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鞋.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54265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1633.3

申请日:

2003.10.24

公开号:

CN1498560A

公开日:

2004.05.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A43B 7/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郑庆生变更后:郑庆生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2202 北京市昌平南口镇十二区87号变更后:102202 北京市昌平区1027信箱|||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3B7/00; A43B13/14; A43B13/04

主分类号:

A43B7/00; A43B13/14; A43B13/04

申请人:

郑庆生;

发明人:

郑庆生

地址:

102202北京市昌平南口镇十二区87号

优先权:

2002.10.30 CN 02146395.6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健身鞋,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其特征是鞋底呈前高后低、外高内低的态势,使穿着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脚的前掌高于后跟,脚的外侧高于内侧,强制人体的重心后移至脚的内后端,迫使腰背肌肉的张力重新调整,使脊柱自然伸直,经常穿着能纠正不良站姿和行姿、强化腰背肌肉,预防、缓解、治疗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疗效稳定不易复发,对成年人的减肥也有一定效果,对妇女产后的体形恢复和青少年的体形矫正效果更佳。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且前掌和/或后 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 后端平均承重高度为3-25毫米。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掌前部位外侧是连续过渡的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左侧(左脚)鞋底的后端平均承 重高度高于或低于右侧(右脚)鞋底的后端平均承重高度。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右侧(右脚)鞋底的后倾角度可 大于或小于左侧(左脚)鞋底的后倾角度。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部位上的鞋帮高度在90 毫米以下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是用热塑弹性体制作的。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材质为聚氨脂。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部分是加长,并呈弧形 上翘的形态。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部位横断面为内偏圆底型。 10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腰档部位前部外侧是连续过渡的。

说明书


一种健身鞋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鞋,更具体的说,涉及鞋底前掌和后端相对平均承重高度变化的健身鞋。

    为叙述上的方便,将鞋的鞋底部分,按其承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平行的七段,自前至后各段名称及其前后长度占鞋底的前后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前端,12%;掌前,12%;前掌,16%;掌后,10%;腰挡,25%;后掌,13%和后端,1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过程中,还使用国际申请PCT/CN99/00134的以下术语:

    术语“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地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前掌内外侧指以前掌和掌前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左右两侧;

    后端内外侧指以后端和后掌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左右两侧;

    按此划分,右脚的右侧为外侧左侧为内侧,左脚的左侧为外侧右侧为内侧。即,脚的拇指所在一侧为内侧,脚的第五指所在一侧为外侧。

    术语“前掌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前掌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前掌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前掌的外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后端的内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后端的外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上述所提到的平均承重高度是通过加权平均法,以平方厘米为取样单位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鞋底的后倾角度是指当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向后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以前掌内、外侧分界线的中点和后端内、外侧分界线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前掌和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位置,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鞋底的后倾角度。

    前掌内倾角度是指当前掌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前掌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前掌向内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作前掌内、外侧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以该垂直平分线在内外两侧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位置,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前掌内倾角。

    后端内倾角度是指当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后端向内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作后端内、外侧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以该垂直平分线在内外两侧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前掌内倾角。

    国际申请PCT/CN99/00134所公布的健身鞋虽然对调整人体的不良姿态,治疗腰肌劳损、腰腿痛、颈椎病有一定作用,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缺陷。比如,它没有具体限定鞋底后端的高度,如果高度过大的话就成了厚底鞋,容易致人摔倒或踝关节的损伤,缺乏安全保障。另外,没有涉及到人体左右方向的力量调整,有待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身鞋,这种鞋能够更好的矫正站姿,行姿,治疗和预防慢性腰痛和颈椎病,并消除前述发明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

    一种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且前掌和/或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在25毫米以下。

    本发明将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限定在25以下,有益于人体在足部重力集中的情况下调节自身平衡的,增强矫正效果。同时还可避免崴脚或摔倒,增强安全保障。

    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最好设定在20毫米以下,硬质材料应低于15毫米。但为了防止硌脚及对脚的保护,应不低于3毫米,柔软的材料应不低于5毫米,以6-15毫米比较适宜,8-12毫米为最佳。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的后倾角度可以是1-4度:其中1-2度用于健康人的日常生活;2.1-3度用于轻度腰痛患者的缓解;3-4度(不含3度)用于轻度腰痛患者的治疗。也可以是4-6度(不含4度),用于重度腰痛患者;还可以是2.5-5度(不含2.5度),用于重度腰痛患者的日常生活或在此范围内自由调节;还可以是6-10度(不含6度),用于舞蹈训练;专业舞蹈训练可以在10-15度(不含10度)。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的前掌内倾角度可以是2度以内,用于健康人健身之用,前掌内倾角度还可以是2.1-3度用于轻度腰痛患者的缓解;前掌内倾角度还可以是3.1-4度用于轻度腰痛患者及轻度“O”型腿的治疗;前掌内倾角度也可以是4.1-6度(不含6度),用于重度腰痛患者;还可以是2.5-5度(不含2.5度),用于重度腰痛患者或“O”型腿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以是6-10度,用于舞蹈训练;专业舞蹈训练可以在10-15度(不含10度)。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的后端内倾角度可以是2度以内,用于健康人健身之用,前掌内倾角度还可以是2.1-3度用于轻度腰痛患者的缓解;前掌内倾角度还可以是3.1-4度用于轻度腰痛患者及轻度“O”型腿的治疗;前掌内倾角度也可以是4.1-6度(不含6度),用于重度腰痛患者;还可以是2.5-5度(不含2.5度),用于重度腰痛患者或“O”型腿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以是6-10度,用于舞蹈训练;专业舞蹈训练可以在10-15度(不含10度)。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的后倾角度、前掌内倾角度、后端内倾角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任意组合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掌内倾角度可以小于1度,这样有益于拇外翻患者的足部健康。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后端内倾角度应大于前掌内倾角度。

    鞋底的前掌部位可以是空心的,这样可以有效减轻重量,避免对前脚上部皮肤的摩擦。这种空心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空心开放的方向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地面),表现为花纹。前掌部位还可以用凸起物撑高,如足球鞋鞋钉。

    鞋底的后端部位,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实心的,以实心为最佳。底部应该有花纹以增强防滑性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掌前、腰档、后掌部位的厚度应该在前掌和后端连线以内,即上述部位不突出于前掌和后端连线。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厚度也应不高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这样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足底呈前高后低,且外高内低的稳定状态。

    外侧自前至后的高度变化可以是连续过渡的。连续过渡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该部位处于承重状态而非悬空状态。掌前部位外侧应该是连续过渡的,腰档的前半部分也可以是连续过渡的。

    足迹学的长期实践认为,随着人年纪的增大,足部的外侧尤其是脚掌和掌后部位外侧的承重逐渐加大。鞋底外侧高度的连续过渡设计可以更好的适应这种趋势。

    本发明健身鞋的鞋底可以用热塑弹性体制作。热塑弹性体的机械性能好,具有很高的耐撕裂性和极佳的低温屈挠性能。摩擦系数大,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适合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和季节使用。SBS热塑弹性体比较出色的一种,摩擦系数更大,受温度的影响也更小,能够充分体现热塑弹性体的性能。对于前后和内外侧倾斜幅度较大的品种,比较适宜。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鞋底可以是PVC材质的,它有较好的耐磨性能,适宜重力集中的设计。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鞋底可以是聚氨脂(PU)材质的。由于本发明的鞋底特殊性,对材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重量要轻以减小前掌的阻力;要求耐磨,足底的受力集中以后,为保证其使用寿命,对耐磨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要求防滑,在人体支撑面减小的情况下防止摔倒。同其他材料相比,聚氨脂具重量轻、防滑、耐磨等有点于一身,当为首选。

    本发明健身鞋的鞋底后端部分可以加长,并呈弧形上翘的形态,这样与足跟的形态相吻合,更适应人的行走习惯。

    本发明健身鞋的鞋底,后掌的厚度应低于后端。现有的鞋类制品中,鞋跟都比较大,将后端和后掌部位全都加高,这是不必要的,因为后掌部位一般情况下是不承重的,和承重部位同样加高是一种材料的浪费,也会增加鞋的重量和脚的负担,没有任何的好处。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十分有害的,如果鞋底的材质不好或鞋底的过度磨损时,后端的厚度下降,这样原本不承重的后掌部位也开始承重。鞋的后掌承重对足弓的伤害是严重的,在此状态下,不是足弓的最下端承重,而是将最下端应该承受的重量都转移到足弓的内后侧。这种改变使足弓所处的力学状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足弓的两端着地时,足弓承受的是一种有弹性的压力,而足弓的内后侧受力,足弓承受的是一种向外顶的力,它直接使足弓变长变低,其破坏力远大于两下端受力的状态。根据上述危害,有必要让鞋底后端厚度高于后掌厚度,后掌部分可以没有鞋跟也可以有一个稍低的跟。这样可以避免对足弓的的损伤,还能够减轻鞋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鞋底的后端部分与鞋底其他部分的过渡可以是连续过渡,也可以是间断过渡。

    本发明所述的任何一款健身鞋,可以是左侧(左脚)鞋底的后端平均承重高度高于或低于右侧(右脚)鞋底的后端平均承重高度。

    由于大脑左右分工的存在,人们的下肢力量是不平衡的。右利者(右撇子)右腿的力量大于左侧,步伐也大于左侧,两腿的运动模式也有差异。这样在行走时,人体的动态平衡是有缺陷的,容易形成骨盆的向左侧倾斜和旋转,导致腰椎受力不合理。长此以往则导致慢性损伤及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为了保持骨盆的平衡,预防、缓解和治疗腰部疾患,可以将右利者左侧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加高。这相当于加长了左腿的长度,行走时的步伐会有所加大,有利于与右腿保持平衡,具有矫正人体姿态的作用。

    人的左右腿力量差异是不同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左侧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可高于右侧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1-3毫米(适用于健康人群);3-5毫米(适用于姿势性腰痛患者);5-7毫米(适用于重症腰痛患者),7-10毫米(适用于残疾人)。

    对于左利者,则相反。即根据不同情况,右侧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可高于左侧后端平均承重高度3毫米以内(适用于健康人群);3-5毫米(适用于姿势性腰痛患者);5-7毫米(适用于椎间盘突出患者),7-10毫米(适用于残疾人)。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右侧(右脚)的鞋底后倾角度可大于或小于左侧(左脚)的鞋底后倾角度。

    左右两侧下肢的力量还可以通过鞋底的后倾角度来调整。鞋底的后倾角度越大,对足部及下肢力量的限制也越大。这样对于右利者而言,加大右脚鞋底的后倾角度使之大于左脚,同样可以使下肢的左右方向得到平衡。加大的程度可以是1度以内(适用于健康人群),1-2度(适用于一般的腰痛患者),2-3度(适用于重度腰痛患者)。

    对于左利者,可采取类似的措施。即左侧的鞋底后倾角度大于右侧的鞋底后倾角度。大于的程度可以是1度以内(适用于健康人群),1-2度(适用于一般的腰痛患者),2-3度(适用于重度腰痛患者)。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应该是低腰鞋。这里所说的低腰鞋,是指鞋底后端部位上的鞋帮高度在90毫米以下,一般应不超过80毫米,最佳高度是40-70毫米。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外底的前掌和/或后端部分,至少有两个凸起结构。这种凸起结构类似于与球鞋或跑鞋的鞋钉,可以是金属的,也可以是橡胶、塑料或橡塑并用的材质。凸起结构的形状不限,可以是圆柱形、方柱形、棱柱形、圆锥形、方锥形、棱锥形,体积的大小不拘。凸起结构与鞋的外底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安装在一起的。鞋钉的直径和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的种类选择。有这种凸起结构的鞋底,可以大幅度减轻鞋底的重量,穿着起来十分舒适,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当前掌单独呈这种结构时,结构和跑鞋类似,不但轻便,而且适合运动,便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凸起结构的最下端所组成的平面,可以与内底平行,也可以呈一定夹角,当该平面与内底平面平行时,特别适合奔跑。

    前面所述的凸起结构是活动安装的。活动安装的方式可以仿效足球鞋的结构。当本发明用于治疗和矫正体态时,随着矫正的进行,会频繁调整鞋底的前后相对高度和内外侧相对高度。这种凸起的活动安装的结构,可以安装在前掌和/或后端部位,一双鞋可配多个不同高度的凸起结构,每调整更换一次鞋钉,就相当于换了一种鞋,经济实惠,可以作到一鞋多用,特别适用于体态的矫正和塑造。这种结构最好安装在前掌,这样可以使鞋变得轻巧。

    在本发明健身鞋的鞋底中,外底的前掌和/或后端有活动安装的加厚物体。这种加厚物体可以是有一定厚度的任何固体物质,最好是橡胶或塑料制品。活动安装的方式可以采用插槽、卡口结构、搭扣结构如龙搭扣(齿毛皮)以及螺母螺栓结构。用途与活动安装的凸起结构相同,但比凸起结构更具有稳定性,特别适合安装在鞋底的后端部分。

    本发明的前掌部位还可以是整体加高,加高的高度从前掌至后端逐渐递减,外底的底面如同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与地面接触,平台上设置花纹。为了减轻重量,加高幅度较大的部分,外底内部采用中空设计,即在上部设置一些较深的凹槽。这样的优点是,鞋底的底面成为了一个整体,与有若干个突起物的设计相比,会大大减少鞋底夹杂异物的可能性。使鞋底更卫生。

    上述外底底面的平台还可以是弧形或波浪形。

    上述外底底面平台上应有2毫米以上高度的花纹,以便防滑。

    上述外底底面平台,可以有凹槽或花纹,但其花纹或凹槽深度低于5毫米。

    本发明的鞋底的材质可以是橡胶、塑料、橡塑并用、天然皮革人造皮革、木材和金属。

    鞋底前掌中间部位的厚度低于内外两侧。鞋底前掌中间部位是指,以前掌纵向中心线(内外两侧分界线)为中心,向内外各扩展10毫米的部位。当人站立或行走时,第一跖骨跖骨头和第五跖骨跖骨头受力,对应部位的鞋底因承重而高度下降。这样脚掌掌心部位就有可能受力,使人产生疼痛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必要将鞋底前掌中间部位的厚度降低,使之低于内外两侧的高度。鞋底前掌内侧部分的厚度,由内向外逐渐降低。前掌的外侧部分的厚度,由外向内逐渐降低。

    本发明的鞋底前掌部位的外侧厚度高于内侧。这种设计对站立和正常行走没有影响,但有利于跑动。跑动时脚趾受力比较大,由于第二——第五脚趾比较短,对跑动的推动力很小。把前掌外侧部位的厚度加大后,第二到第五脚趾的力量也可以传导到地面,有利于奔跑。

    根据同样道理,本发明的鞋底前端部位的外侧厚度也应高于内侧。

    本发明的鞋的鞋底,在相当于穿着时足部第五跖骨的位置下有一个支撑条。该支撑条的宽度在3-15毫米。当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该支撑条的下缘可以与地面接触,也可以有4毫米以内的间隙。这样,当人穿着时,第五跖骨也能承重,可以增强鞋底的稳定性和舒适感。支撑条的形状可以是上宽下窄,在有效承重的同时可以减轻重量。支撑条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间断的支撑条对行走时鞋底的弯曲没有影响,便于行走。

    根据上述考虑,本发明的鞋底掌后部位的外侧厚度应大于内侧。当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掌后部位的外侧的下缘可以与地面接触,也可以有4毫米以下的间隙。承重条以内的掌后部分可以是悬空的,减小重量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成本。

    本发明的鞋的鞋底,其上表面(与脚接触的一面)应有一个凹陷,凹陷的位置相当于穿着时跟骨结节的部位。凹陷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最好与跟骨结节的形状相吻合,凹陷的面积为10-40平方毫米。底部深度为2-7毫米。这样可以加强鞋与足跟的贴合,增强穿着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感。

    根据上述考虑,本发明的鞋的鞋底,其后端部位的上表面应有一个凹陷。凹陷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最好与跟骨结节的形状相吻合,凹陷的面积为10-40平方毫米。底部深度为2-7毫米。这样可以加强鞋与足跟的贴合,增强穿着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感。

    本发明的鞋的鞋底,其上表面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孔或洞,并连通到鞋底的边缘或底面。目前很多的鞋底上表面都设计很多孔或洞,以减轻重量节约成本增加弹性。本发明在这些孔、洞之间用沟、槽、孔(上表面闭合的沟或槽)相连,使之相互贯通。这些沟、槽、孔又直接通到鞋底的四周边缘或底面,与外界相通。这样的鞋底作成的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穿着舒适。最好是鞋腔内的鞋底部分用沟槽连接,鞋腔内、外的用孔连接。本发明由于呈前高后低的态势,前足部位的鞋底可以有更多的空间用来透气,而前足足底正是排汗更多的部位。

    一般来说减轻鞋底重量都采用中空的方法,即外底的上部设置多个凹槽。这些凹槽多为圆形或方形的,槽与槽之间有隔离体,一般相互连接,使鞋底上表面成为一个力学整体,用于承重。要把这些槽连接起来以利于鞋底透气的最好方法,是把它们中间的隔离体去掉一些,以便于空气流通。就本发明而言,去掉隔离体上下方向方向接近中间部分的部分最好。比较简单的是在外底成型以后,再用打孔装置在隔离上下方向方向接近中间部分的部分打一个小孔。这样的优点是,可以在鞋的制造过程中,避免透气口被堵死,失去意义,而且对鞋底的力学结构影响不大。用这种方法时,凹槽最好是方形的,这样隔离体的厚度比较均匀,凹槽的空间也比较大,便于打孔工具的使用。

    为了便于空气流通,还可以在外底制造时在隔离体上方留一些豁口,这些豁口的深度应该不低于1毫米,最好在2毫米以上。这样虽然对鞋底的力学的力学结构有些影响,但比较节约人工成本,而且降低材料费用。用这种方法,凹槽是方形或圆形均可,但以圆形为佳。

    鞋的中底应该用透气性好的材料,如天然皮革。最好是在中底上打一些小孔,以便与外底上部的凹槽形成空气的流通。

    本发明的鞋的鞋底的前掌与掌前、前端呈逐渐降低的态势,这种降低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平面,也可以由若干个小的柱体或平面组成。这样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有利于跑动。

    本发明鞋的鞋底的后端部分,其与地面接触的后缘呈弧形或斜面。现有的鞋跟后下缘多呈现直角,部分采用斜面或弧形设计。本发明鞋跟后下缘只能用斜面或弧形设计,这样最适合足跟的形状,有利于正确行走姿势的形成。斜面和弧形应位于内外中心偏内侧位置,这样有利于足跟内侧的受力。

    本发明鞋的鞋底的后端部分应安装防穿透物体。由于后端部位的受力比较集中,厚度也比较小,如没有防穿透的准备,容易被尖利的物体穿透而损伤足跟。防穿透物体因该是厚度较小的薄片,厚度应不大于3毫米,选用坚硬的材质,如塑料、金属,最好是钢片或铁片,也可以是合金片。这个防穿透物体可以浇注在鞋底之中,也可以粘贴在鞋底的下表面或上表面。

    在本发明健身鞋的鞋底中,内底和/或中底是活动安装的。鞋的外底或大底以上的部分不予以固定,即内底和中底不予粘合、缝合和钉合,这样外底或大底与鞋帮就组成了一个鞋腔,内底或中底就可以方便的更换,中底和内底的相对高度不同,鞋底的状态就不同。一双鞋可以配多个不同高度和态势的的内底和中底。

    内底和中底可以整体更换,也可以部分更换。更换承重部分即前掌和后端,就可以有效地调整鞋底前后相对高度。更换前掌和/或后端的内外侧,就可以调整内外侧相对高度和向内倾斜状态。为方便考虑,也可以只更换鞋底的后端,可以随时调节鞋底的前后高度和鞋底的内外侧倾斜态势。所以,也可以只将后端部分制作为活动安装的结构。内底和外底的活动安装,可以起到与活动安装的鞋钉同样的作用,调整更加方便,但变化的范围略小。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自前掌至后端可以是一个平面,以便增加摩擦力和人体的稳定性。这样的鞋底,其后端的后缘可以呈向上的弧行,以便于行走时足部的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腰挡部位的平均厚度低于后掌和掌后部位的平均厚度。由于腰挡部位在穿着时不受力,这个部位厚度的减少可以减轻鞋的重量还有利于节约原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腰挡部位的平均厚度低于后掌和掌后部位的平均厚度时,为了保证鞋底不易变形,外侧的高度应高于内侧,或内外两侧的厚度高于中间。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边缘部分的平均厚度低于中间部分的平均厚度。中间部分的平均厚度是指整体厚度,包括空心。中间部位的平均厚度也可以视同于该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鞋底的受力是不均衡的,其外侧的边缘部分受力很小。那么这个部分的厚度就没有必要同其他部分的厚度保持一致。而且这个位置很难作成中空结构,不但浪费材料还加重人体的负担,这部分的厚度应该降低。

    边缘部分是指鞋底自外缘向内3毫米以上的区域。也可以是外缘向内5毫米、7毫米或10毫米的区域。边缘部分的宽度以4-8毫米为宜。边缘部分还可以以手缝线为界,手缝线以外为边缘部分。某些鞋底设计了手缝线位置或凹槽,以便于手工缝制。一般来说,手缝线以外的部分,很少承受足部的重利,而都由手缝线以内部分来承担。这样手缝线以外的部分过厚就没有必要。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边缘部分的平均厚度在3-15毫米之间,一般情况下在5-12毫米之间,以6-10毫米为最佳。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段边缘部分的厚度大于其他边缘部位的厚度,因为本发明的使人体的重心位于脚跟,鞋底后端段受力较大,后端部位稍厚可以起到一种辅助支撑的功能,而其他部位则没有实际意义。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除鞋底后端段边缘部分外,其余6段的边缘部分平均厚度小于中间部位的平均厚度。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除鞋底后端段和前端段边缘部分外,其余5段的边缘部分平均厚度小于中间部位的平均厚度。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段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的一面)与中间部分下表面在一个平面上,其余6段边缘部分下表面高于中间部分下表面。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和后掌段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的一面)与中间部分下表面在一个平面上,其余5段边缘部分下表面高于中间部分下表面。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的边缘部分平均厚度可以等于中间部分的平均厚度。这样可以减少对后端部位鞋底的磨损,有利于延长鞋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的一面),边缘部分与中间部分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可以减少对后端部位鞋底的磨损,有利于延长鞋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的上缘呈“碗”状向上延伸。这样有利于与鞋帮的结合,增强牢固性。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的上缘呈“碗”状向上延伸。这样有利于与鞋帮的结合,适用于注射鞋的制作工艺,有利于大批量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除边缘部分以外的部分,自前掌至后端可以是一个平面,以便增加摩擦力和人体的稳定性。这样的鞋底,其后端的后缘可以呈向上的弧行,以便于行走时足部的运动。鞋底边缘部分的平均厚度在5-12毫米之间。边缘部分的宽度为6-12毫米,鞋底后端边缘部分与中间部位厚度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鞋底有手缝凹槽。这种凹槽在鞋底的7个部位都有,这样手缝线就自前至后完整而连续。目前的鞋,由于鞋跟的存在,手缝仅限于腰挡以前的部位,而本发明的鞋跟很低,有条件在后掌和后端部位也设置手缝线,可以达到鞋帮的整体缝合,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坚固。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可以是运动鞋、旅游鞋、便鞋、休闲鞋、布鞋、皮鞋、劳动保护鞋和拖鞋。

    附图概述

    图1是本发明健身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健身鞋鞋底七段分布示意图。

    图3是左脚鞋底前掌和后端内、外侧示意图。

    图4是右脚鞋底前掌和后端内、外侧示意图。

    图5是后端部位横断面的示意图,其中列出了六种不同的内外侧倾斜态势。各种态势对脚的适应性各有侧重。图中a表示倾斜平面型适合普通人的使用,b表示倾斜弧面型适合轻微O型腿的人使用,c表示内偏尖底型,d表示外斜内平型适合于O型腿比较严重的人使用,e表示内内偏倒梯形可以使鞋底与脚跟贴合得更好,f表示内偏圆底型增强了适脚性。鞋底的前掌也可以呈倾斜平面型和倾斜弧面型,但前掌部分的弧面是向上凸起的。按图1所示,本发明健身鞋为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平均承重高度。

    按图2所示,鞋底按承重自后至前划分为平行的七段,按顺序各段名称为后端(1)、后掌(2)、腰挡(3)、掌后(4)、前掌(5)、掌前(6)和前端(7)。

    在图3中,左脚前掌和后端的内侧用(8)表示,外侧用(9)表示。

    在图4中,右脚前掌和后端的内侧用(8)表示,外侧用(9)表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

    实施例1:鞋底的后倾角度可以是4.1-6度,鞋底的前掌内倾角度和后端内倾角度也为4.1-6度,左侧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右侧2-5毫米,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为5-15毫米,鞋底的材质为聚氨脂橡胶。

    实施例2:鞋底的后倾角度可以是3.1-4度,鞋底的前掌内倾角度和后端内倾角度也为3.1-4度,左侧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右侧2-5毫米,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为5-15毫米,鞋底的材质为聚氨脂橡胶。

    实施例3:鞋底的后倾角度可以是2-3度,鞋底的前掌内倾角度和后端内倾角度为3.1-4度,左侧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右侧2-5毫米,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为5-15毫米,鞋底的材质为聚氨脂橡胶。

一种健身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健身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健身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健身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健身鞋.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健身鞋,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其特征是鞋底呈前高后低、外高内低的态势,使穿着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脚的前掌高于后跟,脚的外侧高于内侧,强制人体的重心后移至脚的内后端,迫使腰背肌肉的张力重新调整,使脊柱自然伸直,经常穿着能纠正不良站姿和行姿、强化腰背肌肉,预防、缓解、治疗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疗效稳定不易复发,对成年人的减肥也有一定效果,对妇女产后的体形恢复和青少年的体形矫正效果更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鞋类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