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排气机构的血液采集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3年1月16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0/440,752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自排气特点的一血液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一血液采集装置进行静脉切开放血术操作。一普通的血液采集装置包括带有一IV插管的一IV针组件,该插管具有一近端、一尖锐远端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空腔。该针组件还包括具有一近端、一远端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通道的一塑料IV套管。IV插管的近端安装在IV套管的通道内,使穿过IV插管的空腔与穿过IV套管的通道连通。该针组件还可以包括在使用之后防护IV插管的一护罩和在使用之前安全覆盖IV插管的一包装套。包装套通常是刚性管子,它带有能够在IV插管上伸缩和与IV套管的远端摩擦接合的一近端。用于血液采集装置的护罩有许多形式。某些护罩可在IV套管上伸缩,并能从一近端位置移动到一远端位置,在近端位置暴露插管,在远端位置遮蔽插管。其它护罩铰接于IV套管,并能从暴露IV插管的一打开位置转动到保护IV插管一闭合位置。用于血液采集装置的一针组件还可以包括从IV套管或从护罩横向突出的两个柔性翼部。这两个翼部能够以相互面对面地关系折叠,有效地形成便于操纵针组件的一手柄。而且,这两个翼部可以相互分离地转动和保持抵靠于病人的皮肤。
血液采集装置还包括一段塑料软管。该管子具有连接于IV套管的近端的一远端。该管子还具有连接于一塑料连接件的一近端。从而,在IV套管的空腔和在软管子的近端处的塑料连接件之间液体连通。该塑料连接件可以是一阴路厄连接件,它可以连接于阳路厄连接件。从而,该连接件可以放置成与收集血液样品的一贮器或容器连通。
静脉切开放血术操作通常使用真空管,例如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贝克顿迪肯森公司)出售的VACUTAINER牌的真空管。真空管通常与一管子保持件一起使用,管子保持件具有一近端、一远端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管状侧壁。该保持件的近端是广阔畅开的,并构造成可滑动地接纳真空管。保持件的远端通常包括带一安装孔的一端壁。该安装孔包括内螺纹或其它安装结构。
管子保持件可以与一非病人用(non-patient)针组件一起使用,该非病人用针组件具有其外表面构造成用于安装在保持件的安装孔内的一非病人用套管。非病人用针组件还包括从套管的近端延伸的一非病人用插管和在非病人用插管上可伸缩且安装至套管的近端的一多次采样套筒(multiple samplesleeve)。非病人用针组件的套管能够螺纹啮合或以其它方式接合在套管保持件的安装孔内,使非病人用针和多次采样套筒突伸入保持件的管子接纳腔内。在许多情况下,非病人用针是事先安装在管子保持件内。
可以通过将塑料软管的近端处的连接件安装于非病人用针组件的套管的远端来使用血液采集装置。然后可以拆去覆盖非病人用插管的包装护罩,以及可以将非病人用针组件的套管与管子保持件接合。然后医务人员握持IV针组件并从IV插管拆去包装套。握持IV针组件可以包括折叠柔性翼部成为面对面接合,并将折叠的翼部握持在大姆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将IV插管的尖锐远端推入一目标的血管内。然后可以折叠翼部成为与病人的皮肤接合,和可以用胶带粘贴在适当位置。然后将一真空管推入血液采集管保持件的畅开的近端,使非病人用针刺入真空管的塞子。其结果,病人的血管与真空管的内部连通,血管和真空管之间的压差将产生穿过IV插管、穿过IV套管的通道、穿过软管、穿过非病人用套管及最后穿过非病人用针并进入真空管的一血液流。
可以理解,在血液进入真空管之前必须排出大量空气。流动的血液使这空气移动并将被推入真空管。进入真空管的空气流增加了该管内的空气压力,并抵消造成从病人至真空管的血液流的压差。这样,血液流动放缓。当血液采集管内的压力等于血液的流体压力时,进入血液采集管内的血液流可能会停止。此外,进入血液采集管内的空气能够与血液或该管内的某些附加物起反应,从而影响可能在该管内的试样上所进行的试验结果。
医务人员具有若干方法,来在静脉切开放血术操作开始时解决关于血液采集装置中空气的问题。例如,可以将收集血液的第一根管子作为一丢弃的管子。从而,真空管将保持与非病人用针连通,直至血液开始流入该管子。然后拆去该管子并丢弃,将第二根管子插入保持件,用于收集能够可靠地使用的一样品。这方法增加了成本和操作时间,且浪费血液。某些医务人员试图在第一根血液采集管处于与非病人用针连通之前从该系统中排出空气。这方法也消费血液,并可能导致污染或意外的粘附,这取决于排气方法。
普通的针套管是由不透明的塑性材料制成的,塑料套通常由一半透明的塑性材料形成。不透明的塑性材料和半透明的软管都不提供接通静脉的或动脉的清楚指示。进入一真空管的血液流并不提供接通静脉或动脉的一指示。但是,初始时的空气进入真空管使血液流入真空管延迟。从而,一医务人员所获得的已进入静脉或动脉的指示可能是延迟的,并可能不正确地认为血管没有恰当地接通。在这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可能试图再次接通血管,甚至是在最初已成功接通的情况下。因此,在反复试图接通目标血管的过程中,病人可能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带有一自排气机构的一自排气血液采集装置,该机构允许空气逸散、同时防止例如血液之类的液体流出。从而,静脉压力下的空气将被允许从血液采集装置逸散直到血液到达排气机构。然后,排气机构将被密封,以允许血液被收集入真空收集管或其它适当的血液采集容器。排气机构可以由一疏水性材料、例如碳甲基纤维素形成,并较佳地处于血液采集装置中的这样一位置,该位置设在与真空收集管或其它这种容器连通的位置附近。
血液采集装置较佳地包括一IV针组件、一段从IV针组件延伸的塑料软管和一非病人用针组件。排气机构较佳地设置在非病人用针组件上或它的附近,以允许在静脉切开放血术操作之前排出最大量的在血液采集装置中的空气。
IV针组件可以包括具有一近端、一远端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通道的一IV套管。IV针组件还可以包括一IV插管,该插管具有安装在IV套管的通道内的一近端、从IV套管向远端突伸的一尖锐远端和与穿过IV套管的通道连通的一空腔。软管可以连接于IV套管的近端。IV针组件还可以包括在使用之前保护地包围IV针插管的一包装套。就在使用之前拆去包装套,以允许接近IV插管。IV针组件还可以包括一护罩,该护罩可相对IV插管从一打开位置至一闭合位置移动,在打开位置露出IV插管,在闭合位置基本遮蔽IV插管。护罩防止意外地与用过的IV插管粘附。可以将一对柔性翼部安装到IV套管或护罩上,以便于操纵IV针组件。
非病人用针组件较佳地包括一非病人用套管,该套管有一近端和一远端。非病人用针组件还包括一非病人用插管,该插管具有牢固地安装在穿过非病人用套管的通道内的一远端、从非病人用套管向近端突伸的一近端和与穿过非病人用套管的通道连通的一空腔。一多次采样套筒可以安装在非病人用套管上并固定于非病人用套管的近端。非病人用套管的靠近其近端的外部可以形成有一组外螺纹或其它安装结构,以使非病人用针组件能够安装到一收集管保持件或其它这种医疗装置。非病人用套管的远端可以具有一阳路厄(luer)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能够与一相应阴路厄连接件连通。
血液采集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于塑料软管的近端的一连接件,该连接件被构造成与非病人用套管的远端配合。例如,该连接件可以是能与在非病人用套管的远端处的阳路厄锥形部分接合的一阻路厄连接件。排气机构可以在靠近非病人用针的远端的一位置处延伸穿过非病人用套管。排气机构提供穿过非病人用套管的通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通。或者,排气机构可以形成在安装于软管的近端的连接件中。
排气机构可以包括延伸穿过非病人塞子或穿过在软管的近端处的连接件的一横向孔。此外,排气机构可以包括一疏水性材料,例如上述安装在排气孔中的碳甲基纤维素材料。疏水性材料响应进入血液采集装置的血液的压力允许空气通过疏水性材料。空气将被推动通过疏水性材料或其它这类排气机构,直到血液到达排气机构。血液不会流过疏水性材料,并将在非病人用针处或在其附近,以致仅有最小量的空气将与第一个血样一起被收集。
能够基本以传统的方式使用本发明的血液采集装置。实际上,从IV插管拆去IV包装套,医务人员用IV插管的尖锐远端刺入一目标血管。静脉压力将使血液流过IV针组件并进入塑料软管。静脉或动脉压力超过存在于血液收装置的塑料软管和其它部分内的周围空气压力。因此,血液流将推动血液采集装置内的空气通过非病人用针组件上或其附近的排气机构流出。排气机构的疏水性材料和非病人用针上方的多次采样套筒将防止血液流出血液采集装置。
然后,医务人员可以从非病人用针组件拆去包装套,可以将非病人用套管螺旋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到收集管保持件。然后,能够将一真空收集管滑入收集管保持件的畅开的近端,使穿过非病人用针的空腔与收集管的真空内部连通。静脉或动脉压力将推动血液进入收集管,并仅带有最小量的空气。其结果,将不需要已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被丢弃的管子或任何其它血液排气操作。可以使用上述血液采集操作的其它变化形式。例如,在用IV针组件刺入血管之前,可以将非病人用针组件连接到针保持件。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血液采集装置和收集管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血液采集装置和收集管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3是血液采集装置的非病人用针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非病人用针组件的带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图5是类似图2的俯视图,但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详细说明
按照本发明的血液采集装置在图1和2中总地以标号10指出。在这实施例中,血液采集装置10与收集管保持件12一起使用。保持件12具有一近端14、一远端16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管状侧壁18。保持件12的近端14较宽地畅开和形成可接纳在侧壁18内的一根管子的一入口。从而,一真空收集管能够以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通过保持件12的畅开近端14向远端16滑动。保持件12的远端16的特征在于有一端壁20。端壁20形成有一内螺纹安装孔22,如图2所示。
血液采集装置10包括一IV针组件24,该组件包括一IV套管26。IV套管26包括一近端28、一远端30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通道(未示出)。IV针组件24还包括具有一近端34、一尖锐远端36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空腔38的一IV插管32。IV插管32的近端34牢固地安装在IV套管26的通道中。从而,穿过IV插管32的空腔38与穿过IV套管26的通道连通。柔性翼部40在靠近远端30的一位置处安装于IV套管26。诸翼部40能够以相互面对面的关系折叠,以便于在大姆指和食指之间握持它们,从而能操纵IV针组件24。然而,诸翼部40还能够转动成为一基本共面的配置,以便用胶带将其固定于病人的皮肤上。
IV针组件24还包括能在IV套管26上伸缩的一管状护罩42。护罩42形成有可滑动地接受诸翼部40的若干横向槽44。从而,护罩42能够从一近端位置(如图1和2所示)滑动到一远端位置。当护罩42处于图1和2所示的近端位置时,IV插管32暴露在外,以便使用。但是,当护罩42移动到远端位置时,IV插管32基本被护罩42包围。此外,当护罩42处于远端位置以防止再暴露IV插管32或使再暴露变得困难一些时,护罩42中的槽44被构造成锁定地接合翼部40。在图1和2中所示的护罩是许多能够结合在血液采集装置10中的可选护罩设计的一种。其它的可以提供直接安装于护罩的翼部。还有一些设计可以提供安装于IV套管26的一铰接的护罩。在另一些设计中,一护罩可以完全与IV针组件24分开,或可以根本不设置一护罩。
血液采集装置10还包括一段塑料软管46。管子46包括相对的近端和远端48和50以及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通道。管子46的远端50牢固地安装于IV套管26的近端28,使穿过IV套管26的通道与穿过管子46的通道连通。一阴路厄连接件52牢固地安装于管子46的近端48。
血液采集装置10还包括一非病人用针组件54,如图3和4最清楚地所示。非病人用针组件54包括一非病人用套管56,该非病人用套管带有一近端58、一远端60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通道62。基本靠近近端58的非病人用套管第56的外表面区域形成一组外螺纹64,该外螺纹构成为与形成在收集管保持件12的安装孔22中的内螺纹螺旋啮合。靠近远端的非病人用套管56的外表面区域形成一阳路厄锥形部分66,以构造成与阴路厄连接件52配合。非病人用针组件54还包括具有一尖锐近端70、一远端72和在这两端之间延伸的一空腔74的一非病人用插管68。非病人用插管68的远端72牢固地安装在穿过非病人用套管56的通道62内,并基本与非病人用套管56上的外螺纹对齐。非病人用针组件54还包括安装在非病人用插管68上、并与非病人用套管56的近端58牢固地啮合的一个多次采样套筒76。多次采样套筒76有效地起到一阀的作用,防止液体流出非病人用插管68。但是多次采样套筒76可以响应一真空收集管上的一塞子所产生的力被非病人用插管68的尖锐近端70刺破。
非病人用针组件54还包括一排气机构80。排气机构80包括在外螺纹64和路厄锥形部分66之间一位置处延伸穿过非病人用套管56的一横向孔82。横向孔82使非病人用套管56的通道62和周围环境之间连通。如图4最清楚地所示,横向孔82很靠近非病人用插管68的远端72。排气机构80还包括牢固地安装在横向孔82内的一排气塞84。排气塞84由诸如碳甲基纤维素(CMC)之类的疏水材料制成。或者,排气塞84可以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四氟乙烯(PTF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尼龙6、聚丙烯(PP)、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ine fluoride)(PVDF)或者聚醚砜(PES)形成。排气塞84允许空气流出,但防止血液或其它液体流出。
通过将诸翼部40以相互面对面接合关系折叠并被握持在大姆指和食指之间来使用血液采集装置10。然后拆去和丢弃可能安装在IV插管32上的任何包装套。然后将IV插管32的尖锐远端36推入一目标血管。然后医疗人员可以释放在翼部40上的握持,且如果要求较长时期接通血管,可以用胶带将翼部40面对面地与病人的皮肤接合。血液采集装置10包括最初处于周围空气压力状态的多个内部空间。这些内部空间包括穿过IV插管32的空腔38、穿过IV套管26的通道、穿过软管46的通道、穿过非病人用套管56的通道62和穿过非病人用插管68的空腔74。用IV插管32完成的静脉或动脉进出通道将血液采集装置10的这些内部空间与病人体内的血液压力连通。血液压力超过周围空气压力。因此,在上述内部空间内的空气压力将增加,血液将开始流入这些内部空间。当血液采集装置内的空气压力响应血液流入所引起的容积的减小而上升时,现有技术的系统可能会达到平衡。因此,在现有技术系统中,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可以保持充满其压力基本等于静脉或动脉压力的空气。换句话说,一现有技术系统将在非病人用针的近端和进入血液采集装置的血液之间的空间内的包括原有体积的空气。这些高压空气将逸散进入与非病人用针连通的第一真空收集管。因此,与现有技术系统一起使用的第一收集管通常是要被丢弃的管子。但是,利用本发明,在静脉或动脉压力下的血液与收集装置10的内部空间连通将迫使空气通过排气机构80。因此,血液采集装置10的内部空间内的空气体积将显著减少,同时空气压力没有显著增加。血液将继续流入血液采集装置10的内部空间内,尤其是穿过塑料软管46的通道和非病人用套管56的通道62。空气通过排气机构80的流出将在血液到达排气机构80的疏水性塞子84时终止。在这情况下,仅有较小体积的空气将残留在排气机构80和非病人用插管68之间的通道62的部分中,以及较小体积的空气残留在穿过非病人用插管68的空腔74中,及在非病人用插管68和多次采样套筒76的内部之间有较小体积的空气。存在于排气机构80附近的空气体积与曾在塑料软管46内、但被允许通过排气机构84逸散的空气体积相比是很小的。
使用血液采集装置10基本以一传统方式、通过将一真空收集管(未示出)滑入收集管保持件12的畅开近端14内来进行。收集管的端部中的橡胶塞针充分移动多次采样套筒76,使非病人用插管68的尖锐远端70刺入多次采样套筒76和收集管的塞子。然后一压差将再次存在,静脉或动脉压力将使在非病人套管56中的血液内附近夹带的少量的空气进入真空管。然后血液将在静脉或动脉压力作用下流入真空管。最初进入真空管的少量的空气一般不需要丢弃最初的管子,因此血液采集装置10实现了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
在已收集了最后的血液样品之后,将IV插管32从病人身体抽出,使护罩42向远端运动以遮蔽IV套管32。然后可以将血液采集装置10丢弃到一适当的尖锐物容器内。
图1-4示出了一实施例,其中排气机构80形成在非病人用针组件54的非病人用套管56之中。图1-4的实施例提供了实际上尽可能靠近血液采集装置10的近端的排气塞80。在阴路厄连接件52A中提供排气机构84A且非病人用针组件54A不带排气口,如图5所示,也能够实现类似效果。图5实施例的效果比图1-4的实施例的效果稍差一些,其原因在于排气机构84A离开血液采集装置的近端更远。但是,图5实施例能使用现有技术的管保持件和现有技术的非病人用针,且同时具有比利用现有技术血液采集装置所能达到的性能要好得多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