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543816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3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282853.4

申请日:

2014.05.29

公开号:

CN204059762U

公开日:

2014.12.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C5/16; E04C5/18

主分类号:

E04C5/16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健; 李慧军

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包括:位于施工缝区域的底筋;位于施工缝区域的面筋;定位板,定位板的上端设有供面筋插设的第一插接单元,定位板下端设有供底筋插设的第二插接单元;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定位板上设有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开口将施工缝钢筋的面筋和底筋分别固定,从而解决了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钢筋保护层、钢筋偏位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板,使得定位板位置固定,从而避免了定位板倾斜影响钢筋偏位。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施工缝区域中的底筋; 
位于施工缝区域中且位于所述底筋之上的面筋;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有供所述面筋插设的第一插接单元,所述定位板下端设有供所述底筋插设的第二插接单元;以及 
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与所述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面筋的直径对应设置;以及 
所述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与所述底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的形状呈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贯通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以及 
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为厚花纹钢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钢杆,每个所述钢杆长度为30cm至35cm。 

6.  一种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所述施工缝钢筋包括底筋和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有第一插接单元,所述定位板下端设有第二插接单元;以及 
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与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各个面筋的直径对应设置;以及 
所述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与底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的形状呈倒立的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贯通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以及 
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为厚花纹钢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钢杆,每个所述钢杆长度为30cm至35cm。 

说明书

说明书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混凝土的自身性能及其它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须留置施工缝,但是,施工缝的留置,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连续性等性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结构或构件开裂或裂断的薄弱环节,影响结构的使用,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在施工缝处,新旧两期混凝土结合面上抗拉、抗剪、抗弯强度均降低,新旧混凝土间的凝缩、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均存在差异,甚至产生裂缝,结合面上抗渗、抗冻性能降低。为保证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并防止钢筋保护层过小及钢筋偏位等问题的发生,以往施工时大多是混凝土浇筑前钢筋须做好垫垫块、使用快易收缩网在施工缝处拦截等工作,待浇筑完成后混凝土施工缝还须剔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施工成本大,且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低下,易出现钢筋偏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解决了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钢筋保护层、钢筋偏位的问题。 
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包括: 
位于施工缝区域中的底筋; 
位于施工缝区域中且位于所述底筋之上的面筋;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有供所述面筋插设的第一插接单元,所述定位板下端设有供底筋插设的第二插接单元;以及 
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与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各个面筋的直径对应设置;以及 
所述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与底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的形状呈倒立的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贯通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 
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为厚花纹钢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钢杆,每个所述钢杆长度为30cm至35cm。 
一种施工缝钢筋定位装置,所述施工缝钢筋包括底筋和面筋,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有第一插接单元,所述定位板下端设有第二插接单元;以及 
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与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各个面筋的直径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与底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的形状呈倒立的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贯通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 
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为厚花纹钢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钢杆,每个所述钢杆长度为30cm至35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特别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通过在定位装置的定位板上设有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开口将施工缝钢筋的面筋和底筋分别固定,从而解决了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钢筋保护层、钢筋偏位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板,使得定位板位置固定,从而避免了定位板倾斜影响钢筋偏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中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中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包括面筋31、底筋32、以及用于定位面筋31和底筋32的施工缝钢筋定位装置100。 
面筋31位于施工缝区域中的上半部分,包括多个并排的钢筋。 
底筋32位于施工缝区域中的面筋之下,包括多个并排的钢筋。 
施工缝钢筋定位装置100包括定位板10和支撑杆20。 
定位板10,优选为一厚花纹钢板,所述定位板10的板面上端设有供面筋31插设的第一插接单元11,所述定位板10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单元11相对应、且供底筋32插设的第二插接单元12。 
第一插接单元11,包括与面筋31中的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11的直径略微大于面筋31中的钢筋直径。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插接孔11之间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插接孔间距为10cm,每个第一插接孔孔径为18mm。 
第二插接单元12,包括与底筋32中的钢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向上拱起呈倒立U形,所述倒立U形开口贯通定位板10的下端,使得第二插接开口与地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底筋32通行的穿梭空间。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插接开口之间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插接开口间距为10cm,第二插接开口的开口端部长度为1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单元11与所述第二插接单元12平行设置,多个第一插接孔和多个第二插接开口一对一均匀配对,且任意一对相配对设置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开口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相互垂直。 
支撑杆20固定于定位板10的任意一板面上,所述支撑杆与相邻的底筋32或面筋31绑扎固定,以供插设于所述施工缝钢筋中的所述定位板10被 所述支撑杆20支撑固定,使得所述定位板10定位面筋和底筋。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20优选为四个支撑杆,均匀布置于定位板10上,其中,每个支撑杆长度为30cm。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中的定位装置的制作和安装细节进行详细说明。 
用粉笔在花纹钢板10上画出尺寸,间隔10cm为一个孔,使的钢板上的第一插接单元11和第二插接单元12对称设置,然后选择孔径为18mm的钻具,使用气焊机切开。进一步地,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钢板10,将钢板的第一插接单元11和第二插接单元12对应对接施工缝钢筋的面筋31和底筋32,为保证钢板10安装牢固,在钢板的另外一侧面焊4个支撑杆20,4个支撑杆20均垂直于钢板10设置,支撑杆长度为30cm,支撑杆与底筋或面筋绑扎后,供钢板10位置固定。更进一步地,第二插接单元12中的第二插接开口优选为U形开口,并贯通钢板10的下端部,一方面U形开口可以方便混凝土中的线管走线布局,另一方面U形开口形成供所述底筋32通行的穿梭空间,从而对施工缝的钢筋限位而防止钢筋偏移的同时也保护了线管等结构不被辗压破坏,支撑杆20的设置使得定位板10保持着与面筋31、底筋32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特别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通过在所述定位装置的定位板上设有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开口将施工缝钢筋的面筋和底筋分别固定,从而解决了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钢筋保护层、钢筋偏位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板,使得定位板位置固定,从而避免了定位板倾斜影响钢筋偏位。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5976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CN204059762U(21)申请号 201420282853.4(22)申请日 2014.05.29E04C 5/16(2006.01)E04C 5/18(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72)发明人高健 李慧军(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代理人曾耀先(54) 实用新型名称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包括:位于施工缝。

2、区域的底筋;位于施工缝区域的面筋;定位板,定位板的上端设有供面筋插设的第一插接单元,定位板下端设有供底筋插设的第二插接单元;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定位板上设有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开口将施工缝钢筋的面筋和底筋分别固定,从而解决了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钢筋保护层、钢筋偏位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板,使得定位板位置固定,从而避免了定位板倾斜影响钢筋偏位。(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

3、书3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59762 UCN 204059762 U1/1页21.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施工缝区域中的底筋;位于施工缝区域中且位于所述底筋之上的面筋;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有供所述面筋插设的第一插接单元,所述定位板下端设有供所述底筋插设的第二插接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与所述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面筋的直径对应设置;以及所述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与所述底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

4、述第二插接开口的形状呈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贯通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为厚花纹钢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钢杆,每个所述钢杆长度为30cm至35cm。6.一种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所述施工缝钢筋包括底筋和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

5、板的上端设有第一插接单元,所述定位板下端设有第二插接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与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各个面筋的直径对应设置;以及所述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与底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的形状呈倒立的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贯通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等间距设置,相邻。

6、的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为厚花纹钢板。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钢杆,每个所述钢杆长度为30cm至35c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59762 U1/3页3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背景技术0002 由于混凝土的自身性能及其它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须留置施工缝,但是,施工缝的留置,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连续性等性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结构或构件开。

7、裂或裂断的薄弱环节,影响结构的使用,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在施工缝处,新旧两期混凝土结合面上抗拉、抗剪、抗弯强度均降低,新旧混凝土间的凝缩、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均存在差异,甚至产生裂缝,结合面上抗渗、抗冻性能降低。为保证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并防止钢筋保护层过小及钢筋偏位等问题的发生,以往施工时大多是混凝土浇筑前钢筋须做好垫垫块、使用快易收缩网在施工缝处拦截等工作,待浇筑完成后混凝土施工缝还须剔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施工成本大,且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低下,易出现钢筋偏位等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

8、缝钢筋保护层及定位装置,解决了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钢筋保护层、钢筋偏位的问题。0004 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包括:0005 位于施工缝区域中的底筋;0006 位于施工缝区域中且位于所述底筋之上的面筋;0007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有供所述面筋插设的第一插接单元,所述定位板下端设有供底筋插设的第二插接单元;以及0008 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与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各个面筋的直径对应设置;以及0010 所述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与底筋对应的多个。

9、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的形状呈倒立的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贯通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0011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0012 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为厚花纹钢板。0013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钢杆,每个所述钢杆长度为30cm至35cm。0014 一种施工缝钢筋定位装置,所述施工缝钢筋包括底筋和面筋,所述定位装置,包说 明 书CN 204059762 U2/3页4括:0015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有第一插接单元,所述定位板下。

10、端设有第二插接单元;以及0016 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与所述底筋或面筋固定连接以供支撑所述定位板的支撑杆。0017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与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各个面筋的直径对应设置。0018 所述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与底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的形状呈倒立的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贯通于所述定位板的下端。0019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0020 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开口间距范围在10cm至20cm之间。0021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

11、为厚花纹钢板。0022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钢杆,每个所述钢杆长度为30cm至35cm。002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特别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通过在定位装置的定位板上设有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开口将施工缝钢筋的面筋和底筋分别固定,从而解决了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钢筋保护层、钢筋偏位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板,使得定位板位置固定,从而避免了定位板倾斜影响钢筋偏位。附图说明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中。

12、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0028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缝钢筋的定位装置中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施工缝钢筋保护层,包括面筋31、底筋32、以及用于定位面筋31和底筋32的施工缝钢筋定位装置100。0029 面筋31位于施工缝区域中的上半部分,包括多个并排的钢筋。0030 底筋32位于施工缝区域中的面筋之下,包括多个并排的钢筋。0031 施工缝钢筋定位装置100包括定位板10和支撑杆2。

13、0。0032 定位板10,优选为一厚花纹钢板,所述定位板10的板面上端设有供面筋31插设的第一插接单元11,所述定位板10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单元11相对应、且供底筋32插设的第二插接单元12。0033 第一插接单元11,包括与面筋31中的钢筋对应的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说 明 书CN 204059762 U3/3页5孔11的直径略微大于面筋31中的钢筋直径。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插接孔11之间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插接孔间距为10cm,每个第一插接孔孔径为18mm。0034 第二插接单元12,包括与底筋32中的钢筋对应的多个第二插接开口,所述第二插接开口向上拱起呈倒立U形。

14、,所述倒立U形开口贯通定位板10的下端,使得第二插接开口与地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底筋32通行的穿梭空间。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插接开口之间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插接开口间距为10cm,第二插接开口的开口端部长度为18mm。003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单元11与所述第二插接单元12平行设置,多个第一插接孔和多个第二插接开口一对一均匀配对,且任意一对相配对设置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开口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相互垂直。0036 支撑杆20固定于定位板10的任意一板面上,所述支撑杆与相邻的底筋32或面筋31绑扎固定,以供插设于所述施工缝钢筋中的所述定位板10被 所述支撑杆20支撑固定,使得所述定位板10。

15、定位面筋和底筋。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20优选为四个支撑杆,均匀布置于定位板10上,其中,每个支撑杆长度为30cm。0037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中的定位装置的制作和安装细节进行详细说明。0038 用粉笔在花纹钢板10上画出尺寸,间隔10cm为一个孔,使的钢板上的第一插接单元11和第二插接单元12对称设置,然后选择孔径为18mm的钻具,使用气焊机切开。进一步地,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钢板10,将钢板的第一插接单元11和第二插接单元12对应对接施工缝钢筋的面筋31和底筋32,为保证钢板10安装牢固,在钢板的另外一侧面焊4个支撑杆20,4个支撑杆20均垂直于钢板10设置,支撑杆长度为3。

16、0cm,支撑杆与底筋或面筋绑扎后,供钢板10位置固定。更进一步地,第二插接单元12中的第二插接开口优选为U形开口,并贯通钢板10的下端部,一方面U形开口可以方便混凝土中的线管走线布局,另一方面U形开口形成供所述底筋32通行的穿梭空间,从而对施工缝的钢筋限位而防止钢筋偏移的同时也保护了线管等结构不被辗压破坏,支撑杆20的设置使得定位板10保持着与面筋31、底筋32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003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缝钢筋保护层,特别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通过在所述定位装置的定位板上设有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开口将施工缝钢筋的面筋和底筋分别固定,从而解决了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缝处的外观质量问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钢筋保护层、钢筋偏位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撑杆支撑定位板,使得定位板位置固定,从而避免了定位板倾斜影响钢筋偏位。0040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4059762 U1/1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59762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