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92917.2(22)申请日 2014.11.25H01M 10/0525(2010.01)H01M 2/26(2006.01)(71)申请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52308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申请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邢承友 邓平华 王鹏 郭志君卢光波(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代理人王刚 龚敏(54) 发明名称锂电池(57)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其具备:壳体;电芯,该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从壳体延伸出;极耳,其包括。
2、从所述电芯延伸而出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极柱底部直接电性固接。通过采用上述锂电池,能够减小电池厚度方向的尺寸且能够提高可靠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09768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CN 104409768 A1/1页21.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电芯,该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从壳体延伸出;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电芯延伸而出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
3、与所述极柱底部直接电性固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还包括从所述基部延伸合并形成于所述基部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弯折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电芯到所述极柱底面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自所述电芯的端侧延伸汇聚而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自所述电芯的中段延伸汇聚而成。7.一种锂电池,具备:壳体;第一电芯及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极柱,设置于所。
4、述壳体上并从壳体延伸出;第一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第一电芯直接延伸而出的第一基部以及从所述第一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一连接段;第二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第二电芯直接延伸而出的第二基部以及从所述第二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以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相对的方式对置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相互叠置地与所述极柱底部直接电性固接。8.一种锂电池,具备:壳体;第一电芯及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从壳体延伸出;第一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第一电芯直接延伸而出的第一基部、从所述第一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一弯折段以及从所述。
5、第一弯折段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段;第二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第二电芯直接延伸而出的第二基部、从所述第二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二弯折段以及从所述第二弯折段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以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第二基部朝向所述极柱的方式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相互叠置地与所述极柱底部直接电性固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09768 A1/3页3锂电池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锂电池。背景技术0002 目前,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在电动汽车。
6、、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关键。0003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同时电动汽车对为其提供能量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混合动力电池,其本身对电芯尺寸要求非常高,特别是电芯的厚度方向尺寸,如果厚度方向尺寸较大,则往往难以实现产品的薄型化。另外,对于电芯大电流充放电的功率要求同样较高。如果由于电芯内部的过流面积不足,在大电流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就会影响到电芯的性能,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副反应,从而造成起火,爆炸等安全问。
7、题。0004 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方形结构硬壳电池来说,电芯的极耳与电池的顶盖极柱的连接方式都是通过转接片实现的,即电芯的极耳与转接片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电阻焊或铆接等方式进行联接;转接片通过激光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极柱进行装配。由于电芯的极耳与极柱之间要通过转接片这个零件,同时还需通过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两道装配方式,使电芯的内阻增大,将影响到电芯的过流和产热。同时转接片在电池内部的装配会占用一定的空间,特别是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空间。由此,导致电池厚度过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发明内容0005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尺寸小且安全性较佳的锂电池。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案的锂电。
8、池,具备:壳体;电芯,该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从壳体延伸出;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电芯延伸而出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极柱底部直接电性固接。0007 优选地,所述极耳还包括从所述基部延伸合并形成于所述基部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弯折段。0008 优选地,所述弯折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0009 优选地,所述弯折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电芯到所述极柱底面的距离。0010 优选地,所述连接段自所述电芯的端侧延伸汇聚而成。0011 优选地,所述连接段自所述电芯的中段延伸汇聚而成。0012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案的锂电池,具备:壳体;第一电。
9、芯及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从壳体延伸出;第说 明 书CN 104409768 A2/3页4一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第一电芯直接延伸而出的第一基部以及从所述第一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一连接段;第二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第二电芯直接延伸而出的第二基部以及从所述第二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以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相对的方式对置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相互叠置地与所述极柱底部直接电性固接。0013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案的锂电池,具备:壳体;第一电芯及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
10、内部;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从壳体延伸出;第一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第一电芯直接延伸而出的第一基部、从所述第一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一弯折段以及从所述第一弯折段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段;第二极耳,其包括从所述第二电芯直接延伸而出的第二基部、从所述第二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二弯折段以及从所述第二弯折段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以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第二基部朝向所述极柱的方式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相互叠置地与所述极柱底部直接电性固接。0014 通过采用根据上述方案的锂电池,能够增加电芯的过流面积,减小在大电流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的热量,减少对电芯的性能的影响,从而能。
11、够提高电池可靠性。另外,由于能够降低在厚度方向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薄型化,提高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0015 图1是本申请的锂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6 图2是本申请的锂电池内部的电芯和极耳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3是本申请的锂电池内部的电芯和极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0018 图4是本申请的锂电池内部的极耳切齐后的结构示意图。0019 图5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锂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0 图6是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锂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0022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锂离子电池1具备大致矩形状壳。
12、体10、设置在该壳体10内部的电芯14(例如JR(卷饶电芯)、嵌设在壳体10顶端的极柱12以及设置在极柱12与电芯14之间的极耳16。0023 具体而言,极柱12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部而另外一端伸出壳体10之外。极耳16包括从电芯14直接延伸而出的基部160、从所述基部延伸合并而形成的连接段164以及从所述基部160大致中段位置延伸合并形成于所述基部160与所述连接段164之间的弯折段162。所述连接段164及弯折段162通过将阴极极耳或阳极极耳例如通过合并压在一起并借由超声波焊接压实而形成。0024 连接段164与极柱12的底部直接电性固接,例如通过激光焊接实现固定连接。由于采用直接固接的方。
13、式,能够改善过流能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可靠性。0025 请参阅图1和图6,极耳16的弯折段162与连接段164之间的夹角可以为直角或锐角。为了提高极耳16与极柱1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尤其是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抑制产说 明 书CN 104409768 A3/3页5生断裂的可能性,优选在极耳16于电芯14的高度方向上有0.33mm的弯折尺寸,充分实现缓冲效果。0026 以下,参照图2及图5,对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避免重复,仅就与以上不同之处进行详细描述。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锂电子1包括极柱12、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芯14a和第二电芯14b、以及分别从该第一电芯14a和第二电芯14b延伸合并而。
14、成的第一极耳16a和第二极耳16b。所述第一极耳16a具备第一基部160a和第一连接段161a,所述第二极耳16b包括第二基部160b和第二连接段161b。所述第一基部160a与所述第二基部160b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段161a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61b相互重叠而与所述极柱12底部直接电性连接。由此,能够改善电池的装配空间且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另外,因与前述内容大致相同,对于上述构件的形成方式及位置不做赘述。0027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中,锂电池1”包括极柱12”、并排设置的第三电芯14”a和第四电芯14”b、分别从该第三电芯14”a和第四电芯14”b延伸合并而形成的第三极耳16”a和。
15、第四极耳16”b。第三极耳16”a包括第三基部160”a、与该第三基部160”a垂直连接的第三弯折部162”a、以及与该第三弯折段162”a垂直连接的第三连接段161”a。第四极耳16”b具备第四基部160”b、第四连接段161”b及第四弯折段162”b,因其具体结构与第三极耳16”a同样,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第三连接段161”a和第四连接段161”b相互重叠而与所述极柱12”底部直接电性连接。由此,能够改善电池的装配空间且提高电池的可靠性。0028 以下,将对本申请的锂电池的形成方式等进行详细描述。0029 如图3所示,极耳16合并在一起后由最外侧至里层会依次出现不同尺寸的错位,电芯14的厚度。
16、尺寸越大,极耳16合并压紧后的错位越严重,因此,若电芯14的厚度越小,则以上的错位也小。0030 如图3所示,在极耳16居中压紧装配方案中,假定电芯14的厚度为T,则极耳16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值为T/2,一般地当极耳16的错位值超过35mm,即T610mm时,应先将极耳16切齐再与极柱12进行焊接。其原因在于,若不切齐极耳16而是直接将极耳16与极柱12进行焊接连接,会由于极耳16的厚度不均而导致焊接不良(如焊穿,虚焊等)或焊接面积不足,导致电芯14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温升过高,影响电芯的性能甚至带来安全隐患。0031 通过采用根据上述方案的锂电池,能够增加电芯内部的过流面积,减小在大电流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的热量,减少对电芯的性能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电池可靠性。另外,由于能够降低在厚度方向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薄型化,提高空间利用率。003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内容是对于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凡在本发明的实质性范围以内做出的任何变更与替换,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104409768 A1/3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09768 A2/3页7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09768 A3/3页8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0976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