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煎药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将药品制成特殊的物理或服用形式的器械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热煎药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煎药器具种类颇多,功能相近,结构不一,如台湾产的万国牌煎药壶、韩国产的保灵牌煎药器,以及中国专利CN86211943U、CN2155870Y、CN2267810Y和CN2267812Y分别公告的《防溢式自动断电煮药壶》、《一种电热煎药器》、《全自动电药壶》和《电热煨药罐》,它们都包括带盖的壳体、内装电气件的底座、电热器件,替代了人们传统的煎药方式,有利于疗效好、作用快的中药汤剂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是,它们也存在共同地缺陷,一是不能对堆积成团的药物深处进行反复充分煎煮,即不能最大限度地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煎煮出,造成不应有的浪费,二是不能控制煎煮后无药物沉渣的纯药液量达到设定的要求,会出现煎煮后药液量偏多或偏少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热煎药器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这种电热煎药器具,包括带盖的壳体、内装电气件的底座、电热元件,其特征是:
电热元件是环形电热体,设置在底座上方,形成外凸台。
壳体底面的中心部位是与底座上方的外凸台贴合的内凸台,其它部位是环绕内凸台的凹坑。
环形电热体的中央设有在壳体底面凹坑中的药液面低于壳体底面内凸台的顶面时切断电热元件供电源的温度控制元件。
设有上方有可置于壳体口沿上的凸沿的滤器。
滤器底面设有悬置于壳体底面内凸台上方的导流罩。
这种电热煎药器具的进一步特征是:
滤器的滤孔是40~60目。
滤器底面的导流罩与壳体底面内凸台的间距是3~5毫米。
滤器底面的导流罩与滤器是一体化结构。
这种电热煎药器具的再进一步特征是:
导流罩焊接于滤器底面。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构思新颖,组成紧凑,使用方便,功能可靠,不会发生煎糊药物的现象,特别是滤器底面设置导流罩,可以导引壳体中的药液循环流动,使药液受热均匀,以利于对药物进行反复充分煎煮,最大限度地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煎煮出。设有在壳体底面凹坑中的药液面低于壳体底面内凸台的顶面时切断电热元件供电源的温度控制元件,可以控制煎煮后无药物沉渣的纯药液量达到设定要求,采用与导流罩一体化结构的滤器,还可以防止药物沉渣降低温度控制元件的控制灵敏度。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热煎药壶
这种电热煎药壶,包括带盖的壳体1、内装电气件的底座2、电热元件3。壳体1的容积是3000毫升,电热元件3的功率是高热档600瓦,低热档300瓦。
电热元件3是环形电热体,设置在底座2上方,形成外凸台4。
壳体1底面的中心部位是与底座2上方的外凸台4贴合的内凸台5、其它部位是环绕内凸台5的凹坑6。
环形电热体的中央设有在壳体1底面凹坑6中的药液面低于壳体1底面内凸台5的顶面时切断电热元件3供电源的温度控制元件7。
设有上方有可置于壳体1口沿上的凸沿8的滤器9。滤器9的滤孔是50目。
滤器9底面焊接有悬置于壳体1底面内凸台5上方的导流罩10。采用与导流罩10一体化结构的滤器9,可以防止药物沉渣降低温度控制元件7的控制灵敏度。
导流罩10与壳体1底面内凸台5的间距是4毫米。
滤器9底面设置导流罩10,可以导引壳体1中的药液循环流动,使药液受热均匀,以利于对药物进行反复充分煎煮,最大限度地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煎煮出。
煎煮过程直至留置于底面凹坑6的药液面低于壳体1底面内凸台5的顶面时,温度控制元件7才切断电热元件3供电源。
一般情况下,采用高热档供电,即可完成全部煎煮过程。如果需要文火缓煎,可采用低热档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