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面吸声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壁面吸声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113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CN204081113U(21)申请号 201420572834.5(22)申请日 2014.10.06E04B 1/86(2006.01)(73)专利权人童科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晨晖路377弄167号301室(72)发明人童科(54) 实用新型名称壁面吸声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壁面吸声结构,由上层微穿孔吸声板、中层穿孔吸声板、下层空腔槽吸声板和龙骨构成,上层和中层间以及中层和下层间由龙骨连接固定,各层之间保留有空气层。下层共振腔采用“凸”字形腔体,中层穿孔板的孔的形状为正六边。
2、形。采用上述构造的壁面吸声结构其吸声系数可达0.8以上,且结构稳定、外表美观、易制造生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113 UCN 204081113 U1/1页21.一种壁面吸声结构,包括空腔槽吸声板和微穿孔吸声板,其特征在于:由三层吸声板组成,在下层空腔槽吸声板(3)和上层微穿孔吸声板(1)之间,还设置了一层穿孔吸声板(2),各层之间均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面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层空腔槽吸声板的。
3、腔槽的截面为“凸”字形(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面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层穿孔吸声板的孔的形状为正六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壁面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作为外立面的微穿孔吸声板(1)的外表面外,各层板的内外两个表面均为粗糙表面。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81113 U1/3页3壁面吸声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在家庭影院所用的壁面吸声结构,尤其是吸声系数能够达到0.8以上的壁面吸声结构。背景技术0002 目前,一些高档住宅设有私人家庭影院,为追求更佳的效果,这些影音室越来越多采用了对中低频也有较好吸收能力的微穿孔吸声板加空腔槽吸声板的双层吸声结。
4、构来作为房间的壁面吸声构件,如上海际质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编号为01005的A级双层穿孔板空腔木质吸声板。但是由于这种双层吸声结构的空腔槽吸声板层和微穿孔吸声板层是直接相连的,中间没有空气层,导致大量声波将无法通过衍射作用进入空腔,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空腔的共振吸声作用。并且这种双层吸声板采用了开放式的矩形空腔结构,这种空腔的缺点是无法有效将声波困在腔内使其来回反射而不断衰减,相当部分的声波经几次反射之后就逃离了腔体。此外,微穿孔板由于孔径单一,吸声频带较窄,无法和空腔槽层形成有效耦合。因此,这种双层结构的实际吸收能力有限,通常综合吸声系数只能达到0.5左右,与优秀歌剧院壁面0.9以上吸声系数的。
5、标准相比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一些发烧友的要求。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声系数能达到0.8以上的壁面吸声结构。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吸声结构采用三层结构,包括上层微穿孔吸声板、中层穿孔吸声板和下层空腔槽吸声板,各层之间通过龙骨连接和固定。这种通过龙骨的固定方式不但使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度,而且使各层之间存在了一层厚度等于龙骨高度的空气层。空气层的存在不但可以使上一层的声波能通过衍射作用进入下一层从而充分发挥下一层结构的吸声作用,还可以使各层之间形成耦合从而大大提高整体吸声能力。此外,加入中层穿孔吸声板后,由于其穿孔率远大于上层微穿孔板的穿孔率,两。
6、者组合后可大大拓展吸收频带宽度,并且这一层在上层微穿孔板和下层空腔槽层之间起到了过渡作用,有利于整体形成更紧密的耦合作用。这样,整个结构的综合吸声系数可达0.8左右。0005 上述三层结构中的下层空腔槽吸声板的一排腔槽采用“凸”字形截面形状,这种“凸”字形腔槽比常用的矩形腔槽能更有效的将声波困在腔内使其不断来回反射衰减。就制造工艺而言,这种形状的腔槽在加工上也是比较容易的。0006 上述三层结构中的中层穿孔吸声板的孔的形状采用蜂窝形,即正六边形。经实验比较,该形状相比其他形状的孔具有更好的吸声能力。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层板双面均作粗糙表面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综合吸声能力,其中作。
7、为外立面的上层微穿孔板的外表面不作粗糙处理以保持美观。000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吸声系数达0.8以上、结构简单、外表美观、易制说 明 书CN 204081113 U2/3页4造生产。附图说明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透视图。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各层分解透视图。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001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层空腔槽吸声板的透视图。0013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层空腔槽吸声板的侧面图。0014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层穿孔吸声板的俯视图。0015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微穿孔吸声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首先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三层板壁面吸声结构。
8、从上到下分别为上层微穿孔吸声板1、中层穿孔吸声板2、下层空腔槽吸声板3,各层之间通过龙骨4连接固定。各层板及龙骨的材料为木材,也可以是金属,如铝合金等。0017 从图3中可看出,各层之间通过龙骨4连接的方式使得各层之间存在了一层空气层5,其厚度等于龙骨的高度。空气层5的作用,一是使得声波可以充分通过衍射作用进入下一层吸声结构以便下一层吸声结构起作用,二是使三层吸声结构之间形成耦合,大大提高整体吸声能力。0018 图4和图5为下层空腔槽吸声板3的透视图和侧面图。该层由2cm厚的木板制成,沿宽度方向等间距开5个截面为“凸”字形腔槽6,这种“凸”字形的空腔可将大部分入射的声波特别是低频声波困在腔体内。
9、部进行来回的反射而无法逃离腔体,来回反射的声波通过不断的共振衰减作用最终耗尽声能,产生吸声作用。腔6的深度约为板厚度的1/2-3/4;腔6开口处的宽度约为腔底宽度的1/5-1/4,不宜太小,以便声波能充分进入腔体。经测定,采用“凸”字形空腔比采用矩形空腔的木板的吸声系数提高至少30%。如果加工条件许可,也可采用其他更加复杂的腔体形状,如茶壶型等。0019 图6为中层穿孔吸声板2的俯视图。该层由0.5cm-1cm厚的木板制成,板上等间距的开内径为1cm-2cm的正六边形孔7,板的穿孔率为15%-20%。这些蜂窝式的孔洞将木板分隔成了众多的封闭小室,阻止了空气流动,使声波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吸声效果。。
10、孔的形状也可采用圆形、正方形、正八边形等,但经实验测定相比之下正六边形的孔洞具有更好的吸声效果。由于该层的穿孔率远大于上层微穿孔板的穿孔率,两者组合后可使结构具有两个吸收峰,从而大大拓展了吸收频带宽度,解决了单微穿孔板吸声频带较窄的缺点。该层也在上层微穿孔板和下层空腔槽层之间起到了过渡作用,有利于整体形成更加紧密的耦合作用。此外,保持15%-20%的穿孔率范围可以保证未被吸收的声波得以大部分进入下一层而不被反射回去。0020 图7为上层微穿孔吸声板1的俯视图。该层由0.25cm-0.5cm厚的木板制成,板上等间距的开内径为1mm-3mm的微圆孔8,板的穿孔率为1%-3%。0021 三层吸声板以。
11、及空气层的作用叠加后,整个结构的综合吸声系数可达到0.8以上。说 明 书CN 204081113 U3/3页50022 各层之间的空气层5的厚度越厚,整体吸声效果越好。但考虑到空气层太厚容易导致结构稳定度降低,实际应用时,可取空气层厚度为0.5cm-1cm,即可保证吸声系数达0.8以上又可保证结构有足够的稳定度。龙骨与各层板间的固定方式,可用强力粘合剂胶黏,也可用钉子固定,如材料为金属,则需焊接。00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层板双面均做粗糙表面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综合吸声能力,其中作为外立面的上层微穿孔板的外表面不做粗糙处理以保持美观。说 明 书CN 204081113 U1/4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113 U2/4页7图3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113 U3/4页8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113 U4/4页9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11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