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23659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2.04CN103423659A*CN103423659A*(21)申请号 201210151654.5(22)申请日 2012.05.16F21S 8/00(2006.01)F21V 8/00(2006.01)G02F 1/13357(2006.01)F21Y 101/02(2006.01)(71)申请人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天映路168号申请人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72)发明人王智勇 潘钧允(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代理人孔丽霞。
2、(54) 发明名称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点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切角,从而使导光板在该至少一切角处形成相应的切面,该切面为平面且作为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该导光板进一步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侧面,该顶面为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且与每一切面相连,该底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每个点光源对应一个该切面设置,该侧面与该顶面、该底面以及至少一该切面相连,且每个点光源具有一光轴,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倾斜相交形成第一角以及第二角,该第一角为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之间的夹角,该第二角为该第一角的补角。(51)In。
3、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23659 ACN 103423659 A1/1页2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点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切角,从而使导光板在该至少一切角处形成相应的切面,该切面为平面且作为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该导光板进一步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侧面,该顶面为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且与每一切面相连,该底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每个点光源对应一个该切面设置,该侧面与该顶面、该底面以及至少一该切面相连,且每个点光源具有一光轴,其特征在于,该光轴。
4、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倾斜相交形成第一角以及第二角,该第一角为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之间的夹角,该第二角为该第一角的补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的范围为大于等于70且小于9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角的具体角度值各不相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该切角的数目大于等于两个时,至少两个第一角的具体角度值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切面与相邻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不相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切面与相邻两侧面之间的夹角相等。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5、该导光板的切角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排布时,每个点光源的光轴将平面分为前侧和后侧,每一第一角位于相应光轴的同一侧。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面板和邻近该液晶面板设置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点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切角,从而使导光板在该至少一切角处形成相应的切面,该切面为平面且作为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该导光板进一步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侧面,该顶面为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且与每一切面相连,该底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每个点光源对应一个该切面设置,该侧面与该顶面、该底面以及至少一该切面相连,且每个点光源具有一光轴,其特征在于,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倾斜相交形成第一角以及第二角,该第一角。
6、为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之间的夹角,该第二角为该第一角的补角。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的范围为大于等于70且小于90。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角的具体角度值各不相等。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切角数目大于等于两个时,至少两个第一角的具体角度值相等。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面与相邻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不相等。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面与相邻两侧面之间的夹角相等。14.如权利要求8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切角顺时针或。
7、者逆时针排布时,每个点光源的光轴将平面分为前侧和后侧,每一第一角位于相应光轴的同一侧。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423659 A1/4页3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背景技术0002 在显示装置领域,例如液晶显示器,由于液晶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为了达到显示效果,需要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发光装置,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0003 当前,背光模组中光源通常采用点光源,例如LED光源。由于点光源发射的光线具有指向性,因此发光源发光进入导光板内的角度受限,容易造成混光不均匀,液晶面板的产生侧旁暗区,使得液晶显示。
8、装置显示图像时出光效果不佳与侧旁暗区产生。发明内容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图像时混光不匀、出光效果不佳与侧旁暗区产生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混光效果、提高出光效果的背光模组。0005 进一步,提供一种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0006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点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切角,从而使导光板在该至少一切角处形成相应的切面,该切面为平面且作为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该导光板进一步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侧面,该顶面为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且与每一切面相连,该底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每个点光源对应一个该切面设置,该侧面与该顶面、该底面以及至少一该切面相连,且每个。
9、点光源具有一光轴,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倾斜相交形成第一角以及第二角,该第一角为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之间的夹角,该第二角为该第一角的补角。0007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面板和邻近该液晶面板设置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点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切角,从而使导光板在该至少一切角处形成相应的切面,该切面为平面且作为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该导光板进一步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侧面,该顶面为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且与每一切面相连,该底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每个点光源对应一个该切面设置,该侧面与该顶面、该底面以及至少一该切面相连,且每个点光源具有一光轴,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倾斜相交。
10、形成第一角以及第二角,该第一角为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之间的夹角,该第二角为该第一角的补角。0008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该点光源的光轴与导光板的切面非垂直相交,自点光源发射的光线经由该导光板的折射进入到该导光板内,使光线在该导光板内的覆盖范围增大,因而改善了光线在该导光板内的混光效果,减少了侧旁暗区的产生,提高了出光效果。0009 进一步地,由于该背光模组的该导光板的顶角是导光板自身所具有的,只需将顶角切去形成与点光源的光轴所在的直线呈非垂直相交的切面或者调整该点光源的该光轴的方向使该光轴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非垂直相交即可达到使进入到导光板内光线的覆盖范围增大,达到克服或者减少产生侧旁暗区提。
11、升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图像时出光效果的技术说 明 书CN 103423659 A2/4页4效果。附图说明0010 图1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11 图2为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与导光板的放大示意图。0012 图3为本发明背光模组其中一点光源出射的光线在导光板内传播路径示意图。0013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液晶显示装置 1液晶显示面板 10背光模组 30导光板 31反射片 33光源 35光轴 351光学膜片 37底面 311顶面 313侧面 315切面 317第一角 第二角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0014 请参照图1,是本发明液。
12、晶显示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和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30,该背光模组30为液晶显示面板10提供平面光。0015 该背光模组30包括一导光板31、反射片33、至少一点光源35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37。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光板31为一平板式导光板,该导光板31的至少一顶角被切去,从而形成至少一切角,从而使该导光板31在该至少一切角处上形成相应的切面317。该切面317为平面且作为该导光板31的入光面,一个点光源35对应一个切面317设置。0016 该导光板31进一步包括一顶面313、一底面311以及侧面315,该顶面313为该导光板31的上表面。
13、且与该至少一切面317相连,该底面311与该顶面313相对设置。该顶面313同时作为该导光板31的出光面。该至少一光学膜片37设置在该导光板31与该液晶显示面板10之间,自该顶面313出射的光线经由该至少一光学膜片37射向该液晶显示面板10。该至少一光学膜片37可以为扩散片、增光片或者扩散片与增光片经叠加集成后的光学膜片。该反射片33邻近该导光板31的底面311设置,以把自该导光板31的该底面311出射的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31内。该侧面315与该顶面313、该底面311以及至少一该切面317相连,该切面317与相邻两个侧面315之间的夹角不相等。说 明 书CN 103423659 A3/4页5。
14、0017 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与导光板的放大示意图。每一点光源35具有一个光轴351,自该点光源35发射的光线相对于该点光源35的光轴351对称分布。该光轴351所在的直线与该导光板31的该切面317不垂直,从而该光轴351所在的直线与该导光板31的该切面317倾斜相交形成一第一角以及第二角,该第一角为该光轴351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317之间的夹角,该第二角为该第一角的补角。则该第一角为锐角和该第二角为钝角。当该切面的数目大于等于两个时,每个第一角的具体角度值具体角度值可以各不相等,也可以至少两个第一角的具体角度值具体角度值相等。0018 优选地,该第一角的范围为大。
15、于等于70且小于90。此时,自该点光源35出射的光线绝大多数进入该导光板31,达到了在该导光板31的亮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消除导光板31的侧旁暗区的技术效果。0019 该导光板31的切角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排布时,每个点光源35的光轴351将平面分为前侧和后侧。优选地,每一第一角均位于相应点光源35的光轴351的同一侧,必然地,每一第二角位于相应点光源35的光轴351的另一侧。具体的,每一第一角均位于相应点光源35的光轴351的前侧,必然地,每一第二角位于相应点光源35的光轴351的后侧。可以理解,每个第一角均位于相应点光源35的光轴351的后侧,必然地,每一第二角位于相应点光源35的光轴。
16、351的前侧。在本实施例中,点光源35的数目为四,分别位于导光板31的四切面317设置,该四点光源35与相应切面317所形成的第一角均位于相应点光源35的光轴351的同一侧,如图2所示A侧;所形成的第二角均位于相应点光源35的光轴351的另一侧,如图2所示B侧。可以理解,每一第一角也可以位于B侧,相应的该第二角位于A侧。0020 每个点光源35的每个该光轴351与该导光板31的每个该切面317之间每个该第一角的具体角度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当该切角的数目大于等于两个时,相应的第一角的具体角度值可以完全不相等也可以部分相等部分不相等,以达到使进入到该导光板31内光线的覆盖范围增大。0021 。
17、该点光源35出射的光线经由该切面317处理后进入该导光板31内。处理后的一部分光线直接由该顶面313出射至该光学膜片37,另一部分光线由该底面311射出经该反射片33反射后,再由该顶面313出射至该光学膜片37,给液晶显示面板10提供面光源。0022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背光模组30其中一点光源35出射光线在导光板31内传播路径示意图。当导光板31的切面为与该点光源35的光轴351垂直的平面(如图3中虚线所示)时,自该点光源35出射的光线在该导光板31内的传播路径如该导光板31内的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当导光板31的切面317为与该点光源35的该光轴351非垂直的平面时,自该点光源35出射的光。
18、线在该导光板31内的传播路径如该导光板31内的带箭头的实线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相较于该点光源35的该光轴351与该切面垂直设置,该点光源35的该光轴351与该切面317非垂直设置时,自该点光源35出射的光线在该导光板31内的覆盖范围增大。0023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也可以是该导光板31的该切面317与相邻两个侧面315之间的夹角相等,调整该点光源35的该光轴351的方向,以使该点光源35的该光轴351所在的直线与该导光板31的该切面317非垂直相交。说 明 书CN 103423659 A4/4页60024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该点光源35的该光轴351与该导光板31的该切。
19、面317非垂直相交,自该点光源35发射的光线经由该导光板31的折射进入到该导光板31内,使光线在该导光板31内的覆盖范围增大,因而改善了光线在该导光板31内的混光效果,减少了侧旁暗区的产生,提示了出光效果。0025 进一步地,由于该背光模组30的该导光板31的顶角是该导光板31自身所具有的,只需将顶角切去形成与该点光源35的光轴351所在的直线呈非垂直相交的切面317或者调整该点光源35的该光轴351的方向使该光轴351所在的直线与该切面317非垂直相交即可达到使进入到该导光板31内光线的覆盖范围增大,达到克服或者减少产生侧旁暗区提升液晶显示装置1显示图像时出光效果的技术效果。0026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说 明 书CN 103423659 A1/3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423659 A2/3页8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423659 A3/3页9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423659 A。