层移动门至其打开位置的示意图。拉动的时候,通过拉动前侧门402的门把手432使前侧门402先运动(图4(b)所示向上的方向),当前侧门402的向后凸起412与后侧门404的第二向前凸起416接触时,通过前侧门402的向后凸起412带动后侧门404的第二向前凸起416,继而带动后侧门404移动,直至双层移动门打开的位置(即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0030 在一实施例中,前侧门402和后侧门404由玻璃、塑料、金属的任一种制成。0031 在一实施例中,前侧门402和后侧门404上分别设有第一导轨422和。
16、第二导轨424。向后凸起412设于第一导轨422上,第一向前凸起414和第二向前凸起416设于第二导轨424上。0032 在一实施例中,前侧门402的外侧装有门把手432。003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说 明 书CN 204085676 U1/4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5676 U2/4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5676 U3/4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5676 U4/4页9图4(a)图4(b)图4(c)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5676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