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78868.2
2015.05.27
CN104837297A
2015.08.12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K 1/18申请日:20150527|||公开
H05K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赵海龙; 杜开文
523860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步步高大道283号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许静; 安利霞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其中,电路板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预设深度的开槽,所述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开槽内。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将电子器件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开槽中,减少了Z向的总厚度,进而使得采用该电路板的电子设备在Z向上的总厚度能够满足极致超薄机身设计。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电路板,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预设深度的开槽,所述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开槽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形成为盲孔,所述电子器件的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开槽内,第二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形成为贯穿的通孔,所述电子器件的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开槽内,第二部分突出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的第三部分突出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5.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通过所述开槽露出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可导电连接部,所述电路板还包括可导电支架,所述可导电支架包括与所述可导电连接部电连接的第一结构和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结构。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形成为平板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相对两侧边缘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结构成预设角度,远离所述第一结构的顶端边缘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分别远离所述第一结构的顶端边缘形成为弯折的插脚,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插脚孔,所述插脚与所述插脚孔插接相连。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分别远离所述第一结构的顶端边缘形成为板状支脚结构,所述板状支脚结构 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表面固定相连。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弹性结构件,所述弹性结构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或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绝缘器件固定相连。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导电连接部为金属弹片或金属馈点。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上还设有发声结构,所述印刷电路板或所述绝缘器件上设有发声通孔,所述发声结构与所述发声通孔相对设置。12.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
说明书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PCB板(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器件固定方式为SMT(表面组装)贴片或自带弹片与PCB板上馈点接触,以实现对器件的工作控制。 但是,此种PCB板电子器件固定方式,Z向最小总高度为各器件Z向高度之和加上SMT浮锡高度。当器件Z向高度不能减小时,组装出的电子设备Z向总厚度也不能减小。因此,无法满足极致超薄机身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Z向总厚度无法满足极致超薄机身设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 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预设深度的开槽,所述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开槽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路板通过将电子器件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开槽中,减少了Z向的总厚度,进而使得采用该电路板的电子设备在Z向上的总厚度能够满足极致超薄机身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印刷电路板与电子器件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电路板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电路板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印刷电路板、电子器件以及可导电支架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可导电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可导电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电路板仰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可导电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电路板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电路板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印刷电路板与电子器件配合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发声结构与发声通孔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中电子设备Z向总厚度无法满足极致超薄机身设计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路板,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 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预设深度的开槽,所述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开槽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路板通过将电子器件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开槽中,减少了Z向的总厚度,进而使得采用该电路板的电子设备在Z向上的总厚度能够满足极致超薄机身设计。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印刷电路板1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上的电子器件2;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1上设有预设深度的开槽3。该实施例一中,所述开槽3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第一表面4和与所述第一表面4相对的第二表面7上形成为贯穿的通孔,所述电子器件2的第一部分5设置在所述开槽3内,第二部分6突出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第一表面。 其中,电子器件2可以只包括第一部分5和第二部分6,也可以还包括第三部分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器件的第三部分8突出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7。 实施例二 为了实现通信的功能,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电子器件2通过所述开槽3露出的第一侧面9上设置有可导电连接部10,所述电路板还包括可导电支架11,所述可导电支架11包括与所述可导电连接部10电连接的第一结构12和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电连接的第二结构13。 其中,所述可导电支架的材质优选为金属,但不限于金属,导电性能良好,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材质即可;所述可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结构可为接触相连,也可为焊接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器件的外表面采用绝缘材质,但是所述可导电连接部穿透所述电子器件的外表面,进而与所述电子器件的内部电连接,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实施例三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结构12形成为平板状,与所述第一侧面9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结构1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12相对两侧边缘的第一支板14和第二支板15,所述第一支板14和所述第二支板15分别与所述第一结构12成预设角度,远离所述第一结构12的顶端边缘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上,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电连接。所述预设角度可选为90度。 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结构12包括依次相连构成封闭图案的第一侧 边缘、第二侧边缘、第三侧边缘和第四侧边缘,所述第一支板14与第一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二支板15与第三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二结构13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板16和第四支板17,所述第三支板16与第二侧边缘相连,所述第四支板17与第四侧边缘相连,且第一支板14、第三支板16、第二支板15和第四支板17依次固定相连;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可导电支架11由所述第一结构12和第二结构13形成为一具有容置空间和豁口的半封闭结构,所述电子器件2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子器件2的形状尺寸与所述开槽的形状尺寸以及容置空间的形状尺寸相适应。 实施例四 更为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支板14和所述第二支板15分别远离所述第一结构12的顶端边缘形成为弯折的插脚18,所述印刷电路板1上设有插脚孔19,所述插脚18与所述插脚孔19插接相连(再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焊接相连)。所述插脚的弯折角度可选为90度。 实施例五 更为具体的,如图5和图9所示,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三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支板14和所述第二支板15分别远离所述第一结构12的顶端边缘形成为板状支脚结构20,所述板状支脚结构20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表面固定相连,可采用贴片焊接相连的方式。 实施例六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缓冲以及定位的目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电子器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9相对的第二侧面21,所述第二侧面21上设有弹性结构件22,所述弹性结构件22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绝缘器件23固定相连。 具体的,所述弹性结构件22与所述绝缘器件23可挤压接触相连。所述弹性结构件的材质可为泡棉等绝缘材质,也可为导电材质,富有弹性即可。 考虑到应用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可导电连接部优先选择为金属弹片或金属馈点。 实施例七 更进一步的,对应于电声类电子器件,如图12和图13所示,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第二侧面21上还设有发声结构24,所述绝缘器件23上设有发声通孔25,所述发声结构24与所述发声通孔25相对设置。所述发声通孔的大小、形状、方向以及位置不作限定,与所述发声结构的大小、形状、方向以及位置相适应即可。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以及实施例七可任意组合构成实际使用所需结构,在此对上述实施例的组合形式不作限定。 实施例八 实施例八所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其包括印刷电路板1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上的电子器件2;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1上设有预设深度的开槽3。该实施例二中,所述开槽3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第一表面4形成为盲孔,所述电子器件2的第一部分5设置在所述开槽3内,第二部分6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4。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部分所述实现实施例均可适用于该实施例八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除了,如图14所示,所述电子器件上的弹性结构件22(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侧面9相对的第二侧面21上)在该实施例八中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固定相连,与实施例六不同;如图15所示,在所述第二侧面21上设置有发声结构24时,所述印刷电路板1上设有发声通孔25,所述发声结构24与所述发声通孔25相对设置,与实施例七不同。 由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导电支架的结构形式以及设置方式等其他实现实施例均可等同地应用于该实施例八的电路板结构中,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种PCB板开槽的电子器件固定方式,可以将Z向尺寸较高的电子器件沉入PCB板开槽中,进而减小PCB板组合件Z向总厚度,从而实现机身极致超薄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 其中,上述电路板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其中,电路板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预设深度的开槽,所述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开槽内。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将电子器件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开槽中,减少了Z向的总厚度,进而使得采用该电路板的电子设备在Z向上的总厚度能够满足极致超薄机身设计。。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