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49872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7467.X

申请日:

2004.04.29

公开号:

CN1615774A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47F 3/02申请日:20040429授权公告日:20081119终止日期:201104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7F3/02; A47F5/04

主分类号:

A47F3/02; A47F5/04

申请人:

国誉株式会社;

发明人:

藤崎胜; 须佐富士夫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3.11.14 JP 386015/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段承恩;陈海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可通过组装到既有的陈列用具上、而形成各种陈列形式的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该上部单元S1,是在组装到具有可悬挂支承商品的支承部S21、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S21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的陈列用具本体S2的上方而使用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将沿支承部S21伸出并用于在前端侧挑起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3的单元本体1、以及用于将该单元本体1的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S2的组装部S22上的组装底座2分体地设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上部单元,其是组装到具备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伸出并可在其间悬挂支承商品的支承部、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的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而使用的上部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沿前述支承部伸出并用于在前端侧挑起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的单元本体、及用于使该单元本体的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的组装部上的组装底座分体地设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部单元,其中使单元本体的基端侧可变更高度位置地支承在组装底座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部单元,其中单元本体,具备在组装状态下大致水平的伸出部、和在该伸出部的基端侧竖起的支柱部,通过使支柱部的高度不同的单元本体的该支柱部以同一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上,而得以将伸出部支承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部单元,其中使单元本体的基端侧可改变水平位置地支承在组装底座上。

5、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上部单元,其中单元本体以在组装状态下大致水平的伸出部为主体,通过使伸出部的长度不同的单元本体的该伸出部以同一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上,而得以将伸出部的前端侧支承在不同的水平位置上。

6、
  如权利要3所述的上部单元,其中通过使单元本体从上方插入,而使其基端侧以沿高度方向、伸出方向及宽度方向三个方向定位在组装底座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

7、
  如权利要6所述的上部单元,其中单元本体是使伸出部与支柱部交叉、而在其内角上设有肋的部件,组装底座具备供前述支柱部的基端侧配合的配合部、以及供前述肋的下端侧配合的配合部。

8、
  如权利要5所述的上部单元,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单元本体从前方插入,使其基端侧以沿伸出方向、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三个方向定位在组装底座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

9、
  一种上部单元,其是组装到具备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伸出并可在其间悬挂支承商品的支承部、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的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而使用的上部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可使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的组装部上、并可使前端侧沿前述支承部伸出的单元本体,和被配置在该单元本体的前端侧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件分体地设置。

10、
  如权利要9所述的上部单元,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显示部件的基端侧插入到单元本体的前端侧,而使显示部件以沿伸出方向、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三个方向定位在单元本体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

11、
  如权利要10所述的上部单元,其中在显示部件的基端侧设置纵向狭缝,并赋予单元本体的前端侧以在纵壁的上下具有横壁的横截面H形状,从而以将前述纵壁面紧密地置于上述纵向狭缝内、且将显示部件的基端侧夹持在上下横壁之间的状态进行组装。

12、
  如权利要9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上部单元,其中,显示部件具有被组装在单元本体的前端侧的支承臂、及可自由转动地组装在该支承臂的前端侧的显示头,显示头被设为可在将显示面配置成大致铅直的使用位置、与使显示面从沿着支承部的商品插拔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至少正反自由转动。

13、
  一种陈列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将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并向前端侧伸出的支承部上悬挂支承商品那样的陈列用具本体、及被组装在该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且在前端配置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的上部单元,并设成为可以变更形成在支承部的前端和上部单元的前端之间的商品插拔区域的高度方向的余隙。

14、
  一种陈列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将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并向前端侧伸出的支承部上悬挂支承商品那样的陈列用具本体、及被组装在该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且在前端配置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的上部单元,并设成为可以变更形成在支承部的前端和上部单元的前端之间的商品插拔区域的伸出方向的偏置量。

15、
  一种陈列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将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并向前端侧伸出的支承部上悬挂支承商品那样的陈列用具本体、及被组装在该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且在前端配置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的上部单元,并设成为可以变更显示部的显示区域。

16、
  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陈列用具,上部单元中,除位于显示部的前端侧的显示头以外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构成。

说明书

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在架子等上高效率地悬挂陈列商品的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如便利店等形态的商店,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准备极为丰富的品种齐全的货物。因此,在架子等陈列用什器中,除规定的陈列空间之外,还利用框架等以便确保商品的陈列场所的情况也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常用悬挂商品以陈列支承的陈列用具。这种陈列用具包括: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大致水平地延伸、可在其间悬挂支承商品的支承部;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的基端侧组装到架子等的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同时,将形成在捆扎有商品的包装上的孔穿套到支承部上,或者,将附带设置在捆扎有商品的包装上的挂钩挂到支承部上,从而将商品以悬挂起来的状态陈列。这种陈列用具,也有时会根据需要而组装上下多层。
此外,在这种陈列用具上,为了显示商品名、价格等,大多在上方附带地设置上单元。这种上部单元,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通常一体地具有单元本体及组装底座,该单元本体为沿前述支承部伸出、且可在前端侧配置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该组装底座用于将该单元本体的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的组装部上。
专利文献1:实用新案登录第3079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这种商店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陈列效率,在商店的所有地方都要进行严格的尺寸管理。对于这种陈列用具和上部单元的关系也不例外,当陈列用具的支承部和上部单元的单元本体的间隙过于宽松时,在上下设置多层的情况下的陈列层数就会受到制约,所以,要求有在不妨碍商品的陈列、装卸等的范围内尽可能不造成浪费的尺寸。此外,设于单元本体的前端侧的显示部的位置也同样会产生如下的不良状况,即,若单元本体为半长不短的长度则会妨碍商品的装卸,若过长则会妨碍通道行走,若过短则会位于深处则看不到;因此,需要有距支承部的前端的偏置量(相对位置)较恰当的挑出量。进而,在不妨碍商品的装卸的范围内,对于显示部的显示区域,需要有由与商品等相应的恰当的宽度和高度构成的显示区域。
但是,所产生的需求是随着所处理的商品而多种多样的,另外在不同的连锁店之间当然不用说,即便是在相同的连锁店中,也会因商店而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利用这种陈列用具的商店而言,从新开张时起,每当更换商品或改变布局时,不得不重新订购具有适合于陈列形式的单元本体的长度、显示部的大小等的上部单元,而对于制造商而言也同样,不得不单独的应对这种订购,导致相当不便。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利用既有的陈列用具并组装在其上,即可形成各种各样的陈列形式的新型的上部单元,以及采用这种上部单元的技术方案的新型的有用的陈列用具。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了如下的措施。
即,本发明的上部单元,是组装到具备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伸出并可在其间悬挂支承商品的支承部、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的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而使用的,其特征在于,将沿前述支承部伸出并用于在前端侧挑起进行商品等显示地显示部的单元本体、及用于使该单元本体的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的组装部上的组装底座分体地设置。
根据这种上部单元,如果改变单元本体或组装底座中的至少一方的规格,或者改变单元本体的向组装底座的组装位置的话,即使不更换整个上部单元,也可以进行陈列用具本体和单元本体的余隙和/或显示部距陈列用具本体的偏置量的调整。
作为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具体的实施形式,可以列举出以可变更高度位置的方式将单元本体的基端侧支承在组装底座上的例子。更详细地说,可以列举出如下形式的例子:组装底座的高度本身够升降且能够使其变化到多个规定的位置上的形式;或在组装底座上设置高度不同的多个规定组装位置的形式;或者在单元本体和组装底座之间设置棘爪机构、从而能够以规定的间距将单元本体沿高度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的形式等。
或者,也可以是单元本体具备在组装状态大致水平的伸出部、以及在向伸出部的基端侧竖起的支柱部,并通过使支柱部的高度不同的单元本体的该支柱部以同一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上,而得以将伸出部支承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的形式。这里,所谓同一条件,是指至少使得在将支柱部的基端侧组装到组装底座上时的有关组装结构及组装高度的条件相一致。此外,所谓支柱部的高度不同的单元本体,不仅意味着不同规格的多个单元本体,也包括能够伸缩、可使其调整长度不同的单体的单元本体。
作为相对于伸出方向的具体的实施形式,可以列举出能够将单元本体的基端侧可改变水平位置地支承在组装底座上的形式。更详细的说,可以列举出如下形式:组装底座的水平位置本身可移动、且能够使其变化至多个规定的位置的形式;或在组装底座上设置水平位置不同的多个规定的组装位置的形式;或者在单元本体和组装底座之间设置棘爪机构、从而能够以规定的间距使单元本体沿伸出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的形式等。
或者,也可以是单元本体以在组装状态下大致水平的伸出部为主体,通过使伸出部的长度不同的单元本体的该伸出部以同一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上,而得以将伸出部的前端侧支承在不同的水平位置上的形式。
在此,所谓同一条件是指,至少使得在将伸出部的基端侧组装到组装底座上时的与组装结构及伸出方向的组装位置相关的条件相一致。此外,所谓伸出部的长度不同的单元本体,不仅意味着不同规定的多个单元本体,也包括能够伸缩、使调节长度不同的单体的单元本体。
特别是,在采用将单元本体以在高度方向上相同的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上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地,通过使单元本体从上方落入,而将其基端侧以沿高度方向、伸出方向及宽度方向三个方向定位在组装底座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地,单元本体是使伸出部与支柱部交叉、在其内角上设有肋的部件,组装底座具备供前述支柱部的基端侧配合的配合部、以及供前述肋的下端侧配合的配合部。
或者,在采用将单元本体以在伸出方向上相同的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上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地,通过从前方将单元本体插入,而使其基端侧以沿伸出方向、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三个方向定位在组装底座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结构的上部单元,其是组装到具备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伸出并可在其间悬挂支承商品的支承部、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的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而使用的,其特征在于,将可使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的组装部上、并可使前端侧沿前述支承部伸出的单元本体,和被配置在该单元本体的前端侧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件分体地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显示部件和单元本体可靠地配合,优选地,通过将显示部件的基端侧插入到单元本体的前端侧,而使显示部件以沿伸出方向、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三个方向定位在单元本体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
作为具体的实施形式,可以列举出,在显示部件的基端侧设置纵向狭缝,并赋予单元本体的前端侧以在纵壁的上下具有横壁的横截面H形状,以将前述纵壁紧密地装入到前述纵向狭缝内、并将显示部件的基端侧夹持在上下的横壁之间的状态进行组装的形式。
为了即使在确保足够的显示区域的情况下,也不会成为商品的取放的阻碍,优选预先使显示部件设置为具有组装支承在单元本体的前端侧的支承臂、以及可自由转动地组装在该支承臂的前端侧的显示头,且显示头可在使显示面大致铅直地配置的使用位置、和使显示面从沿着支承部的商品插拔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至少正反自由转动。
在作为陈列用具来看上述这种上部单元的方案的情况下,优选地,陈列用具优选预先具有如下那样的结构。当然,它们当中也包含将陈列用具本体和上部单元不分离地形成一体地结合的形式。
1)陈列用具,具备在将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并向前端侧伸出的支承部上悬挂支承商品那样的陈列用具本体、及被组装在该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且在前端配设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的上部单元,并设成为可变更形成在支承部的前端和上部单元的前端之间的商品插拔区域的高度方向的余隙。
2)陈列用具,具备在将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并向前端侧伸出的支承部上悬挂支承商品那样的陈列用具本体、及被组装在该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且在前端配置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的上部单元,并设成为可变更形成在支承部的前端和上部单元的前端之间的商品插拔区域的伸出方向的偏置量。
3)陈列用具,具备在将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并向前端侧伸出的支承部上悬挂支承商品那样的陈列用具本体、及被组装在该陈列用具本体的上方且在前端配置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的上部单元,并设成为可变更显示部的显示区域。
在这些陈列用具中,为了有效地确保对商品或包装的可视性,优选地,将上部单元中、除了位于显示部的前端侧的显示头以外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构成,从而预先设成与商品或包装相比尽可能地不显眼的状态。
本发明,由于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可以提供一种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且是可利用既有的陈列用具、通过组装在其上而设成各种陈列形态的上部单元,进而提供一种整体上可发挥与之同等、甚至超过它这样的效果的陈列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陈列用具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形式的陈列用具的三面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形式的上部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其平面图。
图5是对应于图4的各部位的横剖面图。
图6是其纵剖面图。
图7是对应于图6的各部位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形式的其它利用形式的与图2相应的三面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平面图。
标号说明
1、10、1a、1b、1c、1d、1e                单元本体
11、110、110a、110b、110c、110d、110e    伸出部
111             横壁              112    纵壁
12、120、120b                            支柱部
2、20、2a、2b、2c、2d                    组装底座
23a             配合部(第一配合部)
23b             配合部(第二配合部)
230b            配合部
3、30、3b       显示部、显示构件(显示部)
31              显示头            31a    显示面
32              支承臂            321    纵向狭缝
CL              余隙              δ            偏置(偏置量)
S               陈列用具
S1、S1a、S1b、S1c、S1d、S1e              上部单元
S2              陈列用具本体      S21    支承部
S22     组装部            P    商品
s       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
本实施形式的陈列用具S,如图1所示,通过将上部单元S1组装到具备有支承部S21和组装部S22的陈列用具本体S2的上方而构成,其中该支承部S21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伸出、且可在其间悬挂支承商品,该组装部S22用于将该支承部S21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组装对象上。
陈列用具本体S2的支承部S21,如图1及图2所示,通过对由钢或不锈钢等构成的圆棒材料的一部分进行弯折加工,而具备至少在整个规定的陈列区域成直线状延伸的伸出部S211、以及由该伸出部S211的前端侧弯曲的倾斜部S212。线材的直径,为了悬挂商品而与设于包装上的冲孔或挂钩的形状相对应。倾斜部S212,在规定的组装状态下,将前端配置为朝向斜上方,防止商品自然脱落。
组装部S22,是具有能够配合到作为组装对象的陈列用什器、例如架子的框架等上的形状的金属板制部件,在本实施形式中,由于组装对象是方管框架,所以,形成为具备有上壁S22a和与该上壁S22a相连接的前壁S22b及后壁S22c的隧道状,其中该上壁S22a可通过焊接等而大致水平地组装上述支承部S21的基端部。前壁S22b,随着向下端延伸而向后壁S22c侧倾斜,可通过将框架压入内部并借助弹性将框架夹持在前壁S22b和后壁S22c之间,从而组装到该框架上,以免易于发生位移。
另一方面,上部单元S1,如图1~图3等所示,包括沿支承部S21伸出的单元本体1、用于使该单元本体1的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S2的组装部S22上的组装底座2、以及位于该单元本体1的前端侧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3。特别是,本实施形式具有如下特征点:将单元本体1、组装底座2及显示部3互为分体地设置,并使单元本体1和组装底座2之间、单元本体1和显示部3之间分别可拆装地连接。此外,在支承部S21的伸出部S211和单元本体1的伸出部11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插拔挂置在支承部S21上的商品P用的商品插拔区域t。
单元本体1是由树脂成型构成的部件,呈伸出部11及支柱部12交叉而成的侧面视角状,在交叉部的内角上设置薄板状的肋13,在该肋的前下端设置呈坡度状的切除部13a。沿着图4中的A-A线、B-B线、C-C线、D-D线及E-E线的横截面,如图5所示,大部分的部位呈在横截面上的对向的两个侧面被挖成弯曲的凹面状的形状(参照图5(c))、或一个侧面被挖成弯曲的凹面状的形状(参照图5(d)),与此相对,基端附近部,在横截面上的侧面被挖设成矩形状(参照图5(e)),呈在纵壁121的上下连接有横壁122的横截面H形状。将该部位作为用于与后述的组装底座2相配合的的第一配合部12a。此外,在前端附近部也同样,在横截面上的侧面被挖成矩形状(参照图5(a)),呈在纵壁111的上下连接有横壁112的横截面H形状,同时,沿其内外方向形成供后述的设于显示部3上的爪嵌入的狭缝ss(参照图5(b))。此外,单元本体1的前端,将纵壁111的一部分切除,以作为显示部的插入口113。同时,将这些部位作为用于与后述的显示部3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1a。
组装底座2,如图1~图3以及图6、图7等所示,是由上壁20a、前壁20b及后壁20c构成的隧道状的部件,通过使其从上方外嵌到前述组装S22上,可以使该组装底座2的上壁20a、前壁20b及后壁20c分别与组装部S22的上壁S22a、前壁S22b及后壁S22c重合。在上壁20a及前壁20b上,在避开与陈列用具S的支承部S21的干扰的位置上设置有退缩而成的凹陷部21及长孔22。此外,在从上壁20a直到后壁20c的部位,向上方开口地设置有使前述单元本体1的支柱部12的基端侧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3a、和使该单元本体1的肋13的下端侧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3b。第一配合部23a具有可使支柱部12比较紧密地插入的方孔状的内部空间,并且在底部上形成有可配合到前述支柱部12的第一配合部12a上的内部突起23c。此外,第二配合部23b,如图6所示,具有能够比较紧密地将肋13插入的扁平的内部空间,在对应于前述肋13的坡度状的切除部13a的部位设置坡度状的突起23d。同时,将单元本体1的基端侧从上方插入,在肋13的下端及坡度状的切除部13a与第二配合部23b的底壁23e及坡度状突起23d相触接的位置处,内部突起23c与比支柱部的周边壁薄的第一配合部12a配合,同时支柱部12及肋13分别触接或紧密接触地与第一配合部23a及第二配合部23b的内表面贴近。从而,即使外力从任何一个方向作用到第一单元本体1上,与之对应的反抗力会立即出现在第一配合部23a和/或第二配合部23b的内壁等上,将单元本体1在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上没有松动地支承。此外,由于在单元本体1的后方,且由于从外部看不到的在组装底座2的内部实现的第一配合部12a与内部突起23c的配合,所以外观良好,此外一旦配合即不易脱落,很难无意中被拔出。
显示部2,如图1~图3及图6、图7等所示,包括:其基端侧被连接到单元本体1的前端侧的支承臂32;可转动地组装在该支承臂32的前端侧的显示头31。支承臂32是由树脂成型而构成的部件,在前端侧具备分支成两叉状的头组装部32a,在基端侧形成具有纵向狭缝321的插入部32b,在该纵向狭缝321的前端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指向内部的配合爪321a。如图6及图7(a)所示,当把支承臂32的插入部32b插入到上述的单元本体1的显示部插入口113内时,单元本体1的纵壁111被紧密地装入到支承臂32的纵向狭缝321内,支承臂32的基端侧被夹持在单元本体1的上下横壁112之间,从而获得在向纵壁111的纵向狭缝321的插入端、支承臂32的基端侧的配合爪321a与单元本体1的第二配合部11a相配合的状态。从而,即使外力从任何方向作用到支承臂32及显示部3上,与之对应的抵抗力立即出现在纵壁111及上下的横壁112等上,成为从显示部3的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没有松动地进行支承的状态。此外,通过第二配合部11a和插入部32b的配合,显示部3很难被拔出,同时,由于该配合是在单元本体1的内部进行的,并且,在配合后的状态下,单元本体1和支承臂32形成同一平面,所以,从外面观察几乎看不到接缝部分。这些显示部插入口113和插入部32b,以在单元本体1的前端侧的外形尺寸内并且在支承臂32的基端侧的外形尺寸内完成配合的方式构成,在确保可靠地连接状态的同时,确保连接部分的外表面有顺滑的连续性,不会产生在插拔商品P或其包装时与之干涉的意外的突起和阶梯差。
头组装部32a,如图1~图3等所示,在分支端附近突设有指向内部的轴322,显示头31,通过形成在显示面31a的上缘侧的背面的轴承部311与前述轴322相配合,从而能够如图2(a)所示那样与头组装部不干涉地绕轴转动360度。
这样构成的上部单元S1,优选地,除位于显示部3的前端侧的显示头31之外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或其它材料构成。作为具体的形式,可以列举出仅将单元本体1的伸出部11用上述材料构成的形式、将单元本体1的伸出部11及支柱部12用上述材料构成的形式、将单元本体1的伸出部11及显示部3的支承臂32用上述材料构成的形式、将单元本体1的伸出部11及支柱部12和显示部3的支承臂32用上述材料构成的形式等。这是因为,显示头31为了进行商品等的显示而被要求确保其可视性,与此相对,为了尽可能地使得对商品P及其包装的可视性优先,最好使其它部位相对地不碍眼的缘故。由于组装底座2位于深处,可以认为它对这种可视性的直接影响很小,但即使对组装底座2也同样,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不同而优选用上述原料构成。
不过,如前面所述,在这种陈列用具S的利用时,如图2所示,如下的尺寸,即对于位于支承部S21的前端侧的倾斜部S212的上端和单元本体1的余隙CL、显示部3相对于前述倾斜部S212的前端的偏置量δ、显示头31的大小(W、D)等所要求的尺寸,根据陈列用具本体S2的伸出部S211的长度d、处理的商品P、商店等而各不相同。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本实施形式,以图2的单元本体1及显示部3为基准,可以选择性地利用图8所示的单元本体10和显示部30。图8的单元本体10,相对于图2的单元本体S1而言,包括显示部30在内的伸出部110的长度L、构成单元本体10的支柱部120的从组装底座2的挑起高度h、显示部30的尺寸(宽度W、高度D)等分别被加大,任何一种单元本体1、10均可组装到通用的组装底座2上。这是为了与图8的陈列用具本体S2的长度d比图2的该长度长、处理相对较大的商品等情况相适应,且使余隙CL、偏置量δ也稍微加大,从而将尺寸设成为适当的值,使得当在将设于商品P及包装上的圆孔或挂钩穿套或挂置在支承部S21上的状态下进行商品P的取放时,其作业不会被显示部30和/或伸出部110妨碍,且在此前提下又不会造成浪费。不言而喻,如果更丰富地准备支柱部12、120及/或伸出部11、110的不同尺寸的话,则能够使挑起高度h,进而余隙CL、偏置量δ具有更多的变化,如果齐备显示部3、30的不同尺寸,则很容易在伸出部11、110等的前端侧确保显示区域所需的大小。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式的上部单元S1,是在组装到具备有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伸出并可在其间悬挂支承商品P的支承部S21、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S21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S22的陈列用具本体S2的上方而使用的部件,且是将沿前述支承部S21伸出并用于在前端侧挑起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3的单元本体1、用于使该单元本体1的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S2的组装部S22上的组装底座2分体地设置的部件。
通过制成这样的上部单元S1,适当地选择上述尺寸不同的单元本体1、10而组装到通用的组装底座2上,从而即使不替换整个上部单元S1,也能够进行陈列用具本体S2与单元本体1的余隙CL、显示部3距陈列用具本体S2的偏置量δ的调整。并且,能够进行易于根据大小、规格各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商品来进行商品P的取出或补充的设定,或者即便对于商店的陈列形式的变更等也能够灵活地应对。当然,即便使组装底座2一方准备规定不同的多种类型并共用单元本体,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或者,如后面描述的那样,通过变更单元本体1的向组装底座2的组装位置,也可以调整余隙CL、偏置量δ。
此外,由于上部单元S1构成为,单元本体1由组装部S22的位置沿支承部S21伸出,且上部单元S1的形状基本上收拢在陈列用具本体S2的形状的延长线上,所以,在组装后状态下,单元本体1和组装底座2并不碍眼,只有显示部3明显地显露出来。
更详细地说,单元本体1,包括在组装状态下大致水平的伸出部11、和在该伸出部11的基端侧竖起的支柱部12,通过使支柱部12的高度不同的单元本体10的该支柱部120以与前述支柱部12相同的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2上,从而可以将伸出部110支承在与前述伸出部11不同的高度位置上。所谓相同的条件,意味着与在将支柱部12的基端侧组装到组装底座2上时的组装结构及组装高度相关的条件相同。此外,根据图11等,如后面所述,即使在同一条件下组装,只要采用支柱部12能够伸缩、从而可使其长度变化那样的单独的单元本体,就可以使余隙CL同样具有变化。
此外,单元本体1,在组装状态以大致水平的伸出部11作为主体,通过使与单元本体1的伸出部11长度不同的单元本体10的该伸出部110以同一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2上,可以将伸出部110的前端侧支承在与前述伸出部11的前端侧不同的水平位置上。所谓同一条件,意味着与在将伸出部11的基端侧组装到组装底座2上时的组装结构及伸出方向、组装位置相关的条件相同。此外,根据图11等如后所述的那样,即使以同一条件组装,如果采用伸出部11能够伸缩、从而可使其长度变化那样的单独的单元本体,则可以使偏置量δ具有同样的变化。
特别是应该采用将单元本体1以在高度方向上相同的条件组装到组装底座2上的结构,这样通过使构成单元本体1的支柱部12及肋13从上方插入到设于组装底座2上的第一配合部23a及第二配合部23b内,即可使设于其基端侧的第一配合部12a以沿高度方向、伸出方向及宽度方向定位在组装底座2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因此,可分散支承单元本体1对组装底座2的沿高度方向、伸出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转动力、扭转力,能够使单元本体1与组装底座2的配合非常可靠。特别是,在本实施形式的情况下,由于单元本体1是使伸出部11及支柱部12交叉、在其内角上设有肋13的部件,且组装底座2具备供位于前述支柱部12的基端侧的第一配合部12a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3a、和供前述肋13的下端侧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3b,所以,特别是能够适宜地进行对扭转力的分散支承。这样,如果设置肋13,则不仅可以提高单元本体的强度,而且由于能够以更大的范围实现与组装底座2的配合,所以,可以简单而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此外,上部单元S1,虽然在结构上是用于支承单元本体1的前端部分的力经常作用,但通过在肋13上设置坡度状切除部13a,并与组装底座2的坡度状突起23d触接,可以相对于悬臂负载形成适当方向的抵抗力发生面。
此外,本实施形式的上部单元S1,是组装到具备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伸且可在其间悬挂支承商品P的支承部S21、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S21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S22的陈列用具本体S2的上方而使用的部件,其有如下特征:将可使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S2的组装部S22上并可使前端侧沿前述支承部S21伸出的单元本体1、以及配置在该单元本体1的前端侧作为显示商品等的显示部件的显示部3分体地设置。
根据这种上部单元S1,如果将显示部3更换成显示部30等、使宽度尺寸W和/或高度尺寸D变化的话,即使不更换整个上部单元S1,也可以很容易进行显示区域s的变更,不仅能够适应于不同大小的标签,而且,即使在因商店而频繁地进行商品P的更换、变更配置时,或改变显示部3的形状、尺寸时,也无需更换上部单元S1,而只更换显示部3即可迅速地与之相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显示部3和单元本体1的配合十分可靠,可通过将显示部3的基端侧插入到单元本体1的前端侧,使显示部3以沿伸出方向、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三个方向定位在单元本体1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因此,与使前述单元本体1支承到组装底座2上的形式一样,可以分散支承显示部3的相对于单元本体1的伸出方向、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转动力、扭转力。更详细地说,通过在显示部3的基端侧设置纵向狭缝321,并赋予单元本体1的前端侧以在纵壁111的上下具有横壁112的横截面H形状,以将前述纵壁111紧密地插入到前述纵向狭缝321内、且将显示部3的基端侧夹持到上下横壁112之间的状态进行组装,从而,通过纵向狭缝321的内表面与纵壁111的触接而实现宽度方向的定位,同时由于横壁112从上下与插入部32b相触接而实现上下方向的定位,这些定位被同时进行。此外,因为通过在纵向狭缝321的内表面上设有配合爪321a而进行向伸出方向的定位,所以能够可靠地维持插入后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形式具有将显示部3组装到单元本体1的前端侧上的支承臂32、以及可自由转动地组装到该支承臂32的前端侧的显示头31,由于显示头31,预先设为可在将显示面31a大致铅直地配置的使用位置、和使显示面31a从沿支承部S21的商品插拔区域t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至少正反自由转动,所以,能够预先设定为,即使充分地确保显示区域s,也不会成为商品P的取放的障碍。
在作为陈列用具S的整体来看上述上部单元S1的方案时,本实施形式的上部单元S1,是通过采用图8所示的单元本体1、10及显示部3、30而实现以下结构、从而实现理想的结构的部件。
首先,陈列用具S,以具备在将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并向前端侧伸出的支承部S21上悬挂支承商品P的陈列用具本体S2,和被组装到该陈列主体S2的上方、且在前端具备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3的部件为前提,在这一前提下,第一,能够改变形成在支承部S21的前端和上部单元S1的前端之间的商品插拔区域t的高度方向的余隙CL,第二,可以改变形成在支承部S21的前端与上部单元S1的前端之间的商品插拔区域t的伸出方向的偏置量δ,第三,可以改变显示部3的显示区域。
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将上部单元S1中、除位于显示部3的前端侧的显示头31之外的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构成,从而形成与商品P及其包装相比非常不显眼的状态,则可以优先确保相对于商品P及其包装的可视性以提高陈列效果。
这里,即使通过下面所述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式,也可以实现上述的陈列用具S的整体结构。
图9表示的是将单元本体1a的基端部设为从伸出部110a直伸而出的圆棒、在组装底座2a上设置部分圆筒状的配合部230a的上部单元S1a。通过将单元本体1a从前方插入配合部230a而使配合部230a与圆棒紧密接触,由此进行单元本体1a的定位。此外,通过使单元本体1a向伸出方向适当滑动,可以进行伸出方向的位置调节。此外,虽然图未示,但由于伸出部110a是伸直的圆棒,所以,也可以适当地设定伸出部110a的长度。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图9(a)所示的单元本体1a从前方插入,可使其基端侧以沿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定位在组装底座2a上的状态配合到规定的位置上,并且,使单元本体1a的基端侧以能够改变水平位置的方式支承在组装底座2a上,因此,能够变更形成在支承部S21的前端与上部单元S1a的前端之间的商品插拔区域t的伸出方向的偏置量δ。在这种定位状态,也与上面所述一样,可分散支承单元本体1a的相对于组装底座2a的沿伸出方向、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转动力、扭转力,能够使单元本体1a与组装底座2a的配合更可靠。
此外,图9(b)表示的是将单元本体1b的基端部设置在与伸出部100b交叉的支柱部120b上、在组装底座2b上设置有部分圆筒状的配合部230b的上部单元S1b。这种情况下,通过使配合部230b具备图未示的升降功能,可以进行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此外,将显示部3b设为能够配合到单元本体1b的前端部分上的分体的部件,可以采用规格不同的其它的显示部3b。
进而,如图10(a)所示,可以采用在组装底座2c上设置具有波状面w的配合突起230c、同时在单元本体1c的基端部上设有配合孔130c的上部单元S1b。这种情况下,通过使配合孔130c与配合突起230c相互配合,可以在波状面w的各个突出部位阶梯式地进行定位,发挥作为所谓的棘爪(ラチエツト)的功能。此外,如图10(b)所示,即使是在单元本体1d上设置具有波状面w的配合突起130d、同时在组装底座2d上设置配合孔230d的上部单元S1d,也可以发挥和上述的上部单元S1c同样的功能。
此外,作为能够沿伸出方向进行阶梯式的位置调节的结构,可以列举出图11所示的单元本体1e。这种结构,是在伸出部110e上由相互结合的两个部件111e和112e构成、将伸出部110e设为可伸缩的结构,通过在被设置在一方的部件111e上、在入口具有突起x1的配合孔x内,插入被设在另一方的部件112e上、在表面具有波状面v的插入部y,而使波状面v和突起x在适当的部位配合,由此构成棘爪功能,从而可将其长度阶梯式地进行调节。不言而喻,对于支柱部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此外,各部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各个实施形式中所采用的各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陈列用具本体和上部单元不分离地整体结合的形式。

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可通过组装到既有的陈列用具上、而形成各种陈列形式的上部单元及陈列用具。该上部单元S1,是在组装到具有可悬挂支承商品的支承部S21、以及用于将该支承部S21的基端侧组装到陈列用什器等的组装对象上的组装部的陈列用具本体S2的上方而使用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将沿支承部S21伸出并用于在前端侧挑起进行商品等显示的显示部3的单元本体1、以及用于将该单元本体1的基端侧支承在前述陈列用具本体S2的组装部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