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542854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5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90571.6

申请日:

2014.07.15

公开号:

CN203947482U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17/18

主分类号:

E02D17/18

申请人: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焦文海; 徐跃; 朱军祚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历城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1号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杨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包括砂石基础层,砂石基础层的顶面覆盖有原沟槽土层,管道位于砂石基础层和原沟槽土层的中间;原沟槽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顶面覆盖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砂石基础层的厚度为135-145cm,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60-180cm,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50-60c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管道无需埋设很深即可达到管道抗浮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施工快捷,节省埋设成本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砂石基础层,砂石基础层的顶面覆盖有原沟槽土层,管道位于所述砂石基础层和原沟槽土层的中间;所述原沟槽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顶面覆盖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
其中,管道的下半部分埋设于砂石基础层中,管道的底部切面距离砂石基础层的距离为15-25cm,包覆管道的砂石基础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5%;
管道的上半部分埋设于原沟槽土层中,包覆管道的正上方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85%,两侧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0%;
所述砂石基础层的厚度为135-145cm,所述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60-180cm,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所述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所述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50-60cm。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底部切面距离砂石基础层的距离为20c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基础层的厚度为140cm;所述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70c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和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压实度均不低于90%。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
背景技术
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为了缩短管线的长度和埋设成本,减小工程投资,很多长距离的输送管道通常会沿着河道边缘或跨河布置。但由于管道受工艺及地质条件因素的制约,通常管道上方的覆土厚度不会很厚,当河道洪水期时,河水水位上涨,对管道形成较大的浮力,无法满足管道的抗浮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适用于河道底部的管道铺设,能够满足管道的抗浮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施工快捷,节省埋设成本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包括砂石基础层,砂石基础层的顶面覆盖有原沟槽土层,管道位于所述砂石基础层和原沟槽土层的中间;所述原沟槽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顶面覆盖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
其中,管道的下半部分埋设于砂石基础层中,管道的底部切面距离砂石基础层的距离为15-25cm,优选为20cm;包覆管道的砂石基础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5%;
管道的上半部分埋设于原沟槽土层中,包覆管道的正上方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85%,两侧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0%;
所述砂石基础层的厚度为135-145cm,优选为140cm;所述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60-180cm,优选为170cm;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所述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所述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50-60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和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压实度均不低于9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管道无需埋设很深即可达到管道抗浮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施工快捷,节省埋设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砂石基础层;2-原沟槽土层;3-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4-混凝土层;5-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6-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直径为2400mm的输水管道的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包括砂石基础层1,砂石基础层1的顶面覆盖有原沟槽土层2,管道6位于所述砂石基础层1和原沟槽土层2的中间;所述原沟槽土层2的顶面覆盖有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3;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3的顶面覆盖有混凝土层4;所述混凝土层4的顶面覆盖有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5;
其中,管道6的下半部分埋设于砂石基础层1中,管道6的底部切面距离砂石基础层1的距离为20cm;包覆管道的砂石基础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5%;
管道6的上半部分埋设于原沟槽土层2中,包覆管道6的正上方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85%,两侧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0%;
所述砂石基础层1的厚度为140cm;所述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70cm;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所述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所述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748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9CN203947482U(21)申请号 201420390571.6(22)申请日 2014.07.15E02D 17/18(2006.01)(73)专利权人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历城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1号楼(72)发明人焦文海 徐跃 朱军祚(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代理人杨琪(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包括砂石基础层,砂石基础层的。

2、顶面覆盖有原沟槽土层,管道位于砂石基础层和原沟槽土层的中间;原沟槽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顶面覆盖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砂石基础层的厚度为135-145cm,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60-180cm,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50-60c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管道无需埋设很深即可达到管道抗浮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施工快捷,节省埋设成本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

3、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7482 UCN 203947482 U1/1页21.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砂石基础层,砂石基础层的顶面覆盖有原沟槽土层,管道位于所述砂石基础层和原沟槽土层的中间;所述原沟槽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顶面覆盖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其中,管道的下半部分埋设于砂石基础层中,管道的底部切面距离砂石基础层的距离为15-25cm,包覆管道的砂石基础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5;管道的上半部分埋设于原沟槽土层中,包覆管道的正上方的原沟槽。

4、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85,两侧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0;所述砂石基础层的厚度为135-145cm,所述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60-180cm,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所述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所述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50-60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底部切面距离砂石基础层的距离为20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基础层的厚度为140cm;所述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70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和第二原沟槽土压。

5、实回填层的压实度均不低于90。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47482 U1/2页3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背景技术0002 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为了缩短管线的长度和埋设成本,减小工程投资,很多长距离的输送管道通常会沿着河道边缘或跨河布置。但由于管道受工艺及地质条件因素的制约,通常管道上方的覆土厚度不会很厚,当河道洪水期时,河水水位上涨,对管道形成较大的浮力,无法满足管道的抗浮要求。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适用于河道底部的管道铺设,能够满足管道的抗浮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施工快捷,节省埋设成本的优。

6、点。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包括砂石基础层,砂石基础层的顶面覆盖有原沟槽土层,管道位于所述砂石基础层和原沟槽土层的中间;所述原沟槽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顶面覆盖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面覆盖有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0006 其中,管道的下半部分埋设于砂石基础层中,管道的底部切面距离砂石基础层的距离为15-25cm,优选为20cm;包覆管道的砂石基础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5;0007 管道的上半部分埋设于原沟槽土层中,包覆管道的正上方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85,两侧的原沟槽土层的压。

7、实度不低于90;0008 所述砂石基础层的厚度为135-145cm,优选为140cm;所述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60-180cm,优选为170cm;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所述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所述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50-60cm;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和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压实度均不低于90。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1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管道无需埋设很深即可达到管道抗浮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施工快捷,节省埋设成本等优点。附图说明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的示意图。0013 其中,1。

8、-砂石基础层;2-原沟槽土层;3-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4-混凝土层;5-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6-管道。具体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203947482 U2/2页40014 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0015 实施例10016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直径为2400mm的输水管道的穿河道管道回填结构,包括砂石基础层1,砂石基础层1的顶面覆盖有原沟槽土层2,管道6位于所述砂石基础层1和原沟槽土层2的中间;所述原沟槽土层2的顶面覆盖有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3;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3的顶面覆盖有混凝土层4;所述。

9、混凝土层4的顶面覆盖有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5;0017 其中,管道6的下半部分埋设于砂石基础层1中,管道6的底部切面距离砂石基础层1的距离为20cm;包覆管道的砂石基础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5;0018 管道6的上半部分埋设于原沟槽土层2中,包覆管道6的正上方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85,两侧的原沟槽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0;0019 所述砂石基础层1的厚度为140cm;所述原沟槽土层的厚度为170cm;所述第一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所述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所述第二原沟槽土压实回填层的厚度为60cm。0020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说 明 书CN 203947482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47482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