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风内开下悬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通风内开下悬窗.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840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CN204081840U(21)申请号 201420419932.5(22)申请日 2014.07.28E06B 3/38(2006.01)E06B 7/16(2006.01)E06B 3/66(2006.01)(73)专利权人上海申成门窗有限公司地址 201323 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金顺路2号专利权人上海奥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朱立成(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代理人吕伴(54) 实用新型名称微通风内开下悬窗(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通风内开下悬窗,包。
2、括窗框以及由设置在窗框内的竖中挺所分隔的左、右窗框,右窗框内设置有一横中挺,该横中挺将右窗框分隔成右上、下窗框,左窗框、右下窗框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第二双层真空玻璃,右上窗框内设置有一窗扇,窗扇包括窗扇内型材以及窗扇外型材,窗扇内、外型材之间夹持有一第三双层真空玻璃,窗扇内、外型材与第三双层真空玻璃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密封隔离条,窗扇内、外型材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三、第四密封隔离条;窗扇内型材内设置有一第五密封隔离条;右上窗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一第六密封隔离条。利用密封隔热条之间的配合,使得窗扇关闭时形成密封,从而保证了保温和隔音的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
3、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840 UCN 204081840 U1/1页21.微通风内开下悬窗,包括窗框以及由设置在所述窗框内的竖中挺所分隔的左、右窗框,所述右窗框内设置有一横中挺,该横中挺将所述右窗框分隔成右上、下窗框,所述左窗框、右下窗框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第二双层真空玻璃,所述右上窗框内设置有一可向内下悬开启的窗扇,所述窗扇包括窗扇内型材以及窗扇外型材,所述窗扇内、外型材之间夹持有一第三双层真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内、外型材与所述第三双层真空玻璃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第。
4、二密封隔离条,所述第二密封隔离条朝向所述第三双层真空玻璃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锯齿状凸齿,所述第二密封隔离条朝向窗扇内型材的侧面设置有一第一卡脚,所述第二密封隔离条通过所述第一卡脚卡入所述窗扇外型材的第一卡槽内进行安装,所述第一卡脚内设置有一第一弹性变形腔,所述第三双层真空玻璃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环形垫块;所述窗扇内、外型材之间位于所述环形垫块的外侧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三、第四密封隔离条,所述第四密封隔离条朝向所述右上窗框的侧面设置有一密封凸边;所述窗扇内型材朝向所述窗框外型材的侧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第五密封隔离条,所述第五密封隔离条朝向所述窗扇内型材的侧面设置有一第二卡脚,所述第五密封隔离条通过所述第二。
5、卡脚卡入所述窗扇内型材的第一卡槽内进行安装,所述第五密封隔离条朝向所述窗框外型材的侧面设置有一密封弹性唇边,所述第五密封隔离条内设置有第二、第三弹性变形腔,其中,第二弹性变形腔位于所述第二卡脚内;所述右上窗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一第六密封隔离条,所述第六密封隔离条内设置有若干形状大小不均等的空腔,所述第六密封隔离条朝向所述第四密封隔离条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弹性翻折唇边。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81840 U1/3页3微通风内开下悬窗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型材,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风内开下悬窗。背景技术0002 建筑门窗,特别是节能铝合金内开下悬窗的制作是已知的成熟技术,铝合金内开下。
6、悬窗具有内平开窗和下悬开窗的功能,需要大量通风和室外清洁时可以采用内平开窗,采用下悬开窗时通风状态可以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使得室内更舒适。但是由于内开下悬窗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在关闭状态下可完全阻断了室内外的空气流动,不能实现通风换气,而一般的内开下悬窗又难以控制窗扇的开启量,无法兼顾通风功能和保温功能。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人们专门设计了具有微通风功能的内开下悬窗,具有微通风功能的内开下悬窗具有四种状态:密封的关闭状态、平开状态、下悬状态、微通风状态,微通风状态时的内开下悬窗既可以保证室内外空气进行流通,又可以起到减少室内外能量交换,节约能源的效果。但是,目前具有微通风功能的内开下悬窗处于密封的。
7、关闭状态时的保温和隔音功能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窗扇内所设置的隔离条不合理所致。0003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一种保温和隔音效果好的微通风内开下悬窗。0005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6 微通风内开下悬窗,包括窗框以及由设置在所述窗框内的竖中挺所分隔的左、右窗框,所述右窗框内设置有一横中挺,该横中挺将所述右窗框分隔成右上、下窗框,所述左窗框、右下窗框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第二双层真空玻璃,所述右上窗框。
8、内设置有一可向内下悬开启的窗扇,所述窗扇包括窗扇内型材以及窗扇外型材,所述窗扇内、外型材之间夹持有一第三双层真空玻璃;0007 所述窗扇内、外型材与所述第三双层真空玻璃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密封隔离条,所述第二密封隔离条朝向所述第三双层真空玻璃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锯齿状凸齿,所述第二密封隔离条朝向窗扇内型材的侧面设置有一第一卡脚,所述第二密封隔离条通过所述第一卡脚卡入所述窗扇外型材的第一卡槽内进行安装,所述第一卡脚内设置有一第一弹性变形腔,所述第三双层真空玻璃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环形垫块;0008 所述窗扇内、外型材之间位于所述环形垫块的外侧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三、第四密封隔离条,所述第四密封隔。
9、离条朝向所述右上窗框的侧面设置有一密封凸边;0009 所述窗扇内型材朝向所述窗框外型材的侧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第五密封隔离条,所述第五密封隔离条朝向所述窗扇内型材的侧面设置有一第二卡脚,所述第五密封隔离条通过所述第二卡脚卡入所述窗扇内型材的第一卡槽内进行安装,所述第五密封隔离条说 明 书CN 204081840 U2/3页4朝向所述窗框外型材的侧面设置有一密封弹性唇边,所述第五密封隔离条内设置有第二、第三弹性变形腔,其中,第二弹性变形腔位于所述第二卡脚内;0010 所述右上窗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一第六密封隔离条,所述第六密封隔离条内设置有若干形状大小不均等的空腔,所述第六密封隔离条朝向所述第四密。
10、封隔离条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弹性翻折唇边。0011 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风内开下悬窗的窗扇关闭时,第五密封隔离条的密封弹性唇边压在右上窗框的侧面上,使得第五密封隔离条与右上窗框之间而彼此之间形成密封,与此同时,第四密封隔离条的密封凸边的一侧面压在第六密封隔离条的弹性翻折唇边上而彼此之间形成密封,这样使得窗扇密封性能更好,从而保证了保温和隔音的效果。附图说明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4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0015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0016。
11、 图4是图2的处放大图。0017 图5是图2的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0019 敬请参见图1至图3,图中给出的微通风内开下悬窗,包括窗框100以及由设置在窗框100内的竖中挺130所分隔的左窗框110和右窗框,右窗框内设置有一横中挺140,该横中挺140将右窗框分隔成右上、下窗框121、122,左窗框110、右下窗框122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第二双层真空玻璃111、1221,右上窗框121内设置有一可向内下悬开启的窗扇200,窗扇200包括窗扇内型材200a以及窗扇外型材200。
12、b,窗扇内型材200a邻近横中挺140的一侧通过铰链210安装在横中挺140上,窗扇内、外型材200a、200b之间夹持有一第三双层真空玻璃220。0020 窗扇内、外型材200a、200b与第三双层真空玻璃220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密封隔离条230、240,敬请参见图4,第二密封隔离条240朝向第三双层真空玻璃220的侧面设置有五个锯齿状凸齿241,具体地,位于最上端的锯齿状凸齿241长于其余四个锯齿状凸齿241。当音波从第三双层真空玻璃220的外侧侵入时,音波先从图4中的位于最上侧的锯齿状凸齿221进入,再依次穿过其余的锯齿状凸齿221后进入窗扇内、外型材200a、200b之间,。
13、由于锯齿状凸齿221与第三双层真空玻璃220之间形成四个小空腔,音波进入小空腔被不断削弱,有效地起到隔音的作用。第二密封隔离条240朝向窗扇内型材200a的侧面设置有一第一卡脚242,第二密封隔离条240通过第一卡脚242卡入窗扇外型材200b的第一卡槽210b内进行安装。第二密封隔离条240的第一卡脚242内设置有一第一弹性变形腔243,安装时,第一弹性变形腔243可产生形变,使得第二密封隔离条240的第一卡脚说 明 书CN 204081840 U3/3页5242方便卡入窗扇外型材200b的第一卡槽210b内。第三双层真空玻璃22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环形垫块221,该环形垫块221进一步提高。
14、窗扇200的保温和隔音的效果。0021 窗扇内、外型材200a、200b之间位于环形垫块221的外侧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三、第四密封隔离条250、260,第四密封隔离条260朝向右上窗框121的侧面设置有一密封凸边261。0022 敬请参见图5,窗扇内型材200a朝向窗框外型材200b的侧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第五密封隔离条270,第五密封隔离条270朝向窗扇内型材200a的侧面设置有一第二卡脚271,第五密封隔离条270通过第二卡脚271卡入窗扇内型材200a的第一卡槽210a内进行安装,第五密封隔离条270朝向窗框外型材200b的侧面设置有一密封弹性唇边272,第五密封隔离条270内设置有第二、。
15、第三弹性变形腔273、274,其中,第二弹性变形腔273位于第二卡脚271内。第五密封隔离条270通过第二卡脚271安装时,第二卡脚271内的第二弹性变形腔273可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使得第五密封隔离条270的第二卡脚271方便卡入窗扇内型材200a的第一卡槽210a内。而第三弹性形变腔274同样也能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其主要起到当第五密封隔离条270的密封弹性唇边272压在右上窗框121的侧面上时提供一定的缓冲,而且也能提高密封效果。0023 右上窗框12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一第六密封隔离条280,第六密封隔离条280内设置有三个形状大小不均等的空腔281,第六密封隔离条280朝向第四密封隔离。
16、条260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弹性翻折唇边282。0024 窗扇200关闭时,第五密封隔离条270的密封弹性唇边272压在右上窗框121的侧面上,使得第五密封隔离条270与右上窗框121之间而彼此之间形成密封,此时,第四密封隔离条260的密封凸边261的一侧面压在第六密封隔离条280的弹性翻折唇边282上而彼此之间形成密封,这样使得窗扇200密封性能更好,从而保证了保温和隔音的效果。说 明 书CN 204081840 U1/3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840 U2/3页7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840 U3/3页8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84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