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6048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CN204060480U(21)申请号 201420372123.3(22)申请日 2014.07.07E06B 11/04(2006.01)E05F 15/14(2006.01)(73)专利权人江西百胜门控设备有限公司地址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大道民营科技园内(72)发明人刘润根(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代理人朱俊跃(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用于支撑悬臂门的底梁并驱动所述底梁做直线运动,。
2、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横向设置在所述底梁内部;第一主动轮组,与所述底梁的内部下端面旋转接触;第二主动轮组,与所述底梁的内部上端面旋转接触;传动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支撑座,将所述传动单元的一端可偏转地支撑在外部底座上;以及高度调节座,将所述传动单元的另一端高度可调地支撑在所述外部底座上其中,传动单元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轮组和所述第二主动轮组的旋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不但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的优点,而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
3、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60480 UCN 204060480 U1/2页21.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用于支撑悬臂门的底梁(10)并驱动所述底梁(10)做直线运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横向设置在所述底梁(10)内部;第一主动轮组(2),与所述底梁(10)的内部下端面旋转接触;第二主动轮组(3),与所述底梁(10)的内部上端面旋转接触;传动单元(4),与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支撑座(5),将所述传动单元(4)的一端可偏转地支撑在外部底座(7)上;以及高度调节座(6),将所述传动单元(4)的另一端高度可调地支撑在所述外部底座。
4、(7)上;其中,传动单元(4)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轮组(2)和所述第二主动轮组(3)的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动单元(4)具有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组(2)旋转的第一蜗杆箱(41)和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组(3)旋转的第二蜗杆箱(42);所述第一蜗杆箱(41)具有:与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轴向连接的第一蜗杆(411),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蜗杆(411)下方且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蜗杆箱(41)的第一传动轴(412),轴向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412)上且与所述第一蜗杆(411)相啮合的第一蜗轮(413);所述第二蜗杆箱(42)具有:与所述第一蜗杆(41。
5、1)同步旋转的第二蜗杆(421),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蜗杆(421)上方且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二蜗杆箱(42)的第二传动轴(422),以及轴向套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422)上且与所述第二蜗杆(421)相啮合的第二蜗轮(4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箱(41)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蜗杆(411)上方且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蜗杆箱(41)的第一连接轴(414),所述第一连接轴(414)与所述第一传动轴(412)相平行;所述第二蜗杆箱(42)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蜗杆(421)下方且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二蜗杆箱(42)的第一连接轴(424),所述第一连接轴(424)与。
6、所述第二传动轴(422)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4)具有一个蜗杆箱(43),所述蜗杆箱(43)具有:与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轴向连接的蜗杆(431),垂直设置在所述蜗杆(431)的近端下方且两端延伸出所述蜗杆箱(43)的第一传动轴(412),轴向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412)上且与所述蜗杆(431)相啮合的第一蜗轮(413),垂直设置在所述蜗杆(431)的远端上方且两端延伸出所述蜗杆箱(43)的第二传动轴(422),以及轴向套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422)上且与所述蜗杆(431)相啮合的第二蜗轮(4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
7、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箱(43)还具有:位于所述蜗杆(431)近端上方且两端延伸出所述蜗杆箱(43)的第一连接轴(414),位于所述蜗杆(431)远端下方且两端延伸出所述蜗杆箱(43)的第一连接轴(424);所述第一连接轴(414)与所述第一传动轴(412)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轴(424)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22)相平行。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60480 U2/2页3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组(2)具有两个分别轴向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412)两端的主动轮(21);所述第二主动轮组(3)具有两个分别轴向套装。
8、在所述第二传动轴(422)两端的所述主动轮(21);所述第一连接轴(414)的两端分别轴向套装有一个从动轮(8);所述第一连接轴(424)的两端分别轴向套装有一个所述从动轮(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8)的直径小于所述主动轮(21)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座(6)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外部底座(7)上的螺母(61),与所述螺母(61)相旋合且顶端连接所述传动单元(4)的螺杆(62)。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60480 U1/4页4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技术领域0001。
9、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臂门,具体是涉及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背景技术0002 如今,悬臂门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矿企业及车站码头等多种场合,现有的悬臂门通常采用如下两种传动装置:一种是外置电机齿轮齿条式传动装置;另一种是内置一体化电机链轮链条式传动装置。外置电机齿轮齿条式传动装置中齿轮齿条暴露在门体外面,易磨损,并且易聚集灰尘,遭遇雨雪会引起锈蚀,影响产品外观并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内置一体化电机链轮链条式传动装置,设计复杂,需设计开发专用零部件及相应模具,设计周期长,造价高,保养维修尤其不方便。实用新型内容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且传动效率高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
10、驱动机构。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用于支撑悬臂门的底梁并驱动底梁做直线运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驱动电机,横向设置在底梁内部;第一主动轮组,与底梁的内部下端面旋转接触;第二主动轮组,与底梁的内部上端面旋转接触;传动单元,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支撑座,将传动单元的一端可偏转地支撑在外部底座上;以及高度调节座,将传动单元的另一端高度可调地支撑在外部底座上,其中,所述传动单元用于带动第一主动轮组和第二主动轮组的旋转。0006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传动单元具有驱动。
11、第一主动轮组旋转的第一蜗杆箱和驱动第二主动轮组旋转的第二蜗杆箱;第一蜗杆箱具有: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向连接的第一蜗杆,垂直设置在第一蜗杆下方且两端延伸出第一蜗杆箱的第一传动轴,轴向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上且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第二蜗杆箱具有:与第一蜗杆同步旋转的第二蜗杆,垂直设置在第二蜗杆上方且两端延伸出第二蜗杆箱的第二传动轴,以及轴向套装在第二传动轴上且与第二蜗杆相啮合的第二蜗轮。0007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蜗杆箱还具有位于第一蜗杆上方且两端延伸出第一蜗杆箱的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第一传动轴相平行;第二蜗杆箱还具有位于第二蜗。
12、杆下方且两端延伸出第二蜗杆箱的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与第二传动轴相平行。0008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传动单元具有一个蜗杆箱,蜗杆箱具有: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向连接的蜗杆,垂直设置在蜗杆的近端下方且两端延伸出蜗杆箱的第一传动轴,轴向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上且与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垂直设置在蜗杆的远端上方且两端延伸出蜗杆箱的第二传动说 明 书CN 204060480 U2/4页5轴,以及轴向套装在第二传动轴上且与蜗杆相啮合的第二蜗轮。0009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蜗杆箱还具有:位于蜗杆。
13、近端上方且两端延伸出蜗杆箱的第一连接轴,位于蜗杆远端下方且两端延伸出蜗杆箱的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第一传动轴相平行,第二连接轴与第二传动轴相平行。001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主动轮组具有两个分别轴向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两端的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组具有两个分别轴向套装在第二传动轴两端的主动轮;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轴向套装有一个从动轮;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轴向套装有一个从动轮。0011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从动轮的直径小于主动轮的直径。0012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
14、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高度调节座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外部底座上的螺母,与螺母相旋合且顶端连接传动单元的螺杆。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具有的积极效果是: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将驱动电机及传动单元内置在悬臂门的底梁内部,通过驱动与底梁内端面滚动连接的主动轮组旋转,使得悬臂门的底梁进行直线运动,实现悬臂门的开合运作,不但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的优点,而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0015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中,传动单元采用蜗轮蜗杆副将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给传动轴,具有传动效率高,力矩大,传动平稳的优点。附。
15、图说明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与底梁的连接示意图。0018 图3为沿图2中A-A剖面所示的剖视图。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传动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在偏转状态下与底梁的连接示意图。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22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传动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16、,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作具体阐述。0024 实施例一0025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用于支撑悬臂门的底梁并驱动底梁做直线运动,其包括:驱动电机1,第一主动轮组2,第二主动轮组3,传动说 明 书CN 204060480 U3/4页6单元4,支撑座5,以及高度调节座6。0026 驱动电机1横向设置在底梁10的内部,第一主动轮组2与底梁10的内部下端面旋转接触;第二主动轮组3与底梁10的内部上端面旋转接触,传动单元4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传动单元4用于带动第一主动轮组2和第二主动轮组3的旋转。由于第一主动轮组2第二主动轮组。
17、3与底梁10之间具有摩擦力,使得第一主动轮组2和第二主动轮组3的旋转运动带动底梁10做直线运动。支撑座5将传动单元4的一端可偏转地支撑在外部底座7上,并且,高度调节座6将传动单元4的另一端高度可调地支撑在外部底座7上。0027 如图4所示,传动单元4具有驱动第一主动轮组2旋转的第一蜗杆箱41和驱动第二主动轮组3旋转的第二蜗杆箱42。0028 第一蜗杆箱41具有:第一蜗杆411,第一传动轴412,第一蜗轮413,以及第一连接轴414。0029 第一蜗杆41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轴向连接,第一传动轴412垂直设置在第一蜗杆411的下方且两端延伸出第一蜗杆箱41,第一蜗轮413轴向套装在第一传动轴4。
18、12上且与第一蜗杆411相啮合,第一连接轴414位于第一蜗杆411的上方且两端延伸出第一蜗杆箱41,并且第一连接轴414与第一传动轴412相平行。0030 第二蜗杆箱42具有:第二蜗杆421,第二传动轴422,第二蜗轮423,以及图3中的第二连接轴424。0031 第二蜗杆421与第一蜗杆411同步旋转的,第二传动轴422垂直设置在第二蜗杆421的上方且两端延伸出第二蜗杆箱42,第二蜗轮423轴向套装在第二传动轴422上且与第二蜗杆421相啮合,第二连接轴424位于第二蜗杆421的下方且两端延伸出第二蜗杆箱42,并且第二连接轴424与第二传动轴422相平行。0032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主动。
19、轮组2具有两个分别轴向套装在第一传动轴412两端的主动轮21,第二主动轮组3具有两个分别轴向套装在第二传动轴422两端的主动轮21。第一连接轴414的两端分别轴向套装有一个从动轮8;第二连接轴424的两端分别轴向套装有一个从动轮8。并且从动轮8的直径小于主动轮21的直径。0033 如图2和图4所示,高度调节座6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外部底座7上的螺母61,与螺母61相旋合且顶端连接传动单元4的螺杆62。螺母61设有径向延伸的调节孔611。当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出现故障需要手动推动悬臂门时,通过将手柄插入调节孔611转动螺母61,使得螺杆62上升,从而带动传动单元4绕支撑座5偏转。形成如图5所。
20、示的状态,此时,第一主动轮组2与底梁10的内部下端面相脱离,第二主动轮组3与底梁10的内部上端面相脱离,但是,套装在第一连接轴414的两端的从动轮8与底梁10的内部上端面滚动接触,套装在第二连接轴424的两端的从动轮8与底梁10的内部下端面滚动接触。此时,可人力驱动底梁10做直线运动。0034 本实施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将驱动电机及传动单元内置在悬臂门的底梁内部,通过驱动与底梁内端面滚动连接的主动轮组旋转,使得悬臂门的底梁进行直线运动,实现悬臂门的开合运作,不但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优点,而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0035 另外,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
21、构中,传动单元采用蜗轮蜗杆副将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给传动轴,具有传动效率高,力矩大,传动平稳的优点。说 明 书CN 204060480 U4/4页70036 实施例二0037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编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0038 如图6和图7所示,传动单元4具有一个蜗杆箱43。0039 蜗杆箱43具有:蜗杆431,第一传动轴412,第一蜗轮413,第一连接轴414,第二传动轴422,第二蜗轮423,以及第二连接轴424。0040 首先,在本实施例中,将蜗杆43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处定义为蜗杆431的近端,将蜗杆431向前悬伸的一端定义为蜗杆431的远端。00。
22、41 蜗杆431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轴向连接,第一传动轴412垂直设置在蜗杆431的近端下方且两端延伸出蜗杆箱43,第一蜗轮413轴向套装在第一传动轴412上且与蜗杆431相啮合,第二传动轴422垂直设置在蜗杆431的远端上方且两端延伸出蜗杆箱43,第二蜗轮423轴向套装在第二传动轴422上且与蜗杆431相啮合。第一连接轴414位于蜗杆431近端上方且两端延伸出蜗杆箱43,第二连接轴424位于蜗杆431的远端下方且两端延伸出蜗杆箱431。第一连接轴414与第一传动轴412相平行,第二连接轴424与第二传动轴422相平行。0042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单元通过设置具有高度集成的单个蜗杆箱,与实施例一中的传动单元相比,少用了一个蜗杆箱,用一个蜗干同时啮合两个蜗轮,具有结构更加紧凑,质量轻,传动平稳,噪声小的优点。0043 当然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悬臂门摩擦式支撑驱动机构并不仅仅限定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结构,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说 明 书CN 204060480 U1/5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60480 U2/5页9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60480 U3/5页10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60480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