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注射针和液体注射装置 【发明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液体注射针和液体注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以经由皮肤的方式通过皮内、皮下或肌肉将用于活体的药液注射到活体中的液体注射针和液体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将药液注射到活体中的公知药物注射装置的一个示例。药物注射装置101包括用于注射药液的注射针102、用于支撑注射针102的支撑部分103、用于容纳药物的基本为圆柱形的主体104,以及用于注射容纳于主体104中药物的柱塞105。注射针102由具有恒定外径的空心针构成,其一端被牢牢地固定于支撑部分103上,并且能够与主体104的内部空间相通。
然而,注射针102具有大于0.3mm的外径并且注射针102较粗。因此,当注射针102刺入活体或将药液注射到活体中时患者可能会产生疼痛。另外,鉴于针的尺寸,用针刺入的想法可能会导致患者忧虑。
使用细一点的针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或忧虑也具有其固有的问题。例如,为了装配成药物注射装置而将细针固定于支撑部分是非常困难地。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由于其缺乏机械强度,因此细针可能无法刺入活体的皮肤并且可能出现端部上弯的情况。
而且,细针自然具有较小的内径,因此从容器(诸如针剂药水瓶)中抽吸药液或将药物注射到活体中可能需要非常大的力。因此,存在这样一个潜在问题即,细针可能需要更大的力以便于从容器中抽吸药液或将药物注射到活体中。
在市场上可买得到糖尿病患者所使用的用于胰岛素液(包含胰岛素的溶液)的经由皮肤自行给药的药物注射装置。这样的药物注射装置通用的最细外径为0.254mm(31G(Gage))。“Gage”为基于B.W.G(伯明翰线规)标准的号码。
遗憾的是,在使用31G针注射药液时注射阻力是较大的。这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理论上注射阻力与针直径的四次方成反比例地增加。
因此,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对于体力较弱的患者(诸如妇女、儿童或老年人)来说,由于其用于按压药物注射装置的柱塞的力量是小的,因此在经由皮下自行给药的情况中使用31G针注射药液时可能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中,患者除使用更粗的注射针外没有其他的选择,例如,使用具有0.3mm(30G)外径的注射针,这样的注射针具有较低的注射阻力,但是会更疼。
使用31G针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胰岛素溶液可能渗透皮肤中的刺孔或从针尖处泄漏。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如下后果。
由于其具有高注射阻力,因此像31G针那么细的注射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药液的注射。因此,在经由皮下给予每次注射(即,胰岛素单位)所输送的药物的全部给药量之前,患者会变得焦躁并且会将针从皮肤中拔出。
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单位都是指定的,并且每一次注射都基本要给予精确的药量。注射之后药液的泄漏意味着给予了少于所需量的药量,因此不能够提供充分的治疗效果。
在牙科处理的领域中,药物注射装置用于将麻醉剂(诸如,利多卡因)注射到患者的牙髓中。市场上出售的用于牙齿的药物注射装置的最细的注射针具有0.26mm的外径。
当使用具有0.26mm外径的牙齿用针将麻醉剂注射到患者的牙髓等等中时,会显示出较高的注射阻力。因此,装置的主体和柱塞是用金属制成的,要求具有正常、健康身体的医生来注射麻醉剂。如果将非常大的力施加到柱塞上的话,即使用这么细的针也可注射麻醉剂。
然而,由于装置和柱塞是用金属制成的,因此装置比较重并且难于操纵。如果能够减小注射阻力,就可使用更轻的材料(诸如塑料)制成装置并可用更小的力进行注射。因此,可使得用于牙齿的药物注射装置更轻以及更容易操作。
而且,如上所述,尽管较粗的注射针可减小注射阻力,但是由于它易于造成患者焦虑,因此较粗的针不是优选的。换句话说,在牙齿药物注射装置中使用较细的针减少或减轻患者的疼痛或焦虑同样是优选的。
因此,尽管非常细的针可减少或减轻患者的疼痛,然而存在这样的问题,诸如制造方面的困难、缺乏强度以及高注射阻力。因此这样的注射针也是不实用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常细的液体注射针以及装配有所述液体注射针的液体注射装置,所述液体注射针和液体注射装置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比较容易制造、提供足够的强度以及产生较小的注射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液体注射针包括用于注射液体的空心针部分和所述针部固定于其上的支撑部分,其中,所述针部包括贯穿所述支撑部分内部的锚固部分和从所述支撑部分处延伸用于在活体上形成小孔的刺入部分。所述刺入部分具有大于或等于0.1mm并且小于或等于0.25mm的远侧面外径,以及大于远侧面外径的近侧面外径。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液体注射针包括用于注射液体的空心针部分和所述针部固定于其上的支撑部分,其中,所述针部包括贯穿所述支撑部分内部的锚固部分和从所述支撑部分处延伸用于在活体上形成小孔的刺入部分。所述刺入部分具有大于远侧面外径的近侧面外径,并且所述刺入部分具有小于或等于7克力的刺入阻力。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液体注射针包括用于注射液体的空心针部分和所述针部固定于其上的支撑部分,其中,所述针部包括贯穿所述支撑部分内部的锚固部分和从所述支撑部分处延伸用于在活体上形成小孔的刺入部分。所述刺入部分具有大于远侧面外径的近侧面外径,并且所述针部在20μl/sec的稳定水流速下具有小于或等于350克力的流径阻力。
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装有上述液体注射针的液体注射装置,其中所述液体注射装置包括一个主体,所述主体具有适合于容纳所述液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支撑部分被设在主体的一个端部上。液体注射针的针部被固定于所述支撑部分上以便于与内部空间相通。
【附图说明】
从参照附图所作出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将更加明白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优点以及特征,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一种已知药物注射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例的药物注射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药物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药物注射装置的药物注射针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药物注射针的横截面图。
图6是用于刺入阻力测量的示例1所涉及的药物注射针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7A是药物注射针的侧视图,示出了该药物注射针的第一锐度角。
图7B是药物注射针的视图,示出了该药物注射针的第二锐度角。
图7C是沿图7A中的剖面线A-A所截的横截面图,其中示出了药物注射针的横截面角度。
图8是图表,示出了示例1的刺入阻力测量结果。
图9是示意图,示出了流径阻力测量系统。
图10是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依照流径阻力测量系统将针安装部分与针部相连接的方法。
图11是图表,示出了示例1的流径阻力测量结果。
图12是图表,示出了示例2-12的刺入和流径阻力测量结果。
图13是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药物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4是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药物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药物注射装置1包括药物注射针10和主体4。药物注射针10具有拥有特定形状的空心针部2和针部2的一端牢牢固定于其上的支撑部分3。主体4的形状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并且具有柱塞5插入其中的内部空间41,所述内部空间41允许柱塞5沿纵向往复移动。
通常,通过针部2将药液8从诸如药瓶的容器中抽吸到内部空间4 1中,并且通过将柱塞5推入主体4中而从针部2的尖端将药液8注射到活体中。
位于主体4一端(即,图2和图3中的左端)上的支撑部分3具有通道31,所述通道31被形成得与主体4的内部空间41相通。以密封的方式将针部2的底部固定于通道31的内表面。因此,针部2通过通道31与主体4的内部空间41相通。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分3和主体4是以整体的方式形成的。然而,还可独立地形成支撑部分3和主体4,并且通过胶合或焊接法将支撑部分3固定于主体4的端部。还可通过螺纹或装配的方法以可拆卸的方式将支撑部分3安装于主体4的端部。
在主体4的另一个端部(即,图2和图3中的右端)上,设有开口42以便于将柱塞5插入到内部空间41中。在柱塞5的尖端上设有衬垫6,所述衬垫6紧紧装配在主体4的内壁中。所述衬垫6起到密封的作用,以使得当柱塞5朝向支撑部分3移动时药液不会向后泄漏。
药液8例如是液体溶液、胶凝体或包含有药物的悬浮液。该装置适用于各种药物,只要该药物不是那种不适于皮肤吸收的药物。
可包含于该种类中的主要药物是:抗菌药、抗病毒药、疫苗、抗肿瘤药、免疫抑制药物、类固醇、抗炎药物、抗风湿药、关节炎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过敏药物、抗糖尿病药、诸如生长激素的激素药剂、骨骼钙质代谢药、维他命、血液制品、补血药、抗血栓药、降血脂药、抗心率失常药、血管舒张药、前列腺素、钙拮抗作用药物、ACE抑制剂、β阻断剂、抗高血压药、利尿剂、黄嘌呤衍生物、β促效药、止喘药、镇咳药、祛痰剂、抗胆碱能神经药、止泻药、消化药、抗溃疡药、通便药、安眠药、止痛药、退热药、感冒药、抗颠痫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中枢神经刺激剂、拟迷走神经药物、交感神经药物、止吐药、中枢兴奋药、抗帕金森病药、肌肉松弛药、抗惊厥药、麻醉剂、止痒药、偏头痛药物、低聚核苷酸、基因药物等等。
在口服时无效或功效变低的药物更适用于本申请,所述药物例如,缩氨酸、蛋白质、多糖、低聚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等。
将每次给药的药液8的注射量设定为与传统注射药物的一次给药量相等,所述给药量在大多数情况中为1ml以下,或者在0.01和2ml之间。
衬垫6是用丁基橡胶、硅橡胶、弹性体等等制成的,并且是通过模制工序制成的。支撑部分3、主体4以及柱塞5是用塑料材料(诸如聚丙烯、以及聚乙烯)制成的,并且是通过模制工序制成的。
主体4、支撑部分3以及柱塞5是部分地或全部用透明材料制成的,以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视觉检查内部空间41中所包含的药液8的量。主体4的表面具有刻度7,以使得使用者可检查所包含或已注射的药液8的量。
如图4和5中所示的,针部2具有刺入部分21和锚固部分22。刺入部分21是从支撑部分3向外突出的延伸部分并适合于刺入活体中。锚固部分22是延伸到支撑部分3内部的延伸部分,并且与通道31相连接或相通,所述通道31与主体4的内部空间41相通。
刺入部分21的尖部具有形成刀片式表面的倾斜部分21a,所述倾斜部分21a可被刺入皮肤中。通过成角度切片尖部而形成倾斜部分21a。
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外径,即,倾斜部分21a附近的刺入部分21的外径应为大于或等于0.1mm并且小于或等于0.25mm,最好为大于或等于0.1mm并且小于或等于0.23mm,更好的是大于或等于0.1mm并且小于或等于0.20mm。
出于减少对于患者的刺入疼痛的目的,将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外径的上限设定得小于常规尺寸。出于确保期望强度并抑制药液注射期间流径阻力增加的目的而设定了下限。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内径最好大于或等于0.05mm并且小于或等于0.15mm,最好为大于或等于0.05mm并且小于或等于0.13mm,更好的是大于或等于0.05mm并且小于或等于0.10mm。
在通过注射针的经皮肤刺入的工艺中,由于注射针的尖部行进到皮肤更深区域、撕裂皮肤并导致与疼痛相关的神经和血管方面的刺激和损害,因此通常会引起伤害性知觉。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将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外径选择得极小。因此,就可将刺入皮肤和撕裂活体的倾斜部分21a所导致的与疼痛相关的神经和血管方面的刺激和损害最小化。因此,刺入部分21几乎不会导致患者的刺入疼痛。
另一方面,将刺入部分21的近侧面外径选择得大于刺入部分2 1的远侧面外径。因此,可确保用刺入部分21刺入活体的足够的强度。这有助于防止使用者致使刺入部分21意外破损以及将刺入部分21遗留在活体体内。
特别地,刺入部分21的近侧面外径大于或等于0.3mm并且小于或等于2mm,最好为大于或等于0.3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5mm,更好的是大于或等于0.3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mm。
出于如上所述积极进取地减少药物注射期间流径阻力的目的,将刺入部分21的近侧面外径的下限选择得大于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外径。另外,将刺入部分21的近侧面外径的下限选择得可抑制刺入到活体内的刺入阻力。刺入部分21的近侧面内径最好应为大于或等于0.20mm并且小于或等于1.2mm,最好为大于或等于0.2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0mm,更好的是大于或等于0.25mm并且小于或等于0.8mm。
刺入部分21的总长度L0最好为大于或等于1.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5mm,更好的是大于或等于3mm并且小于或等于10mm。将总长度L0限定为从支撑部分3到刺入皮肤的倾斜部分21a的尖部的长度。
常规皮下使用或肌内给药的总长度L0通常为8到40mm。然而,出于确保期望强度并抑制药液注射期间流径阻力增加的目的,此处所选择的刺入部分总长度L0的上限比常规皮下使用或肌内给药的总长度L0短。出于实现更光滑刺入活体的目的而选择下限。
从倾斜部分21a到支撑部分3的给定长度L1的刺入部分21的外径最好大于或等于0.1mm并且小于或等于0.25mm。如果总长度L0为大于或等于1.5mm并且小于或等于5mm的话,应将L1设定为总长度L0的2/3以上,最好为总长度L0的4/5以上。如果总长度L0为大于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5mm的话,应将L1设定为总长度L0的3/5以上,或最好设定为大于或等于总长度L0的3/5并小于或等于总长度L0的4/5。
选择长度L1的下限以通过在倾斜部分21a刚刚刺入皮肤之后将刺入部分21的外径保持在小的状态下而使得刺入阻力最小化。出于确保期望强度并抑制药液注射期间流径阻力增加的目的而选择长度L1的上限。
在本实施例中刺入部分21具有:包含倾斜部分21a的远端21b,其外径大于远端21b外径的近端21d,以及位于远端21b与近端21d之间的中间部分21c。
中间部分21c的外径不断地改变,并且光滑地连接远端21b和近端21d。中间部分21c的内径朝向远端21b逐渐减小。因此,当药液8穿过中间部分21c时被加速以便于有力地流入远端21b中。
如附图中所示的,可将远端21b与近端21d都如此构成,即,使得它们在整个长度上都具有基本恒定的外径,或者如此构成,即,使得它们具有渐缩的形状。
贯穿支撑部分3内部的锚固部分22的外径与近端21d的外径相同,并且应为大于或等于0.3mm并且小于或等于2mm,最好为大于或等于0.3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5mm,更好的是大于或等于0.3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mm。
出于积极进取地减少药物注射期间流径阻力以及增加与支撑部分3之间的接合面积从而增强结合强度的目的,将锚固部分22的外径的下限选择得大于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外径。出于抑制支撑部分3外部尺寸增加的目的而选择了锚固部分22的外径的上限。因此,锚固部分22的内径最好应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20mm并且小于或等于1.2mm,最好为大于或等于0.2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0mm,更好的是大于或等于0.25mm并且小于或等于0.8mm。
或者可如此构成锚固部分22,即,使得其内径朝向支撑部分3的通道31逐渐增加。这样做将进一步减小流径阻力,以使得当药液8穿过锚固部分22时被加速以便于有力地流入近端21d中。
针部2的壁厚度的合适范围依照刺入部分21和锚固部分22的构造(诸如其外径和材料)而改变。具体地,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壁厚度为大于或等于20μm并且小于或等于50μm,并且刺入部分21的近侧面的壁厚度和锚固部分22的壁厚度为大于或等于50μm并且小于或等于400μm,最好是大于或等于50μm并且小于或等于250μm,更好的是大于或等于50μm并且小于或等于130μm。
针部2是用例如不锈钢制成的,并且是通过塑性加工工艺制成的。然而,也可用其他金属(诸如钛)或其他材料(诸如塑料)制成针部2。
针部2与支撑部分3之间的固定是通过插入成形法或胶合而实现的。由于注射针通常具有小外径,因此它与支撑部分之间的接合是较弱的并且可能会从支撑部分3处脱落下来。与这种趋势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将固定于支撑部分3的锚固部分22的外径选择为大于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外径。
换句话说,针部2通过具有大直径的锚固部分22被牢牢地固定于支撑部分3上,从而防止针部2脱落。而且,由于锚固部分22与支撑部分3之间的接合面积较大,因此易于牢固地将针部2固定于支撑部分3上。因此,尽管刺入部分21的远侧面外径是小的,还是易于制造药物注射针10和药物注射装置1。
接下来,下面将从刺入阻力的角度上描述本实施例。刺入阻力被限定为以10mm/sec的速度刺入硅橡胶片所经受的载荷。硅橡胶片为0.5mm厚,并且其硬度(由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的K6253型的橡胶硬度测试仪(硬度计)所检测的)为A50(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部分7619)。
图6是用于刺入阻力测量的示例1所涉及的针部2的放大横截面图。如图中所示的,刺入部分21的总长度L0为8mm或13mm,并且远端21b的长度L1为2.75mm。
近端21d的外径和内径分别为0.35mm和0.25mm,而远端21b的外径和内径分别为0.2mm和0.1mm。其外径和内径逐渐减小的中间部分21c的长度为3.5mm,并且由交错的长短虚线所示出的轮廓线与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50′28″。
针部2的第一锐度角α、第二锐度角φ以及截面角γ分别为8.5度、18度以及129度。如图7A中所示的,第一锐度角α为形成于交错的长短虚线所示出的远端21b的中心线与倾斜部分21a之间的底角。另外,如图7B中所示的,第二锐度角φ为形成于构成倾斜部分21a刀片表面的切割表面与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另外,如图7C中所示的,截面角γ为形成于梢剖面的两侧边缘之间的角度(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部分7864)。
作为参考点,使用在市场上可买得到的糖尿病患者用于胰岛素液的经由皮肤自行给药的药物注射装置,所述针在整个长度上具有0.254mm的恒定外径和0.125mm的恒定内径,也就是说,使用31G针。31G针的第一锐度角α、第二锐度角φ以及截面角γ分别为9度、22度以及130度。
图8是图表,示出了示例1的刺入阻力测量结果,其中竖轴和横轴分别表示载荷和位移。如从图8中可示出的,在表示最大载荷的顶点的区域中,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针部2的刺入阻力明显小于常规31G针的刺入阻力。
可从图表中看出,常规针31G的刺入阻力的最大值为8.4gf(克力)(82.3mN),这样就超过了8gf(78.4mN),而针部2的刺入阻力的最大值为6.4gf(62.7mN),这样就小于7gf(68.6mN)。这证明,与31G针相比较,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针部2在刺入阻力方面具有出众的特征,因此能够减小对于患者的刺入疼痛。
接着,下面将从路径阻力的角度上描述本实施例。路径阻力被定义为用水维持20μl/sec的恒定流速所需的驱动力。如图9中所示的,流径阻力的测量系统具有:容纳作为用于测试液体的水90的容器91、用于在压力下输送吸入水90的泵92、用于记录泵92的排出压力(即,驱动力)的记录器93、以及用于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针部的针安装部分94,其中为所述针部测量刺入阻力。
更具体地,水90是通过反渗透膜所产生的纯净水,泵9 2为通常用于高速液相层析的计量泵。用螺丝以可拆卸的方式将针安装部分94与针部相连接。
具体地,如图10中所示的,通过粘合剂等等将针部与具有内螺纹部分96的已知针头接口97相连接,并且内螺纹部分96被旋拧于形成于针安装部分94上的外螺纹部分95。外螺纹部分95包括中空管部分95a,所述中空管部分95a被插入到针部的近端中以便于将水90引入到针部中。
记录器93在泵92的流量保持在20μl/sec的稳定状态下记录泵92的排出压力。
为刺入阻力测量中所使用的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同一个针部2(示例1)执行流径阻力的测量,并且也相对于两种参考注射针执行流径阻力的测量。一个参考注射针为31G针,所述31G针与如上所述刺入阻力测量中所使用的注射针相同,而另一个参考注射针为33G针,所述33G针在整个长度上都具有0.203mm的恒定外径和0.105mm的恒定内径,所述外径与刺入部分21的远端21b的外径相等。
图11是图表,示出了示例1的流径阻力测量结果。如可从图表中看出的,31G针的流径阻力约为272gf(2.67N),33G针的流径阻力约为690gf(6.76N),而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针部2的流径阻力约为245gf(2.40N) 。
因此,尽管针部2的远端21b的外径与33G针的外径相等,但是针部2的流径阻力小于33G针的流径阻力的一半(即,350gf(3.43N))。
更具体地,33G针具有近似于31G针2.5倍的流径阻力,而针部2具有近似于31G针0.9倍的流径阻力。这样,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针部2具有比31G针和33G针更好的流径阻力特征。
图12是图表,示出了具有不同尺寸的示例2-12的刺入和流径阻力测量结果。如从这些结果中可看出的,其中一个注射针示例具有等于7.1gf的刺入阻力,而其中另一个注射针示例具有7gf的刺入阻力,而所有其他的注射针示例都具有小于7gf的刺入阻力。另外,所有的注射针示例都具有小于350gf的路径阻力。因此注射针示例都具有出众的特征。
接下来,将描述使用药物注射装置1的方法。直接或通过橡皮塞将药液8从诸如药瓶的容器中抽吸到药物注射装置1的主体4的内部空间41中。接着,针部2的刺入部分21用于以经由皮肤的方式在患者的身体中形成小孔,所述小孔是药液注射的目标。刺入部分21的远端21b比常规注射针细。因此,可减小对于与疼痛相关的神经和血管的刺激以及减小对于神经和血管的破坏,从而可更少产生疼痛。
通过按压柱塞5,内部空间41中的药液经由支撑部分3的通道31、锚固部分22以及针部2的刺入部分21被注射到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中,例如皮内、皮下部、肌肉、黏膜或各种内脏器官中。
由于其外径较大,因此锚固部分22与支撑部分3之间具有充分的接合力。因此不存在锚固部分2 2从支撑部分3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而且,由于其外径较大,因此刺入部分21的近端21d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可避免刺入部分21破裂。
锚固部分22和刺入部分21的近端21d的内径是相当大的。因此,使得锚固部分22和刺入部分21的流径阻力最小化。因此按压柱塞5及推出药液8所需的力较小并且可光滑地执行药液8的注射从而改进了药液8的注射。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概念的情况下可进行改变和修正。例如,刺入部分21的远端21b的形状并非必须是在整个长度上都具有恒定的外径。例如,远端21b可具有如图13中所示出的渐缩的形状。沿远端21b的轴的横截面的剖面线可为直线或逐渐弯曲的线。
如图14中所示的,刺入部分21的外径可从近端21d朝向倾斜部分21a逐渐减小。沿刺入部分21的轴的横截面的剖面线可为直线或逐渐弯曲的线。
与那种在远端21b的整个长度上外径基本为恒定的结构相比较,图13和图1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允许倾斜部分21a附近的远端21b的外径更小,从而可减小患者的刺入疼痛。
而且,由于远端21b的内径朝向倾斜部分21a逐渐减小,因此当药液8通过远端21b时被加速,从而更有力地流出倾斜部分21a。
尽管上面所描述的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把药物注射针10描绘成只有一个刺入部分21,但是也可将其布置为具有多个刺入部分的形式。在这种布置下,可增加药液8的注射量,由于药液8被更有效地分配到活体的各个部位中,因此可期望实现药物的更有利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的,与已知现有技术实践相比较,可将刺入部分的远端的外径制造得更小。为此,可减小刺入部分对于与疼痛相关的血管和神经所造成的刺激和破坏。因此,可降低患者的疼痛。刺入部分的近侧面外径大于远侧面的外径,因此可保证或确保用刺入部分在活体中形成小孔的足够强度。因此,可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由于例如刺入部分的损坏而导致不能形成小孔。
由于与已知设计相比较,穿过支撑部分的锚固部分的外径具有较大的直径,因此增大了锚固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的接合面积,从而可将锚固部分更牢固地固定于支撑部分上。因此,尽管刺入部分的远端的外径相当小,但还是可更容易地制造液体注射针和液体注射装置。
另外,由于将刺入部分的近端和锚固部分的内径制造得较大,因此可减小液体注射到活体中的注射期间的流径阻力。这可减小注射液体所需的力,并且可改进液体到活体中的注射。
在前面的说明书中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原理、优选实施例和操作模式。然而,不应将所要保护的本发明理解为局限于所披露的具体实施例。而且,应将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看作是例证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通过其他的等效实施例作出改变和变化。因此,明显看出,本发明包含如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变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