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2025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9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30218.6

申请日:

2015.01.21

公开号:

CN104638031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L 31/0224申请公布日:201505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31/0224申请日:20150121|||公开

IPC分类号:

H01L31/0224; H01L31/04(2014.01)I; H01L31/054(2014.01)I; H01L31/18

主分类号:

H01L31/0224

申请人:

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志成; 郭辉; 黄海栗; 苗东铭; 胡彦飞; 张玉明

地址:

710100陕西省西安市航天基地东长安街58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61205

代理人:

王品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正电极(1)、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2)、第一掺杂层(3)、第二掺杂层(4)、硅衬底(5)和背电极(6)。其中第一掺杂层和第二掺杂层为宽禁带GaN材料且相互接触形成PN结;第二掺杂层表面为GaN纳米线阵列结构,每根GaN纳米线的直径为50-100nm,长度为2-6μm;该第一掺杂层和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依次层叠在纳米线阵列结构表面,正电极设在纳米线阵列结构顶端。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陷光效果,且能吸收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区的光子,有利于提高换能机构对光子的吸收和利用,改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可用于光伏发电。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自下而上包括背电极(6)、硅衬底(5)、 第二掺杂层(4),其特征在于: 第二掺杂层(4)的上表面采用纳米线阵列结构,该纳米线阵列结构表面依次层叠有 第一掺杂层(3)和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2),纳米线阵列结构的顶端设有正电极(1); 所述第一掺杂层(3)和第二掺杂层(4)分别采用N型和P型掺杂的宽禁带GaN材 料,且相互接触形成PN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掺杂 层(3)厚度为10-20n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掺杂 层(4)厚度为5-10μ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GaN纳米 线阵列中每根GaN纳米线的直径为50-100nm,长度为2-6μ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正电极(1) 采用厚度为20nm/20nm/40nm的钛-镍-铝多层金属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硅衬底(5) 采用厚度为200-400μm的P型掺杂衬底片。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背电极(6) 采用厚度为60nm的金属铝材料。 8.  一种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标准工艺清洗P型硅衬底; 2)将清洗后的P型硅衬底置于浓度为15%—30%的KOH溶液中,加热至65-70℃, 浸泡10分钟,对其进行抛光处理,去除P型硅衬底的表面机械损伤; 3)在抛光后的P型硅衬底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工艺沉积厚度为5-10μm 的P型掺杂GaN外延层; 4)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型掺杂GaN外延层上制作GaN纳米线阵列; 4a)在P型掺杂GaN层上电子束蒸发厚度为50nm-10μm的金属铝; 4b)将蒸发有金属铝的样片置于0.3mol/L草酸或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溶液中进行电 化学腐蚀,形成小孔; 4c)将经过电化学腐蚀后的样片放入质量分数为5%的磷酸或质量分数为6%的磷酸与 质量分数为1.8%的铬酸混合液中浸泡,去除小孔底部与下层GaN接触的氧化铝并改变小 孔的尺寸,形成规则的网状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 4d)在步骤4c)形成的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表面再电子束蒸发一层厚度为5-10nm的 金属镍层,并用碱溶液去除阳极氧化铝薄层,在GaN层上得到金属镍纳米颗粒点阵; 4e)利用步骤4d)得到的金属镍纳米颗粒点阵作为模板,干法刻蚀GaN外延层,得 到GaN纳米线阵列,再用酸性溶液去除金属镍纳米颗粒; 5)在表面有GaN纳米线阵列结构的P型掺杂GaN层,采用杂质掺杂工艺形成厚度为 10-20nm的N型掺杂GaN层; 6)在N型掺杂GaN层上采用磁控溅射沉积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作为透明导 电极; 7)在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上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依次沉积厚度为 20nm/20nm/40nm的金属钛、镍、铝,并刻蚀形成正电极; 8)在p型掺杂的硅衬底背面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沉积厚度为60nm铝作为背电极; 9)将正面和背面蒸发有金属电极的样片进行热退火处理,使电子束蒸发的金属与和 它们接触的材料合金化,形成电极,完成整个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是 以固态金属镓作Ga源,以氨气和氮气作氮源,以CP2Mg作为掺杂杂质,先升温至950℃ 通入NH3进行原位清洗20-40min;然后通入氨气、氮气、CP2Mg,升温至900-1100℃, 淀积厚度为5-10μm的P型掺杂GaN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杂质掺杂工艺是将样品 放入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设备中,升温温至900℃,通入氢气和磷烷的混合气体, 其中磷烷的浓度为1%,反应腔中压强为1.0Torr,反应时间为20-40min,在P型GaN纳米 线样品表面形成厚度为10-20nm的N型GaN掺杂层。

说明书

说明书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 池,可用于光伏发电。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而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开发与枯竭, 与之相对的却是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剧增,能源短缺和能源供给问题已切实成为世界 各国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全球范围内能源紧缺的日益突出,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 利用备受关注,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解决能源短缺的同时,能够缓减环境 污染问题。太阳能利用是可再生能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围绕着如何提高太阳能电 池效率,降低太阳能电池成本,各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日益深入。
氮化镓(GaN)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直接带隙半导体的特点就是导带上电子可以 直接和价带空穴复合发光,所以吸收效率高。并且GaN材料的禁带宽度为3.44eV,它 的吸收范围覆盖了从可见光到近紫外区域,具有较高的光吸收效率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通常采用多晶硅材料,剖面如图2所示。其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 金属电极1、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2、P型多晶硅层3、本征多晶硅层4、N型硅 衬底5、背电极6。衬底表面通过湿法刻蚀,形成拥有三维倒梯形重复单元的表面,再 在其上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PECVD本征多晶硅层和P型多晶硅层,形成具有三维倒 梯形陷光结构的能量转换机构。当光入射电池表面光线会在其表面连续反射,增加光在 电池表面陷光结构中的有效运动长度和反射次数,从而增大能量转换机构对光的吸收效 率。但是这种结构由于绒面尺寸不均匀且分布较广,使得衬底表面缺陷密度大大增加, 在正表面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绒面陷光,不易降低衬底对光的反射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 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以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光子的吸收和利用,改善其转化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自下而上包 括背电极6、硅衬底5、第二掺杂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掺杂层4的上表面采用 纳米线阵列结构,该纳米线阵列结构表面层叠有第一掺杂层3、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 膜2,纳米线阵列结构顶端设有正电极1,所述第一掺杂层3和第二掺杂层4分别采用 N型和P型掺杂的宽禁带GaN材料并且相互接触形成PN结。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掺杂层3厚度为10-20nm。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掺杂层4厚度为5-10μm。
作为优选,所述的GaN纳米线阵列中,每根GaN纳米线的直径为50-100nm,长度 为2-6μm。
作为优选,所述的正电极1采用厚度为20nm/20nm/40nm的钛-镍-铝多层金属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衬底5厚度为200-400μm。
作为优选,所述的背电极6采用厚度为60nm的金属铝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标准工艺清洗P型硅衬底;
2)将清洗后的P型硅衬底置于浓度为15%—30%的KOH溶液中,加热至65-70℃, 浸泡10分钟,对其进行抛光处理,去除P型硅衬底的表面机械损伤;
3)在抛光后的P型硅衬底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沉积厚度为5-10μm 的P型掺杂GaN外延层;
4)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型掺杂GaN外延层上制作GaN纳米线阵列;
4a)在P型掺杂GaN层上电子束蒸发厚度为50nm-10μm的金属铝;
4b)将蒸发有金属铝的样片置于0.3mol/L草酸或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溶液中进 行电化学腐蚀,形成小孔;
4c)将经过电化学腐蚀后的样片放入质量分数为5%的磷酸或质量分数为6%的磷酸 与质量分数为1.8%的铬酸混合液中浸泡,去除小孔底部与下层GaN接触的氧化铝并改 变小孔的尺寸,形成规则的网状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
4d)在步骤4c)形成的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表面再电子束蒸发一层厚度为5-10nm 的金属镍层,并用碱溶液去除阳极氧化铝薄层,在GaN层上得到金属镍纳米颗粒点阵;
4e)利用步骤4d)得到金属镍纳米颗粒点阵作为模板,干法刻蚀GaN外延层,得 到GaN纳米线阵列,再用酸性溶液去除金属镍纳米颗粒;
5)在表面有GaN纳米线阵列结构的P型掺杂GaN层,采用杂质掺杂工艺形成厚 度为10-20nm的N型掺杂GaN层;
6)在N型掺杂GaN层上采用磁控溅射沉积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作为透 明导电极;
7)在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上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依次沉积厚度为 20nm/20nm/40nm的金属钛、镍、铝,并刻蚀形成正电极;
8)在P型掺杂的硅衬底背面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沉积厚度为60nm的金属铝作为 背电极;
9)将正面和背面蒸发有金属电极的样片进行热退火处理,使电子束蒸发的金属与 和它们接触的材料合金化,形成电极,完成整个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制备该太阳能电池的整个过程中使用的都是常规的半导体设备,工艺简单;
2.采用纳米线阵列结构,具有良好的陷光效果,提高了载流子的收集效率;
3.采用宽禁带的GaN材料,能够吸收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区的光子,有利于提高太 阳能电池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自下而上包括背电极6、硅衬底5、第二掺杂层4,其中第二掺杂 层4的上表面采用纳米线阵列结构,该纳米线阵列结构表面层叠有第一掺杂层3、ITO 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2,纳米线阵列结构顶端设有正电极1,第一掺杂层3和第二掺杂 层4分别采用N型和P型掺杂的宽禁带GaN材料,并相互接触形成PN结。所述正电 极1采用厚度为20nm/20nm/40nm的钛-镍-铝多层金属电极;所述第一掺杂层3的厚度 为10-20nm;所述第二掺杂层4厚度为5-10μm,GaN纳米线的直径为50-100nm,长 度为2-6μm;所述硅衬底5厚度为200-400μm;所述背电极采用厚度为60nm的金属 铝。
以下给出制作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的三个实施例:
实施例1,制作每根GaN纳米线的直径为50nm,长度为2μm的GaN纳米线阵列 太阳能电池。
参照图3,本实例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1:清洗,抛光P型硅衬底,去除表面污染物和表面机械损伤。
(1.1)使用丙酮和异丙醇对P型硅衬底交替进行超声波清洗,以去除衬底表面有 机物污染;
(1.2)配置1:1:3的氨水、双氧水、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并加热至120℃,将 P型硅衬底置于此混合溶液中浸泡12分钟,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以去除P型硅衬 底表面无机污染物;
(1.3)将P型硅衬底用HF酸缓冲液浸泡2分钟,去除表面的氧化层;
(1.4)将清洗后的P型硅衬底置于浓度为15%的KOH溶液中,加热至65℃,浸 泡10分钟,对其进行抛光处理,去N型硅衬底5的表面机械损伤。
步骤2:沉积P型掺杂GaN外延层。
以固态金属镓作Ga源,以氨气和氮气作氮源,以CP2Mg作为掺杂杂质,先升温 至950℃通入NH3进行原位清洗20min;
再通入氨气、氮气、CP2Mg,升温至900℃,在P型硅衬底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 积LPCVD工艺沉积厚度为5μm的P型掺杂GaN外延层。
步骤3: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型掺杂GaN外延层上制作GaN纳米线阵列。
3.1)在P型掺杂GaN层上电子束蒸发厚度为50nm的金属铝;
3.2)将蒸发有金属铝的样片置于0.3mol/L草酸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形成小孔;
3.3)将经过电化学腐蚀后的样片放入质量分数为5%的磷酸与质量分数为1.8%的铬 酸混合液中浸泡,去除小孔底部与下层GaN接触的氧化铝并改变小孔的尺寸,形成规 则的网状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
3.4)在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表面电子束蒸发一层厚度为5nm的金属镍层,用浓度 为0.4mol/L的NaOH溶液去除阳极氧化铝薄层,在GaN层上得到金属镍纳米颗粒点阵;
3.5)利用金属镍纳米颗粒点阵作为模板,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刻蚀GaN 外延层,得到GaN纳米线阵列,每根GaN纳米线直径为50nm,长度为2μm,
3.6)用浓度比为1:1的硝石酸与氢氟酸的混合溶液去除金属镍颗粒。
步骤4:在P型GaN纳米线结构表面掺杂N型GaN掺杂层。
将形成GaN纳米线阵列的样品放入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设备中,升温温至 900℃,通入氢气和磷烷的混合气体,其中磷烷的浓度为1%,反应腔中压强为1.0Torr, 反应时间为20min,在P型GaN纳米线结构表面形成厚度为10nm的N型GaN掺杂层。
步骤5:在N型掺杂GaN层上采用磁控溅射沉积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作 为透明导电极。
步骤6:在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上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依次沉积厚度为 20nm/20nm/40nm的金属钛、镍、铝,并刻蚀形成正电极。
步骤7:在p型掺杂硅衬底背面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沉积厚度为60nm的金属铝作 为背电极。
步骤8:将正面和背面蒸发有金属电极的样片进行热退火处理,使电子束蒸发的金 属与和它们接触的材料合金化,形成电极,完成整个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实施例2,制作每根GaN纳米线的直径为75nm,长度为4μm的GaN纳米线阵列 太阳能电池。
参照图3,本实例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清洗,抛光P型硅衬底,去除表面污染物和表面机械损伤。
本步骤与实施例1的步骤1相同。
步骤二:沉积P型掺杂GaN外延层。
以固态金属镓作Ga源,以氨气和氮气作氮源,以CP2Mg作为掺杂杂质,先升温 至950℃通入NH3进行原位清洗20min;再通入氨气、氮气、CP2Mg,升温至1000℃, 在P型硅衬底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工艺沉积厚度为8μm的P型掺杂GaN 外延层。
步骤三: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型掺杂GaN外延层上制作GaN纳米线阵列。
3a)在P型掺杂GaN层上电子束蒸发厚度为1μm的金属铝;
3b)将蒸发有金属铝的样片置于0.3mol/L草酸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形成小孔;
3c)将经过电化学腐蚀后的样片放入质量分数为5%的磷酸与质量分数为1.8%的铬 酸混合液中浸泡,去除小孔底部与下层GaN接触的氧化铝并改变小孔的尺寸,形成规 则的网状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
3d)在步骤3.c)形成的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表面电子束蒸发一层厚度为8nm的金 属镍层,并用浓度为0.4mol/L的NaOH溶液去除阳极氧化铝薄层,在GaN层上得到金 属镍纳米颗粒点阵;
35)利用金属镍纳米颗粒点阵作为模板,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刻蚀GaN 外延层,得到GaN纳米线阵列,每根GaN纳米线直径为75nm,长度为4μm,
36)用浓度比为1:1的硝石酸与氢氟酸的混合溶液去除金属镍颗粒。
步骤四:在P型GaN纳米线结构表面掺杂N型GaN掺杂层。
将形成GaN纳米线阵列的样品放入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设备中,升温温至 900℃,通入氢气和磷烷的混合气体,其中磷烷的浓度为1%,反应腔中压强为1.0Torr, 反应时间为30min,在P型GaN纳米线结构表面形成厚度为15nm的N型GaN掺杂层。
步骤五:与实施例1的步骤5相同。
步骤六:与实施例1的步骤6相同。
步骤七:与实施例1的步骤7相同。
步骤八:与实施例1的步骤8相同,完成整个太阳能电池制备。
实施例3,制作每根GaN纳米线的直径为100nm,长度为6μm的GaN纳米线阵列 太阳能电池。
参照图3,本实例的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A:清洗,抛光P型硅衬底,去除表面污染物和表面机械损伤。
本步骤与实施例1的步骤1相同。
步骤B:沉积P型掺杂GaN外延层。
以固态金属镓作Ga源,以氨气和氮气作氮源,以CP2Mg作为掺杂杂质,先升温 至950℃通入NH3进行原位清洗20min;
再通入氨气、氮气、CP2Mg,升温至1100℃,在P型硅衬底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 淀积LPCVD工艺沉积厚度为10μm的P型掺杂GaN外延层。
步骤C: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型掺杂GaN外延层上制作GaN纳米线阵列。
首先,在P型掺杂GaN层上电子束蒸发厚度为10μm的金属铝;
接着,将蒸发有金属铝的样片置于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 形成小孔;
接着,将经过电化学腐蚀后的样片放入质量分数为6%的磷酸与质量分数为1.8%的 铬酸混合液中浸泡,去除小孔底部与下层GaN接触的氧化铝并改变小孔的尺寸,形成 规则的网状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
接着,在多孔阳极氧化铝薄层表面电子束蒸发一层厚度为10nm的金属镍层,用浓 度为0.4mol/L的NaOH溶液去除阳极氧化铝薄层,在GaN层上得到金属镍纳米颗粒点 阵;
接着,利用金属镍纳米颗粒点阵作为模板,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刻蚀 GaN外延层,得到GaN纳米线阵列,每根GaN纳米线直径为50nm,长度为2μm,
然后,用浓度比为1:1的硝石酸与氢氟酸的混合溶液去除金属镍颗粒。
步骤D:在P型GaN纳米线结构表面掺杂N型GaN掺杂层。
将形成GaN纳米线阵列的样品放入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设备中,升温温至 900℃,通入氢气和磷烷的混合气体,其中磷烷的浓度为1%,反应腔中压强为1.0Torr, 反应时间为40min,在P型GaN纳米线结构表面形成厚度为20nm的N型GaN掺杂层。
步骤E:与实施例1的步骤5相同。
步骤F:与实施例1的步骤6相同。
步骤G:与实施例1的步骤7相同。
步骤H:与实施例1的步骤8相同,完成整个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aN纳米线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正电极(1)、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2)、第一掺杂层(3)、第二掺杂层(4)、硅衬底(5)和背电极(6)。其中第一掺杂层和第二掺杂层为宽禁带GaN材料且相互接触形成PN结;第二掺杂层表面为GaN纳米线阵列结构,每根GaN纳米线的直径为50-100nm,长度为2-6m;该第一掺杂层和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依次层叠在纳米线阵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