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55149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5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85882.3

申请日:

2014.07.14

公开号:

CN204001054U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3B 3/3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变更后权利人: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一区登记生效日:20150630|||授权

IPC分类号:

E03B3/36

主分类号:

E03B3/36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为博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代理人:

韩小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以满足山溪性河流两岸都有取水需求时的取水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具有取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堰的两岸均修建有取水闸和明渠,取水堰内设有取水廊道且与明渠相连通,所述取水廊道底板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设为人字坡,缓坡至两边的明渠。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具有取水堰(2),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堰的两岸均修建有取水闸(3)和明渠(4),取水堰内设有取水廊道(5)且与明渠(4)相连通,所述取水廊道(5)底板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设为人字坡,缓坡至两边的明渠(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廊道(5)的顶部加盖由栅条构成的底栏栅(1)。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底栏栅取水廊道结构,其底栏栅安装在取水廊道进水口的顶部,取水廊道进水口在横截面上呈上游边墙高度大于下游边墙高度的U字型结构。而底栏栅取水是山溪性河流上中小型引水工程常用的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为一岸取水,因此单向取水结构不能满足河流两岸都有取水需求时的取水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以满足山溪性河流两岸都有取水需求时的取水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具有取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堰的两岸均修建有取水闸和明渠,取水堰内设有取水廊道且与明渠相连通,所述取水廊道底板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设为人字坡,缓坡至两边的明渠。
所述取水廊道的顶部加盖由栅条构成的底栏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在经典底栏栅取水结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方案。本方案在底栏栅取水堰廊道内合适位置设置人字坡,能有效分配跌落至取水堰内的流量,按照分流比要求向两岸输水。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造价低等优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取得的水量可用于供水、农用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具有取水堰2,所述取水堰的两岸均修建有取水闸3和明渠4,取水堰内设有取水廊道5且与明渠4相连通,所述取水廊道5上游侧的边墙高于下游侧边墙。本实施例的特点是:该取水廊道5的底板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设计成人字坡,并缓坡至两边的明渠4。此外,在取水廊道5的顶部加盖由栅条构成的底栏栅1。
根据两岸需水量的不同,可通过调节所述人字坡的坡比,合理分配跌落至取水堰内的流量,按照分流比要求向两岸输水。

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05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CN204001054U(21)申请号 201420385882.3(22)申请日 2014.07.14E03B 3/36(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72)发明人陈为博(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代理人韩小燕(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以满足山溪性河流两岸都有取水需求时的。

2、取水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具有取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堰的两岸均修建有取水闸和明渠,取水堰内设有取水廊道且与明渠相连通,所述取水廊道底板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设为人字坡,缓坡至两边的明渠。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054 UCN 204001054 U1/1页21.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具有取水堰(2),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堰的两岸均修建有取水闸(3)和明渠(4),取水堰内。

3、设有取水廊道(5)且与明渠(4)相连通,所述取水廊道(5)底板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设为人字坡,缓坡至两边的明渠(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廊道(5)的顶部加盖由栅条构成的底栏栅(1)。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01054 U1/1页3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背景技术0002 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底栏栅取水廊道结构,其底栏栅安装在取水廊道进水口的顶部,取水廊道进水口在横截面上呈上游边墙高度大于下游边墙高度的U字型结构。而底栏栅取水是山溪性河流上中小型引水工程常用的结构形式。

4、,一般情况下为一岸取水,因此单向取水结构不能满足河流两岸都有取水需求时的取水要求。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以满足山溪性河流两岸都有取水需求时的取水要求。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具有取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堰的两岸均修建有取水闸和明渠,取水堰内设有取水廊道且与明渠相连通,所述取水廊道底板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设为人字坡,缓坡至两边的明渠。0005 所述取水廊道的顶部加盖由栅条构成的底栏栅。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在经典底栏栅取水结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方案。本方案在底栏栅。

5、取水堰廊道内合适位置设置人字坡,能有效分配跌落至取水堰内的流量,按照分流比要求向两岸输水。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造价低等优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取得的水量可用于供水、农用等方面。附图说明000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9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底栏栅双向取水结构,具有取水堰2,所述取水堰的两岸均修建有取水闸3和明渠4,取水堰内设有取水廊道5且与明渠4相连通,所述取水廊道5上游侧的边墙高于下游侧边墙。本实施例的特点是:该取水廊道5的底板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设计成人字坡,并缓坡至两边的明渠4。此外,在取水廊道5的顶部加盖由栅条构成的底栏栅1。0010 根据两岸需水量的不同,可通过调节所述人字坡的坡比,合理分配跌落至取水堰内的流量,按照分流比要求向两岸输水。说 明 书CN 204001054 U1/2页4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054 U2/2页5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054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