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54286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2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4566.0

申请日:

2003.11.04

公开号:

CN1498572A

公开日:

2004.05.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7J27/00; A47J36/16

主分类号:

A47J27/00; A47J36/16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北木宏; 加古小居; 浮田和宏; 久保雅史; 林田幸雄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2.11.08 JP 2002-3251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立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锅的内底部装上箅子后进行煮饭的电饭煲中,本发明旨在使煮饭时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从而提高煮饭性能,同时消除做成的饭的口感不一现象。锅(3)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在电饭煲煲体(1)内,锅(3)的内底部上装有箅子(12)。箅子(12)通过支脚部分(15)进行支撑,通过米托架(13)将放入锅(3)中的米与锅(3)的底部相分离。米托架(13)上除外缘部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14),锅(3)的侧面部分(5)与米托架(13)的外缘部分相互顶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饭煲煲体; 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饭煲煲体内的锅;和 安装在所述锅的内底部上的箅子, 所述箅子具有支撑所述箅子的支脚部分、和将放入所述锅 中的米与所述锅的底部相分离的米托架,所述米托架上在除了 外缘部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所述锅 的侧面部分与所述米托架的外缘部分相互顶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具 有从底部略呈垂直地向上延伸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箅子的 支脚部分设在米托架的外缘部分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箅子的米 托架上表面设在锅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的上端的下方。
4: 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饭煲煲体; 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饭煲煲体内的锅;和 安装在所述锅的内底部上的箅子, 所述箅子具有使放入所述锅中的米与所述锅的底部相分离 的米托架,所述米托架上除了外缘部分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 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所述米托架搭置在从所述锅的侧面部 分略呈水平地向外侧方向延伸的略呈水平的部分上。
5: 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锅由磁性材料制成,箅子朝向所述锅底的面上设 有磁铁式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锅与所述箅子固定住。

说明书


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锅的内底部装上箅子(即设有网眼且能起到间隔作用的器具)后进行煮饭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图11中的锅截面图示出了现有的这种电饭煲的煮饭状态。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1中所示,锅21的底部以可装拆的方式装有箅子22,箅子22通过搭置在锅21的底部的支脚部分23加以支撑,并设有使放入的米与锅21的底部分离的米托架24。支脚部分23向下方突出,用于将米托架24支撑成水平状态。米托架24的外缘顶住锅21的内壁面,其上设有水可以通过但米不可以通过的网格状多孔部分25。

    在用上述结构进行煮饭时,米放置在箅子22的米托架24上,米托架24的下方即箅子22与锅21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26中成为充填了水地状态,空间部分26中的水由加热装置煮沸,从而将生米煮成熟饭。另外,水分蒸发完以后,空间部分26中则成为空气层,进行辐射加热。

    本发明的先有技术文献为:日本专利公开特开平4-166111号公报(第1-4页,图1~4)。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结构中,在煮饭过程中箅子22与锅21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26充填的水发生沸腾从而进行对流时,存在着支脚部分23将妨碍这样的对流的问题。由于这一原因,在煮饭过程中对流不能很好地传递到米上,使得煮饭性能下降,同时还存在着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问题。

    同时,由于网格状多孔部分25一直设置到了锅21的侧面部分27附近,沿锅21的侧面部分27进行的对流将变得过强,锅21的底部中心附近产生的对流也将被吸引到锅21的侧面部分27处,使得锅21的底部产生的对流不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使得煮饭性能下降,做成的米饭也会口感不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先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使煮饭时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提高煮饭性能,并使做成的饭口感均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锅以可装拆的方式装在电饭煲煲体内,锅的内底部上装有箅子,箅子通过支脚部分进行支撑,通过米托架将放入锅中的米与锅的底部分离,在米托架上除了外缘部分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置米粒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锅的侧面部分与米托架的外缘部分相互顶住。

    这样一来,煮饭时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煮饭性能能够提高,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现象也能消除。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中所述的发明包括:电饭煲煲体;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饭煲煲体内的锅;以及装在所述锅的内底部上的箅子。所述箅子具有支撑所述箅子的支脚部分以及将放入所述锅内的米从所述锅的底部分离的米托架。所述米托架上除了外缘部分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米通不过去许多小孔,所述锅的侧面部分与所述米托架的外缘部分互相顶住。这样,煮饭时箅子与锅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中充填的水沸腾时,沿锅的侧面部分的对流能被抑制,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煮饭性能能够提高,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现象也能消除。

    第2方案中所述的发明为,在第1方案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的锅具有从底部略呈垂直地向上延伸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箅子的支脚部分设在米托架的外缘部分上,从而不妨碍煮饭时箅子与锅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充填的水沸腾时发生的对流,使之能很顺畅地流动,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煮饭性能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现象也能消除。

    第3方案中所述的发明为,在上述第2方案中所述的发明中,将算子的米托架上表面设置在比锅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的上端的下方,这样可以使煮饭时箅子与锅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中充填的水沸腾时产生的对流稳定化,煮饭性能能够提高,同时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现象也能消除。

    第4方案中所述的发明中的电饭煲包括:电饭煲煲体;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饭煲煲体内的锅;以及装在所述锅的内底部上的箅子。所述箅子具有使放入所述锅中的米与所述锅的底部分离的米托架,所述米托架上除了外缘部分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所述米托架载置在从所述锅的侧面部分略呈水平地向外侧方向延伸的略呈水平的部分上。这样,煮饭时箅子与锅底之间的空间部分中充填的水沸腾时发生的对流不会受到妨碍,能够很顺畅地流动,并且,由于在米托架上的外缘部分附近没有设置小孔,因此沿锅的侧面部分进行的对流能够抑制,煮饭时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中,煮饭性能能够提高,做成的饭的口感不一的现象能够消除。

    第5方案中所述的发明为,在上述第1~4方案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的锅由磁性材料制成,箅子朝向所述锅底的面上设有磁铁式固定装置,将所述锅与所述箅子进行固定。由于箅子与锅底之间能牢固地进行固定,箅子的摇晃能够抑制,产生稳定的对流,能将煮饭性能的差异抑制在最少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电饭煲的截面图。

    图2(a)为安装在该电饭煲的锅中的箅子上设置的小孔的一种例子。

    图2(b)为安装在该电饭煲的锅中的箅子上设置的小孔的另一种例子。

    图3为该电饭煲的锅中安装上箅子后的状态下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电饭煲的锅中装上箅子后的状态下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

    图5为表示该电饭煲的另一种锅内装上箅子后的状态下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电饭煲的锅中装上箅子后的状态下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电饭煲的锅中装上箅子后的状态下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

    图8为电饭煲的另一种锅中装上箅子后的状态下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电饭煲的锅中装上箅子后的状态下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

    图10(a)为一种电饭煲箅子的斜视图,图10(b)为该电饭煲箅子的另一例子的斜视图。

    图11为表示现有的电饭煲的锅中装上算子后的截面图。

    在上述附图中,参考符号1为电饭煲煲体,3为锅,5为侧面部分,12为箅子,13为米托架,14为小孔,15为支脚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中所示,电饭煲煲体1制成大致呈圆筒状,上部制成开口状。该电饭煲煲体1的内部设有锅的收容部分即保护框2,此保护框2的内部以可装可拆的方式设置有锅3,锅3的内壁面上印有水位线。保护框2的外侧上设置有对锅3的底部进行加热的内侧锅加热线圈4和对锅3的底部和侧面部分5的连接曲面部分进行加热的外侧锅加热线圈6。加热控制装置7控制供给到内侧锅加热线圈4及外侧锅加热线圈6上的高频电能。

    电饭煲煲体1的上部开闭自如地设置有盖体8,盖体8的下部设有盖加热板9,盖加热板9的上方设有对盖加热板9进行加热的盖加热线圈10和使锅3内的蒸气排出的蒸气口11。通过使煮饭过程中发生的锅3内的蒸气从蒸气口11排向外部,煮饭时多余的水分能够排出,同时也能防止锅3内的内压上升。

    箅子12以可装拆的方式装在锅3的内底部,该箅子12具有使放入锅3中的米与锅3的底部相分离的米托架13,该米托架13上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14。小孔14设在除了米托架13的外缘附近之外的位置上,换句话说米托架13的外缘附近不设置上述小孔14,米托架13的外缘抵住锅3的侧面部分5。支脚部分15向箅子12的下方突出,支撑住箅子12,并且是将米托架13支撑在水平状态。

    这里,如图2(a)中所示,考虑到容易清理即饭粒掉入小孔14中间时要容易除去,小孔14的形状设为圆形,其最小直径最好在2.0mm以上。另外,如图2(b)中所示,小孔14的形状为细长的缝隙状,同样也是考虑到容易清理的情况,这些缝隙状小孔14的最小宽度值最好在2mm以上。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米被放置在箅子12的米托架13上,其下方即箅子12和锅3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16用水充填。煮饭开始后,随着煮饭工程的进行,空间部分16中的水因被内侧锅加热线圈4及外侧锅加热线圈6加热而沸腾,如图3的箭头所示将发生对流。

    如图3中所示,米托架13的外缘部与锅3的侧面部分5的接触部分附近主要由外侧锅加热线圈6进行加热,而锅3的中心部附近主要由内侧锅加热线圈4进行加热。这样,空间部分16内充填的水会发生沸腾,进行对流。这里,由于小孔14如上所述的那样被设置在除了米托架13的外缘部附近之外的位置上,亦即在米托架13的外缘部附近未设有小孔14,故产生的对流不会沿锅3的侧面部分向上泄漏,而是被引导至最近的小孔14的方向。这样,与现有的电饭煲相比,沿锅3的侧面部分5方向进行的对流的势头将被抑制。

    另外,由内侧锅加热线圈4对锅3的底部的中心部附近进行加热而发生的对流与上述的被引导至小孔14方向的对流之间将发生干涉,从而被增强。这样,产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递到米的上部,从而能够提高煮饭性能,并且能解决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问题。另外,从经验上来讲,米托架13的外围10mm内不设小孔14的话更能发挥上述效果。

    另外,随着煮饭的进行,空间部分16中的水分将蒸发掉,箅子12与锅3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16中将形成空气层。此时,对于锅3中的米而言,从下部主要由内侧锅加热线圈4以该空气层为媒体进行辐射加热,从上部由盖加热线圈10以米与盖加热板9之间的空气层为媒体进行辐射加热。这种上、下两个方向的辐射加热能达到使米被均匀地蒸熟的效果。

    另外,由于锅3内的米与锅3的内底部不接触,锅3的内底部处不会发生米饭烧焦的情况。同样,保温时也不会发生烧焦的现象。并且,在保温的温度调整过程中,由于有从上、下两个方向的辐射加热效果,不会发生米饭的温度差异,保温性能能够提高。

    (实施例2)

    如图4中所示,锅3a的侧面部分5具有从底部略呈垂直地向上延伸的垂直侧面部分17,支撑箅子12a的支脚部分15a设在米托架13的外缘部,抵住锅3a中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17。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其中,将箅子12a设置在锅3a中、煮饭、保温时的工作情况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动作相同,故省略对其的说明。

    由于支撑箅子12a的支脚部分15a设置在米托架13的外缘上,支脚部分15a将不会妨障箅子12a与锅3a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16中发生的对流,从而使对流能顺利地流动。

    另外,箅子12a的支脚部分设在15a米托架13的外缘部分的全部周长上的话,支脚部分部分15a将与锅3a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17的全部周长进行接触,箅子12a能稳定地固定在锅3a上,箅子12a的摇晃能减少到最小限度,从而能产生稳定的对流。这样,对流就能很好地传递到锅3a内的米上,从而提高煮饭性能,并使做成的饭口感均一。

    另外,如图5中所示,从锅3b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17的上端起,将锅3b的开口方向的内壁面的直径做得比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17的直径大的话,由于外侧锅加热线圈6的加热作用,在米托架13的上方如箭头所示的那样将产生从锅3b的侧面部分指向锅3b的中心部分的对流。这样的对流也能很好地传递到锅3b的上层部分的米中,从而能提高煮饭性能。

    (实施例3)

    如图6中所示,箅子12c的米托架13的上表面设在锅3c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17的上端的下方。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其中,箅子12c在锅3c中的安装、煮饭和保温等工作情况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米托架13的高度超过锅3c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17的上端时,箅子12c的外裙部分将成为障碍,附近的对流就不能很好地流动,这将会引起煮饭性能的下降。

    同时,箅子12c与锅3c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16的容积太大时,米的上部可能未浸在水中就进行煮饭,这样就存在着为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将电饭煲的允许煮饭量设定得小一些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箅子12c的米托架13的高度设置在锅3c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17的上端之下,既能使煮饭时箅子12c与锅3c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16中充填的水沸腾时产生的对流稳定化,从而提高煮饭性能,并且消除做成的饭的口感不一的现象,又能不减少电饭煲的容许煮饭量。

    (实施例4)

    如图7中所示,锅3d具有从锅3d的侧面部分5略呈水平地向外侧方向延伸的略显水平部分18,箅子12d制成略成圆板状。锅3d中设有将米与锅3d的底部分离的米托架13,米托架13上除了外缘部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14,箅子12d的米托架13搭载在锅3d中的略显水平部分18上。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其中,箅子12d在锅3d中的设置、煮饭和保温等操作情况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省略对其的说明。

    米托架13的箅子12d由于搭置在锅3d的略显水平部分18上,箅子12d与锅3d的内底部不接触就能够支撑在锅3d内,从而不会妨碍煮饭时箅子12d与锅3d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16中充填的水沸腾时产生的对流,使之能顺利地流动。

    如图中所示,米托架13的外缘部分与锅3d的略显水平部分18接触的位置附近主要由主外侧锅加热线圈6进行加热,锅3d的中心部附近主要由内侧锅加热线圈4进行加热,这样,空间部分16中的水将会沸腾,产生对流。

    另一方面,由于米托架13上除了外缘部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14,亦即外缘部附近未设置小孔14,产生的对流不会沿锅3d的侧面部分5漏入上部,而是被导向最靠近的小孔14k的方向。因此,与现有的电饭煲相比,沿锅3d的侧面部分5进行的对流的势头将被抑制。

    另外,由内侧锅加热线圈4的加热作用在锅3d的底部的中心部附近发生的对流与被引导至上述小孔14的对流互相干涉,从而被加强。这样一来,产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的上部,煮饭性能能得到提高,并且可以消除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现象。另外,从经验上讲,如果在米托架13的外围10mm内不设小孔14的话,更能发挥上述效果。

    另外,如图8中所示,通过将锅3e的从略显水平部分18的最外缘部分朝向开口方向的内壁的直径设置成要比锅3e的侧面部分5的直径大,在外侧锅加热线圈6的加热作用下在米托架13的上方将产生从锅3e的侧面部分5朝向锅3e的中心部的对流。这样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锅3e的上层部的米上,煮饭性能能够得到提高。

    (实施例5)

    如图9中所示,锅3f由不锈钢板等磁性材料制成,箅子12f朝向锅底的面15f上设有磁铁式固定装置19,将锅3f与箅子12f固定住。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其中,箅子12f在锅3f中的设置、煮饭和保温等操作情况与上述实施例1中相同,故省略对其的说明。

    通过在箅子12与锅底相对的面15f上设置磁铁式固定装置19,将锅3f与箅子12f加以固定,煮饭时箅子12f与锅3f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16中充填的水沸腾时,箅子12f能牢牢地固定在锅3f的底部,从而抑制箅子12f的摇晃,产生稳定的对流,将煮饭性能的差异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另外,如图10(a)、(b)中所示,通过在箅子12f的米托架13上配设把手20,箅子12f在锅3f上的装拆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能够提高使用方便程度。另外,图10(a)、(b)中省略了米托架上设置的小孔。

    举例来说,可以如图10(a)中所示的那样将把手20设置成从米托架13上方凸出并与之成一体化,或者如图10(b)中所示的那样将把手20设置在米托架13的中央,并为了使把手20容易抓住将把手20的周边的米托架13设置成凹进状态。制造时成本性能比前者比较优异,但后者在盛饭或者想把变硬的饭揉碎时,不会发生把手20与饭勺碰撞的情况,使用性能比较优异。

    纵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案中所述的发明的话,锅的内底部装有箅子,箅子的米托架上除了外缘部分附近之外的位置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锅的侧面部分与米托架的外缘部分相接触。这样,煮饭时在箅子与锅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中充填的水沸腾时,能够抑制沿锅的侧面部分产生的对流,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煮饭性能能够提高,同时能够消除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现象。

    另外,如果采用第2方案中所述的发明的话,锅具有从底部略呈垂直地向上延伸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通过将箅子的支脚部分设置在米托架的外缘部分上,煮饭时箅子与锅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中充填的水沸腾时产生的对流不会受到妨碍,使之能很好地流动,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煮饭性能能够提高,同时能够使做成的饭无口感不一的现象。

    另外,如果采用第3方案中所述的发明的话,通过将箅子的米托架上表面设置在锅的略呈垂直的侧面部分的上端之下,可以使煮饭时箅子与锅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部分中充填的水沸腾时产生的对流稳定化,从而能够提高煮饭性能,同时能够使做成的饭无口感不一的现象。

    另外,如果采用第4方案中所述的发明的话,通过将箅子设置在锅的内底部上,箅子的米托架上除了外缘部分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米托架搭载在从锅的侧面部分在略呈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延伸的略显水平的部分上,煮饭时箅子与锅底之间的空间部分中充填的水沸腾时产生的对流不会受到妨碍,能够很好地流动。并且,由于米托架的外缘部分附近的位置上没有设有小孔,沿锅的侧面部分进行的对流可以抑制,煮饭时锅内产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煮饭性能能够提高,做成的饭口感不一的情况也可以消除。

    另外,如果采用第5方案中所述的发明的话,通过将锅由磁性材料制成,箅子朝向锅底的面上设有磁铁式固定装置将锅与箅子固定住,箅子能牢固地固定在锅底上,箅子的摇晃可以抑制,从而产生稳定的对流,并且将煮饭性能的差异抑制在最少范围内。

电饭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饭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饭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饭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饭煲.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锅的内底部装上箅子后进行煮饭的电饭煲中,本发明旨在使煮饭时锅内发生的对流能很好地传达到米上,从而提高煮饭性能,同时消除做成的饭的口感不一现象。锅(3)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在电饭煲煲体(1)内,锅(3)的内底部上装有箅子(12)。箅子(12)通过支脚部分(15)进行支撑,通过米托架(13)将放入锅(3)中的米与锅(3)的底部相分离。米托架(13)上除外缘部附近之外的位置上设有米通不过去的许多小孔(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