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净冲剂.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4209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45087.0

申请日:

2002.11.07

公开号:

CN1498631A

公开日:

2004.05.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7/06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7/06

申请人:

陈建国;

发明人:

陈建国

地址:

200438上海市杨浦区工农三村128号1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项目是研制治疗银屑病,疗效高,远期疗效巩固,无毒副作用,即:安全用药的中药制剂,主要解决降低其复发率,适合于银屑病各临床,采用地龙为君药取其润燥透毒,血热能凉,血燥能润,血瘀能逐,用其血肉有情之儒润,乌梢蛇为臣助地龙化瘀透毒,燥毒阻络,用其搜剔之性透发燥毒于外,黄精、鸡血藤、当归、为佐药、养血润燥逐瘀通络,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共克病原燥毒。可用于银屑病各临床,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易于使用。化学分子式如上。

权利要求书

1: 银屑净冲剂,采用天然原料纯中药材地龙为君药取其润燥透毒,血 热能凉、血燥能润、血瘀能逐,用其血肉有情之儒润,乌梢蛇为臣助地 龙化瘀透毒燥毒阻络,用其搜剔之性透发燥毒于外,黄精、鸡血藤、当 归为佐药养血润燥逐瘀通络,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共克病原燥毒,疗效高 远期疗效巩固,无毒副作用,能降低其复发率,适合于银屑病各临床进 展期,静止期,消退期,易于使用,是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制剂请求权 力保护。
2: 外方:白花蛇舌革50克 川芎40克  白芷20克 生地20克 当归20克 黄 精15克 连翘15克 鸡血藤25克 乌梢蛇25克 羚羊角3克 甘草10克
3: 剂型与规格:冲剂20克/每袋。
4: 化学分子式:
5: 适应症: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症型银屑病,脓疮型银屑病,关 节型银屑病,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
6: 银屑净冲剂制备工艺。
7: 煎煮(挥发油提出)与浓缩 遵照投料单准确称取所需中药材数量,必须复核效对将所称取的中药材 投放加水浸泡三小时。 首次加水量为生药重量2倍-4倍,蒸汽煮沸后控制进气量保持微沸三 小时放出药液。 第二次加入生药重量2倍量水进行煎煮,煮沸后控制进气量保持微沸二 个半小时放出药液 第三次加入生药重量2倍量水进行煎煮,煮沸后控制进气量保持微沸一 个半小时,放出药液,将以上三次煎煮药液合并混匀后浓缩至80°。热测 浓度比重量33°左右,应适当控制进气量,防止瀑沸糊焦。随着药液量 的减少气压应逐渐减低,将浓缩液自然冷却至30°左右。
8: 醇沉与醇提: 浓缩液冷却后加入浓缩液体积2倍量的95°%。乙醇、边加边搅拌,使 药液含醇量达55°%,加盖静置24-48小时,倾出滤过上清液置贮液罐 保存,醇提沉淀部分断续加入1倍量乙醇进行醇提,边加边搅拌,使含醇 量达45°%。加盖静置12小时以上,倾出滤过上清液。
9: 回收乙醇: 合并二次乙醇中药混合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回收乙醇压力开始控制 在0.01-0.02为宜,并逐步增高至0.04以下,以不发生糊焦及溢出为原则 测浓缩液相对密度,称浓缩液重量或量浓缩液容积,比重1∶35至1∶40。
10: 烘干与制颗粒: (1)将浓缩液倒入盘中进真空烘箱中烘干,负压力为0.8-0.1,温度40° 至60°之间为宜,使烘箱中浓缩液不溢出盘为好。 (2)出烘箱称出干药胶重量,将干药胶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目称出 重量,配上辅料制颗粒,将1份干药胶加入0.5份糖粉,1份糊精 搅拌均匀用乙醇作粘合剂制粒进烘箱,培烘12小时温度50°出烘 箱按20克装袋即可。

说明书


银屑净冲剂

    本项目是研制治疗银屑病的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即安全用药,中药新药制剂而进行观察研究,实验证明据自拟方银屑净冲剂可用于银屑病各临床型,寻常症型,红皮症型,脓疮型,关节症型,疗效高远期疗效巩固无毒副作用,本项目对银屑病致病因素,转化规律,治疗原则及该病中西结合治疗之结合点等方面亦有新认识,银屑病的病因机制迄今尚未阐明,也无疗效确切的特效疗法,西医基本治疗手段都存在疗效不巩固复发率高且多有副作用,因而近十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辨证分型论治,据微机及手工检索结果,痊愈率为65-90%有药物加减复发率高,但用药不便其结果不易推广应用。二、是根据临床验方研制中成药据检索结果刘世明研制的消银片甲、乙两种制剂药物适用范围受限止,且是含汞药物,总治愈率为80%根据上述检索结果,治疗银屑病中药新药的研究方向应是,临床治愈较高,复发率低,药物毒副作用低(即:安全用药的药物)且能适用于银屑病各种临床型的新药研究。

    本课题研制的银屑净冲剂,必须在上述几个方面有突破,首先以研制适用于寻常型银屑病各种临床型的有效中药复方为目标,以一方统治各临床型,其:二该方剂各项技术指标均应达到和超过现有水平,比较以同类疗法现有水平为技术指标值,以非同类疗法最高水平为参考值,其三根据该病反复发作特点。把控制复发作为最基本指标实施全数随访,其四本方选药不用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其五试治红皮症型,脓疮型和关节症型银屑病为研制目的。

    关健枝术根据银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事实。采取中医辨病为主,探索该病的病因,病理及治法方药等临床,工作中丞待解决的若干原则问题。这样就超出了根据西医诊断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范围。

    这是在辨病这一层次上探索中西结合的全新偿试,也是在现代条件下,以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论为主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与临床技术的偿试,也是该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的指导原则,提出以辨证层次进行中西结合探索。就该病因病理治疗用药原则得出独立见解,即:以中医理论为主,充分运用西医学知识,在辨病层次上,形成新的关于银屑病病理方药的系统认识,作为该药物研制的认识基础。

    一、中医辨病必须以病因为本,病机为标,对病原之性,病势病理,病机及立法遗药的基本原则形成全面认识。认识的对象是病,不是症。这是中医辨病学的基本观点。与辨症的根本区别在于,不以识别证因为主,因为证因是病程中某一时相的病机,不是以反应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辨病则力图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因对病性,病势、转归、治则及方药选择诸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的认识。临床反复实践中,我们初步认识到,该病血热,血瘀、血燥等不同证型的形成,实际上是病因及治疗和机体反应在相应时相的特定临床表现。因而辨病施治必须针对病因以病为本,以病机为标。

    二、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观察提出本病,中医病因是燥毒(其内涵尚须进一步探索),病辨部位基本上限于络系统。病理损害主要伤及营卫之气。兼伴有邪客络系统所产生局部痰瘀。这是根据内经“奇邪为病,流溢大络,不得入于经”地基本病理观点。汲取现有关于银屑病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关于银屑病病因病理的全新认识。这一认识形成为立法,选药,组方,判断疾病转归及药后疗效的依据。

    三、提出银屑病皮疹是病理损害,同时也是机体消除燥毒的反应。并进一步运用此观点指导药效,在病情轻重判断中,采用定量定性指标结合,克服了中西结合研究中过分强调指标量化而忽视定性指标的重要意义的倾向。判断病情不仅依皮损面积大小,数量多少定轻重及治疗难易。而结合色译,质地,附着松紧度等定性指标综合判定临床中确能更真实的判定具体病例,治疗难易程度。部分病例出现药后皮损面积暂时性增大,但同时质地,色泽、附着紧密度,弹性等定性指标有改善,是病情由阴证向阳证转化过程,是药切中病机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是首次将中医升降出入理论与络系统生理病理结合强调了络系统通行营卫,输导病邪功能在银屑病,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对皮疹分布,发生,发展及消退的规律,红皮证型,脓疮型及关节型银屑病,及约半数病人病损累及指趾甲的规律,都从络系统受损进行阐述。也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该病损害限于络系的观点。

    该点也揭示银屑病因现代科学所应探讨的实质,中药复方以药探理的成效,为初步印证和阐明银屑病病因,病性一燥毒,发病部位—络系统,提出了特殊的研究意义。

    五、采取以中医辨病为主,进行中西结合临床研究,这是一种新的思路,是对一种新层次的中西结合点的认识,除能促进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外,也初步证明,现代条件下,以中医理论为根基,运用中医学的方法论的现代成果仍有可能形成新的假说,促进临床科研的发展与深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

    六、提出该病的治疗原则大法,以润燥通络透毒为主,忌刚燥。选地龙,乌梢蛇鲜品,润燥透毒入络搜剔,辅以当归,黄精,嫩血藤养血润燥通瘀,青连翘以助透毒,选药重鲜嫩,取地龙为君治该病:是用药方面的重要创见。将古今时相治疗轻易取舍的药物,固定为针对病因有机的药物组合。

    七、统计设计中依据辨病学基本观点,采用Ridit检验,依病程分组,证明该药用于各病程寻常型银屑病总治愈率无显别。同时也以这一则面验证了中医理论认识的合理性。

    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三组进行对照观察,分组标准主要依据病程,三年以下者为I组、四年一九年为II组、十年以上为III组,三组总计观察130例。I,II,III组分配比为6∶4∶3组间比较行Ridit检验。并辅以四格表及行X列表检验,统计检验的主要指标:以治愈率(=痊愈十基本痊愈率),以未愈率(未达到基本治愈者),各组的复发率为主要指标,观察各组所需疗程,并确定其疗程的均数,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执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皮肤病性病学会1991年10月制定的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

    1、痊愈:皮损完全消退。

    2、基本痊愈:皮损消退到90%,或仅残留少数小块皮损。

    3、有效:皮损消退达50%。

    4、无效皮损消退不及50%。

    病列纳人标准

    1、依上述标准临床诊断为寻常症型病人。

    2、寻常型银屑病例处于进展期或静止期。

    3、皮损形态为点滴状,全币状地图状及混合型。

    4、排除标准:

    1、凡俱有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条件之一者。

    2、不能提供可信病史或不能配合随访者。

    3、件有其它重要脏器疾患或其它能影响诊断或疗效的其它皮肤病者。

    4、服药不足一疗程(30天)自行停药者。

    五、偏倚及混杂因素的防范措施

    严格掌握病例诊断,疗效判定,简化判定疗效级别划分,以治愈率,未愈率,复发率为基本观察,为消除患者以前可能接受过的其它治疗措施后续效应的干挠,凡纳入病例均自就诊三日起计算推迟30天服药以保证有—洗脱期,严重的红皮症型病例不受此限制生药选择及制剂过程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按制备工艺执行,以免误差影响试验。

    六、治疗方法及药物。

    根据我们对本病中医机理的认识,分为阴阳两证以指导临床治疗,阳证:病程较短、季节性明显-皮损多为点滴状、斑片状、质地平软、色淡红鳞屑较多,疏松易剥脱,点状出血多见。分布多见于头皮,四肢伸侧、面部上背部及胸部,呈现一定程度之对称性。皮损消退呈离心性发展,始于躯干,再及面部、头皮、四肢由近端逐步消退。多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斑。阴证病势很缓慢,病程较长、皮损多为币状地图状或混合性,分布于头皮,四肢伸侧腰背胸腹脐部骶部,四肢以小腿多见且损害较著,皮诊形态多为肥厚坚韧。晦暗少泽鳞屑较少而薄,或结聚成片,紧密附着,难以剥脱,可见躯干肢体形成大片皮损,色暗红,晦暗少泽,肥厚坚韧,鳞屑少或全无。皮损消退先后顺疗与阳证相似,大片皮损消退时多间中心开始,皮损性质由坚敛肥厚转为浮薄松活,表现阳证特点,然后渐消退多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若皮损波及全身,鳞屑全无,暗红漫肿,甚致毛发,指趾甲亦脱落,形成红症型,或累及关节脊柱为关节炎型,或发生脓疱,此类兼变症亦属于阴证。

    病机病理:

    中医理论及临床观察所见,我们认为本病是白疟燥毒挟痰挟瘀客于经络“留而不去,闲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大络,”而生奇病(素缪刺论)。病理损害的部位是络系统,经气被伤,气机不利营卫气血运行失常,致使“荣卫稽留,卫散荣益”。卫散则不充皮肤,营溢则不润皮肤,营卫涩滞则生痰,生瘀:复更阻碍络之气机,皮肤失充失润,则变生于燥白屑及红色半透明薄膜,皮肤已伤,故轻刮则渗血,举凡皮肤不仁,无汗,搔痒皆因营卫两伤,肌肤失于润养,因此木病病理损害的主要物质是营卫之气。

    皮损分布以少阳络脉所属皮部为最常见,其它分布亦与经络分布相关,少阳为枢机,经络系统之血气输布,病邪传导皆与之相关,白疟燥毒兼燥涩之性,俱池越之势,客伤络系统必内伤络之经气外则由内外泄,经气则因其泄越之势而驱之外达。由络而外现皮部,故皮损呈现上述分布规律,综上所述本病病位在络系统,病邪是燥毒及痰瘀损伤的基本物质是营卫之气,故此其治疗当以润燥,解毒透疹为大法辅以润养荣卫,佐以涤痰逐瘀通络。用药以润字为纲,注意不可滥施刚燥必以润为大法要则。故选用黄精,当归、地龙、马梢蛇、连翘、鸡血藤、白花蛇舌草、川芎、丹参、羚羊角,白芷、甘草组成处方,制成银屑净冲剂。设计观察130例:

    通过观察117例,样本丢失率10%,本三组痊愈65例,基本痊愈42例,治愈107例、治愈率91.46%。病例中有家族史者26例,占22.22%,冬季型23例占19.66%,夏季型31例占26.49%.皮损混合型36例占30.77%,地图状28例,占23.93%、斑片状32例占27.35%,点滴状23例占19.66%.其它3例占2.56%,失访13例,其中死亡1例服药人15天者9例伴发其它疾病者3例,I组7例II组5例III组1例,本组曾经服用中西药物疗效不佳者103例,占88.03%本例0-20岁19例21-50岁,98例,本例平均患病年限7.224年

    全部病例均来自门诊患者

    组别      痊愈     %        基本疮愈   %       有效%   合计

    I         39       73.5%    11         20.75    35.66    53

    II        16       45.71     14         40.00    54.29    35

    III       10       34.46     17         58.62    26.89    29

    合计      65                 42                  10       117

    Ridit    分折      RI=0.5   标准差0.0793         95%可信限为

    0.5793-----0.42070,R II=0.6431,标准差=0.0975  95%可信限为

    0.7407-0.5455,RIII     =0.6858,标准差=0.1072,95%可信限为

    0.7919-0.5777,三组R的95%可信限重叠P>0.05.

    三组间以治愈率和未治愈率为指标作RXC检验x2=4.118,V=2,P<0.05.组间无显别与Ridit检验结果一致

    三组各率RXC检验,x2-21.0249,V=4.P<0.005各组问=XK检验

    I组与II组,x2=27.0794,V=2.P<0.005

    I组与III,x2=16.7034 V=2   P<0.005

    II组与III,x2=606368  V=2  P<0.005

    117例经6+-20月随访,末见复发,轻度复发,随访期间,重生少数小块皮损,末经治疗无发展或自行消退者,6例轻度复发率6.51%,I组1例占2%II组2例占6.6%III组3例占11.1%,P>0.05各组疗程几何数法求得平均治疗天数,I组81.4天,II组94.3天,III109.7天。

    本实验经III组117例不同病程银屑病例临床治疗观察,初步证明本方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虽然痊愈率随病程延长相应降底,但基本痊愈率则相应升高,因而各组临床治愈率无显别平均治愈率为91.45%,总有效率100%,平均复发率为6.61%说明采用不同疗程可用于各病程各类型寻常型银屑病。

    我们依据中医理论将本病分为阴阳两种证型,但我们认为二者病因病机是一致的,银屑净冲剂治疗两证结果无显别,我们对本病提出络系统受病,燥毒挟痰,挟瘀,损伤营卫,燥毒循络外发皮肤成病,因此皮诊既是病损,又是燥毒透发外达的途经,病机向外,因此该方治疗机理就是润补经气,解毒透疹,祛瘀逐痰通络,使毒尽从络系统外达皮部,化生皮疹而解,毒尽则病可愈,得愈者系毒已透发,故可免于复发,临床治疗中也见到一些病例,服药后,出现一过性皮疹增多或皮损面积扩大现象,这也表明该药确有某种透发作用,其中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中末见任何毒副效应。

    银屑净冲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超过同类疗法,该方,主要特点是疗效高,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易于使用,同时已初步显示可用于各临床型,易于推广,银屑净冲剂成为银屑病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化学分子式:

    名称:银屑净冲剂  规格20克/每袋剂型\冲剂

    处方:白花蛇舌草50克  生地20克  丹参40克  川芎20克  白芷20克当归20克  黄精15克  连翘15克  地龙15克  羚羊角3克  鸡血藤15克  乌梢蛇15克  甘草10克

    银屑净制备工艺,煎煮:(挥发油提取)

    1、遵照投料单准确称取,处方中所需中药材必须反复校对。

    2、将称取的中药材投入加水浸泡三小时。

    3、按煎煮法进行煎煮。

    (1)首次加水量为生药重量2倍-4倍,蒸汽煮沸后控制进气量保持微沸三小时,放出药液

    (2)第二次加入生药重量2倍量水进行煎煮,煮沸后控制进气量,保持微沸二小时,入出药液。

    (3)第三次加入生药重量1倍量水进行煎煮,煮沸后控制进气量保持微沸一个半小时,放出药液。

    二、浓缩:将以上三次煎煮药液合并混均后浓缩至80°,热测浓度比重量33°左右,应适当控制进气量,防止瀑沸,糊焦,随着药液量的减少气压应逐渐减低。

    三、冷却:将浓缩液自然冷却至30°左右。

    四、醇沉:浓缩液冷却后加入浓缩液体积2倍量的95°%乙醇,边加边搅拌,使药液含醇量达55°%,加盖静置24-48小时,倾出滤过上清液置贮液罐保存。五、醇提:沉淀部分继续加入1倍量乙醇进行醇提边加边搅拌,使含醇量达45°%。加盖静置12小时以上,倾出滤过上清液。

    六、回收乙醇:合并二次乙醇中药混合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回收乙醇压力开始控制在0.01-0.02为宜,并逐步增高至0.04以下,以不发生糊焦及溢出为原则,测浓缩液相对密度,称浓缩液重量或量浓缩液容积。比重1∶35至1∶40。

    七、烘干:将浓缩液倒入盘中进真空烘箱中烘干负压为0.8-0.1温度40°至60°之间为宜,使烘箱中浓缩液不溢出盘为好。出烘箱称出干胶重量。

    八、粉碎:将干药胶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目称出重量装袋备用。

    九、配辅料制颗粒:将1份干药胶加入0.5份糖粉,1份糊精搅拌均匀,用乙醇作粘合剂制粒进烘箱培烘12小时温度60°,按20克装袋即可,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和血润燥逐瘀通络,解毒透疹,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症型银属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的进展期,静止期及消退期。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每次一包,每日三次,儿童1-3岁1/41包1次,4-7岁1/3包1次8-13 1/2包1次,贮存条件及使用期限,干燥通风贮存,有效期2年。

    禁忌:感胃发烧,妇女月经期停服。

    质量标准:1、性状、2、鉴别、3、检查、4、含量测定、5、药品卫生学检查。

    (性状,本品为棕色,颗粒。味苦微甜,)

    鉴别:取药粉10克加水50M1。搅拌提取10分钟用滤纸过滤,取滤液5M1放分液漏斗中,加氯仿10M1,充分振摇提取10分钟,氯仿层上部出现持久性淡黄色油滴状物质与泡沫物质,取泡沫状液体2M1,加三氯化铁试液4-8滴出现棕色。

    取上述氯仿层泡沫状液体及油滴状物质2M1加1%香草醛硅酸试液出红综色环。

    (检查)按中国药典(95年版第一部)冲剂项目检查应符合规定。

    方解银屑净冲剂方中,地龙为君药,取其润燥透毒,血热能凉,血燥能润,血瘀能逐,用其血肉有情之儒润,乌梢蛇为臣助地龙,化瘀通络透毒,此二味为虫类药,燥毒阻络,用其搜剔之性,透发燥毒于外,当归、黄精、鸡血藤为佐药助地龙,乌梢蛇、养血润燥,逐瘀通络,连翘甘草为使药,前者引药达皮络透发燥毒,后者协调诸药之性,解毒诸药皆用鲜嫩取其生发润养之性共克病原燥毒,用药以润字为钢。

银屑净冲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银屑净冲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银屑净冲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屑净冲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屑净冲剂.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项目是研制治疗银屑病,疗效高,远期疗效巩固,无毒副作用,即:安全用药的中药制剂,主要解决降低其复发率,适合于银屑病各临床,采用地龙为君药取其润燥透毒,血热能凉,血燥能润,血瘀能逐,用其血肉有情之儒润,乌梢蛇为臣助地龙化瘀透毒,燥毒阻络,用其搜剔之性透发燥毒于外,黄精、鸡血藤、当归、为佐药、养血润燥逐瘀通络,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共克病原燥毒。可用于银屑病各临床,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易于使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