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156810.0
2015.04.03
CN104702238A
2015.06.10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3H 7/38申请公布日:201506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3H 7/38申请日:20150403|||公开
H03H7/38
徐园园
233100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东郊安徽科技学院东华路9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抗匹配电路。该电路结构由集总元件实现。本发明由一个并行RC电路、两个电感和四个电容构成。通过并行RC电路来补偿电阻和寄生通道所造成的损耗。其适应性更高、稳定性更高,可广泛使用对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阻抗匹配系统中。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阻抗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输入端口1、并行RC电路、两个电感和四个电容构成,两个电感一端分别接端口1或2,另一端分别接并行RC电路的两端;电容 一端与端口1或端口2相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一端与并行RC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接50 欧姆阻抗。 2.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阻抗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并行RC电路来补偿电阻和寄生通道所造成的损耗;其电路结构可在1KHz-10GHz频段内实现阻抗匹配。
说明书一种阻抗匹配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的阻抗匹配电路,属于电子与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微波毫米波通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商用通信的广泛使用,对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大多数器件因为阻抗不匹配,而导致系统整体性能变差。在早期 阶段,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不少的解决方法,其中阻抗匹配电路就是最具代 表性的成果之一,但早期的阻抗匹配设计都只能局限在某一个特定频段和特定的带宽内, 并且信号损耗非常大,不够稳定。随着新材料研究和交叉学科的兴起,阻抗匹配成为了又一个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利用一个并行RC电路、两个电感和四个电容构成搭建,实现阻抗匹配电路。该电路结构稳定性好,各项性能均能达到使用时的效果,大大减少了电路结构体积。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抗匹配电路,包括射频输入端口1、并行RC电路、两个电感和四个电容构成,两个电感一端分别接端口1或2,另一端分别接并行RC电路的两端;电容 一端与端口1或端口2相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一端与并行RC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接50 欧姆阻抗。其中,并行RC电路来补偿电阻和寄生通道所造成的损耗。其电路结构可在1KHz-10GHz频段内实现阻抗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采用集总元件组成,所带来的显著优点是:(1)稳定性良好;(2)加工简单;(3)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一种阻抗匹配电路电路图。 图2 是本发明一种阻抗匹配电路S参数特性曲线图。 图3 是本发明一种阻抗匹配电路相位特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以WCDMA 和WiMAX 频段共同使用阻抗匹配作为实例具体说明。 结合图1,本发明是一种阻抗匹配电路包括射频输入端口1、并行RC电路、两个电感和四个电容构成,两个电感一端分别接端口1或2,另一端分别接并行RC电路的两端;电容一端与端口1或端口2相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一端与并行RC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接50 欧姆阻抗。其中,并行RC电路来补偿电阻和寄生通道所造成的损耗。其电路结构可在1KHz-10GHz频段内实现阻抗匹配。 结合图2、图3阻抗匹配结果图可以看出,其阻抗匹配效果良好,其效果相比传统RLC 阻抗匹配电路有很大的改善。 本发明一种阻抗匹配电路,结合图1,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射频输入端口1、并行RC电路、两个电感和四个电容构成,两个电感一端分别接端口1或2,另一端分别接并行RC电路的两端;电容一端与端口1或端口2相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一端与并行RC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接50 欧姆阻抗。其中,并行RC电路来补偿电阻和寄生通道所造成的损耗。其电路结构可在1KHz-10GHz频段内实现阻抗匹配。
《一种阻抗匹配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阻抗匹配电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抗匹配电路。该电路结构由集总元件实现。本发明由一个并行RC电路、两个电感和四个电容构成。通过并行RC电路来补偿电阻和寄生通道所造成的损耗。其适应性更高、稳定性更高,可广泛使用对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阻抗匹配系统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