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套.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509744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01983.3

申请日:

2016.12.02

公开号:

CN106657503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M 1/18登记生效日:20170719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D座112室(德胜园区)变更后权利人: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2号楼18层18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M 1/18申请日:20161202|||公开

IPC分类号:

H04M1/18

主分类号:

H04M1/18

申请人: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任魁

地址: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D座112室(德胜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代理人:

王增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套,所述手机套包括:下盖、上盖和触控传导按键。其中所述下盖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手机底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的部位形成盖脊,所述上盖沿所述盖脊转动盖合在手机屏幕上;所述触控传导按键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至少部分受按压的部位向下移动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接触时将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通过在手机套上设置在承受按压时,能够将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按压体上的触控传导按键,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用户使用触控型智能手机出现操作障碍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套包括:下盖,所述下盖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手机底部;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的部位形成盖脊,所述上盖沿所述盖脊转动盖合在手机屏幕上;触控传导按键,所述触控传导按键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至少部分受按压的部位向下移动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接触时将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导按键由导体材料制成,所述触控传导按键与所述上盖之间弹性连接;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触控传导按键沿按压力指向方向移动至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接触时所述触控传导按键传导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包括:按键壁和弹性按压件,所述按键壁沿所述上盖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弹性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壁不接触所述手机屏幕的一端,所述弹性按压件上开设有接触孔;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弹性按压件沿所述按键壁向所述手机屏幕方向移动,至所述弹性按压件接触到所述手机屏幕为止,使所述按压体沿所述接触孔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包括:按键壁和弹性按压件,所述按键壁沿所述上盖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弹性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壁不接触所述手机屏幕的一端;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弹性按压件沿所述按键壁向所述手机屏幕方向移动,至所述弹性按压件接触到所述手机屏幕为止,接触时所述弹性按压件传导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 -->所述弹性按压件由橡胶导体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包括:按键壁和弹性按压件,所述按键壁沿所述上盖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弹性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壁不接触所述手机屏幕的一端,所述弹性按压件面向所述手机屏幕的侧边凸起形成接触件;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弹性按压件与接触件同时沿所述按键壁向所述手机屏幕方向移动,至所述接触件接触到所述手机屏幕为止,接触时所述弹性按压件和接触件传导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所述弹性按压件与所述接触件均由橡胶导体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面向所述手机屏幕的一端形成平整的接触面,以限定所述接触面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时均为有效的接触面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壁内设有防误触隔层,所述防误触隔层位于所述接触件下方,所述防误触隔层的边缘与所述按键壁的内壁连接;所述防误触隔层由橡胶导体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触隔层面向所述接触件方向隆起形成的弧形防误触隔层。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构造成阶梯型柱状凸起,所述防误触隔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仅允许所述接触件局部部位穿过。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包括:按键壁、弹性按压件和导体件,所述按键壁沿所述上盖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弹性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壁不接触所述手机屏幕的一端,所述导体件贯穿所述弹性按压件,所述导体件与所述弹性按压件在贯穿区域固定连接;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弹性按压件和导体件同时向所述手机屏幕方向移动,至所述导体件接触到所述手机屏幕为止,接触时所述弹性按压传导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 -->

说明书

手机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机套。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设备的微型化时代来领,由
于计算机的配件的微型化能够装配处理能力强大的智能手机。现有技术中,智能手机均为
通过触控控制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搭载电容触控屏,能够敏捷快速的相应用户的点击指
令,完成相应的控制操作。

现有技术中,智能手机搭载电容触控屏,用户使用手机时只能通过点击手机屏幕
或者在手机屏幕上进行滑动,以上述方法来对智能手机进行控制操作。

本发明创造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在日常的手机使用中,由于手机开始出现时
既是通过弹性按键的方式进行控制,对于使用按键手机时间较长的人来讲,现有技术中通
过触摸进行控制的智能手机,由于没有在屏幕区域设置弹性按键,用户无法沿袭已经养成
的手机使用习惯,造成用户使用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机套,能够使用户通过按键槽孔
触控型智能手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
机套,所述手机套包括:

下盖,所述下盖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手机底部;

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的部位形成盖脊,所述
上盖沿所述盖脊转动盖合在手机屏幕上;

触控传导按键,所述触控传导按键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
按压体按压时,至少部分受按压的部位向下移动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接触时将所述手机
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

可选地,所述触控传导按键由导体材料制成,所述触控传导按键与所述上盖之间
弹性连接;

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触控传导按键沿按压力指向方向移
动至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接触时所述触控传导按键传导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
至所述按压体。

可选地,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包括:按键壁和弹性按压件,所述按键壁沿所述上盖厚
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弹性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壁不接触所述手机屏幕的一
端,所述弹性按压件上开设有接触孔;

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弹性按压件沿所述按键壁向所述手
机屏幕方向移动,至所述弹性按压件接触到所述手机屏幕为止,使所述按压体沿所述接触
孔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

可选地,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包括:按键壁和弹性按压件,所述按键壁沿所述上盖厚
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弹性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壁不接触所述手机屏幕的一
端;

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弹性按压件沿所述按键壁向所述手
机屏幕方向移动,至所述弹性按压件接触到所述手机屏幕为止,接触时所述弹性按压件传
导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

所述弹性按压件由橡胶导体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包括:按键壁和弹性按压件,所述按键壁沿所述上盖厚
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弹性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壁不接触所述手机屏幕的一
端,所述弹性按压件面向所述手机屏幕的侧边凸起形成接触件;

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弹性按压件与接触件同时沿所述按
键壁向所述手机屏幕方向移动,至所述接触件接触到所述手机屏幕为止,接触时所述弹性
按压件和接触件传导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

所述弹性按压件与所述接触件均由橡胶导体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接触件面向所述手机屏幕的一端形成平整的接触面,以限定所述接
触面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时均为有效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所述按键壁内设有防误触隔层,所述防误触隔层位于所述接触件下方,所
述防误触隔层的边缘与所述按键壁的内壁连接;

所述防误触隔层由橡胶导体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防误触隔层面向所述接触件方向隆起形成的弧形防误触隔层。

可选地,所述接触件构造成阶梯型柱状凸起,所述防误触隔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
通孔的横截面积仅允许所述接触件局部部位穿过。

可选地,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包括:按键壁、弹性按压件和导体件,所述按键壁沿所
述上盖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弹性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壁不接触所述手机屏
幕的一端,所述导体件贯穿所述弹性按压件,所述导体件与所述弹性按压件在贯穿区域固
定连接;

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弹性按压件和导体件同时向所述手
机屏幕方向移动,至所述导体件接触到所述手机屏幕为止,接触时所述弹性按压传导与所
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

可选地,所述导体件具体为半球形导体件,所述半球形导体件的至少部分弧形面
裸露在所述弹性按压件承接按压力一侧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半球形导体件的平整面面向所述手机屏幕,以限定所述接触面与所
述手机屏幕接触时均为有效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所述按键壁面向所述手机屏幕的一端向内延伸形成耳部,所述耳部上设
有弧形导体弹片,所述弧形导体弹片一端固定在所述耳部上,所述弧形导体弹片另一端悬
空;

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所述弧形导体弹片的悬空端阻碍所述导
体件沿所述手机屏幕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导体件面向所述手机屏幕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弧形导体弹片配合的
收容槽,以使所述导体件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时,所述弧形导体弹片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收容槽的厚度与所述弧形导体弹片的厚度一致,以使所述弧形导体
弹片位于所述收纳槽内时,所述弧形导体弹片与所述导体件面向所述手机屏幕的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橡胶导体材料包括硅胶以及设置在硅胶内的导体颗粒,所述导体颗
粒受挤压时相互接触,以使所述橡胶导体材料成为导体。

可选地,所述导体颗粒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硅胶中,以增大所述橡胶导体材料的导
电面积。

可选地,所述橡胶导体材料还包括金属纤维,所述金属纤维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硅
胶内,以增大所述导体颗粒接触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上盖上设有通过与所述手机屏幕的相对距离而改变所述手机预设磁
性监测区域磁场强度的磁性件。

可选地,所述上盖设有由多个触控传导按键规则排布而组成的按键控制区域。

可选地,所述上盖上开设有在所述上盖盖合状态下查看所述手机屏幕的观察窗。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下盖固定在触控型智能手机背部,上盖能够
通过转动盖合在触控型智能手机的手机屏幕的手机套上安装触控传导按键,由于该按键能
够在用户进行按压时,向下移动与手机屏幕进行接触,并能够将与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
荷传导出来,使电荷进入对其进行按压的人体内,从而触发了触控型智能手机屏幕操作机
制,依次达到用按键控制触控型智能手机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用户使用触控型智
能手机出现操作障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手机套与手机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手机盖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本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a为本实发明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b为本实发明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5c为本实发明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5d为本实发明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示意
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壳体面向手机屏幕的侧壁按键控制区域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手机套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手机套;110、上盖;111、按键控制区域;112、观察窗;120、下
盖;121、第一面板;122、第二面板;123、折线槽;130、盖脊;140、触控传导按键;1410、按键
壁;1411、耳部;1412、弧形导体弹片;1420、弹性按压件;1421、接触孔;1422、接触件;1423、
接触面;1424、第一柱状体;1425、第二柱状体;1430、导体件;1431、半球形导体件;1432、平
整面;1433、弧形端;1441、防误触隔层;1442、通孔;200、触控型智能手机;210、手机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
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
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
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
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施例手机套100与手机装配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手机套100,手机套100包括:下盖120、上盖110和触控传导按键
140。其中,下盖120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手机底部;上盖110与下盖120连接,上盖110与下
盖120连接的部位形成盖脊130,上盖110沿盖脊130转动盖合在手机屏幕210上;触控传导按
键140设置在上盖110中,触控传导按键140在承受按压时,至少部分受按压的部位向下移动
与手机屏幕210接触,接触时触控传导按键140传导与手机屏幕210接触部位的电荷。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施例手机盖平面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手机后盖的尺寸与形状构造成与手机套100适配的触控型智
能手机200的后盖大小一致,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后盖上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折线槽123,
折线槽123将后盖划分为第一面板121与第二面板122,其中,第一面板121通过胶黏的方式
固定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后盖上,第二面板122让绕折线槽123并在折线槽123限定的转动
范围内进转动和折叠。手机套100的上盖110与下盖120之间通过盖脊130连接,盖脊130与下
盖120连接的部位设有第一折痕(未标识),盖脊130与下盖120连接的部位设有第二折痕(未
标识),盖脊130的宽度略大于的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厚度,以使盖脊130绕第一折痕进行转
动时,能够裹覆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的侧边上,进而使绕第二折痕进行转动的上盖110能
够盖合在手机屏幕2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盖110的尺寸与手机设有屏幕一侧的表面尺
寸一致。上盖110的具体尺寸不限于此,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上盖110的长度能够小于
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屏幕的长度,在上盖110触覆盖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屏幕上时,触控型
智能手机200屏幕部分处于覆盖区域之外。

在一些选择性实施例中,下盖120为一整块尺寸与触控型智能手机200下盖120尺
寸一致的面板,下盖120上不设有折线槽123,下盖120整体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在触控型智
能手机200的下壳体上。

在一另一些选择性实施例中,下盖120为不具有上表面的半框壳体,下盖120套装
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上,下盖120的一条侧边构成盖脊130,上盖110与盖脊130之间设有折
线(图未示),上盖110能够绕该折线转动盖合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屏幕上。

手机套100的上盖110中设有触控传导按键140,触控传导按键140具有按键功能,
及用户通过手指向按键施加按压力时,触控传导按键140受按压力的部位向下移动,该向下
移动包括:整体不形变移动与形变移动,具体是指触控传导按键140收到按压后,保持原来
的形态不发生变化,整个触控传导按键140均向下移动,形变移动是指,触控传导按键140受
到按压后,承受按压的部位发生形变,形变向下发生直至触控传导按键140与触控型智能手
机200屏幕接触为止。

通过手机控制触控型智能手机200的原理在于:手触摸屏幕表面的时候,手指和触
摸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由于触摸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就会有一定量的电荷转移到了
人体,为了恢复这些电荷的损失,电荷就从屏幕的四个角补充回来,补充的电荷量和触摸的
距离成正比,通过预设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由此推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传导按键140在接触到控制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屏幕时,能够
将手机屏幕210接触部位的电荷进行传导,以实现触发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屏幕。本实施方
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将触控传导按键140设计成由导体构成的按键,触控传导按键
140设置在上盖110中,并与上盖110之间通过弹性橡胶连接,触控传导按键140的底部不与
上盖110面向手机屏幕210的面平齐,以使触控传导按键140底部相对于上盖110面向手机屏
幕210的面内陷,上盖110盖合在手机屏幕210上时,触控传导按键140底部不与手机屏幕210
进行接触,用户用手指按压触控传导按键140时,触控传导按键140整体向手机屏幕210方向
进行移动,使触控传导按键140的底部与手机屏幕210接触,由于触控传导按键140由导体制
成,能够将与手机屏幕210接触部位的电荷传导至人体,进而触发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屏幕,
以此达到触控的目的。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下盖120固定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背部,上盖110能够通过
转动盖合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的手机屏幕210的手机套100上安装触控传导按键140,由于
该按键能够在用户进行按压时,向下移动与手机屏幕210进行接触,并能够将与手机屏幕
210接触部位的电荷传导出来,使电荷进入对其进行按压的人体内,从而触发了触控型智能
手机200屏幕操作机制,依次达到用按键控制触控型智能手机200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
部分用户使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出现操作障碍的问题。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14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传导按键140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按键壁
1410与弹性按压件1420,其中,按键壁1410是由包括(不限于):刚性工程橡胶或硬木制成
的,按键壁1410构造成上表面与下表面均无的闭环框体,具体形状能够为(不限于):圆角梯
形、圆角正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按键壁1410在承受按压力时不
会发生形变,按键壁1410沿上盖110厚度方向放置,并固定在上盖110中,按键壁1410凸起于
上盖110背向手机屏幕210的表面,且按键壁1410的底面与上盖110面向手机屏幕210一侧的
表面平齐,即按键壁1410的底面在上盖110盖合在手机屏幕210上时,与手机屏幕210接触。
弹性按压件1420设置在按键壁1410不接触手机屏幕210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按压
件1420充当按键壁1410的上表面,弹性按压件1420是由弹性橡胶制成的片状物,具有形变
能力,在受到按压力后,弹性按压件1420能够向按压力指向的方向进行形变,弹性按压件
1420的形状与按键壁1410的形状一致。弹性按压件142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接触孔1421,接
触孔1421为(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使用时,用户将手指放在弹性按压件1420上,并向弹性按压件1420施加面向手机
屏幕210的按压力,弹性按压件1420向手机屏幕210方法发生形变,并与手机屏幕210接触,
此时用户的手指的局部部位由于弹性按压件1420的反弹力作用,从接触孔1421中露出与手
机屏幕210接触,从而能够触发触控型手机屏幕210。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作为本实施例中触控传导按键140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触控传导
按键140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按键壁1410与弹性按压件1420,其中,按键壁1410是由包括
(不限于):刚性工程橡胶或硬木制成的,按键壁1410构造成上表面与下表面均无的闭环框
体,具体形状能够为(不限于):圆角梯形、圆角正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圆形、长方形或正
方形。按键壁1410在承受按压力时不会发生形变,按键壁1410沿上盖110厚度方向放置,并
固定在上盖110中,按键壁1410凸起于上盖110背向手机屏幕210的表面,且按键壁1410的底
面与上盖110面向手机屏幕210一侧的表面平齐,即按键壁1410的底面在上盖110盖合在手
机屏幕210上时,与手机屏幕210接触。弹性按压件1420设置在按键壁1410不接触手机屏幕
210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按压件1420充当按键壁1410的上表面,弹性按压件1420
是由导电橡胶制成的片状物,具有形变能力,在受到按压力后,弹性按压件1420能够向按压
力指向的方向进行形变,弹性按压件1420的形状与按键壁1410的形状一致。

使用时,用户将手指放在弹性按压件1420上,并向弹性按压件1420施加面向手机
屏幕210的按压力,弹性按压件1420向手机屏幕210方法发生形变,并与手机屏幕210接触,
由于弹性按压件1420是由导电橡胶制成,故弹性按压件1420能够将与手机屏幕210接触部
位的电荷转移到人体中,实现触发触控型手机屏幕210的目的。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如图5a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传导按键140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按键壁
1410与弹性按压件1420,其中,按键壁1410是由包括(不限于):刚性工程橡胶或硬木制成
的,按键壁1410构造成上表面与下表面均无的闭环框体,具体形状能够为(不限于):圆角梯
形、圆角正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按键壁1410在承受按压力时不
会发生形变,按键壁1410沿上盖110厚度方向放置,并固定在上盖110中,按键壁1410凸起于
上盖110背向手机屏幕210的表面,且按键壁1410的底面与上盖110面向手机屏幕210一侧的
表面平齐,即按键壁1410的底面在上盖110盖合在手机屏幕210上时,与手机屏幕210接触。
弹性按压件1420设置在按键壁1410不接触手机屏幕210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按压
件1420充当按键壁1410的上表面,弹性按压件1420是由导电橡胶制成的片状物,具有形变
能力,在受到按压力后,弹性按压件1420能够向按压力指向的方向进行形变,弹性按压件
1420的形状与按键壁1410的形状一致。弹性按压件1420面向手机屏幕210的侧边凸起形成
接触件1422,接触件1422的长度小于按键壁1410的厚度,接触件1422位于按键壁1410内部。
接触件1422的横截面积小于按键壁1410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即接触件1422能够沿按键壁
1410的厚度方向进行伸缩运动,接触件1422的具体形状为柱形,但接触件1422的具体形状
不限定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接触件1422的形状包括
(不限于):三棱柱、四棱柱或其他多棱柱等。

其中,弹性按压件1420与接触件1422均由导电橡胶制成。

作为接触件1422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件1422面向手
机屏幕210的一端为平整的接触面1423,触控型手机屏幕210进行触控时,触控物与手机屏
幕210的接触面1423积较大时,触控就越容易被感应到,因此将接触件1422的接触面1423设
置成平整的面,接触面1423接触到手机屏幕210时,接触面1423的横截面均为有效的接触面
积1423,能够实现更加灵敏的触控。

如图5b所示,触控传导按键140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防止用户误触造成过
多的错误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壁内设有防误触隔层,防误触隔层的边缘与按键壁
1410的内壁连接。防误触隔层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当接触件向手机屏幕接触时,能够一定
程度的阻碍接触件与手机屏幕接触,只有在按压力大于形变阻力时才能够使防误触隔层
1441接触手机屏幕,此时接触件1422与防误触隔层1441为一体,由于防误触隔层1441是由
导电橡胶制成,故能够将手机屏幕的电荷转移至接触件上。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用
户误触。

如图5c所示作为触控传导按键140的再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按
键壁1410内设有防误触隔层1441,且该防误触隔层1441为弧形防误触隔层1441,弧形防误
触隔层1441具有更好的形变量且伸缩效果好,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长期使用造成的防误触
隔层1441老化严重的问题。

如图5d所示的触控传导按键140的再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接触件为阶梯型柱状
凸起,具体接触件为第一柱状体1424与第二柱状体1425,其中第一柱状体1424连接在弹性
按压件上,第二柱状体1425连接在第一柱状体1424端部,且第二柱状体1425的横截面积小
于第一柱状1424体端部横截面积,按键壁1410内设有防误触隔层1441,防误触隔层1441的
边缘与按键壁1410的内壁连接,且防误触隔层1441上开设有通孔1442,且通孔1442的横截
面积位于第一柱状体1424与第二柱状体1425的横截面积之间,接触件向手机屏幕移动过程
中第二柱状体1425穿过通孔2442,第一柱状体1424被阻拦无法穿过,以起到防误触的效果。

使用时,用户将手指放在弹性按压件1420上,并向弹性按压件1420施加面向手机
屏幕210的按压力,弹性按压件1420向手机屏幕210方法发生形变,使弹性按压件1420与接
触件1422同时沿按键壁1410向手机屏幕210方向进行移动,直至接触件1422的接触面1423
接触到手机屏幕210为止,接触面1423与手机屏幕210接触时,手机屏幕210接触部位的电荷
通过弹性按压件1420施与接触件1422传导至人体中,以此实现对手机屏幕210的触控。

通过在弹性按压件1420上设置接触件1422,使用户使用触控传导按键140时无需
将弹性按压件1420按压至手机屏幕210,只需将接触件1422按压至于手机屏幕210接触即
可,方便用户操作,提高触控稳定率。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传导按键140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按键壁
1410、弹性按压件1420与导体件1430,其中,按键壁1410是由包括(不限于):刚性工程橡胶
或硬木制成的,按键壁1410构造成上表面与下表面均无的闭环框体,具体形状能够为(不限
于):圆角梯形、圆角正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按键壁1410在承受
按压力时不会发生形变,按键壁1410沿上盖110厚度方向放置,并固定在上盖110中,按键壁
1410凸起于上盖110背向手机屏幕210的表面,且按键壁1410的底面与上盖110面向手机屏
幕210一侧的表面平齐,即按键壁1410的底面在上盖110盖合在手机屏幕210上时,与手机屏
幕210接触。弹性按压件1420设置在按键壁1410不接触手机屏幕210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
中,弹性按压件1420充当按键壁1410的上表面,弹性按压件1420是由导电橡胶制成的片状
物,具有形变能力,在受到按压力后,弹性按压件1420能够向按压力指向的方向进行形变,
弹性按压件1420的形状与按键壁1410的形状一致。弹性按压件1420上设有导体件1430,导
体件1430贯穿弹性按压件1420,并在观察区域与弹性按压件1420固定连接,即导体件1430
相对的两端一端位于弹性按压件1420的一侧,导体件1430的另一端位于弹性按压件1420的
另一侧,即一端位于连接有按键壁1410的一侧,导体件1430一端伸入到按键壁1410内,且伸
入按键壁1410的一端长度小于按键壁1410的厚度,导体件1430的横截面积小于按键壁1410
内部的横截面,且由于导体件1430贯穿弹性按压件1420,用户手指按压弹性按压件1420时,
手指与导体件1430必然进行接触。导体件1430是由包括(不限于):导电金属或导电合金制
成的导体。导体件1430的形状能够是(不限于):球形、半球形、柱形或T型柱等。

作为导体件1430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体件1430具体为
半球形导体件1431,半球形导体件1431的弧形端1433嵌装在弹性按压件1420内,且部分弧
形面裸露在弹性按压件1420的表面,导体件裸露在弹性按压件1420的部分与弹性按压件
1420表面平滑过渡,半球形导体件1431的平整面1432面向手机屏幕210限定接触面1423与
手机屏幕210接触时均为有效的接触面1423积,以加触控的稳定性。

使用时,用户将手指放在弹性按压件1420上,并向弹性按压件1420施加面向手机
屏幕210的按压力,弹性按压件1420向手机屏幕210方法发生形变,使弹性按压件1420与导
体件同时沿按键壁1410向手机屏幕210方向进行移动,直至接触件1422的平整面1432接触
到手机屏幕210为止,平整面1432与手机屏幕210接触时,手机屏幕210接触部位的电荷通过
导体件传导至人体中,以此实现对手机屏幕210的触控。

通过在弹性按压件1420上设置导体件,使用户使用触控传导按键140时无需将弹
性按压件1420按压至手机屏幕210,只需将导体件底部按压至于手机屏幕210接触即可,方
便用户操作,提高触控稳定率。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施例触控传导按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示意图。

如图7所示,按键壁1410面向手机屏幕210的一端向其内部延伸出耳部1411,耳部
1411与按键壁1410呈九十度夹角,耳部1411上设有弧形导体弹片1412,弧形导体弹片1412
由金属片制成,弧形导体弹片1412一端连接在耳部1411上,另一端向按键壁1410中心方向
延伸,弧形导体弹片1412悬空一端与手机屏幕21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弧形导体弹片1412具
有形变能力,在导体件收到按压向下移动时,弧形导体弹片1412阻碍导体件向手机屏幕210
方向进行移动,只有当按压力大于弧形导体弹片1412的形变阻力后,导体件1430才能够向
下移动接触手机屏幕210。采用弧形导体弹片1412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防止用户由于触控传
导按键140承压能力弱,容易发生误触问题,弧形导体弹片1412提高了触控传导按键140形
变界值。

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导体件1430的平整面1432在与弧形导体弹片1412接触
的位置开设收容槽(图未示),收容槽的尺寸与弧形导体弹片1412与平整面1432接触部分的
尺寸一致,且收容槽的厚度与弧形导体弹片1412的厚度一致,导体件1430与手机平面接触
时,弧形导体弹片1412与平整面1432接触的部分被完全的收容进容纳槽内,能够有效地防
止由于弧形导体弹片1412的厚度问题,使部分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导体件的平整面1432无法
接触到手机平面的问题,提高了触控传导按键140的触控灵敏度与稳定性。

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手机套100上盖110中设有磁性件,磁性件具体是由磁
性材料制成的永磁体,磁性件设置在上盖110的内部或上盖110表面,具体设置能够根据具
体应用场景的不同进行确定,磁性件的作用在于,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手机套100的手机,设
置有不同的情景模式,其中一个情景模式应对于使用手机套100情景,如在安装手机套100
后调整触控型智能手机200中应用图标的位置,以使该图标的位置对应至相应的了触控传
导按键140能够触控到的位置,因此需要使触控型智能手机200检测到用户已使用手机套
100,需要调整到与手机套100相对应的情景模式中。因此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内设置霍尔
传感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安装霍尔传感器的位置即为该触控型智能手机200的磁性监测
区域。在手机套10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磁性件,使手机套100的上盖110盖合在手机屏幕210
上时,磁性件位于霍尔传感器的正上方。磁性件通过与手机屏幕210的相对距离而改变手机
预设磁性监测区域磁场强度,磁性监测区域通过检测磁性监测区域磁场强度的变化,进行
相应的配置调整。通过设置磁性件能够使安装有霍尔传感器的触控型智能手机200检测到
用户是否使用手机套100,方便用户使用。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施例上盖110按键控制区域示意图。

如图8所示,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上盖110下端区域设有按键控制区域111,
按键控制区域111由多个触控传导按键140排布组成,其组成的规则在于仿照按键手机的案
件排布方式进行排布,这种设计能够使用户在使用时体验到与使用案件机相同的感受,能
够帮助用户克服存在的使用触控型智能手机200时使用障碍的问题。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施例手机套整体示意图。

如图9所示,手机套100的上盖110开设有观察窗112,观察窗112用于在上盖110盖
合状态下查看手机屏幕210,本实施方式中的手机套100的使用,是在上盖110盖合在手机屏
幕210上时使用的,盖合时由于手机套100会阻碍用户观察手机屏幕210,因此在手机屏幕
210上开设观察窗112。在一些手机套100的应用场景中,当手机套100在盖合状态中进行操
作时,触控型智能手机200的手机屏幕210仅在观察窗112对应的区域内进行显示,在其他的
屏幕区域仅处于黑屏或者不显示状态,这种方式能够使使用手机套100的手机,完美重现使
用按键手机的情景,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手机套100的上盖110由半透明材料制成,以方便用户
在盖合状态下观看手机屏幕210。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电橡胶是将玻璃镀银、铝镀银、银等导电颗粒均匀分布在硅
橡胶中,通过压力使导电颗粒接触,达到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橡胶通过模压或挤出成形,
主要类型包括(不限于):CONSIL-NC(石墨镀镍填硅橡胶)、CONSIL-V(银填充硅橡胶挤出衬
垫)、CONSIL-A(铝镀银填硅橡胶)、CONSIL-N(镍镀银填硅橡胶)、CONSIL-C(铜镀银填硅橡
胶)、SC-CONSIL(石墨填硅橡胶)、CONSIL-R(纯银填硅橡胶)或CONSIL-II(银填硅橡胶模制
衬垫)等。本实施方式中,为增强弹性按压件1420的导电能力,在制成弹性按压件1420的导
电橡胶中加入金属纤维,金属纤维错落放置,连通导电橡胶内的导电颗粒,能够使弹性按压
件1420具有更加稳定的导电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
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
不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
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
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
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手机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手机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手机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机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套.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套,所述手机套包括:下盖、上盖和触控传导按键。其中所述下盖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手机底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的部位形成盖脊,所述上盖沿所述盖脊转动盖合在手机屏幕上;所述触控传导按键设置在所述上盖中,所述触控传导按键在承受按压体按压时,至少部分受按压的部位向下移动与所述手机屏幕接触,接触时将所述手机屏幕接触部位的电荷至所述按压体。通过在手机套上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