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系统
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个人区域网络(PAN),如蓝牙和
IEEE802.15.4。这些技术适用于近距离的无线连接,例如蓝牙耳机与手机的连接。智能家居
网络是典型的个人区域网络,应用于近距离通信,然而蓝牙、Zigbee等网络并不能与手机、
个人数字助理等Wi-Fi设备直接连接,智能家居网络往往采用mesh网络架构,因此需要提供
一种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系统及方法,
以实现个人区域网络云端用户与mesh网络通信设备的通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系统,包括设备节点网络、服务器和WLAN设
备网络;
所述设备节点网络,包含多个设备节点,设备节点之间通过mesh网络通信,所述设
备节点至少有一个为兼容Wi-Fi功能的设备节点;
所述WLAN设备网络,包含WLAN设备,所述WLAN设备建立Wi-Fi网络,至少一个兼容
Wi-Fi功能的设备节点连接于所述Wi-Fi网络中;
所述服务器,与WLAN设备网络通信连接,创建基于HTML语言的设备节点网页,获取
设备节点状态信息,并将设备节点状态信息反馈到设备节点网页上。
优选的,所述Wi-Fi网络包含的设备节点至少有一个为兼容Wi-Fi的协调器。
优选的,连接于所述Wi-Fi网络中的兼容Wi-Fi功能的设备节点包括微处理器、射
频前端、mesh网络无线模块、Wi-Fi无线模块和电源;
所述微处理器,与mesh网络无线模块和Wi-Fi无线模块连接,用于建立mesh网络无
线模块及Wi-Fi无线模块之间的传输通道;
所述mesh网络无线模块,用于接入设备节点网络;
所述Wi-Fi无线模块,用于接入所述Wi-Fi网络;
所述射频前端,与mesh网络无线模块及Wi-Fi无线模块连接,用于传输mesh网络无
线模块及Wi-Fi无线模块的数据;
所述电源,与微处理器、射频前端、mesh网络无线模块和Wi-Fi无线模块连接。
优选的,连接于所述Wi-Fi网络中的兼容Wi-Fi功能的设备节点为协调器。
优选的,所述mesh网络为Zigbee网络。
优选的,所述设备节点为自动化设备或控制设备。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是无线网络服务器,连接于所述Wi-Fi网络中。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与服务器连接,用于获取设备节
点网页信息并显示。
优选的,所述显示设备是一种连接到因特网的远程设备,与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方法,步骤如下:
A:给mesh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配置HTML数据;
B:用HTML数据给所有设备建立创建基于HTML语言的设备节点网页;
C:通过Wi-Fi建立WLAN设备网络与mesh网络连接;
D:传输基于TCP/IP协议的数据到服务器。
优选的,步骤C与步骤D之间还包括,创建基于HTML语言的mesh网络主页,将所有设
备节点网页超链接到mesh网络主页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WLAN设备网络通过建立包含一个兼容Wi-Fi功能的设备节点
的Wi-Fi网络,实现WLAN设备网络与设备节点网络的通信,由于WLAN设备网络与服务器连
通,使得设备节点网络可以与服务器通信,进而实现云端用户与mesh网络通信设备的通信,
服务器创建基于HTML语言的设备节点网页,获取设备节点状态信息,将节点状态信息反馈
在设备节点网页上,使得用户可以使用Wi-Fi或以太网连接设备节点网页,进而查看设备节
点状态详细;同样的,服务器与设备节点建立通信后,亦可通过服务器控制设备节点,只需
将控制数据有设备节点网页控制,即可实现云端用户对设备节点的控制。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WLAN设备网络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设备节点网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
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一种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系统,包括设备节点网
络1、服务器2、WLAN设备网络3和显示设备4。
设备节点网络1,包括多个设备节,设备节点之间通过mesh网络通信。所述设备节
点至少有一个为兼容Wi-Fi功能的设备节点。
设备节点网络1,是一种个人区域网络,可以是符合标准IEEE802.15.1的网络,也
可以是Zigbee网络,包括协调器(ZCOO)、路由节点(ZR)和终端节点(ZED)三类节点设备,设
备节点可以是自动化设备或控制设备。
参照图4,是一种典型的设备节点网络,包含协调器ZCOO101、第一路由节点ZR102、
第二路由节点ZR103、第一终端节点ZED104、第二终端节点ZED105,第三终端节点ZED106,第
四终端节点ZED107。其中第一终端节点ZED104和第二终端节点ZED105通过第一路由节点
ZR102连接到第一协调器ZCOO101;第三终端节点ZED106和第四终端节点ZED107通过第二路
由节点ZR103连接到第一协调器ZCOO101,第一协调器ZCOO101兼容Wi-Fi功能,是一种超文
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功能,以接入WLAN设备网络。
服务器2,与WLAN设备网络通信连接,创建基于HTML语言的设备节点网页及mesh网
络主页,并将设备节点网页链接到mesh网络主页,服务器2优选为无线网络服务器。服务器2
通过mesh网络主页管理设备节点网络的组网,增加设备节点,删除设备节点等。通过mesh网
络主页可进入设备节点网页,进而通过设备节点网页查看设备节点状态或控制设备节点。
服务器2通过与WLAN设备网络3的连接实现与设备节点网络1的通信,进而实现对设备节点
的设备状态信息的获取和对设备节点的控制,并将获取的设备状态信息反馈在设备节点网
页上,以及将通过设备节点网页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对应设备节点,云端用户设备可以通过
与服务器联网后通过对设备节点网页的查看和控制实现对设备节点的信息查看和控制。
WLAN设备网络3,是一种无线网络,包含多个WLAN设备,如无线接入点(Wi-Fi、AP)、
路由器、网关等,建立至少包含一个设备节点的Wi-Fi网络,通过该设备节点实现与设备节
点网络通信。上述Wi-Fi网络包含的设备节点至少有一个为兼容Wi-Fi的协调器,兼容Wi-Fi
的协调器即能实现协调器本身的功能,有能实现Wi-Fi通信的功能,可以将协调器从设备节
点网络获取的数据传输给Wi-Fi网络或接受Wi-Fi网络的数据传输给设备节点网络,该协调
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兼容Wi-Fi的协调器。由于协调器属于设备节点网络,可以获
取设备节点网络中各设备节点信息以及控制各设备节点,由于协调器兼容Wi-Fi,通过协调
器的Wi-Fi功能接入到Wi-Fi网络,进而加入WLAN设备网络,使得与协调器通信的设备节点
可以与服务器通信,也可以连入局域网、广域网等。
参照图3,兼容Wi-Fi的协调器,包括微处理器31、射频前端32、mesh网络无线模块
33、Wi-Fi无线模块34和电源35。微处理器31包括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与处理mesh网络无
线模块33和Wi-Fi无线模块34连接,用于处理mesh网络无线模块33和Wi-Fi无线模块34收发
的数据,并建立mesh网络无线模块33及Wi-Fi无线模块34之间的传输通道,实现mesh网络无
线模块33及Wi-Fi无线模块34之间的数据传输;射频前端32,与mesh网络无线模块33及Wi-
Fi无线模块34连接,用于传输mesh网络无线模块33及Wi-Fi无线模块34的数据;mesh网络无
线模块33为PAN无线模块,可连接mesh网络中的其他设备节点,用以接收或传输mesh网络中
设备节点的信息;Wi-Fi无线模块34,用于接入所述Wi-Fi网络,可以建立无线热点,供用户
设备接入本地或远程控制设备节点网络1中的任何设备;电源35,为微处理器31,射频前端
32,mesh网络无线模块33,Wi-Fi无线模块34提供工作电源;在这里,如何通过微处理器31实
现mesh网络无线模块33及Wi-Fi无线模块34之间的数据传输,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
用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通过转换协议后即可实现,本发明不再详细描述。
参照图1,显示设备4,与服务器2连接,用于获取mesh网络主页及设备节点网页信
息并显示,建立云端用户可视化界面,实现人机交互。显示设备可以是一种连接到因特网的
远程设备,通过Wi-Fi或以太网与服务器连接。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方法,参照图2,步骤如下:
A:系统初始化,给mesh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配置HTML数据;
B:用HTML数据给所有设备建立创建基于HTML语言的设备节点网页;
C:创建基于HTML语言的mesh网络主页,将所有设备节点网页超链接到mesh网络主
页;
D:通过Wi-Fi建立WLAN设备网络与mesh网络连接
E:传输基于TCP/IP协议的数据到服务器,以便云端用于查看及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系统及工作方法,设备
节点网络通过WLAN设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云端用户即是局域网、广域网或因特网的用户,
可以方便的用Wi-Fi或以太网连接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的设备节点网页查看或远程控制设
备节点,云端用户设备可以是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等,无需安装任何软件,通过设
备自带I E等浏览器即可实现人机交互,简化了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