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05523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0.29CN203905523U(21)申请号 201420231487.X(22)申请日 2014.05.06E04G 23/00(2006.01)(73)专利权人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大街69号抗震园1号筑福国际(72)发明人董有 谢建明 马凯(54) 实用新型名称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属于加固改造技术领域,包括已有建筑甲、已有建筑乙、框架柱、外包钢板,牛腿、主钢梁、滑动橡胶支座,在原有框架柱上设置外包钢板,采用。
2、化学锚栓进行连接,并在钢板上焊接牛腿,应确保每层牛腿上表面标高一致,将新增主钢梁坐在牛腿上,主钢梁为工字钢,节点采用滑动橡胶支座。本实用新型采用滑动橡胶支座作为两相邻建筑的连接节点,解决了具有不同固有频率、振幅的两栋建筑在结构连接后收到地震或其他较强振动时产生结构破坏的难题。(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05523 UCN 203905523 U1/1页21.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包括相邻的已有。
3、建筑甲(1)和已有建筑乙(2),所述已有建筑甲(1)和已有建筑乙(2)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排框架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3)上设置有外包钢板(4),框架柱(3)与外包钢板(4)之间采用化学锚栓(5)进行连接,外包钢板(4)一侧焊接有牛腿(6),主钢梁(7)设置在牛腿(6)上,主钢梁(7)与牛腿(6)之间采用滑动橡胶支座(8)作为连接节点,各个主钢梁(7)之间采用井字形相互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新增连接部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钢板(4)厚度为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梁(7)为工字钢。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3)上的牛腿(6)为一层或多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牛腿(6)上表面标高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钢板(4)四个面上均交叉设置有多根化学锚栓(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梁(7)底面与滑动橡胶支座(8)顶面之间采用螺栓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锚栓(5)直径为2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连接部分(9)。
5、上铺设有钢板或混凝土预制板。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05523 U1/3页3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属于加固改造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建设规划不断求新,生产不断发展,人们对既有的各类生产、生活用房的使用功能和条件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其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样必然会有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改造的工程。0003 目前,在我国旧房改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发展和经营需要,需将相邻两建筑连接为一体,来增加使用面积或使行走方便。特别是商场、医院和学校等建筑,但考虑到两相邻建筑及新增连接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其。
6、固有频率、振幅不同,受温度、地震或其他较强的振动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形不同,两相邻建筑容易产生结构破坏,甚至发生倒塌事件。实用新型内容0004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用滑动橡胶支座作为两相邻建筑的连接节点,解决了具有不同固有频率、振幅的两栋建筑在结构连接后收到地震或其他较强振动时产生结构破坏的难题。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0006 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包括相邻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所述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排框架柱,所述框架柱上设置有外包钢板,框架柱与外包钢板之间采用化学锚栓进行连接,外包钢板一侧焊接有牛腿,主钢梁设。
7、置在牛腿上,主钢梁与牛腿之间采用滑动橡胶支座作为连接节点,各个主钢梁之间采用井字形相互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新增连接部分,从而将相邻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连接起来。0007 所述外包钢板厚度为20mm。0008 所述主钢梁为工字钢。0009 所述框架柱上的牛腿为一层或多层。进一步地,每层牛腿上表面标高一致。0010 所述外包钢板四个面上均交叉设置有多根化学锚栓。0011 所述主钢梁底面与滑动橡胶支座顶面之间采用螺栓固定。0012 所述化学锚栓直径为20mm。0013 所述新增连接部分上铺设有钢板或混凝土预制板。0014 上述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5 步骤一:根据。
8、设计图纸,首先加固框架柱的基础,以满足承担上部新增连接部分的荷载;0016 步骤二:在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相对侧的框架柱上相应设计位置设置外包钢板,并用化学锚栓将其与框架柱连接;0017 步骤三:在外包钢板一侧焊接牛腿,牛腿标高根据设计图纸确定;0018 步骤四:在牛腿上安装滑动橡胶支座,各滑动橡胶支座应准确就位,并保持在同一说 明 书CN 203905523 U2/3页4平面上,避免滑动橡胶支座出现偏心受压现象;0019 步骤五:在各滑动橡胶支座上安装主钢梁;主钢梁安装时,为防止主钢梁与滑动橡胶支座发生横向滑移,需先用木质三角垫块在主钢梁两侧临时定位支撑,待主钢梁安装工作全部完毕后拆除;0。
9、020 步骤六:将各个牛腿上的主钢梁之间采用井字形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新增连接部分,将相邻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连接起来。0021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两相邻不同建筑连接的难题,采用滑动橡胶支座不仅可使支座节点在不出现大的压缩变形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承载力,而且协同两相邻建筑的固有振幅、频率,从而消除或减小温度、变形应力对原结构的破坏,同时又可均衡下部支撑结构的受力状态,且该方法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使用时间长。附图说明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0023 图2为新增牛腿示意图;0024 图3为新增牛腿轴测图;0025 图4为节点连接示意图;0026 图中:1、。
10、已有建筑甲;2、已有建筑乙;3、框架柱;4、外包钢板;5、化学锚栓;6、牛腿;7、主钢梁;8、滑动橡胶支座;9、新增连接部分。具体实施方式0027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0028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包括相邻的已有建筑甲1和已有建筑乙2,已有建筑甲1和已有建筑乙2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排框架柱3,各个框架柱3上均设置有厚度为20mm的外包钢板4,框架柱3与外包钢板4之间采用直径为20mm的化学锚栓5进行连接,外包钢板4四个面上均交叉设置有多根化学锚栓5。外包钢板4一侧即外侧焊接有牛腿6,主钢梁7设置在牛腿6上,主钢梁7采用工字钢,主钢梁7与牛腿6之间采用。
11、滑动橡胶支座8作为连接节点,主钢梁7底面与滑动橡胶支座8顶面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各个主钢梁7之间采用井字形相互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新增连接部分9,从而将相邻的已有建筑甲1和已有建筑乙2连接起来。新增连接部分9上还可铺设钢板或混凝土预制板。其中,框架柱3上的牛腿6为一层或多层,且每层牛腿6上表面标高一致。0029 上述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0 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首先加固框架柱3的基础,以满足承担上部新增连接部分9的荷载;0031 步骤二:在已有建筑甲1和已有建筑乙2相对侧的框架柱3上相应设计位置设置外包钢板4,并用化学锚栓5将其与框架柱3连接;0032 步骤三:在外包钢板4。
12、一侧焊接牛腿6,牛腿6标高根据设计图纸确定;0033 步骤四:在牛腿6上安装滑动橡胶支座8,各滑动橡胶支座8应准确就位,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滑动橡胶支座8出现偏心受压现象;0034 步骤五:在各滑动橡胶支座8上安装主钢梁7;主钢梁7安装时,为防止主钢梁7说 明 书CN 203905523 U3/3页5与滑动橡胶支座8发生横向滑移,需先用木质三角垫块在主钢梁7两侧临时定位支撑,待主钢梁7安装工作全部完毕后拆除;0035 步骤六:将各个牛腿6上的主钢梁7之间采用井字形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新增连接部分9,将相邻的已有建筑甲1和已有建筑乙2连接起来。0036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说 明 书CN 203905523 U1/2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05523 U2/2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0552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